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说板桥在南京吃的家常菜 -- 霜迹板桥

共:💬45 🌺7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说说板桥在南京吃的家常菜

为什么不说是南京菜而非要说在南京吃的家常菜呢?说来不好意思,板桥这个南京人,有一半是假冒的,比起njyd范适安这样的老南京,真是自惭形秽,你要非让板桥说道说道正宗的南京菜,那板桥只能挠着头皮满嘴放炮了。但要说点南京城内和板桥对口的家常菜,那板桥就得忽悠忽悠了。

记得今年老爹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吃到今天吃米才有些感觉饱了,以前不管吃多少米,不吃点面就跟没吃饭似的....

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有几件事情,跟着父母穿大街走小巷的找家饺子店,那时他们当年谈恋爱的地方;同样是穿大街走小巷的找家包子店,那时他们当年决定结婚的地方;最后仍然得穿大街走小巷的去找家刀削面。不为别的,就因为那家正宗。总之板桥家和面是离不开的,板父的一手拉面绝技至今弄得板娘办公室的同事心旌动摇,神往不已,历史上只展示过7次,三次拉面四次拉条子。连板桥都不是每次都有幸在场,而外人见过更是少之又少,但为数不多的几位吃过后无不拍案叫绝,赞不绝口,继而在老娘办公室里大肆宣传,遂成一段传奇。班爹板娘双剑合璧联袂出演的饺子大戏,更是板桥家宝塔镇河妖的传家之宝(可惜板桥学得不咋地,前两天把面和软了馅子拌淡了),家里有条当年外教所赠之围裙,上书“Dumpling King”为证。

说了这么多都是板桥自家所吃,外人是吃不到地.......不是板桥故意馋各位看官,制造不和谐气氛,实在是刚才回忆所食之物,一时不能自已,罪过罪过(板桥本人也受连累,一时饥肠辘辘,只得翻箱倒柜觅食果腹,写这类文章,实乃口舌肠胃一大折磨)

先说板桥爱吃的北方菜。前面说到板桥家非原籍南京,自然口味与本地不同,所以一直以来,板桥家总是在寻找正宗的北方风味,时至今日,开辟了几片根据地,战果颇丰。

老爹喜欢吃面,尤其喜好手抻宽面,某日去吃大盘鸡,正值店中伙计开饭,拉出两指粗细一米长短宽面自食,被老爹一眼瞧见,大喜,赶忙叫来伙计上面一份。伙计面露难色,实乃自食之物,上不得台面,于是未尝入写菜单,不知竟有人喜好此物。于是给老爹也拉了一份,同样宽二指余,长一米,拉的正好,只一根,拌入大盘鸡中,红汤劲面,喷香扑鼻,面身劲道,夹杂汁水,无比美味。卷云残过后,遂成板桥家根据地之一,牙祭首选。

前段时间爱菊轩mm曾经帖过凉皮的做法爱菊轩:【原创】"忽凉忽热"的周末,对于老家新疆的板桥来说,敬仰之情已经泛滥的一发不可收拾了。凉皮在北方寻常可见,可在南京,正宗的凉皮可是稀罕,但是善于发掘的板桥家竟然找到了一家凉皮摊子,口味正宗无比,于是十年间风雨无阻的延续着对凉皮的革命感情。老娘是反对吃凉皮的,一是认为没营养,二来老爹两分凉皮打饱后,老娘的菜就没销路了.....但即使如此,老爹每次买来凉皮后,板娘总会一边啰嗦一边伸出第一筷子,然后就睁眼闭眼随老爹(却大多数时间板桥也是帮凶)去了,可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一时半会儿写不完了,先土鳖吧

家园 沙发出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有趣,根据地都在哪?

下回回去试试。

家园 看板桥兄说板桥兄的父亲会做拉面,胖子想起面点班上的一个同学

他是胖子在面点班里的意大利搭档,没事的时候自己经常做点面包,做点pasta什么的。有一堂课这老兄突然跟胖子说你们中国人做spaghettide的手艺了不起,不用擀的,是用抻的。胖子想了想,估计他说得是拉面。意大利老兄说,他在牛津街上看到一家中国快餐店的厨子在那做“chinese spaghettide”,瞧得十分惊讶,于是站在那看了一个多小时没动地方。还问我这东西是什么做的。胖子只好老实的回答,这东西在中国也只有专门的厨子会做,胖子的不成。意大利哥们因此颇为失望。

家园 等我写完后加一个附录

把所有提到的地方的位置都写上去

家园 北方会拉面的人似乎不少

反正板桥父亲家里似乎都会拉面。但这个不作准,因为板桥的爷爷奶奶是兰州人,会拉面应该比较正常

家园 胖子是东北人,俺们那大多时候吃馒头,面食水平就差多了。
家园 拉面我不会

凉皮我会做,在网上学的, 挺容易的, 调味是否正宗就不好说了

马鹿做的凉皮

家园 你等着,下面要讲到在南京吃的东北菜

板娘是东北人,不着东北菜吃怎么可能呢

家园 做法很正宗嘛

马鹿酒店可有出售?

家园 花谢
家园 哈哈,恭候恭候,呵呵
家园 【原创】说说板桥在南京吃的家常菜续一

板爹是在新疆长大的,而板桥也曾在新疆呆过两年,有歌赞曰:咱们新疆好地方啊,天山南北好牧场.....

提到新疆美食大家第一想到的是什么?当然是羊肉串手抓饭(想到新疆小姑娘的自己出去面壁,想到拉条子烤包子与板桥内容不河蟹的拉出去文火烤了

新疆风味正不正宗很大程度上看对羊肉的处理。新疆的羊,肥而不膻,鲜嫩美味,一般都不用长时间烧煮便已酥烂。很多新疆的菜做法简单,但靠着有新疆的羊肉撑腰,其间神韵,外地是作不来的,最多学学大盘鸡之类非羊肉菜肴。至于板桥家喜爱的根据地,无不号称正经从新疆运来羊肉,才能做得地道口味。南京城内板桥所喜爱的新疆口味,非两家莫属(当然板桥不能以偏盖全,也许有很多正宗店等待发掘,但这两个是板桥家吃过的中最喜欢的,口味值得推荐)

一家是湖北路上的烤羊肉串,这家店一直是板桥回家前下午茶首选之地,店面不大,但人满为患,都是慕名而来者,据说老板02年购得金陵御花园房产一处,04年吉利美人豹跑车两辆,可见生意之红火。所用正宗新疆羊肉(据说),肥瘦搭配合适,红炭长炉烤,出来的羊肉外脆里嫩,混杂各种香料的味道,不可名状。这里说个板桥家的吃法,买来一种又长又宽的大烧饼,撕碎放入盘中(我一般叫做鞋底烧饼,原名是什么倒是一点印象都没有),另将买来得羊肉串入锅中翻炒,加入番茄,青椒,洋葱等物,佐以调料做成浇头,与烧饼拌食。此方源出馕炒肉,无奈无馕可炒。幸有烧饼替代,虽不正宗,已得三味矣。

另外一家不得不抱歉地说,俺也不知道在哪里了.....原先31路白下路底站附近有家清风源,又名穆斯林饭庄,可惜已失踪8,9年了,至今下落不明,还望有知情者告知板桥。那家的抓饭,手抓羊肉,烤羊排都是正宗新疆口味,非寻常小店可模仿得来的,可惜数年来不知音讯,板桥家倾巢寻觅多次,仍是毫无线索.....

板娘和瘦形胖子一样是东北人,这一点对板桥也有影响,说话口音都带点北方味道。而在吃这方面,板娘对东北口味的坚持令人叹为观止。竟然某次散步途中发现块珍贵的石头.........可以用来腌酸菜。然后记住位置,让板爹扛了回来.....更别提还有次发现隔壁的观赏植物竟然种了东北豆角后的惊喜了(我也忘了是那豆角是不是就长在我家窗户前,于是打了招呼一道做菜就往下薅.....)

每年东北老家有人路过南京或者来南办事,板娘不会错过一切机会搞些东北大酱煎饼豆角什么的,记忆中经常半夜爬起来赶赴火车站,趁着那5到十分钟的中途停靠时间,从列车窗户中递出大大小小的包裹,随后的几星期,除了各种东北菜的菜香,家里还总是弥漫着一股大葱的味道......

话说当年狮子桥美食一条街才开张的时候,板桥和板娘立刻拍马赶到探头探脑寻找各地美味,居然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找到家叫冰缘的东北馆子,然后开始了数年如一日的巩固根据地。到如今,那间店面从开始的20几平方的小馆子开了分店,熟悉狮子桥的朋友应该知道有家东北炖,新街口也有家分店,至于这家店面的发展历史,嘿嘿,板桥可以说是看着它长大的(这里透露一个不为人知的小秘密,其实老板不是东北人,是内蒙古的) ,板娘带着她的同事来这里fb,同事又带亲友学生来fb,长江后浪推前浪,最后形成一股恐怖的人浪。以前fb是想去就去的。现在吃饭时间不预定是肯定没法找到位置了。

其实这家东北馆子做菜并不是最正宗的,部分菜的口味略有修改,更偏向南方口味。但板桥在南京生长,吃东北炖的菜精神辈添,回到东北吃正宗的东北菜倒是有些口味上的不适应,偶尔还会水土不服的上吐下泻(板爹和板桥一个毛病,经常是回东北后两人一起在医院打吊针,床头床尾各一个)

如果有河友前往,板桥这里推荐几个招牌菜。

冷菜:凉拌蕨菜:呛土豆丝,皮冻,拉皮,还有个是拿白菜做的凉菜,忘了叫什么了...

热菜:尖椒干豆腐:所用东北豆腐皮,比南方的要厚,更有嚼劲,更有大豆的香味。

渍菜粉:酸菜粉条炒肉丝,翠花,上酸菜的是也

锅爆肉;用里脊切片挂浆过油,然后浇汁,倾向甜酸口。建议与溜肉段二选一

地三鲜:茄子土豆过油后炒青椒蒜末,不要怕油,油多了才好吃

拔丝地瓜:甜口,趁热搞定,不然冷了不仅口味下降而且还会粘成一砣,让大师傅起开了就破相了。

人数如果众多的话可以考虑一锅出,汆白肉口味的(就是猪肉酸菜炖粉条)

还要么?考虑一下诸君的胃口,一般东北菜的盘子比较大,照南方的方式点,就怕您打包拎得手累,所以建议看好旁边盘子的大小,量力而行....(一锅出可真的是连锅端啊)

其他的就可以自己看着办了,比如小鸡炖蘑菇等有名的菜可以点来尝尝鲜,板桥此处就不一一介绍了

主食:冷面是东北特产,应该来一份的

单饼:板桥喜欢拿来夹菜吃,味道不错,就是吃相差了点

玉米饼:大力推荐,是新方法弄出来的玉米面,有面粉的塑性,所以口感好,松软无渣,有玉米甜香,美中不足是总缺货

碴子粥:这个东西俺吃不来,但是东北特色

根据地大概说的差不多了,下一期说说看几个经常出没的游击区

土鳖扛铁牛

家园 好香啊
家园 巧了,板桥兄说了冷面,胖子也刚刚嘴馋吃过了一家

努力发面包子中!!

呵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