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普及帖]坦克的粗线条(三) -- 风中的羌笛

共:💬38 🌺6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咳咳...我不是歹湾人

一时没注意。。。闹了大笑话。。。我们广州这边公厘和厘米就是通用的,不过也就是老一辈的人会说公厘,我们都很少说的。

成本这个东西苏联人有他们独特的见解:一门线膛迫击炮比较准,但是它的造价等于二门没那么准滑膛迫击炮,二门滑膛迫击炮可以在同等的时间内倾泻更多的钢铁到敌人头上,造成更大的声光火震撼力,所以我们选二门滑膛迫击炮。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在大规模战争中,只要武器的代差并不是太严重,自然是选择性价比更高的那种,何况ZIS-2的成本是ZIS-3的10倍。另外一方面,苏联人也是考虑到后勤的因素,57mm的弹药基本上是一条新的生产线,而76.2mm弹药在苏联军队中拥有大量的存货。

家园 比起您,我差远了。

顶多一伪伪军迷,也就是过过嘴瘾而已。一辈子摸过的几台坦克都是个壳子,还是龙大幸福啊。

家园 乐!无心之失,改过就行了。
家园 公厘的来历,可能是来自于市制式的公制命名法

市制的单位是尺,寸,分,厘,毫

对应的命名公制单位就是公尺,公寸,公分,公厘

(但公寸似乎没人用?)。公分是厘米,所以公厘应该是毫米。

后来的命名法,就绕过了寸,而将“米”后置,用了米,分米,厘米,毫米,没有“寸米”,呵呵。

家园 是,还好二战坦克的突击力和机动力不太强

固定但能环射的高炮还有用武之地,现在就不大灵了,要是不能在几分钟内挪地方,恐怕就要就地挥发了。

家园 卢德尔那个恐怕水份不少

他的战果根本没法核对

家园 科学的解释,真是好帖不在字多.送花.
家园 这比喻是从《苏军内幕》来的吧

那本书单看很过瘾,但是跟别的材料对比来看,很多主张和结论有问题,既不能依赖他的结论,也不好说他的结论就是苏军整体的看法

就比如这个“数量胜过质量”的问题,二战前红军有两万多辆坦克,被打得节节败退,42年红军坦克数量降到最低点,反而出现转折点和开始反攻。您可以反驳说一开始两万多辆很多都是过时坦克,这说明您加上的那个前提“只要武器代差并不是太严重”很重要。

另外,美国人开始发展精确制导武器,出发点之一恰恰就是因为精确制导武器的效费比高于传统无控炸弹。借用一下同样来自《苏军内幕》的比喻,这样做对国家来讲比较“省力”。在当今这个时代维克多·苏沃洛夫倡导的“更多的响声和烟雾”虽然不能说全无作用,但和采用精确制导武器本可节省下来的军费比较明显是不成比例的。

说明1:拿苏德战场坦克数量和战场形势对比反驳数量制胜论的发明权在于水木的trytry

说明2:某跳出来只是为了踩一下苏军内幕,并不是反对您对红军反坦克炮选型理由的分析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