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少帅的几个小故事 -- 阿_康

共:💬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少帅的几个小故事

少帅的几个小故事

讲几个小故事,摘自毕万闻的《英雄本色-张学良口述历史解密》

故事一:

1936 年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陪着蒋介石、宋美龄、宋子文等人上了他的专用波音飞机,开飞机的是张学良的专机驾驶员 优依尔?李奥那德(Royal Leonard),就是宋美龄在其《西安事变回忆录》中提到的张学良副驾驶员“李奥那”。李奥那德后来写的一本英文书《我过去为中国而飞》 (I Flew China) 李奥那德在书中记述了令他难忘的此行经过。从西安机场急速起飞后,傍晚在洛阳机场降落。翌日,蒋介石等人改乘德国制造的容克飞机先行飞往南京,随后,张学良仍乘由李奥那德驾驶的张学良的波音专机南飞。 途中,李奥那德提议改变飞行方向,飞回西安,张学良断然反对,并表情郑重地用英语说:“没关系!如果有人要杀我,那没什么,我不在乎。” 

张钫回忆录中提到(张钫曾参与国共在西安事变, 77事变以前的谈判),西安飞到洛阳那天(25日)晚上,蒋介石见到部属张钫,还对张学良称赞不已,称“真是北方的汉子”。

故事二:

“多年以前,小可(作者毕万闻)在北京采访,一位在全国政协做文史资料工作的曹先生(他曾为朱六小姐,即朱洛箔女士代笔,写了朱六怀念赵四小姐的文章;朱六是张学良胞弟张学铭的夫人),向我讲了一段稀奇故事:张学良的部属,著有《九?一八后国难痛史》的陈觉先生,生前告诉曹先生,西安事变期间,宋美龄在西安那几天,陈觉去找张学良时,张正在房间里与宋美龄谈话,宋对张说,她爱的是张,与蒋只是政治婚姻、陈还从门缝中看到张学良拥抱着宋,……陈只好悄悄的退走了。 ”

当然,就是作者也认为这恐怕是别人编造的花边故事。

故事三:

“ 许多人都知道,宋子文与张学良是好朋友。首先,在政治上,他们都主张对日采取强硬立场。1933年,继张学良下野之后,宋子文也辞职了,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对蒋、汪联手推行对日妥协政策不满。蒋认为中共比日本更危险,是“第一敌人”(张学良语),而宋认为,一旦必须对日本和中共两者之中选择一个,那么,与其让日本灭亡中国,不如把中国交给中共。在兴趣、爱好、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等许多方面,宋与张都有共同语言。

上面提到陈觉先生讲的关于宋美龄的那个“稀奇”故事.是不可信的,但有一件关于宋子文、张学良两个男人与一个女郎的故事,倒是千真万确的。 宋子文在美国读大学时,曾热烈追求一位也在美国留学的小姐,但没有成功后来,这位漂亮小姐回国后,与张学良有过―段深挚的热恋。1930年11月,“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张学良赴南京会晤蒋等中央政要。从沈阳乘火车赴南京途中,到天津时,亲信部下告诉张,张听完这位部下的话,便立即拍发电报,邀请这位女友一道去南京,为了等待这位小姐,张学良一行的专车在天津停了两天。这位小姐原本打算与张学良结婚,但张不肯与原配离婚,她又不愿意做“小”,后来,她便与张的一位部下结婚.她的丈夫是东北一个铁路局的局长。她突然接到张的邀请,便与其丈夫一道随张去了南京。张的心腹宁恩承等人向我亲口讲述了这个故事。为查实此事,不才翻阅了当时南京的报刊,报刊上确有这位小姐在南京游览的报道,还有照片为证。 ”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1930年11月中旬.时任中华民国海陆空军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前排右二)应蒋介石之邀.赴南京参加国民党三届四中全会。此照为张等29日游览镇江焦山时留影。所知左一为天津市公安局长张学铭。左二为青岛市市长胡若愚,左三为于凤至,左四为张学良。宋子文在美国追求过的那位小姐也在这张照片之中。

家园 宋美龄的绯闻不多 与其家风有关 她的美式作风在生活方式上较明显
家园 宋美龄喜爱张学良,这倒是首次听说:

原著作者也是煞费苦心啊

家园 读后3感

1. 宋美龄家出名门,爱一人嫁一人,没什么大不了,蒋公为夫想也不太可爱,希望他娶宋时性病已经痊愈。宋倒是比偶尔露峥嵘的那位可爱多多多。

2. 张学良守不住东北那是他能力问题。

3. 张学良为全蒋公的威望而奋身扑火,为抗日把最后的能量烧尽,他算对得起国家了。信陵一勇传千世,周相对他也是感怀至真的。

石攻玉

家园 ”不多“ 还是”不断“?
家园 应该是"不多" 吧!

家园 宋美龄曾与张学良有过交往 倒不是第一次听说

1925年张学良因五卅惨案去上海,即认识了美龄,当时他还不是蒋夫人。

那时奉系势力如日中天,两人都正值妙龄。北国帅男, 南国美女, 稍起涟漪, 也不是那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后来1929年因中东路事件,张与蒋第一次见面,美龄称"汉卿",蒋即很奇怪,问“你们认识?”。美龄曰,“我认识他比认识你还早呢!”

前两年好像看过一则报道,少帅说他曾和美龄约会过几次,对年轻的美龄“惊为天人”,还说若不是自己已婚,一定会“猛追美龄”。

看陈公博的回忆录,说起西安事变以后,合刊发行的蒋写的“西安半月记”和宋写的“西安事变回忆录”, 当时陈就对宣传部长邵力子说, 这个不对呀, 你看, 蒋写的东西里面, 对张学良,讥讽,嘲弄无处不在, 而宋的西安事变回忆录里面,短短几十页,却对叛将张学良多次称赞。

邵力子说,这个我也提过,蒋作过工作,但是宋不肯改,而且她已经将英文版先发行了,只好如此。

比如:

“曾有人戒余。倘赴西安,不独不能晤委员长,且将被囚作质,丧尽尊严。余固知张之为人,不至如此”

“所可喜者,双方辩论虽甚激昂,始终绝未提及金钱与权位问题。历来叛变军人

所斤斤不能去怀之主题,此次竟未有一人置怀,由此足见彼等此举有异于历来之叛变。”

“张对余解释:谓彼实有赴京之义务,盖彼已向各将领表示,愿担负

此次事变全部分之责任;同时彼更欲证明此次事变,无危害委员长之恶意及争夺个人权

位之野心。余等深知此次事变确与历来不同,事变之如此结束,在中国政治之发展史

中,可谓空前所未有;张之请求亦有其特殊之意义,足使此后拟以武力攫夺权利者,知

所戒惧而不敢轻易尝试。故余与子文赞成其意,允其同行。余更愿在此特别声言,负责

叛变之军事长官,竟急求入京,躬受国法之裁判,实为民国以来之创举。此中央政府之

所以赦宥张学良,而为若干外人所骇为不解之真实理由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