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嫦娥的相机、CCD指标是不是太低了?---兼请晨兄 -- 东方28

共:💬24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关于嫦娥的相机、CCD指标是不是太低了?---兼请晨兄

俺对载人航天、近地轨道发展等比较关注,认为那是战略制高点,而对嫦娥则有点……不过既然已经开始探月了,还是高兴的。于是粗略查了查资料,嫦娥的一些参数:

“轨道高200公里,相机重30公斤,扫描方式拍摄,画幅宽度覆盖64公里,象素解析度120米……”

好了,困惑来了:

这个画幅宽度覆盖64公里,轨道高200公里,

那么,这个相机的视角,用于135胶片相机的等效焦距表示

距离/被摄物大小=焦距/成像圈直径

对135胶片相机而言,成像圈直径=43.2毫米

200km/64km=F/43.2毫米

=>结果等效于135胶片相机的焦距F=135毫米,几乎没小数点。

继续,对于这个64公里宽的被摄物,相机的分辨率为120米,就是说该相CCD的宽边的象素数=64公里/120米=533

如果用这个相机拍摄一个单幅、的正方形的、静态、照片的话,其象素数=533*533=280K,或者说,28万象素?!

做为对比,640X480的普通摄像头是35万象素,3200X2400的数字单反相机是800万象素。当然嫦娥相机的CCD其信噪比、动态范围、、等等等等会比普通摄像头甚至高档相机好很多,但是象素是不是太低了?还要30公斤重?

反过来,如果把个1.5~1.6倍crop ratio的、600万象素数字单反相机(比如佳能的300D)+85毫米定焦镜头(大约相当于135mm镜头的视角)发射到离月亮200km的轨道上,它拍摄的每幅相片大约覆盖 38X56公里,而提供的分辨率应该有56公里/3000象素=18米/象素,去掉外壳、手柄、调焦系统,加起来能有一公斤重吗?

如果配个俄罗斯产的1000毫米折返镜头(大约1000人民币,例子而已。航天实验不可能用这么低档的民用产品),每幅相片大约覆盖3.2X4.8公里。考虑到镜头较差,以50线对/毫米计算(100线每毫米,这是可以达到的),

而分辨率=4.8公里/24mm*100线每毫米=2米/象素。而系统重量:相机+镜头=300D+1000/10<3公斤。

哪位大侠给详细解说一下?

家园 &lt;链接&gt;继续讨论嫦娥的地形相机

外链出处

家园 推扫线阵

遥感相机是推扫线阵的,相元排成一条线而已,不是一个面,所以不能那么算。

家园 普通相机是肯定是不行的

月球上的光线很弱,如果用普通相机的CCD,需要很长的曝光时间。飞船不断飞行,曝光时间如果很长,图像肯定就模糊了。

家园 我觉得瓶颈是下行数据传输而不是光学设备

嫦娥的信号传输速率决定了提高分辨率没有意义了, 高分辨率的数据没有办法传回来。

家园 月球的光照条件比地球表面只好不坏,

月球的光照条件比地球表面只好不坏,

同样是太阳照明,月亮上无空气,无风,无云,比地上最晴的晴天还晴

顺光拍照的话,如果ISO=100,光圈16,则快门速度估计要1/250才不会曝光过度。

考虑到更实用的光圈F=4,则快门速度可以用到1/4000

家园 而且考虑是在外层空间

温度还极低,估计ISO上到12800也就跟地面上常温下ISO100差不多...

不过传说我们用在航天器上的成像技术差得相当不一般,分辨率就是比印度的卫星也有成档次而且恐怕不只一个的差距...当然印度的成像装置也是买的...

家园 我想中国航天可能有自己的考虑

到底考虑是基于什么方面,外人只能猜想,可能和大像素感光度高有关,可能和数据传输速率有关,也可能和抗发射时的过载有关。中国航天人未必不知道今日的普通数码相机已经达到高得多的像素,30公斤比任何已知的高级相机加135毫米镜头都要重得多,恐怕不能简单地用普通DC来相比。

家园 不能只考虑空间分辨率,还要考虑扫描速度

通常这两个指标是有些矛盾的,要得到真正正确的空间扫描图样,扫描速度必须足够快。我工作上要用到SPEM和fast microXPS, 虽然空间分辨率不错,而且可以直接得到元素分布,但对于快速的化学波,它是不能胜任的,因为扫描速度太慢。虽然领域不同,但我想这个上面也是一样的。“好的空间分辨率”=“慢的扫描速度”

家园 和你争了那么久的登月,居然可能是同行
家园 把楼下给的连接图片处理了贴在这儿,感谢各位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家园 如果这就是嫦娥相机的话

修正参数:

焦距:23.3毫米

最大视场角:+-20度(即40度,大约等效于135胶片相机60毫米镜头,属于偏窄一点的标头,那个链接里说的“大广角”是不对的)

光圈: F5

CCD:

CCD象素:1024*1024,相当于100万象素。

单象素尺寸:14X14 微米,这个比较强(可惜不是国产的)

拍摄方式看来是只利用了CCD的三条阵列:中间一条,以及前、后边缘(对卫星飞行方向而言)的各一条来感光的。对CCD是否是极大浪费?

疑问就是这怎么就不能用三个摄像头来代替呢?分别固定为向下、向前、向后各错开20度排列,还用三个23.3mm镜头(不过其视场角要求大大降低,18度?设计将容易得多)同样获取所谓3D图像,而分辨率也将高很多。

而且,所谓3D图像就那么重要吗?

……

不管怎样,我还是对于其分辨率低耿耿于怀:都近到200公里了,视力1.0的肉眼都有100米以内的分辨率了,科考仪器还不能?!尽管传输可能是瓶颈,但是对一些重点关照地区提供高分辨率不是更好吗?事实上提供18米分辨率的民用产品也根本不需DLSR+85定,我相信,现在尼康、佳能的200USD以上的、6MP以上,5-6倍光学变角的DC都能达到。

200公里了,九十九拜了,就差最后那一哆嗦……

家园 温度的变化很大

卫星表面的温差可能有200多度,所以也不是很理想的。而且卫星内部这么多设备,本身有散热,很多电子设备也不能在很低的温度下正常运转。

我国的侦察卫星的性能还是很不错的,和美国等比不了,但是也是米级的。只是这个月球探测还不值得很大的投入。

印度未来发射的探测器大部分是和欧洲合作的,性能很好。不过我们的全部是国产的,这对于我们长期发展会很有利。

另外,印度的运载火箭发射能力和中日有不小的差距,看看他们能不能成功。

家园 有道理,我犯傻了
家园 不是国产的?

文中提到了?还是别的地方提到了?

我相信普通的设计肯定是有问题的,不然他们何乐而不为呢?肯定是有原因的,国产的侦察卫星分辨率能够达到米级,国内在这方面绝对是有一定经验了得。

另,CCD 14微米真算不得什么,Canon的全副CCD就超过10微米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