西西河

主题:【原创】人物志之六 二奶奶 -- 端娘

共:💬9 🌺3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人物志之六 二奶奶

去年的春节刚过没多久,二奶奶去世了。之前两个多月,大姐去看过一次,说已经不大认人了,对着她叫我的名字。从初秋摔坏了腿,一直卧床,87岁的老人了,不好过。我自己理解,老到一定时候,离开人世才是最好的选择。所以才有喜丧一说吧。

二奶奶30多岁开始守寡,拉扯着五个儿子两个女儿。说起二爷爷,她一点好话都没有:“什么都不留就滚蛋了,他倒舒服了,投个好胎去,俺他娘的累死累活给他养孩子。”她一双小脚,拖着7个孩子,种地刨食。借了人民公社的光,就算是连咸菜都没有,只能窝头蘸盐水,到年底还欠着大队、公社的,好歹没饿死孩子。5个儿子,是她的精神支柱。儿子们长大了就是顶梁柱。五根顶梁柱呢,那好日子就该来了吧。

好日子真的来了。她的儿子们,两个当兵离家,其中一个在部队混得相当好,从十五、六年前开始,每年开车回老家过年,跑几千里路,就为了让老娘面上光彩。另外一个,退伍后进了银行,虽然学历不高,只好在司机班开车,却借此机会认识了好多生意伙伴,倒腾来倒腾去,攒下不少身家。老大在当地派出所,算是地头蛇。老二和老五日子一般,主要轮流负责养老娘,城里的几个每个月补贴钱,逢年过节拉着吃的用的回去看。

二奶奶戴上了金镏子金耳环,儿媳买的新衣服却不大肯穿。几次去看她,多半是黑棉布的掩襟中式大袄。夏天却又是另一样,她会只套个大背心,露着胳膊凉快。撇着小脚去过了武汉、北京这样的大地方,二奶奶说,还是自家炕头自在。每年入冬,城里的叔叔就把她接来,暖气房子,冬天好过。二奶奶却悄悄跟我说:“冬天就是该冷么,成天捂在暖屋子里,不叫过冬了。”叔叔听见,呵斥她不懂孩子们是心疼她呀。二奶奶就委委屈屈地嘟囔:“话也不叫说了。”眼光却躲闪着冲我一瞥,带着心满意足的笑意。到过年的时候,无论怎么说,二奶奶一定是要回去过的,说什么都没用。几个儿子,虽然嘴上跟二奶奶闹嚷一番,总不能让老太太噘着嘴哭眼抹泪过年啊,只好制备东西,小年前先把老太太送回去,等到放假了,年三十下午,拖着全家赶回去。

我已经很多年没回过老家,但是也许那过年的样子不大会有什么改变吧?比如腊月二十三祭灶,二十七扫房,年三十黄昏时分迎先祖回来过年。炖一锅菜,早就蒸好的馒头热一下,三十的晚饭吃过了就要摆供。大肉片盖帽的蒸碗也是预备好的,端到牌位前摆好,上香、磕头,念叨念叨今年全家老少都不错,祖宗回家来好好过个年吧。我记得老家的年三十总是乌烟瘴气的。非要熬到两眼发涩脸上出油,小孩子才去睡。大人们还要继续熬着,名曰守岁。日子不好的光景,守岁就是嗑着瓜子扯闲篇儿,日子好了,就是打牌、喝酒、吹牛皮。女人们包好饺子,子时一过,煮饺子上供。祖宗吃着,大家也是人人都要吃几个饺子,孩子也从被窝里拽出来给塞到嘴里一个。

可是对于二奶奶来说,过年又有另外一层意义。守着自己的房子自己的炕,看儿子们吃着喝着,比谁日子过得好,彼此嘲骂捶打,媳妇们在炕下的桌上带着孙子孙女们包年夜饺子,老太太再看看祖宗牌位的话,心里会非常满足非常自豪吧。待到天色微明,赶来拜早年的村人后辈,磕着头,大声喊:“二奶奶哎~~!给恁拜年啦!”站起身来,又都凑趣夸五根顶梁柱孝顺啦,老太太有福气啦。换成是我,过年的这几天攒下来的高兴,也够支持多活一年的了。

八十大寿的时候,叔叔们特地回老家,给老太太办寿筵。其实二奶奶不知道自己的生日,只说是阴历5月,于是选了端午这天来操办。我没亲眼见,据说是几十里外的人都跑来白看电影,脸皮厚的还能蹭上流水席。二奶奶自己,不是很乐意的,跟我妈说咱这么一个穷老婆子,闹腾成这样,折福啊。

二奶奶去世后,又这么闹腾了一次,规模更大。老太太地下有知,又该嘟囔了:“折福啊。”

家园 大家都这么谦让,我就不客气。sa____fa
家园 老太太这样算是有福气的了

在农村,尤其是北方人,都是重男轻女的,只要儿子出息、孝顺,就是福气老人了。

家园 好像每篇

都可以写成至少中篇

偶不是版主,下岗多时了

家园 文笔真好
家园 端娘你是哪里人?

看似不是端爹的东北老乡啊。

家园 河北人是也

老家在京杭运河山东河北分界的一段。听老人说,区域划分有点乱,一时山东一时河北的。所以我总觉得跟河北人也是老乡,跟山东人也是老乡,呵呵!

家园 懒人么

要展开的话太耗时间精力了。偷懒。

家园 哦,怪不得端爹那么个帅哥,看见你就投降了

源远流长啊,古来燕赵多美女呀。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