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高大全——国内大学印象简记 -- 冷眼人

共:💬42 🌺6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高大全——国内大学印象简记

  最近因一个学术交流项目,去了近十所国内的大学。只有些零星印象,亦无新奇之处,简录如下:

  现在中国的高等学府,没几个叫“学院”的,统统“大学”的干活。原来叫学院的都改称大学,似乎不如此便不能高格。学校的门脸儿也是修得一个赛一个,卖像不俗。

  然后是将系升级为院,系主任们摇身成了各个院长。有的学院升级后,囿于资源,无法再设系。就直接下属几个“专业”凑合事儿。那天去一所著名大学中的一个学院,问一个二年级硕士生,“你们学院有几个系?”,她反问:“什么是‘系’?”,我顿时无言以对。

  据说,大学里设多所学院的原因之一,是要跟洋学堂们“接轨”。于是合并的合并,吞并的吞并。滚雪球似的。理工科大学一定要办文学院,师范大学一定要办商学院,如此类推。其结果是文、法、理、工、商、医、农,一应俱全,整出许多综合得不能再综合了的综合大学来。再一个扩张办法就是到处开“分校”,南桔北枳,四处开花。结果弄得阿猫阿狗们见面一打听,原来都是一个笼子里出来的。

  有一天,路过一个从前的某部直属医院,发现楼顶上霓虹闪烁,亮出“XX大学第X医学院”字样。想起当年在那里遭遇的蒙古大夫,暗自心惊。但愿他们的知识也与时俱进才好。

  现在的中国,什么都讲究排名,可是没有哪个大学会去争当第二名(请看官猜猜为什么)。却有不少大学觊觎老三的位置。我这次去的一所大学就号称第三。该校在短短几年内飞速膨胀,将所在地区内的十几所院校全部纳于旗下。校长官至副省/部级。一时间,眼中历碌无余子,惟我独尊高大全。

  产业化的教育实践,产生不少啼笑皆非的结果。教学效果和学生负担暂且不论,学校的摊子是越铺越大了。去了几次清华,在离校园还很远时,陪同者就开始指指点点,告诉我四周凡目所能及之高楼大厦,全部是该校的物业。其中驻扎着数不清的“公司”和“中心”。与清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华大学,如今更像一个实业集团,银子使得花差花差,幸也?哀也?兴也?衰也?

  与美国的同业相比,国内不少大学的某些“硬件”毫不逊色,甚至更好。回想自己当年的大学学习生活环境,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当然,如今学子们的诸多烦恼,也是我等不曾体验的,比如就业问题,处女膜问题,等等。

  很多大学包罗万象,焉然一个小社会。人事裙带网早已有之而今更甚,夫妻父子母女七姑八姨混在一处,屡见不鲜。师祖师爷师父师兄师弟串成一片,其风蔚然。海王八们也跟着添乱,常常要求解决另一只的工作问题,校方求贤若渴,只好买一搭一,成对儿的收。

  “君子生财有道”,学府做生意,当然兴隆。最常见的买卖之一,是将自己过去的招待所改成星级酒店接客。学校还设有自己的餐馆,往往不止一家。我每日的“工作午餐”都是在这类餐馆中进行。对我这类土老冒儿而言,其装璜和味道均为上流。有一次,一只下流的苍蝇突然出现在包间里,在菜肴上空盘旋俯冲,引得两个服务员持苍蝇拍在我们身后手舞足蹈。吓得没见过世面的洋人不敢下箸。我暗自开心之余,略感“硬件”背后的“软件”弱势。

  除了大而全,授予的学位也“高,实在是高”。硕士烂了街,就授博士,不亦快哉。还有一级博士点和二级博士点之分(不晓得其中的区别)。曾到东北一所学校,正赶上乌鸦鸦近百个Harry Potter在台阶上照相,一打听,不得了,全是博士。

  每到一处,领导们便如数家珍地介绍:“我校现在设有A个专业学院,学科涉及B个不同门类,拥有C个博士后流动站、D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E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F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G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H个本科专业。共有I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J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K个某某省重点学科,L个某某市重点学科,同时设有M个国家级和部级重点实验室,N个工程中心和检测中心以及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有在校学生O名,教职工P名,其中院士Q名、长江学者R名,获特殊津贴者S名,各类科技奖获得者T名、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者U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V名、全国优秀教师W名、全国回国留学人员先进个人X名,博导Y名,硕导Z名……”林林总总,气势了得。

  在与院校领导的聊天中,提到最多的,当然是一个“钱”字。怎么能弄到更多的钱(又名经费),是领导们最关心的问题,也是维持高大全所必需的。据说院校合并由系变院的原因之一,就是将学校升级后,可以得到更多的政府经费。听说一些学术腐败现象,也是让钱闹的。我没体验,就不多说了。

  这次接触了不少莘莘学子,交流得也愉快。但全然没有“高大全”的感觉。虽然才智方面都还不错,杰出者却不多。而且看上去身材多是瘦瘦小小的,年龄也显得小,更像高中生,言谈举止也嫌生涩。相比之下,当年的我和我的同窗们要成熟多了。这也许是我的错觉?是我老得九斤了?还是看惯了发育过度荷尔蒙过剩善于吹牛的洋学生?

  又记:中国城市变化之大,既触目惊心又匪夷所思,出门后常常是除了“北”其他一概找不到。有些建设在我看来,是以美化的名义丑化。那日去了趟王府井(听说现在北京人都不奔那儿了)。只见店铺琳琅,游人如粥,似我般年纪者却屈指可数,四周都是二十郎当儿的打工崽子妹子们,乌泱乌泱的。我身至一派繁荣喧沸,忽生一丝凄惶和孤陌,不知身处何处,今夕何夕,体会到“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滋味。我,已经被这座城市,彻底地淘汰了。阿弥陀佛。

家园 号称第三的,是收了不少,但没有十几所
家园 同喜,希望国内慢慢会好一点。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这问题很无聊

可还是忍不住想问问: 那所大学号称第三啊?

家园 遍地是大学生,就像大白菜
家园 应该除了两个第一都是第三吧

而且在这个游戏里,大家都处于很危险的地位:如果你当不了第三,立马就是第21了。

家园 其中一个问题很好解释

  这次接触了不少莘莘学子,交流得也愉快。但全然没有“高大全”的感觉。虽然才智方面都还不错,杰出者却不多。而且看上去身材多是瘦瘦小小的,年龄也显得小,更像高中生,言谈举止也嫌生涩。相比之下,当年的我和我的同窗们要成熟多了。这也许是我的错觉?是我老得九斤了?还是看惯了发育过度荷尔蒙过剩善于吹牛的洋学生?

扩招带来大学生平均水平的下降。

家园 这可能是受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很多是城市独生子女出身,吃得虽然好,但是体质未必有70~80年代的青年好。社会经验也被父母的过度保护给剥夺了,看起来像小朋友这个问题,未必能怪大学。

实际上如果学生整体素质下降,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在学校里出现更多的水蛇腰金发青年才是。

家园 整体素质下降不是指道德素质之类

高考考的只是智力(差不多),因此这里说得是智力水平。

家园 呵呵经常回来看看,浮华底下总有埋藏着的厚实土地~
家园 扩招的问题主要集中教育者身上,不在学生身上

我的观点是,扩招,短期内问题很多,长远看,是非做不可的一件事。本身是应该搞的,但是搞得不尽人意,主要是操作问题,不是方向问题。

扩招带来的问题,更多的是教育者方面,教育者责任心普遍淡薄,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是个很大的问题。

学生方面,虽然的确混进了不少害群之马,但是受扩招影响而得以进入大学的,多数还是可教之才。这些人以前,很可能就不得不去找个普通工作,或者很辛苦的一遍遍复读再考,不能因为混进了坏人就惩罚这些人。处女什么的,其实倒不重要,现在这方面的确有点矫枉过正的意思,但是不管怎么说,过过性生活也总比手淫强。再说大学生毕业前不性交,毕业后也总是要性交的——总不能通过不性交的方式来维持中华民族的族群血系吧?而大学神圣到不能在里面性交吗?那还是把教师宿舍区速速迁出为妙。

说点实在的,中学读得好,高考分高,智商高点是可能的,但是也未必就比分数一般的人要更适应社会需要。多数人在学校学的知识,在进入社会后很快就会忘掉。比如我高中物理考试除了全对,就只有错一小题的,可是现在怎么样呢,磁通量怎么回事已经搞不清了。但是我还是能混下去。因为社会真正需要的不是具体的数理化知识,而是能保持持续学习的人。而这个持续学习的能力,中国的大多数初高中是不培养的。在高考里也是不考察的。

不说学习的事,从社会效应看,扩招一方面扩大了持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人群,也就是持有高级饭票的人更多了,使社会人口比重向中产化又大幅靠拢。另一方面,现在这个样子,还在中国人习惯的文凭崇拜上打了个大大的问号。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鱼龙混杂,你要真想做点事,而不是只想要个博士装门面的话,会因为他有个文凭就要这个人么? 以前当个本科生就像做了皇上一样,现在都是大白菜了。虽然从找工作的难度方面看,年轻人有些吃亏,但是从对心理健康和人生态度的影响上看,这未必不是好事——如果不能简单靠文凭混个高级白领干,那就老实干点能挣钱的活吧。

所以这是我的看法:扩招这个决策本身没错,大体上也是给老百姓好处的,有问题的是执行这个决策的人和执行的方式。学费是高了些,气味是臭了些,但是能读大学的人的确是比过去更多了,学校能给学生提供的刺激也更多了,只要不是太傻的人,从这个体系里出去之后,成为有用之人的几率还是比较高的。从社会办教育的目的来看,比扩招前多得多得多的高级劳动力夹杂着更多的水货一起出来了,副作用不小,但目的是达到了。

家园 哈哈,读大学智商不需要太高啦

读中学的话智商倒是的确比较要紧的,差一点的话会很辛苦。

家园 读大学是,但是考入大学还是要智力

大学时我们班个个在中学时不是数一数二的,上了大学一放羊,就参差不齐了。

家园 是的,大学里态度比智力要重要

我们系也算是学校里的牛系了,生源好得不得了。但是第一年一过,放羊的就一大片。并不是他们智力不行,而是被鞭子赶惯了,中国的大学还允许作弊,迟到,早退,旷课,那还有不放羊之理么。不放羊没人性啊。

顺便说说,我们那届还是扩招前的,而且还交了学费(数额还合理,真是没天理,好事都赶上了)。怎么说都是人尖子,怎么说都没有浪费父母血汗钱的道理。可是放羊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哈哈。这个问题的根子恐怕还是在基础教育里,太欠缺主动性的培养了。

家园 看楼主文章应该是浙大吧

但是不是说上海交大是老三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