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春节见闻】2008,浙江小老板们的烦恼(二) -- 月色溶溶

共:💬97 🌺20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春节见闻】2008,浙江小老板们的烦恼(二)

【春节见闻】2008,浙江小老板们的烦恼(一):链接出处

人到齐了,佳肴满桌,美酒满杯,举筷开吃。果然,招呼过后不一会儿,就听红色宝马表嫂(链接出处)的老公----也就是我那位表哥叹了一声,话题开始转向生意经:

唉,08年日脚(宁波话,意为日子)会很不好过啊。

怎么了?我问。边上的老板们却已在点头。

表哥转向我,开始掰手指头:新的劳动合同法出来了,加班工资要给双倍,保险费。。。一边说还一边频频摇头。

劳动合同法?好象是听说出新的了。就前几天,还看见中央电视台一个访谈节目,跟嘉宾讨论什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不是就等于“终身雇佣”。 嘉宾说“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跟“终身雇佣”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企业还是可以因为情况的变化解除跟劳动者的合同。那不是没什么影响吗?我一听就觉得换汤不换药,所谓的新劳动合同法不过如此而已,也就没太留意。

真影响介大?我疑惑地问。

是啊,表哥说。企业必须跟工人签订合同,必须要明确的考勤记录、工资制度。各种费用,主要是社会保险费用必须交纳。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些东西真的会要企业全面执行?是不是随便查两下就算了?表哥你这也会怕?

那除非是工人不去告。只要去告,首先就要查有没有签订合同。没合同?好!前面几个月先付双倍工资;有合同?好!老板,请你拿出考勤记录、工资记录来。

哦,举证责任在企业。

是哦,这个“拆烂污”的新劳动法就是专门针对我们的啊。现在很多外地人啊,也学聪明了。有些读了法律就搅事,然后工人们跟着有样学样。还有人专门做民工的“维权”生意。官司打赢了,老板赔两万,民工拿一万,还有一万就落到这些“讼棍”的腰包里。

这个。。。表哥你的厂挣得不少,对利润影响不会太大吧?

影响不大?开玩笑!妹妹你是没开过厂,当然很大。我算给你看啊。。。表哥又开始掰手指头。

我那家做工艺品的厂子,年产值也就四千万。市场搞得差不多了,很难做上去了,一般每年利润五六百万。我算过了,加班工资加保险,每个工人每月我得多开销九百。三百多个工人,一个月就是三十多万,一年那就快多开销四百万啊。我还剩下多少利润?2008年,我还不如关门大吉,厂房出租都能有一百多万收入呢!还可以每天打牌喝茶,没有心事。。。

保险费,也一定要交吗?

是啊。以前,我那些员工,我给交保险的大概二十分之一,给谁交看我高兴。现在,只要是订了合同的必须都给交上。就算每个人交一百,工人自己交三十,工厂要交七十,那是每月,也是一笔分薄利润的钱。其实这些保险啊,是不能出省的,也就是说,你要是在浙江打几年工,然后回四川安徽贵州老家了,那这些保险就废了。所以好多工人其实不愿意交啊。可要是不交,这责任也是我的,查到了也不得了。

听说是上海一个书呆子教授搞出来的这个劳动法!一个亲戚忽然说道。

“真是书呆子哦”,“书呆子”,“书呆哦”。。。几个老板同声赞同。我们这儿人其实很尊重有学问的人,所以也不会说得很难听。

“任何法律到最后会有一个各方利益的平衡,不可能就完全执行的”,我从西西河学到了一些东西,正好拿出来显摆一下。

这个对,地方靠什么收税啊?还不是我们这些企业吗?你去向个人收收看?我看连收齐电费水费都很难。当然,现在电费水费都预交了。

“这个新劳动法看起来不是打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吗?应该对长三角珠三角影响会很大啊,国家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想起了葡萄一些云里雾里的话。

因为第一,贫富差距太大了。你看我们这里,不管在哪里,都已经不可能看到一望无际的田野。我们城里那些环线外的地是政府故意不卖啊,要是卖,我告诉你,马上会被老板们买光。几下就给你把房子建得从宁波接到下面每一个县城。可是内地有些地方呢?就象一些外地人说的,十年后回去,看不出什么区别,没有进步和发展。

是啊是啊,只要过了长江,那些房子,甚至连天气,感觉都会不太一样。。。可以用一个词:“荒凉”来形容。老板们都是走南闯北的,纷纷开始说自己所见所闻。

很多内地农村里,已经是除了老人只有小孩子了。也就是说,只剩那些实在走不了的人了,空心化了。

“那你们的意思,是国家故意要打击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让一些企业倒闭,把一些民工赶回老家去?”,我来了个大胆假设。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头一回坐沙发

还是月MM家的。不敢相信,东张西望了好久才信。

应该是把企业往内地赶吧?

家园 应该不是往内地赶,三里继续思考。
家园 送花支持月MM
家园 你今天老是思考,让我想起了《聪明的一休》里的小叶子

最根本的应该是国家迫使沿海企业进行产业升级。

家园 送花!新劳动法主要是针对中国工资水平出台

数字记不太准,大致是:

美国的工资总额占GDP50%,印度占32%。我国从1980年以来从17%下降到16%。

从地区来看,北京是30%,浙江是不到9%。

显然这种状况是政府必须加以改变的。随着财政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也有决心加以改变了。

由此带来的变化,首先就是对中小劳动力密集性企业的冲击非常大。面对持续提高工资总水平这样一个长期趋势,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只有一个途径,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快捷的办法,就是通过兼并做大规模。

十年前,我国的家电企业有4万多家,目前剩下不到1%。目前房地产企业3万多家,有人说10年后剩下2%。目前医药企业6000多家,仅2007年就停掉上千家。总之,在政策和外部环境的挤压下,未来10年就是中国企业大整合的十年。

家园 老拙大哥水平就是高。

可是为什么浙江的工资水平不低,比珠三角还高呢,占GDP比例却那么小?

家园 说到点子上了,并补充一些

del

家园 送花,呵呵,那时候我真想起你的话的。
家园 我在想怎么写下的最后部分

del

家园 浙江做产业链是很厉害的,只要国家允许发展,

就一定会有浙江发挥的空间。

家园 GDP里的工资份额其实反映的就是消费和积累的比例

美国佬那个比例咱们学不来,但是中国的这方面的统计数字也别全信。

浙江这里的企业,统计的时候通常都是打埋伏的,而且是政府企业合起来打埋伏。

月色MM说到的那个厂,4000万销售收入,300号人,每个人头上的销售收入10万多一点,哪怕就是卖空气的,原料和制造成本为0,每人的收入也不过10来万。而一般来说,成熟的工业产品,原材料成本不会低于1/2。再加上能源费,设备折旧,场租......等等等等,毛利10-20%就很不错了。要涨工资,要么提价,要么减人,好像没什么好办法。

先说提价,很多产品其实都是中国在做,所谓国际市场的竞争,搞不好就是跟隔壁村的某个家伙在干仗。这种劳动力成本的压力大家都有,看谁资本雄厚,笑到最后罢了;

再说减人,最早工业产品普遍由欧美国家生产的时候,人工费多少他们自己说了算,到亚洲四小龙的时候,就赚了些便宜了。但是中国人实在多,这人工费就开始跳水了。怎么办?提高每个劳动力的生产水平,直观的说,每个人头上的销售收入高了,怎么都好办。要是4000万的销售只用30个人,发工资应该不是什么问题了。怎么提高呢?生产自动化水平要提高,毕竟机器设备只要一次性投资,不用每天发工资,更不用做思想政治工作。但是目前的很多工业品的材料、结构、工艺都没有考虑自动化的要求,譬如鞋,很多鞋底在注塑成型的时候都没有考虑后面工序的要求,弄得后道工序只能用手工一个个拿来拿去,其实只要把注塑水口留下来就好多了。因此这又是一个颇漫长的过程,看谁技术水平高,运气好了。

家园 今后20年

del

家园 浙江人勤劳勇敢,一定会有那样的志向。
家园 我直接点说

del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