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但愿,一切担忧都是多余的 -- cyonghu

共:💬54 🌺12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明白了。这点需要注意,不过今天值夜班,大把时间

可以用来浪费。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很无聊,类似口水仗,把好端端讨论问题的地方给占了。不过以后时间紧张起来,也不会有这种口水的机会了。

家园 我是觉得你发那么多帖子并不完全是为了宣泄情绪

也是想有所讨论和交流,因此提醒一下而已。你说的大部分问题我自己已有定见,因此不见得会参与讨论。

家园 你这样说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写。

我写那篇基本上是想到哪里写到哪里。说不定我该考虑考演员演唐僧。

无论如何,我想说的只有三点:

1。欣赏批判思维

2。希望看到有针对性质的批判文章。(针对,人,政策,什么的)

3。逆境中保持乐观的心态。

这个是我个人观点,而不是强加在你头上的要求。你要在绝望中寻求希望,我祝福你。

家园 握一下手吧。您是好意,不过愤青在中国是禁忌词汇,

最好还是少用。即使是好意也尽量少用。这种词类似于“小姐”(妓女的意思),

本来是个好词,妖魔化之后就有点骂人的意思了。

家园 花你,总结要完整,断章取义要不得.
家园 说得好,花!

喜欢这一段“我认为我们需要在一种任何环境下都能保持乐观的心情。这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在看到危机和逆境,看到重重阻碍挑战后,选择乐观去面对的精神。这是需要勇气的坚持。”从我父母身上看到这一点,学到这一点,希望我也能传给我的孩子。

家园 你另开一贴吧,这么好的文字在这里埋没了

我去给你送花。

家园 谢啦

当初想到那里写到哪里,现在估计也写不出了。

另外开主题帖我看没有必要,因为开始也是看了他的发言有感而发而已。

喜欢乐观坚强的华人,所以花你。

我也是从自己的长辈身上学到这些精神的。有机会把他们的故事写一写。

谢啦
家园 有包子啊,善!

真是抛砖引玉呀。快写快写!

家园 你也写吧

我比较喜欢看帖和灌水,说过要写的话你可千万不要放在心上。

家园 不喜欢听人教育——好说;不喜欢别人反对——好说

那就请闭上尊口好了。

既然自己也承认

网上最大的好处就是多元
,又何必非要禁止别人指出你的不足呢?

在一些/很多事情上,中国现在做得确实不够好,但中国政府始终是在做事。你说的问题确实存在,但你又能指出什么更加适合共产党的政策呢?学戈尔巴乔夫?

我们有时间上网四处乱逛,不用像上面某些人那样成天思考各种利害关系(或者像某些人那样做各种阴暗的事),所以我们不用像他们那样要为将来可能发生的国家的错误负责任——这一点保证了我们可以随便大发“清议”,而不用太担心后果

另,关于出版物的监管制度,我倒是有见过一本讲美国电影审查制度的书

家园 来河里这么久,总算看到一个关注民生的人

对于要数据的,我也没有。

只有自己的体会,这才是最最真实的。

家园 送花,很欣赏楼主的态度

所谓忧国忧民吧。现在的中国,唱多和唱空的论点都有充分的理由,就如lz所说,希望一切担忧都是多余的吧。

不过,所有人都这么想,事情就能变好吗?

家园 你们谈的和我的观感差不多

穷的不是更穷,而是没有得到经济发展的任何实惠,白领中产之流喝了口汤,剩下的大盆汤和肉都被人连锅端了。

家园 生活是不容易了

先说我跟您不同的一个观点,我是觉得政府和中央还是注意到了这些问题的.民生现在关注得比较多,起码看温总理是很注意得,当然,也是他的分工使然吧.

可是等到中央的政策到了下面,官僚制度的层层缓冲,既得利益集团在背后再有所动作,往往使得事情完全变样了.

说两个我感受比较深的事情.一个是农副产品价格涨价,按道理说是应该农民受益.可是我看到的情况并非如此,现在农村出去打工的很多,家里的老小靠寄回来的钱交学费,买农药.而且因为家里壮劳力出去了,所以其实粮油是不能完全自给的.要买.后面这个因素影响非常大.结果很大一部分家里有人出去打工的家庭,现在情况反而更难了.前些日子有家农村的发了火灾,民政局的下去我跟着去看了一下,真的是日子过得苦啊.家里的户主还在番禺回不来.老太太就说,现在肉价涨了,割点肉吃都不敢了.

再说一个张维迎说要提高学费才能上的起学.我承认这个在经济学上是能成立的.可是中国的实情操作起来会如何?别的不说,你怎样让一般的民众一下子拿那么大一笔现金出来?还有其他的问题.这个口子开了以后,高中,初中会不会跟进?大家如果有在政府工作的,必定知道,地市级和县区级政府里面,车子和办公楼最好的单位,一般都少不了教育局.有些的地方教育系统一年吃掉行政拨款盘子的一半,都给教师了?大家看看那楼也就有数了吧.

我觉得cyonghu老兄的帖子是比较感性.可是当生活的困难活生生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高速的gdp对陷入困难的人是远水不解近渴.国家在发展,没错.应该不会崩溃,没错.希望国家好,不想唱衰,没错.可是不能因此就对所有问题视而不见吧?说说看到的问题就不河蟹了?我觉得现在有些人根本就是"形式越来越好,不是小好,而是大好."何况当年那时候还有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说法.现在有些人一片对说那个指头的人扔板砖,一边堵住耳朵喊:"我不要听!没那指头!没那指头!"咋不喊刀枪不入呢?再说了,这皇帝的新衣为谁而穿呢?总理都去爱滋村了,总理都为矿难着急了,这新衣皇帝没急,太监可急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