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文革:如是我闻 -- 燕人

共:💬14 🌺3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原创】文革:如是我闻

看弟兄们在萨大和鳕鱼还有台湾MM的帖子里讨论文革,在下也感到不吐不快。索性另开一贴,谈谈我所听到的文革的故事。

与很多家庭一样,文革初起的时候,我家的亲戚们都投入进去。我姥爷家是河北保定的。在家里就我姥爷一人是保皇派,我姥姥和诸姨舅都是革命派。我妈妈说他们经常互相争论,论据却是出于毛主席一人之手:毛主席在不同时期的语录被引用来支持个人论点。如同周顽童两手互搏,如何分得出输赢?这个也颇像目下河里诸位的争论。大家的文字资料工作十分到位,却没有注意到被引用的文字是在何种历史情形下出现的。所以诸位越说越欢,却很难说服对方。

文革中我家的亲戚中死亡一人,是我妈妈的五舅,我姥姥最小的弟弟。他在北京房山地区的一家国营大厂工作,是个车间主任。人很老实。但是有一天早上发现他的尸体被发现吊在工厂的大烟囱上。工厂的人说是自杀。我其他几个舅姥爷分别从京津保三地过去调查,也没有结果,只是怀疑有人借机报复杀人而已,却没有证据,也就不了了之。文革初期大动乱的时候,这种事情恐怕也只能这样结果。这件事要算到文革头上

我五叔那时还是中学生,正好精力充沛。大概投身革命比较积极,被武斗中的手榴弹炸伤了腿。这下他老实了,再也不闹革命。改革开放后,他是我家第一个下海经商的人。

当时大连和旅顺并称旅大市。我父亲那时在旅大警备区工作。69年军队奉命支左,实际上是实行军管,因为群众运动已经使大连市的行政秩序完全混乱,原市委市政府都无法工作,可是城市的生活还要继续,工商业和公用事业都需要管理。我父亲先被派到大连纺织厂。因为工厂的生产基本停顿,原厂领导被运动打倒,不能指导生产。工人们都回家了。我父亲说他们支左军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恢复生产,因为还有外贸订单需要完成。可是他们到了工厂,刚住下,造反派就来围攻,喊着毛主席语录,说革命军人不应该阻碍革命,要军人们离开。军人们军令在身,是不可能走的,于是以毛主席语录相迎。相持之下,毛主席语录也不好用,造反派人多势众,两三人一个抬住我父亲他们就往大解放卡车上放,行李铺盖也扔到车上。司机是造反派,踩着油门就把军人们送回了警备区驻地。然后军人们再次来到工厂。在组织和纪律方面,造反派自然比不过军人,所以我父亲他们就留下来了。就像刚解放一样,军人们撇开工厂的原管理人员,发动组织群众,讲大道理,要他们赶快开工,具体地说,我父亲他们走访很多工人家庭,了解情况,终于找出十几位以前的工作积极分子,劳模,有正义感的工人,低层的管理工作人员,由这些人再去发动工人上工,就容易的多了。这样生产恢复了。不久后,按照中央指示,成立革命委员会,从运动前的管理层里面选出比较得人心的几位干部,与运动中出现的新干部搭配,行使原先工厂的行政业务领导权,文革在大连纺织厂就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我父亲看来,文革就是一个权力之战(并非指中央),为某些人提供了一个向上升迁的机会。大连市改革开放时的著名市长崔荣汉,就是这样升入市级领导岗位的。他在文革初期不过是一个工厂的厂长。我父亲回忆,崔这个人群众声望比较高,这样在文革后期的权力重组中脱颖而出。类似的人我自己也知道一位。我们辽宁省外贸系统在文革中闹得也很凶。粮油食品公司有位姓张的,在运动中雷厉风行,大打出手,是外贸系统的造反派头子,后来成为公司领导。76年拨乱反正,毛远新倒台,他作为三种人之一被撤除职务,成为基层工人。但是他的声望,能力和文革时打下的人脉,使得当权者不得不重新起用他。最后重新坐上了公司领导。我的一个同事就盛赞他为人办事,言出必诺,·像黑社会老大一样·。如果搞民主选举,这样的人肯定会赢。

关于文革的结束,我父亲的结论是,不结束不行了。我问他,工厂的生产已经恢复,看来国民经济尚未·到了崩溃的边缘·,为甚莫要结束?他没有作解释,只说大家都觉得总这样下去不行。

我的粗浅理解是,虽然文革新政有一定的民意基础,由于文革中上台的当权者是通过一定程度的暴力夺取政权,他们不得不保持一种革命的姿态以示区别,时间之久使得普通民众感觉厌烦。所以当旧的当权者出来恢复旧政时,老百姓忘记了他们自己的角色,忘记了新政给他们的好处,与旧政权一起狂欢了。

通宝推:年青是福,
家园 送花支持原创
家园 中国的共产主义首先就是在保定实现的,嘿嘿
家园 这是实在的话

关于文革的结束,我父亲的结论是,不结束不行了。我问他,工厂的生产已经恢复,看来国民经济尚未·到了崩溃的边缘·,为甚莫要结束?他没有作解释,只说大家都觉得总这样下去不行。

家园 文革就是

文革就是某人权力欲,自大狂的充分表现。祸国殃民一点不假。客观上倒是使大众最终认清了没有什么救世主。

另一方面,文革迎合了我们民族急于摆脱落后,改变现状的大众心理,遗留至今,就是浮躁,浮夸。

家园 用时髦的话说就是那时候的人很傻很天真
家园 说的不错,

  一般人的感受就是这样。

 实际上文革中的极端做法到七一年以后已经逐渐改变,那时候基层的做法基本上已经恢复到文革以前。只是还有些反复,有些人还在用文革的方法闹事,但已经成不了大气候。象大字报还有人贴,但已经没有多少人理睬。

  记得大约七二、七三年时各种文艺节目已经开始多起来,一些文革前的电影已经开始放,样板戏也放得少了。但到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批邓时又开始大放样板戏,搞大批判(大约是七五年),但基层干部和老百姓已经不跟了,只是做样子应付应付。

  所以我认为对于基层来说,文革在七一年时已经实际结束,后面只是余波而已。以后来个宣布正式结束文革只是政治上的需要。

家园 毛刘之争斗

俺倒是认为,毛泽东是搞军事,搞政治,搞斗争的能手,百年出一的奇才。可解放后百业待兴,需要的是搞经济的人才,重点权力渐渐倾向刘少奇,毛便有了大权旁落的忧虑。文革起因颇多,毛除刘,稳固政权,应为主因。

俺给老新兵送枝花 : )

家园 您能不能就什么是“文革新政”展开说一下?

看最后一段的意思,文革有些东西还是好的?

对文革了解不多,希望能多了解些。

家园 文革还遗留一点就是戾气

人们中间的戾气很重,我觉得今天在很多bbs论坛上,往往观点不同意就破口大骂人身攻击,这个风气和文革有关系。更甚,在论坛里不用付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的责任,就像文革的小兵随便批斗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家园 【讨论】路线斗争?

一直很想知道刘是否说过“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样的话,或者任何表达这种含义的话,但是多方查找也没有得到确切结果。曾在飞扬上请教过温相,他的回答也是含糊其辞,前后有别,最后我也没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我的理解,如果刘真是这种思路,斗争就是不可避免的。至于什么权力欲之类的,这应该是成为领袖的先决条件之一。还真没听说哪个没有权力欲的能成为领袖的。

家园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是当时正确的经济路线

爱面子是华人的民族缠脚布,表症就是含糊其词,避而不谈。俺并未看到此话,不过还是可以由刘的思想路线来推论他极有可能说这一句话。刘如果说过“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还说明他是能搞经济。中国解放后,共产党接管了这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因此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是当时正确的经济路线,大练钢就是违反这路线的典型例子,结果钢没炼成,炼出的是劳民伤财,这钢本来是可以用炼钢的一小部分的代价买到的。经济困难的家庭,买房不如租房间,经济好点的家庭,自己造房不如买房实惠,等到富裕了,就可以开一间发展公司,造房来卖。

一直很想知道刘是否说过“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样的话,或者任何表达这种含义的话,但是多方查找也没有得到确切结果。曾在飞扬上请教过温相,他的回答也是含糊其辞,前后有别,最后我也没搞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我的理解,如果刘真是这种思路,斗争就是不可避免的。

有权力欲,又能把国家管理好的领袖是好领袖。有权力欲,却把国家搞垮的领袖是腐败的独裁者。没有权力欲,又能领导群雄,受众人爱戴的领袖,百年难出一人,可尊为国父,孙中山乃其人也。

至于什么权力欲之类的,这应该是成为领袖的先决条件之一。还真没听说哪个没有权力欲的能成为领袖的。

家园 【讨论】文革中的民主萌芽

鳕鱼兄在他的雄文中链接出处指出了文革中的民主萌芽,还有几位老大的文章中也有类此观点,就不一一列出了。

从我父亲的亲身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文革中,至少在比较低级的行政水平,民主是起了一定作用的。我父亲等去工厂维持秩序,恢复生产,可是工厂的领导被打倒,工人们都回了家。如果这个任务交给今天的诸位,可有更好的办法?我父亲他们就作家访,到处找工人谈,找出工厂里声望高,道德品质好的工人,通过这些被推选出的工人,组成委员会,恢复秩序,开展生产。我认为这就是民主。虽然没有公开的投票,但是工人们用口头语言和实际行动投票。

这就如同47-49年的解放战争,总有人说是·内战·,·中国人杀中国人·,岂不知那是被压迫,失去生活保障的中国人民用行动投了中国共产党的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民性的民主实践。

从文革中的造反派来说,造反派的成立是明显的民主程序,没有人指定领导,造反派头头都是群众公选出来的。

还有造反派组织的成立,是新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一次宪法保障的结社自由的体现。

说到底,文革的具体错误,还是大鸣大放,大批判,大字报这三大极端民主的行为,实际上把社会秩序搞乱,导致了社会上许多犯罪行为;把生产生活也搞乱。时间一长,批斗前压迫者的快感即已消失,人心思定,那末邓小平等出来,恢复旧秩序(相对文革秩序而言),受到欢迎是不言而喻的了。

然则79年北京西单民主墙事件又作何解释?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在邓小平的·新政·中,又一次被无情地剥夺了。

家园 河里有人认为,民主就是瞎胡闹。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