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也说说红卫兵。 -- 上课犯睏

共:💬69 🌺10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南京与这差不多。

  大部份人是稀里糊涂跟着“闹革命”,还自认为担负着解放全人类的重任。

  停止步行串联后(67年春节前后),大部分学生革命热情已经过去,成了逍遥派,工人阶级开始走上前台。

  破四旧时,南京红卫兵对小裤脚管的标准是:只要塞不进啤酒瓶,剪!见了烫发的也剪,长瓣子的多数是自己剪掉。

家园 是这样吗?

您得先定义一下什么是“坏事”。不仅仅是红卫兵,对于人类来说,如果把指标定得太低,那就基本上找不到干“坏事”的人了。

家园 关于保皇派。

  说来话长:

  文革刚起时,最早是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矛头主要是对着地、富、反、坏、右、资本家和一些所谓有历史问题的人,批判邓拓、吴晗、廖沫沙为主的一些文化人,然后逐渐扩大到一些老师。主要是文化上的事,所以叫“文化大革命”。大字报、批斗会(与后来的主要对象不同)也由此而起。

  最早成立的红卫兵和一些其他群众组织是在单位党组织的领导下进行文化大革命。有一些叫造反队,但造反的对象还只是文化上的。以刘少奇主持往一些高校派出文革工作组指导文革,这些组织同样也接受工作组的领导。(为了叙述方便,把这些叫一类组织)

  后来北京的蒯大富等人(南京是文凤来、曾邦元,后来这两位成了对立的好派、屁派的头头)与党委和工作组发生矛盾,认为受到党委和工作组的压制,好象还绝食抗议。毛泽东因此发表了《我的一张大字报》支持蒯大富等人,他们一夜翻身,成了榜样。工作组被迫撤出,党委变得灰溜溜。

  蒯大富这类人翻身后也成立了群众造反组织(二类组织),这好象是对党组织(不包括党中央)造反的造反组织的开始。

  好象前面的WG还只在学校、研究所等文化单位中进行,工厂、农村的文革由此开始。

  同样,工厂农村也各自成立了听党委话的一类组织和造党委反的二类组织。

  自然二类组织把一类组织称为保皇派,这个皇是指各地各单位的党委。

 67年1月8日,上海的二类组织 

建立了由他们控制的“上海市抓革命促生产火线指挥部”,发表《告上海人民书》和《紧急通告》,夺取了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领导权。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联名给上海各“造反团体”发出贺电。《红旗》杂志、《人民日报》相继发表社论,肯定和支持上海的夺权。
  这个他们是指张、姚、王。

  1月8日夺权时,上海的一类组织也出动保卫市委市政府,双方对持好象还发生了武斗。11日中央明确表态支持二类组织的夺权,于是不光上海,全国各地的一类组织一夜间全部倒台,基层人员纷纷反戈一击,这类保皇派就此不复存在,一类组织的头头们也消声匿迹。

  这个上海夺权事件也叫一月风暴,这风暴随即刮遍全国。

  在这里发现我的一个记忆错误,我记得革委会成立于武斗以后,查了一下发现最早的革委会是上海夺权后成立的“上海人民公社”在67年2月改名而成,大规模武斗在此之后。在这里至歉。

  不过上面是指上海,各地革委会成立时间不一,   

1967年3月江蘇實行「軍管」,他是省「軍管會」的後台老闆。1968年3月江蘇省革委會成立,他又被正式任命為省革委會主任。

  这个他是指许世友,我记得南京是因为好、屁两派大规模武斗而军管,军管后派别之间的武斗已被老许压下去了,仅就南京来说我的记忆还不算错。看来南京的大规模武斗压下的比较早。

  记忆上的东西还需要核查。

  扯的有点偏了,再扯回来

  江苏的一类组织垮台了,二类组织迅猛发展,也打算学上海,以文凤来的红色造反总队为主的一些组织就去夺了江苏省委和政府的大权。

  他们夺权时忘了毛主席“95%”的指示,把另一个大组织:曾邦元的八二七造反队(这两个组织名称中只有“红色造反”和“八二七”是准确的,其他的记不准)给忘了,当然不止“八二七”一个,还有其他的。当时双方简称“红总”和“八二七”。

  八二七见到夺权没有份,当然不干,谁动了俺的大饼?于是公开反对,红总回应:夺权好得很,八二七再回曰:单独夺权好个屁,这就是南京(江苏?)好派屁派的来历。

  口水战中,双方都有江苏的高级干部支持,于是都称对方为保皇派,当然这个皇已经不是江苏省委了,只是省委中的某些个人。

  口水战发展到拳头战,再发展到棍棒、大弹弓、长矛,再发展到步机枪,没听说江苏动过炮以上的装备,可能是老许管得严,用过汽车改装的装甲车。

  “红总”一派在城里势大,“八二七”一派就全部退到城外,从农村包围城市,双方在我家附近的城西北一带基本以城墙为界。八二七的主力在下关,当时挹江门被沙包封堵,只留了一个能过汽车的口子。盐仓桥(现大桥南路广场)、萨家湾(不知跟老萨有无关系?)一带都用沙包垒了工事。(纵深防御)这应该是在67年2、3月,那段时间城里蔬菜极其匮乏,主食还没什么大问题。

  南京的武斗主要是用长矛、大弹弓,枪用的相对不算多。双方以城拓对持后都装备了枪(可能是各单位武装部的,都是老旧枪)没听说城里有过枪战,我所知道的只有红总方面一人在挹江门城墙上挨了一黑枪。大厂镇(是红总在江北的根据地,当时有两个大型企业)据说用枪大战一场,我所知道的是红总这边被枪打死六人。

  那时俺老爸所在学校的附属医院是红总这边唯一的大医院,红总死了人基本上都送到这里,上面说到的七具尸体是我亲眼所见。

  其他冷兵器武斗也有过伤亡,我们学校八二七也与隔壁的长江机器厂红总也来过一场,红总把我们学校一座三层教学楼给攻下来了,用的长矛、大弹弓、石块,没听说死人。(此战我不在场,插队时与我住一屋的一位同学是防守主力之一,此战过程、结果都是他跟我多次说过)之前一二类组织之间也有过较大的武斗,据说也死过人,但这些我都没见到。

  如果不军管,可能会流更多的血。军管后双方“大联合”,与军管会一起成立了江苏和南京革委会。

  有个小插曲:在军管到成立革委会(包括各单位)有一小段时间,双方为革委会中的席位分配扯皮。于是有人成立了促进双方联合(委员会?),简称“促联”,据说是成立此组织是为了促进红总八二七双方的大联合,但这促联要求自己在(单位)革委会中也要有席位。于是又有人成立了“促促联”(促进促联促进大联合的行动,成了绕口令了。)

  许世友当了江苏省革委会主任,掌管了江苏的套权。名义上对两派一碗水端平,实际上是支持八二七,压制红总。于是红总组织人到南京军区司令部(当时在萨家湾,现在那里是南京军区政治干校)门口扎营静坐示威(这是民运的祖宗了),要打倒(揪出)许世友。一直到老毛明确表态支持老许,这些人才作鸟兽散。其间没听说发生武斗。

  当然这段时间的保皇派就是八二七了,“保”的是许世友这个皇。

  以上不敢说百分百准确,基本差不多。

家园 呵呵,玩笑啦

那时候的事情还知道些,个人家里但凡有点家伙事儿都舍不得抛下的,总得想方设法扛着上路,所以每趟行李都超重。不过还是要佩服一下你叔叔,虽然见过不少行李超重,像他这样多的行李也是少有了。要不您蒸个包子?

家园 这位兄弟不厚道,说了要花却没给
家园 那是因为敲完了字才发现自己只剩7点经验值……

不过现在补上啦

家园 还是我来教你吧

您是为了往毛身上泼脏水是不遗余力的,问题就是力不太够。

“故意对毛主席思想错误理解”

这确实是你的猜想,没有人这么说话的,打口水仗时不可能用这么别扭而且软绵绵的句子。

那叫“打着红旗反红旗”,但凡对文革有些了解的人这句话是脱口而出,

可见你对文革的认识少的可怜,确实需要好好了解一下“真相”补补课。

“文革是需要整个中华民族来反省的。”

这个显然又是拉大旗,压根没参加文革的人多了去,我实在看不出他们有什么必要反省。

“上课犯睏”用亲身经历说了一下红卫兵,把个红卫兵说得这么稀松平常,是颇让你失望的,

所以你一定要赶过来补场子的,不挖出微言大义决不收兵,问题是人“上课犯睏 ”不上

你这个当,您干脆就自己揭盖子,画龙点睛,还是要要把毛拎出来,问题是你压根就不懂,

连个基本用语都搞不清楚,还非得自己加个“引号”,赖都赖不掉。

“上课犯睏”已经很客气了,但是人家也不是无原则的客气,下面这句话看样子专门给

你写的。

“也许,多看点资料,各个角度的都看,同时多想一想,会有帮助。”

你也别纠缠人“上课犯睏”了,人怕你了,都挂免战牌,换场子吧你。

家园 这就是我老爸当年他们武斗两派的来历了:)))

老爸当时属于“红派”(不知与红总挂得上钩不?),另一派曰“黄派”,看来是“保皇派”无疑。多谢分享这些知识,因为我很难从老爸嘴里撬出点有意思的东西。

家园 居然是叔叔辈的,向你鞠个躬:)))
家园 送花感谢南京文革的科普。

俺到南京读书,文革已经结束。但是,学校老师干部工人之间的裂痕很深。教研室教研组或者科研班子搭配,都不得不考虑这些影响在内。和俺一起毕业留校的同学,在和老教员一起做事的时候,都要留心哪位原来是哪派的,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纠葛。

记得六七年春夏的时候,逍遥派当得无聊,想到山东去玩。说是南京一线机关枪都用上了,不容易通过,只好作罢。

家园 njyd兄说的很详细了。上海的,俺补充点。

正宗的保皇派,也就是老保,是文革早期一般由单位出面发起的组织,上海就是“上海市工人造反赤卫队”,叫赤卫队,大概是受了“洪湖赤卫队”的影响?俺猜的。

由此可知,他们的成员多数是老工人和普通群众,他们的任务自然是保党委,保护领导和正常秩序。但是,这和毛主席“造走资本主义当权派的反”的文革方向路线是截然相反的,用今天的话说,是政治不正确。虽然人数很多,能量却不大,没有几个回合就销声匿迹了。

相对而言,文革早期的造反派,可以称之为真正的造反派。其成员多数是对单位不满的人,受过处分的人,或者受到压制的人,当然也同时是少数人。即使在今天,某公司行号单位,敢于挺身而出不计后果向老板或者领导发难的人,也还是少数,对不?这些人的人数不多但是能量很大,而且后来证明是属于政治正确的,即使不少成员在本单位的声誉不太好。

大概以上海的“安亭风暴”和“一月夺权”以及“上海人民公社”为线,“老保”与“造反派”的斗争以造反派取得全面胜利画上句号。随之而来的,是大家都成了造反派,都走上了政治正确的大道。

但是,权力毕竟是属于少数人的,不可能全面夺权人人有份。为了争夺权力,造反派很快进入了相互夺权,文斗变成武斗的另一个文革进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很多,直指对方是“老保”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老保已经是输家和政治错误的代名词。指对方为老保就达成了“名不正言不顺”的揭底效应。这个时期的老保,大多数指的是某造反派背后那个支持的人,或者几个人,而非当初的党委领导或者单位领导。

在俺的糊帖里,那个老保又有所不同,指的是早期红卫兵的那种。这个红卫兵老保,应该算是红卫兵的元老级吧?萨苏的帖子里有更好的介绍。据俺所知,最早的红卫兵应该是北京那些高干子女发起并且组织的,大概集中于北京的男六中,101中,和景山学校。八月十八日在北京天安门受到毛主席接见,并且由一个叫宋彬彬的红卫兵把红卫兵袖标给毛主席也带上一个,这就是那个著名照片的来历。自此,就有了“毛主席的红卫兵”的称号。那些老红卫兵的目标显然不是党委和单位领导,而是保护这些人。所以,就有了老保的称号。这些人不少有着很不寻常的高级干部子弟的优越感,不但出手打人,而且宣言打人有理。北京红卫兵很多令人发指的行为,是否是这些人干的,还要北京那些当年的当事人来说才对。俺要说的是,这些人到上海宣扬“打人有理”是受到很大抵制的,俺说的学校辩论,指的就是这个。

家园 呵呵,谢谢指教。

您这个看法,已经有很多人谈到了,俺还是认真领教。

不管是支持还是反对文革的,只要是平心静气阐述道理的,都属对社会历史负责任的言论,都是有营养的。

俺呢,不改初衷,还是坚持当俺的不沾锅。

一则,俺还是有很多没有想清楚的地方。类似于您的看法,俺也早就有过,后来又自己否定掉了。反复否定早就不是一次两次了。自己没想清楚就乱说,当然使不得。

二则,俺认为,现在也许还是秉承老邓“不争论”才是最好的。因为什么事情都有个前提背景时间空间和轻重缓急,属于意识形态上的东西,也许永远都争不清楚。但是国家的改革发展和各个利益阶层的平衡,却是当务之急,不可喧宾夺主。

呵呵,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啊。现在才知道马英九的不沾锅,其实当得不容易呢

家园 替俺给你叔叔送花吧。

漠河,冷啊。

家园 给您和njyd老哥俩各戴一朵花

感谢二位对文革的回忆,让偶们这些没经历文革的兄弟们多了解了一些,该给您们上花。

关于宋彬彬,当年改名叫宋要武,曾用名宋岩,宋任穷的女儿。

宋彬彬,1960-1966年就读于师大女附中,1966年8月18日,毛主席接见红卫兵时为主席戴上红袖章。1975年获长春地质学院岩矿鉴定专业学士学位,1983年获美国波士顿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硕士学位,1989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在企业监控管理、环保监测、环境分析、地球化学、岩矿鉴定等研究领域取得多项成就。

荣登2007年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知名校友录。

家园 哈,你分析的有道理。

不过,18麻袋黑木耳?

还没到倒爷儿的时代呢吧?

知青回城,都不会少带东西。

说起来,也是多少年“积累”的全部家当啊。

也有光杆司令回来的,很多是怕好不容易办成的回城调令,夜长梦多,啥也不要了撒丫子就跑啦。

俺们那里时兴带木头。200块人民币可以买一根上好的大圆木,当地人还是很厚道的,半卖半送的意思。然后,加工成4毫米厚的“木板”,称之为“棺材板”,大号铁钉打制成巨大的“回城木箱”随便塞点破烂进去充数。当然,火车站托运还是要找门路的。好在地方小,大家即使不认得,也是“点头交情”,总能够托运的了的。

后来俺到南京读书去也。上海家里说起那个大木箱,都是瞠目结舌,几乎动员了全部左邻右舍的大工程才摆平。也还是值得的,俺GGJJ的结婚家俱,都是靠了这跟大圆木办成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