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普及帖:坦克的粗线条(二) -- 风中的羌笛

共:💬21 🌺8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普及帖:坦克的粗线条(二)

二战前的欧洲,阴云密布,坦克型号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此外还有大量的装甲车。各个国家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着最后的准备工作,除了大张旗鼓研制坦克装甲车辆的苏德两国以外,英国悄悄也开发了一大堆机械化装备项目。高火力密度,大运动强度的机械化战争模式初见端倪。

从1936年开始,西班牙陷入了内战的泥潭,德意轴心国站到了叛军一边,而站在共和国政府一边的只有苏联。内战双方在互相较量中都使用了援助者提供的坦克装甲车辆,因而颇像是数年后爆发的苏德战争的某种预演。在这场战争中,轻型坦克的薄弱装甲成了致命弱点,看得出优势并不在坦克这一边。有这样的例子:一门37毫米口径的德国PAK36反坦克炮,隐藏在教堂内,在一场战斗中,一连干掉了十多辆T-26!其原因很多,一方面是坦克本身的问题,但也说明了坦克与步兵联合战斗紧密程度的重要性。

然而德国自己的坦克部队也问题多多。1936年吞并奥地利的时候,几百公里的进军路线上,沿途停满了因长途行驶导致机械故障抛锚的德军坦克和哭笑不得的坦克手,最后开进奥地利首都的坦克手们,真的算得上是上帝的宠儿啊。

这段日子,作为装备坦克最多的国家的苏联,从哈拉欣河与卡累利阿的战斗里,收获到了很多经验和教训,他们继续并加速新型坦克的研制,尽管T28、T35、T100、SKM和大部分KV系列坦克实际上都不成功,但是,一种坦克发展史上里程碑一般的坦克——T34——这个未来战场的传奇,已经走到了帷幕后面。

二战开始了。轴心国和同盟国双方的坦克开始正面对撞。1939年德国人闪击波兰使世人见识到了以坦克为核心的机械化突击战法的巨大威力,而1940年的法国战役更是叫很多人彻底颠覆了自己对坦克战的认识。法国战役中,德军装备的坦克还是以火力很弱的1号和2号轻型坦克为主,稍强一点的3号轻型坦克很少,勉强算得上中型的4号坦克就更少了。而即使是3号和4号坦克,还是存在火力和和装甲弱的问题,3号坦克的炮,还是37毫米,这样的火力在此战中遇到了大难题:难以打穿英国马蒂尔达步兵坦克的装甲,英国坦克几乎冲垮时任第七轻装甲师师长的隆美尔的部队,这位日后的“沙漠之狐”动用了并不那么称手的88毫米高炮才顶住并重创了英国装甲部队,战役结束后,德国人认识到37毫米炮已经落后于时代,于是匆忙给3号坦克换上了高初速长身管的50毫米炮,但是在一年后,这种装50毫米炮的增强型3号坦克将在苏联的原野上遇到更加严重的挑战。4号坦克装的是75毫米,看起来很强大,但是这种炮只是看上去很美而已,因为它是用来帮助步兵对付火力点的,身管短,初速低,穿甲能力低下,德国人开初根本没想到用4号坦克来和对手的坦克直接对抗,他们认为,3号坦克可以干掉敌人任何坦克,所以4号坦克应该专心地帮助步兵部队扫荡敌人的工事。在这场战役结束后,德国人才发现3号和4号坦克的装甲其实很脆弱,火力也不够,因此他们对这两种坦克进行了改装,获得了很多改进型号。

可是法国人显然没有这种机会。法国坦克,尤其是B1型坦克,这种装有75毫米炮并具备足够厚度的坦克其实足以击毁当时任何一种德国坦克,并且法国坦克数量比德国的多很多。但是法国败了,败在坦克的使用战略战术上。法国人中也有像德国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隆美尔这样的人才,比如戴高乐,这个人30年代提出的坦克战术主张没有在本国得到重视,却在未来的敌人那里得到了空前的注意。古德里安写的《注意,坦克》一书,奠定了德国装甲战术的基础,但书中观点很多却是来自戴高乐甚至邱吉尔的观点。可以说,英法两国以几乎埋葬本国装甲精英的代价,换来了敌人战争能力的提高。

法国战役是一个巨大的考场,战争双方的机械化战争理论都得到了血淋淋的考核。装甲战争一个崭新而更加血腥的黎明,即将来到。

坦克的粗线条(一)

http://www.talkcc.net/thread/1355713#C1355713

元宝推荐:海天,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嘿嘿
家园 挑个小错,德国吞并奥地利是38年
家园 呵呵.不改啦.脸红一阵就是.(悄悄说一句:真的错得离谱,人品啊)
家园 为人品问题而献花.呵呵.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短帖送花,友情赞助。不涨乐善、声望】

家园 讨论一下

奥地利那次,属于误传,古德里安在回忆录里对那次的坦克表现很满意,抛锚的数量很少,而且那次才两个营,不可能“几百公里的进军路线上,沿途停满了因长途行驶导致机械故障抛锚的德军坦克和哭笑不得的坦克手”

1号和2号,本来就是训练坦克,其实德国人根本没想让他们上战场,战争爆发甚至比希特勒估计的还早,德国人还没来得及换装。

家园 史料有冲突,原因如下:

关于这次进军维也纳,主管作战的约德尔将军以后在纽伦堡战犯审讯时供称,当时一路发生故障的车辆高达70%;而古德里安率领的只是先头部队,他认为故障坦克没有超过30%。但是以进军部队的561辆坦克来计算,即使只有30%的坦克抛锚,也达到了170辆左右,密度也达到了平均每4千米一辆。如果以约德尔的说法,那就是每1。5千米不到即有一辆故障坦克了。如果加上一定数量的配属机械化半履带车和炮兵,以及四轮和6轮装甲车及各种卡车的话,这个数字还要膨胀。

至于古德里安,只要从“失去的胜利”这句话中就可知他对第三帝国的感情以及对过去的辉煌多么怀念。并且,从他的回忆录里,可以看到他是有意突出了成功的一面。人在历史中,于情于理都会这样。

家园 继续讨论

继续哈

古德里安承认当时暴露出不少问题,不过七成的抛锚率还是过分了,抛锚就意味着不是车组人员能解决的小问题,这还是和平时期,在路况良好的公路上,要是在TG,主官和维修部门的可以拉出去毙了。

约德尔的话水分太多

还有一点,失去的胜利是曼帅写的,古德里安写的是闪击英雄

家园 再花之。欧文行家,受花无愧。嘿嘿。
家园 说来有趣

我要是在德军,死也不干维修。整个二战里,这维修就是最忙的军工部门。德军没有这些人的话,战斗力都成问题。进军维也纳不就这样吗:维修车停停站站,到处来上几家伙,马上一辆辆坦克就可以跑了,又把维修车扔那儿发呆。呵呵。

家园 客气客气

德军的维修可真不是人干的,多破的家伙拉回来修巴修巴就弄出去了,佩服

家园 德军产能不足,维修部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太苦了.

修了坏坏了再修的坦克太多了,尤其到了二战的后期更是如此.人们只见到威风凛凛的装甲英雄,谁知道那么多满身油污的邋遢好汉?没有花环,没有荣誉,却一直在苦苦支撑第三帝国的硬骨头.

家园
家园 偷偷提醒一句

失去的胜利是曼施坦因的回忆录吧。老古的是闪击英雄吧。

家园 大伙在坑里藏严实了,是高爆弹呵!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