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解决经济失衡问题要破除通货膨胀恐惧症,夺回货币增发权 -- 陈经

共:💬166 🌺21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解决经济失衡问题要破除通货膨胀恐惧症,夺回货币增发权

这个贴子与股市有关,但更多是与宏观经济相关,还是发到经济版。

长久以来,西方经济学界,也包括绝大多数中国经济学家,一直把通货膨胀当国家经济最核心的问题之一,抑制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金科玉律。象德国央行这种独立性最强的中央银行,甚至就把抑制通胀当作货币政策最高目标。新中国历史上长期追求物价稳定,通货膨胀从来就是一个负面词汇,一些社会问题或多或少会联系到当时的物价问题上去。由于过去的一些经验,政府高层认为抑制通货膨胀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首要任务。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局势非常复杂,国际货币危机、资源危机,中国的本币升值压力、资产泡沫、贸易失衡等问题,都交叉在一起互相影响,几乎所有经济分析文章都要提到这些因素。政治局本月27日开会,研究分析当前经济形势与明年经济工作,得出的指导性意见是:“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这就是一种把“抑制通货膨胀”当作首要调控目标的决策思路。

但我的预测是,中央即使真照着这个目标去调控,也必定失败。到头来可能会稀里糊涂的把“结构性上涨”“明显通货膨胀”的定义模糊过去。中国老百姓、世界各国商人会“明显”感觉到中国通货膨胀的压力,虽然中国政府很可能并不承认这是“明显”的。我认为,中国政府应该认识到通胀的不可避免,并且将可控状态的通胀作为解决各种经济失衡的有效手段。即使政府不愿意这样主动操作,最后的经济运行结果也可能事实上趋向这种状态。

其实中国在80年代以后,通胀对人民生活的威胁一直是被夸张或被误读的状态。真正的通胀恐慌只有一次,还是动乱以前群众的群盲冲动,事实上抢购根本没有意义。相反,通胀数据较高的时期,就是民众收入增加极快的时期。现在有些人津津乐道印度全世界工资增幅最高,其实90年代中国普通民众收入普遍从100元升级到1000元不过就是几年的事,主要也是年通胀数据高达10%以上那几年发生的事。1998年以后中国遇到经济发展瓶颈,产能过剩,物价紧缩,收入增长开始变慢,相当多民众收入几乎不增长。近几年由于民工荒与新农村政策等因素,底层民众收入又开始增加,但仍然比不上90年代通货膨胀时期的收入增幅。相当多的城市白领、大学毕业生收入并无改进。

在这种状态下,经济学家与中央领导仍然时时把通货膨胀当最大调控目标,我认为是教科书式的“通货膨胀恐惧症”。近年来中国经济失衡的问题,比通货膨胀可怕的多得是。例如各地的房地产泡沫,是一个民愤极大的问题,但由于房价不计入CPI指数,通胀数据反而好得很。再如教育医疗费用大涨十倍以上,也不计入CPI指数,老百姓完全不会因为多年3%以下的通胀数据而感到满意。股市的低迷或者泡沫也是如此,前些年经济发展并不差,却是五年熊市让老百姓谈股色变,好不容易涨高了国内国外就都拿它说事,一调控又套死一堆散户。这些问题没有调控好,却满足于表面上通胀数据的完美,是低水平的调控思路。前些日子的猪肉涨价其实问题并不大,无非是养猪不挣钱市场反馈周期长造成的局部现象,政府却如临大敌高调应对。重要的根本性问题调来调去解决不好,却不计入物价指数,却把一些本质上问题不大的物价问题当经济工作最大挑战,这是教科书教条主义加经验主义的错误方向。

近年政府财力大增,2007年税收肯定超过5万亿,外汇储备将超15000亿美元,央企、国企利润连年暴增。但加息、上调准备金率、升值等货币政策调控显得成效不大,政府已经有用财政政策(说白了就是政府猛花钱)来直接调控的意图,这也是必然的。我认为这事实上就是准备放弃把通货膨胀当最高调控目标,先把通货膨胀目标区间上调开始,然后说允许“结构性通胀”,政策有松动迹象,虽然是被迫的。现在说要防“明显通货膨胀”,那意思是说准备通货膨胀高些了,政府会不让它太高,但总要比过去高。可能再过些日子觉得物价上涨也没事,那就把“明显”说成“不明显”,继续上调物价。

如果放弃了不切实际而且也没有意义的“抑制通胀”的金科玉律,我认为从原理上中国经济的失衡问题可以相当简单地想清楚。首先我们当然知道物价上涨对人民生活的影响,但现在老百姓特别穷的也不是太多,猪肉涨点面粉涨点感觉不到的人很多,因此活不下去的也不会太多。政府财力大增,正好解决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的影响,这完全安排得来,中央财政超收几千亿花不完。借此机会正好下大本钱把社保体系建立起来。

进入一个“通胀发展”的状态时,社会有很大的前进动力,人民收入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人都喜欢自己钱越挣越多,生活物资、服务涨些价完全能接受。它再涨,能比房价、医疗、教育涨得高?老百姓这都接受下来了,还怕CPI高么?趁此机会,全社会都会加工资,民工都理直气壮多要些工资。

CPI高,人们存钱意愿就会减少,正好去消费投资,不消费投资就被国家收通胀税。老百姓也不会笨到去抢购囤积物资。老百姓有了消费意愿是个很好的事,社会服务业发展会很快,能创造很多就业机会。老百姓去投资实业其实是个很好的事,那是社会投资,中国的问题就是政府与外资投资太多,民资却不足。老百姓自发的消费与投资是可以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现在事实上国家还是有包办与排斥意识,民间投资受限多,创业难,浙江那样的民间经济发达的地方不多。

当然老百姓可能去买房、买股票,不投资实业。但是,老百姓这种意愿和CPI关系并不大。房价越涨越高,股票越涨越高,你物价再稳定他还是会想买房买股,最后买不起房或者套在房子股票上都要骂娘。那么,房地产与股市调控应该有自己的逻辑,不应该假设用加息、打低物价控之类的转折了好几道的方法有用。我主张房地产用行政方法来调控,多建廉租房、富人不许借钱买房之类的限炒办法就可以稳住了。股市,不应该用目前这种压迫式不让老百姓买新基,不让基金买股的办法来调,那反而会套住群众。股市泡沫高,那就要化解泡沫,办法有两个,一个是要把企业的增长维持住,时间一长估值就合理了;二是要提供足够多的股票给群众买,而不是不让群众买,这就需要多让企业上市,包括引进境外企业,也可以多释出国有股进入流通。通过这种办法控制股市至少让民众感觉更好,就算不涨也不至于暴跌,一直有希望的样子。核心还是要让企业利润增长,这就需要让企业挣钱,让好企业、掌握稀缺资源的上市公司涨价。如果允许较高的通胀数据,这并不困难。

目前境外对我们有人民币升值压力,客观而学术地说,人民币确实应该更值钱。但解决问题不是靠大幅升值或者强行控制升值幅度,那就被动了,无论升快升慢,都是进了人家的圈套。如果我们不升值或者慢升值,实际是用国内低物价环境下的资源与劳力服务成本,支援世界各国的消费,中国人的劳动显得不值钱,我无法长期接受这种状况。但升快了可能又影响就业,出口行业客观上解决了很多就业,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自主地大印人民币,工人涨工资,一通涨价,出口商品自然就会涨价,境外如果仍然还想要那就是我们竞争力仍然够。在通胀较高的环境下,如果出口企业遇到困难,转到内需会比通胀低的环境下容易。现在出口挣钱太多,过于所需,挣得又是幸苦钱,这种状态迟早得改变。

现在中国维持一个低物价环境,而且似乎准备长久维持下去,那不管怎么说都会在国际贸易交换中吃亏。而且换回来的外汇,是人家在有计划贬值的,大部分对我们是没有用的,想要的东西买不来,只好去国际上投资。国际上投资却又显得钱不够,就算万亿美元也远控制不了局势,就算控制了准主场香港也不解决国际失衡问题。应对办法应该是把人民币做大做强,以及人民币为基础的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以后人民币成国际主流储备货币,也不用在乎万亿美元的损失。这无论如何都需要我们印很多人民币,股市也要在猛发新股及增加流通股的基础上再继续大涨。这导出的结论是,中国需要一个通胀环境。事实上,不少发达经济体在走向发达的过程中都有这样的物价大涨的的阶段,只不过人们挣得更多,不在乎了。

目前国际上以美国为首,在大印美元,这是美国的长期国策。为什么美国人玩命消费不储蓄好象不在乎未来?因为它的国策就是这样。现在的100美元只相当于70年代的5美元。不储蓄是对的,钱得变实物或者证券资产,或者花了寻开心,寻开心的过程中也创造了就业。最好是外国人拿了美元去,美国人最开心了。日本也在往国际上扔日元,不过方法不一样,它弄个零利率,很多国际投资者搞日元套利交易借日元去投资,相当于日元不停地往国际经济里加流动性。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垮了以后,货币不与黄金挂勾,世界各国央行有了制造泡沫的能力。如果大家都老实行事,那么都把控制通胀当调控目标是可以的。但象美国这样不老实地故意造泡沫,那不能老实地自己痛苦调控啥物价稳定。最多只能把物价稳定当发展时期的中短期政策,造一个世界工厂,是可以的。但长久的这么来,你自己不主动多印人民币,那么,就是“输入型流动性过剩”,人家拿美元来买你的商品,你得多印人民币换这些美元。最终还是多印了,但大部分是用来换美元的,这事实上是长期把大规模增发货币的权利交给了中国境外的出口市场,美日欧外资企业都趁此获得了很多人民币资产。要让人民富有,不管怎么发展经济,表面上看上去总是显得象多印人民币发给人民。现在这样,成了外资出口企业,或者国内的出口利益集团来主导如何多印人民币了。那么这些自私自利的利益集团肯定是只把多印的人民币分一点点给国内就业人员。国家得到了只是事实上对国内人民无用的外汇。这个生意从宏观上就可以看出来,再不能这样下去了。所以,中国一定要夺回货币增发的自主权,并决定这些增发货币的分配,早做晚做迟早都要做的。现在世界上潮流就是靠有实力的央行制造货币泡沫,已经造到中国来了。那中国再不转向通胀模式以人民币泡沫对付美元泡沫,就是本质上的失误。

估计中央领导与一些经济学家还不是太能接受这个事实,象余永定等人更是对通货膨胀与股市泡沫深恶痛觉。但我认为事情临到头上来,总是调控不得力,中央与经济学家也会不停想办法。以中国不停试错的摸法,迟早会转向大规模主动增发人民币这条路上来。

(完)

元宝推荐:爱莲,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花陈经兄。
家园 通胀不是经济问题是政治问题

即使决策者的头脑清楚了,执行时还有各种因素要考虑。

通胀是让财富分配更加公平的必要手段,可惜资本论上说通胀是资本家没收大众财富的隐蔽手法。但就像抛出去的球一定要回到地面一样,通胀的发生是必然的,压下了生活日用品的通胀,房价的飞涨就是必然的结果。不把房价计入CPI,这不过是掩耳盗铃罢了。

通胀不能有效的发生,财富就会更加呈现马太效应。资本家其实是不支持通胀的,这对他们切实而有利。

对股市的影响还需要仔细考量。

家园 把外汇投出去和升值,两者并用已经在做,尚需观察效果

外汇投出去 把流动性还回去

汇率升值 这个也放了口子 不象以前严防死守了

两个效果如何 尚需观察

家园 不知道日本的做法图个啥

他搞了那么多日元出去,又换不到产品,别人拿了他是去换美元的,间接让美国又多印了钱。

由于钱都跑到外面去,本国是没通货膨胀,不过也没得到外边的好处不是,没法白拿产品,也得不到投资收益(大部分在国际投机者手里)。不知道图个啥 !

家园 逐步降低上一次泡沫造成的银行坏账的比例?
家园 我觉得您说得有道理。

政府要教育老百姓如何在通货膨胀下合理理财,规范化证券业,给老百姓提供好的投资渠道。通货膨胀和货币主导权似乎是两码事。

家园 陈经一针见血,说得太好了!!!
家园 持久的通胀对年轻人一代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美国人不存钱,我看这并非本性如此。老一代的美国人其实多多少少都有积蓄的,看看80年代以前的储蓄率就知道了。之所以美国现在的中年人很多不存钱,要我说就是从70年代开始的持续的高通胀,如果两位数的通胀存在了整整10年,那么为未来存钱的概念就很难在当时的年轻人心中扎下根来,因为他们在父辈身上看到的多数都是反面。实际上,信用卡的泛滥也是从那里开始的。至于现在的年轻人不存钱,是因为他们的父辈赶上了好时候,美元的通胀让全世界买单,他们依旧混得很滋润,后辈们也就有样学样了。政客为了讨好选民,特别是未来的社会中坚,明知这不好也是绝不敢说的。

中国人一时半会儿不会放弃存钱的习惯,但是如果高通胀延续10年,存款率的急速下降是完全可以期待的。传统的力量固然不可忽视,但是看看现在的年轻人(我们这些新人类或者新新人类),又有多“传统”呢?当然,好消息是以金融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在高通胀的背景下必然高速发展,加之人民币升值,不折不扣的朝阳产业。

家园 说说我的直觉

我是外行,要是说的不对,大伙拍砖就是。

先简单谈谈我的理解,美国佬拿着美金来中国买东西,在中国,美金不能通行,就先找中国的银行,把美金换成人民币。这样,生意越来越好,不但美国佬来,而且欧洲佬,日本佬也来买东西,市面的人民币就慢慢的多起来了。当市面的商品总量持平的时候,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大,那么通货膨胀就出现了,简单来说,就是百物腾贵了。

我观察到的中国政府的做法是提高银行的保证金来回笼市面流通的人民币,我的直觉这个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有点牺牲银行的意思,银行也要做生意吧,要钱周转吧?

实在不明白,为什么不让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自由兑换呢?直觉上,把人民币放出去,比目前的回笼政策要好很多吧?

家园 零利率主要是基于日本国内环境考虑到

这10年,日本经济缺乏创新、缺乏活力,零利率的政策从根本上说给企业们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主动的被动的。主动的是:这里借钱不要利率,有野心的人自然跃跃欲试;被动的:你有钱也别想靠存钱过日子!国内经济搞好了,则一切事情有了底气和主动权,至于国际金融方面发生的事情是次要的。

中国金融资产现在这么牛气,还不是因为国内经济搞得好。同理可得,中国碰到什么事情就抗议如何如何,还不是因为人家美国日本德国内部经济科技比较强,不得不重视别人的态度和颜色;如果某个某个非洲小国接见了达赖、甚至发话要攻打中国,国人很可能不知道,知道了也没空搭理它!所以无论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做好自己的事情为第一要务!

20、30年代这主义那主义多大不得了,可是却只有TG的主义成功了,为什么?因为这帮人的实践操作水平强,不服不行。用自己的行动去亲手改变历史的确堪称伟大!

家园 我一直不太理解消费循环的重大经济意义,还请指教

首先恭喜陈大回来,你在股市里评了这么久俺可真是寂寞呀。

CPI高,人们存钱意愿就会减少,正好去消费投资,不消费投资就被国家收通胀税。老百姓也不会笨到去抢购囤积物资。老百姓有了消费意愿是个很好的事,社会服务业发展会很快,能创造很多就业机会。

这个问题我本来就想单独发帖问的,正好你文章里提到了,就请教一下你吧。为什么消费循环对经济有着重大意义?一个简单问题是,有钱谁不会花?花钱的速度达到多少的比率与速度才能堪称对社会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有着促进作用,而消费过头了就是劳民伤财?中国古代生产力不发达因此提倡节俭与储蓄,这是显而易见的,但现代社会因为有生产力的巨大提升所以有了变化,但这个问题怎么衡量,何处是一个尽头?我记得有人打过一个比方,好比是人的正常新陈代谢一样,但这个比分过于笼统,能不能进一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是宏观经济统计与动态评估层面的问题。这也不是我在这里瞎想,我认为这是TG政权在下一步治国方略中必须面对并付诸实施的严肃问题(投资、出口都干的很不错,也该轮到消费发挥作用了吧?而且消费才是发展经济的主要目标与实现经济正循环的良方;投资出口都是为之做的辅助工作,是没办法的办法)。

还有关于人的:人与人的生产关系以及消费层次怎么样安排才比较合理(我记得你很遗憾的提到过如果中国有钱家庭都能请一个保姆就好了)?

还有关于物的:工业产品的质量真的越高越好吗?10年前我可爱的妹妹送了我一把飞利浦剃须刀,经历这么多年居然仍然工作良好,搞得我完全没有这方面再次消费的欲望。这是怎么回事?

还有一个具体的问题:日本政府想尽一切办法去刺激消费,又为何始终起不来?是年轻人不敢还是不会消费?明显不可能的嘛。。。

我所唯一能理解的是,大多数人民收入差距越小越好,这不仅仅是为了社会稳定,更是为了促进各行各业经济正循环的关键。至于高端科技,可以通过国家的军事订货来解决(不言而喻提高军事力量并且促进科技发展的双重好处,这与低层次穷兵黩武完全是两码事),这是其实就是美国人过去几十年强盛的关键秘诀所在。他们意识到了,而且做到了,但问题是,他们未必以后还能做到(美国人现在明显屈服于利益集团在透支国力与财力)。中国现在显然也有机会,但国家是否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否有走这种思路的倾向?

现代社会归根到底一句话:玩的就是心跳,谁越能消费、越霸道,但是要消费并且霸道到让经济走上正循环(这点不容易),那么它就是世界的王者;而且无论它做怎么样的抉择,都不可能有回头路走。其实稍有一点思想水平的中国公民都应该对此有一个清醒认识并做好心理准备迎接这个变化的到来,一定会大有收获的,嘿嘿。

回到你的帖子上来,有时候想想真是不可思议,苦大仇深、苗正根红的TG(我断定TG仍然是有一个有政治理想的政党)居然还要给现代最前沿的资本主义搞理论创新,并且要在这个世界最多人口的国家搞实践,通过这样的手段最终达到世界第一强国位置。这样的历史,也真是太值得玩味了吧?难怪有这么多人对此执迷不悟、如痴如醉。。。女朋友到现在都没有找到!

家园 陈老大好帖

咱也不存钱了,吃光,化光,借钱化

家园 通胀中如何确保收入上涨得比物价快呢?
家园 各人情况不同

:会炒股的炒股,会做生意的做生意,会工作的努力工作等加工资,什么也不会的等政府救济....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