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日本发展30年实现了产业升级,中国也30年了,升级的希望在哪里? -- cyonghu

共:💬126 🌺11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日本发展30年实现了产业升级,中国也30年了,升级的希望在哪里?

日本45年战后发展了30年产业实现了升级,过度到知识经济社会。中国78年到现在也30年了,中国的产业升级在哪里呢?世界上成千上万的高科技,有哪几样由中国人掌握着专利?嫦娥上天这么高调,可人家60年代已经登月了呀。我看这些年最提气的是刘翔。毕竟刘翔是世界冠军。我们的科技界,研究界有没有世界冠军?诺贝尔连想都别想,这个词已经被国人淡忘了。

实现不了产业升级,我们就永远是小媳妇,仰人鼻息。制造业对资源依赖太严重。本市市长最近开会说钢厂没利润了,要创新。原因就是铁矿石涨价太厉害。我们现在被人家扼住了命运的喉咙,有什么底气与发达国家决一雌雄?

有一个能够保证稳定的政府,这是中国的红利。但这个红利并非白给,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压抑。教育机构的官僚化,科研机构的官僚化,一切都是官僚化。指望官僚指挥科学家研究出高科技,我看希望很渺茫。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我承认中国也会进步,但问题是,进步也要速度问题,效率问题。我们有没有想到紧迫感?印度的发展速度也很快,人口又年轻,有朝一日与中国制造业形成竞争并不是痴人说梦吧。

几年前就听一位朋友讲,中国产业如果升级了就解除危机了,如果不能升级就是拉美,非洲。中国怎么拉美化,非洲化我不大明白他是怎么推理的,但产业升级的紧迫性我是感觉到的,可就眼下看来,用遥遥无期形容不为过吧。

河里高人无数,有没有人给出一个中国产业升级的路线图,让我辈吃颗定心丸。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如果有某个人能给你一个正确的答案

那么计划经济就是世界上最好的经济模式。因为在计划经济中,一个计划部,就可以给出所有的答案,包括明确的产业升级路线图。

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包括产业升级,有非常深的计划经济印记,政府干预的影响很大。经济产业省(以前的通产省)的一个小科长开个会讨论平板显示器行业的发展,叫得动所有电子相关大公司的事业部长,为什么,全看在钱(资源)的面子上。这种政策性干预/倾斜的后果,固然造就了一大批巨人企业,但同时也导致了日本今日的困镜。这里的故事很长,不仅仅是广场协议的问题,网上有专门研究日本战后经济情况的好贴,翔实冷静。一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河里也有类似的帖子,葡萄说的很多,你不妨先读读。如果你认为日本现在不是小好,而是大好,那么我连回你贴的兴趣都没了。

你说的中国产业升级遥遥无期。我只能这么说,当年美国德国超过英国并不是因为他们生产了比英国更高级的蒸汽机,而是采用了新的技术---内燃机和机电。我这里说一个亲身经历的事情,就在1个月前,我参加了一个conference,会上Applied Materials 的一位VP说他刚从中国回来,商谈向中国当地太阳能电池(Solar cell)生产厂家提供生产设备的事宜。他的团队原本设想有一家公司能达到他们预期的规模(按照年产量多少发电量来算的,具体忘了)就不错了,结果是6家,在场所有的人都闷了,用德国人的话来说,“我要穿上一件皮大衣了(不寒而栗)”。中国人已经行动起来了,在这些新领域,中国的产业升级遥遥无期?你要是不恨你爸妈没把你生在美国,说得出这种话?你比那位VP还要看不起中国人,你的同胞。没有调查研究,没有发言权。经济版不是愤青发泄的地方。

家园 知易而行难

中国的国情不同,现在局势有不同,一切是否应该重新看待?再说饭要一口一口吃啊。

家园 你这个同志说错了吧?

这种政策性干预/倾斜的后果,固然造就了一大批巨人企业,但同时也导致了日本今日的困镜。

可有人就敢排着胸脯说:日本今天的长期经济不振,是因为日本的老龄化导致的...

真以为嗓门大就能吓住人...

家园 暴笑,原来成为产业第一才是产业升级

听你话里的意思,似乎成为产业第一才是产业升级啊。

那日本人大可以都去切腹了,他们着实没有多少“产业升级”。

拜托,第一不查资料,第二概念错误,就出来下定论指责政府和相关从业人员,套用我小学老师的一句话,这叫“勇气可嘉,方法不可取”

家园 已删,觉得自己说的有问题
家园 时间上这个算法有问题啊

45年以后的30年,那是日本复兴的30年,人才基础和教育科研体系的形成可是远远早于45年。

就是不算这个时间差,你的这个说法也有问题,就好像“我还刚刚满师,人家已经是8级钳工了,我的希望在哪里?”

“嫦娥上天这么高调,可人家60年代已经登月了呀。”中国的四大发明可是早于西方N多年了,也没有见到西方因此绝望,否则也没有后来的西方领先了。

产业升级是一个很含糊的话题,什么是产业升级?什么样的产业才是“高级”产业?“高级”产业对中国的社会经济究竟有什么样的好处坏处?这些不明确,空谈“不实现产业升级就只能成为拉美”是没有意义的,何况“成为拉美”是指什么呢?

家园 不是官僚化的问题,而是激情问题。

这个代价就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压抑。教育机构的官僚化,科研机构的官僚化,一切都是官僚化。指望官僚指挥科学家研究出高科技,我看希望很渺茫。

创新其实是一种冲动,激情,人类的好奇心,本能起了很大重用,而中国的知识分子受传统教育太重,追求标准答案,结果永远是好考生。读书做官(或职称)是一般中国知识分子的最终目标。

可以想象中国不会有莱特兄弟,爱迪生这样的非知识分子发明家。

余秋雨的《十万进士》值得一读。

家园 现在的太阳能电池不是新技术

真正的新技术是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新开发的太阳电池,号称光电转化效率达45%。

家园 我觉得是缺机会、缺钱,至少工科研究是这样

美国人只要有想法,往往能搞来钱搞来实验条件,把东西实现了。成不成都是个积累,试错多了,创新就出来了。我看到的创新,有一多半都是失败的,但是只要有那么一两个搞成了,就很有成效。

国人刚刚开始创新,看外国干得热火朝天,就有很多人以为创新就是把人才培养起来,然后这些人一拍脑袋,创新就出来了。其实不是这样。创新是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一般不可能考虑很周全,往往要经历失败。要创新,就要能承受其带来的成本。可是这恰恰是国内缺乏的。

我们的大学还是钱太少啊。

家园 是不是新技术无关紧要

产业升级的重点是,进入以前自己没有涉足的高级领域,并站稳脚跟,实现持续盈利,然后扩大规模。

是否是该产业的第一,或者是不是新技术,并没有太大关系

家园 莱特兄弟是没有多少钱吧?

搞出新型高温超导材料的两位IBM科学家也没用多少钱,就是用常人不能想象的绝缘体作材料搞出了。

家园 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搞创新研究,准确地说是搞具有商业潜力的,科学价值的创新研究,没有钱是不行的。

IBM的我不清楚,有没有链接。

家园 我们好象是在讨论创新

DVD取代VCD,HDVD或者蓝光又在取代DVD。这些创新使得原先形成的大规模产业变成夕阳工业,变成没人要。

中国面临的就是这个问题。为什么没法定自己的规则?就是没东西好定,自己生产的东西全是人家的图纸,概念。

家园 夕阳的是产品不是产业

很多公司很快转向,开始生产新的产品。大规模淘汰单一产品而没有后继,导致产业衰落的,实在太少见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