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闲聊】医疗体制改革 -- 老顽童

共:💬17 🌺2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闲聊】医疗体制改革

涂了个一个小手术

又涂了个不大不小的手术

本想再涂个大手术,再想想还是算了,人都死了,再提搞得自己自己心情不好,把看的人心情也带坏了。

对近些年医疗系统的所作所为社会上人们怨气很大,以至有人传,如今重点打击对象是三蛇:黑蛇(黑社会)、白蛇、眼镜蛇。卫生部也有人公开说:中国的医改失败了。

其实医改失败的最大根源在于将医疗机构变成了盈利机构,既然是盈利机构,那他就肯定设法争取利润最大化,院长以利润增长为主要政绩,如今提倡目标管理,因而医生也就有了增产增值的指标(逼良为娼阿,医生还能记得希波格拉底誓言否)。在医院里病人处于弱势,有多少人对医药是内行,谁敢拿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生命为代价来维权。在此状况下,医院很来钱,弄得部队医院都眼红,也来分一羹,在军队缩编的情况下,有的部队医院床位越来越多,楼盖得越来越高,自然地方病人的比例越来越大。

医院里很离谱的事都干得出来,什么小病大治,专开最贵的药等,评说的人多了,在这我只说一样令人不解的事,那就是如今西医经常给病人开包装讲究、价格不菲的中药(中成药)。

中医开西药很正常,因为西药对症很明确。西医开中药(中成药)就乱弹琴了,中医的最基本理论是阴阳学,将人看成一个阴阳合体,身体一但出毛病,那就是阴阳失衡了,或阴虚或阳衰,对症下药,所以有同病不同药或不同病同药现象。开药的西医懂不懂中医?你有没有望闻问切?你知道不知道病人是阴虚还是阳衰?若不知而开中成药就有可能加重病人的病情,吃补也不能吃得人手脚冰凉或流鼻血吧。简直是败坏中医中药的名声。

医院以钱为纲,老百姓就惨了,看个小病没几十元,上百元拿不下来,生个大点的病中产阶级就有可能破产。这种医疗体制别说违背了现代社会的人道主义观念,与中国的传统道德理念也不符。闽南传统做生意的人初二、十六要敬神,祷告神灵保佑发财,但有做两种生意的人初二、十六是不能敬神祈求的,一是开药铺,二是开棺材铺的。若敬,那就是缺德。

为了重新改革医疗体制,前几个月国务院向全国通告收集医疗改革的建议,我不看好,因为又是中央集权,大一统。中国地域广,各地差别大,若上海江苏和甘肃宁夏同一方式,一地可能感到保健不足,而另一地则感到财政负担太重。美国就是先例,希拉里贵为总统夫人,雄心勃勃地主持美国的医疗改革方案,最后也没出什么成果。

中国可以中央制订出大的方针,确定公营、私营两线同行,并确定一些流行病如爱滋非典等由中央付费,其他的方案细则各省自定。

最重要的是能让全民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文明。不能让学识丰富事关人命的医生,要靠介绍做彩超、CT和开仰贵的药收取回扣才能过上舒适的生活。政府不是没有这个能力,只要让医生拿上烟草公司、电力系统的干部的收入即可。现好一点的地方,他们的月收入过万不成问题。

关键词(Tags): #医改#中医中药#观念#传统
家园 好文,花

可是怎么样才能克服这个问题,这个阶段呢?重新回到过去的老路上吗?

家园 政府包医疗并非万能

你提出的这个方案和加拿大目前的医疗体制很接近。具体的医院运作由各个省负责,联邦只管给省里拨款。医生和护士的收入虽然比不上美国的同行,但在加拿大也算是高收入阶层了。加拿大联邦和省两级政府里,卫生部/厅大概是年开支预算最高的部门了。

但加拿大的医疗体制现状仍然很不理想,医院设备老化、病房病床不够用、病人候诊变长、医生护士要超时工作、流失严重。

虽然加拿大立法禁止私立医院,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包括政客、学者、医疗界、甚至病患,都不得不开始考虑私立医院。

家园 谢了 还花

回老路是绝对不可能的,至于怎么克服问题那就要看政府的大智慧了

家园 同感

卫生部若要一统模式,以后很可能手忙脚乱还怨声载道

家园 我的观点:小病公费为主,大病自筹为主,危险传染病包医,做好保健

长远的看,人总是要死的,而社会给医疗掏的钱总是有限的。用宝贵的医疗资源与老病垂死较劲,是没有希望的。不如把资源用到大多数人的大部分生命中,更能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质量

小病,比如感冒发烧拔牙切阑尾……,国家(中央财政)可以免费/大幅度补贴若干种疗法/药品,同时报销大部分医疗费用。

大病,换心换肝的,国家(地方财政为主,考虑地区发展水平了)可以适当帮助,但能不能治得起,根本上看您自己的经济能力了

危险传染病,比如艾滋病非典肺结核,那要特事特办了,不惜代价控制住,流行开了代价更可怕

反对现在所谓“大病统筹,互助互济,风险共担”,这就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如果站在国际经济食物链的顶端,或者享受人口红利的情况,还可以维持住。一旦资金链断裂,后果无异于“另类传销”

补充一点,保健很重要,政策要引导。比如给烟酒征重税,做好接种免疫工作等等

家园 首先应该丢掉政治上的偏见

把毛时代的医疗体制做一全面、客观的研究,比盲目地学这国学那国强多了。办中国的事却单撇开中国自己的国情不学习研究,不办砸才怪了。

家园 【推荐】关注医疗改革的请注意周其仁的观察和思考

好多的经济学家今天谈股市、明天谈税收,后天说不定谈起对外贸易,在经济领域都能指手画脚,真怀疑他们是不是做过认真的研究。如果一个经济学家能够沉下心来,认真的观察思考一个领域的问题,比起时不时发表一些大而无当的空论要强的多了。

关于医疗体制改革,大家都认为是失败的,可失败的原因,有人说是市场化的结果,有人说的垄断的结果,截然相反。周其仁认为“真理是具体的”。是啊,不做调查研究,匆忙得出似是而非的结论最是害人。周其仁从2007年1月开始,每周在《经济观察报》上发表一篇关于医疗改革的评论,于今已经40篇,看来是个耐得住寂寞的人,他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观察和思考值得尊重。

周其仁的主页

外链出处

家园 快翻车了还管新路老路?

改革开放不就是重走八大的“老路”吗?

家园 好链接,献花
家园 是的 保健程度应和经济水平相适
家园 是个执着的人

周现在是做什么的,有无参予医改?

家园 我们该警惕,公共政策讨论中,唱高调的是可疑的。

卫生部官员直指市场化是医疗改革失败的原因。

周其仁问道:这算哪门子市场化?

外链出处

医疗服务是开放最差的部门

外链出处

我注意过参与讨论的那些专家,没有周其仁的名字,倒是有李玲教授的名字,仇和主政宿迁,卖光式的医疗改革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李玲教授主导调查,调查报告全文:

外链出处

周其仁则不同意,专门撰文批驳:

外链出处

家园 不管大病情理不通实际更不通。

生老病死,说来轻巧,但有多少家庭遇着家人大病的时候撒手不管的?

你以为现在的人存钱就是为预防个伤风感冒阑尾炎吗?国家如果不管大病,由国民自己扛着,那目前的形势不会有多少的改变。

家园 不是不管,而是适当的管

不分轻重缓急的乱管一气,结果就是更多的人管不了,管不好。

个人存钱当然不是为了发烧感冒,但个人牢骚最多的,就是进次医院大门没三位数出不来。

到换肝换肾的时候,几千几万的收,治不起也不会有很多牢骚,为什么?因为这个治法就是拿钱堆,谁都明白——它值这个价钱!另一方面,人到了这个地步,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了。

为什么医保覆盖范围有限?为什么很多人享受的所谓医保只有象征意义?如果这就叫管,那不如不管,省的麻烦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