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中国古代士兵的行军速度 -- 任爱杰

共:💬327 🌺33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家园 行军进程和作战进程应该还不一样。

朝战的情况,按建制划分,白天进行普通作战,夜间进行战术穿插。如果不是前线部队,则白天尽量隐蔽,夜间进行大机动的战术穿插绕过敌人布防阵地,躲避敌人哨兵,限制行进声响,避免战斗,都要消耗时间。而且朝战的集团战术动作是以打击敌人为目的,不是以赛跑为目的,所以这个30公里如果属实的话,也应该是阵线推延的30公里,而不是行军路程的30公里。个人意见。

如果是区域内的紧急调度或者是赶赴战区的无作战、单纯行进任务,就可以参考“汶山战役”这个情况。

个人认为,古代如果治兵严厉的话,也可以达到或者接近这个程度,毕竟这次进军是依靠脚力完成的。古今差别不应过大。

记得长征前毛泽东也有几次飞越式的战术迂回,山地行进跨度也很夸张。有空查查。

家园 那段话是引自《黑鞑事略》,建议就去google下那是本什么书
家园 黑鞑事略你以为我没看过

寻常正行路时,并不许其吃水草,盖辛苦中吃水草,不成膘而生病……

======================================

意思只是刚刚剧烈运动以后不让他马上吃草而已 尤其是不能马上喝大量的冷水

即使是生产队上的饲养员也知道这道理

休息以后还不让吃 你还让马儿活不活

家园 您先搞清楚干草饲料和青草的区别好么?
家园 你以为蒙古人西征是到处都带着干草饲料的?

老实说 这比给人带粮食难度都大

家园 请您再查何时喂干草何时喂青草,养马为什么那么麻烦

然后你就明白《黑鞑事略》的说法所指的是什么了

家园 给你看看蒙古人的马能享受到什么样的待遇

其馬野牧無芻栗,六月饜草始肥,牡者四齒則扇(騸),故闊壯而有力,柔順而無性,能風寒而久歲月,不扇(騸)則反是耳。易嘶駭,不可設伏。

蹄鍥薄而怯石者,葉以鐵,或以板,謂之腳澀。凡馳驟,勿飽,凡鞍解,必索之而仰其首,待其氣調息平,叫蹄冰冷,然後縱其水草。

牧者謂之兀刺赤,回回居其三,漢人居七。霆(徐霆)嘗考韃人養馬之法,自春初罷兵後,凡出戰歸,並恣其水草,不令騎動。直至西風將生,則取而空(革空)之,執於帳房左右,唆以些少水草,經月膘落,而日騎之數百見,自然無汗,故可耐償遠而出戰。尋常正行路時,並不許其吃水草,蓋辛苦中吃水草,成膘而生病。此養馬之良法。南人反是,所以多病也。其牡馬留十分壯好者,作移刺馬種外,餘者都扇(騸)了,所以不無強壯也。

韃國地豐水草,宜羊馬。其馬初生一二年,即於草地苦騎,而後教之。卻養三年,而後再乘騎,故教其初是以不蹄齒也。千百成群,寂無嘶鳴,下馬不用拉系亦不走巡,性甚良善。日間未嘗芻秣,惟至夜方始牧放之,隨其草之青枯野牧之,至曉格鞍乘騎,並末始與豆粟之類。凡出師,人有數馬,日輪一騎乘之,故馬不困弊

家园 您也有%B

还是拿明清战争为例,根据满文老档的记载,后金军在燕山中的行军速度也是可以达到每天40公里的。

家园 那是因为后金军战兵与辅兵的比例超过1:1

战兵的装备由一个至两个辅兵携带

如果没有辅兵,所谓天下最精的白甲兵走50里就得趴下了.

家园 个人经验不足为证

中国军人的分层是,64年以前的兵和以后的兵是一个转折点,80年又是一个转折点。

你还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不知道,以前共军的拉练是一天一夜急行军(负重30公斤)150华里。是基本的拉练项目。

后来7,80年代的兵跑六十公里,腿都肿得跟猪腿似的,但是比他们年龄大的60年代的军官完全没有身体不适的反应。

兵是练出来的,不是念出来的。

家园 请问这个辅兵的说法出自%

按照老档的记载,后金军在进入燕山山脉之前曾经精选强壮士兵南下作战,并未提到辅兵的存在。而且,就算有辅兵协助也不算什么,任何军队都需要辎重部队,军队的行军速度本来就是按照整体来计算的。

家园 个别的战斗中还是可以大%

比如38军的在朝鲜的二次战役。而且古代战争物资消耗少,后勤对行军的牵制更小。

家园 不好意思,小弟學問不精...具體出處不太記得了,似乎是

似乎是出自《清太宗實錄》,提到南下時攜帶了三千漢軍,其中大部分為輔兵.....估計我記的這個數字可能也不對。不過甚至精銳的八旗部隊中,很多兵丁都不是戰兵。

但是明清戰爭的特色就在於戰兵與輔兵之間的緊密聯係,直到戰鬥開始時,戰兵與輔兵都是作爲一個整體在戰鬥,而不是以往的戰鬥部隊與輜重部隊的關係。

關於這方面的討論,似乎樊樹志教授有過一篇文章。

明清戰爭是冷兵器戰爭時代的最高峰,士兵個人裝備,特別是防護裝備的進步導致了戰輔兵制的出現。

家园 后金军这种辅兵

制度大概和后金社会还处在奴隶制末期有关吧。辅兵是不是就是战兵的私人奴隶?明军中大概很难做到这种编制。而且和西方军队比起来,这实际上是一种退步,辎重部队的专业化才是军队发展的正确方向。

另外就防护装备而言,后金装备的棉甲防护能力并不比过去的铁甲出色,更不能和欧洲的板甲相比。大概是因为明军开始大量使用火器,铁甲对火器的防护能力和棉甲差不多,既然抗不住,还不如换个轻便的。而且棉甲对于北方的战争还可以起到防寒的作用。

家园 40公里的行军速度当然是可能的, 但是有条件的

1.山地的道路情况,是否有好的道路, 还是全程靠双手并用的马道

2.装备和辎重如何运输

3.是否有马队

建议你找出当时行军的具体条件再确定.

兵书上提出了一个平均概念就是凡军行在道,十里齐整休息,三十里会乾粮,六十里食宿;也就是说平均速度在15-30公里, 这里军行在道应该是兵种自带装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