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全球股市调整基本到位 -- PBS

共:💬24 🌺3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全球股市调整基本到位

我一直不看好股市,因为全球股市基本没有什么大行情,相比外汇保证金基本可以说已经没有了刺激。但是,在经过一年的下跌,特别是美国次级债危机所导致的大跌后,一些市场已经出现长线投资机会。比如香港市场、日本市场,同时也包括欧美国家的一些股票。

前天,“股神”巴菲特表示,目前美国市场的大多数股价大致已在合理价位,他同时确认已向3家债券保险公司表示,愿意为其承保的价值8000亿美元的市政债券提供再保险。华尔街投资界人士认为,虽然巴菲特的投资计划细节目前仍不得而知,不过他显然是在为其新设的再保险公司寻找生意。而以他向来稳重的投资风格看,巴菲特此举显示次贷风暴对债券保险业造成的冲击可能已近尾声,而美国股市也就进入了筑底反弹阶段。

从基本面看,美国零售数据不错,进出口数据也不错,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美国的经济活动并非萎缩。当然,金融不好,房产不好,这会拖累美国经济的调整时间。但是,美联储减息以及政府退税减税财政措施,未来会体现效果。而各国主权基金如果能够收购美国金融业,可能使受资本金不足困扰的美国金融业获得喘息机会。而在危机边缘喘口气有时非常重要.不能一口气往下滑往往是对抗危机的绝招。从美国紧急救市的措施看,能够达到的目的就是给美国经济以喘气的功夫。攒足了力气再挺一挺,危险就过去了。

中国情况与全球不同。我们虽然没有次级债危机,却有大小非减持。如何看中国股市的未来,就看大小非持有者对4500点的认同。如果在这个位置大幅度减持,说明股票的估值仍然高。如果在这个位置挺住了,说明这个位置就是争夺焦点区域。未来围绕该位置震荡应该可期。

家园 涨就涨了个七八年,调整就几个月就调整好了

美国的数据也会玩花呼哨。

次贷的水有多深,还有的看。

家园 【文摘】目前的经济环境与2001年具有最大的可比性

在利率、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风险溢水、工业生产、生产效率、贸易赤字、就业、币值、股市估值等各个关键变量上来度量,目前的经济环境与2001年具有最大的可类比性。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状况固然严重,对金融行业造成的打击也堪称严厉。但这本来就是现代经济运行的方式:在整体经济层面或者某个局部,繁荣-萧条的循环是实现创新、“创造性毁灭”的必经之路,是作为超级复杂大系统的经济体内在非线性反馈式脉动的必然现象。这种危机与整体经济的超级稳健性是一枚分币的正反两面。我们永远都不会拥有一个没有繁荣-萧条波动的经济。100年前没有,100年之后也不会有。正如巴菲特所言:现在经济当然是有问题,但我这辈子还没有经历过没有问题的时候。

目前房地产市场造成的麻烦并不比2001年科技股崩溃造成的危险更大。那一次,美国经济只是经历了短暂而温和的衰退。另外一次经济衰退——1991年那次——在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与本次情况类似的萧条。新房开工量的下滑程度与本次情况极为类似。同样地,那一次,美国经济也只经历了短暂的衰退。

家园 巴菲特买股票是不考虑美国经济和股市的

否则他不会在88年购买可口可乐,美国经济由于Save and loans导致的信贷危机(听着耳熟?)一直到91年才开始好转。他也不会再70年代购买WPC,那时候美国经济因为越战拖累非常差。他购买公司是不考虑宏观经济情况的,最多考虑到行业层面,而且不是最近几年,而是至少5年。用他的话说,如果你不打算持有10年,就不要持有10分钟。

用巴菲特购买股票的时机来判断美国经济整体复苏的时刻表是很可笑的。巴菲特现在是Kraft最大的股东,就像他在88年称为coke的大股东一样,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美国经济3年以后才开始复苏呢?市场对于巴菲特的误读实在太多,人们不断地重复着“巴菲特”这三个字,却很少知道它意味着什么。

家园 巴菲特是是“趁火打劫”

在次债危机持续数月之后,巴菲特终于出手了。2月12日,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宣布,已向美国最大的3家债券保险商Ambac、MBIA以及黑石集团参股的FGIC提出建议,拟以50亿美元为他们的8000亿美元市政债券提供再保险服务。作为解决债券保险市场混乱状况的一种选择,巴菲特的建议提升了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推动当天美国股市高开,道琼斯指数上涨超过1%,欧洲股市当天也大涨3%以上。

  我注意到,国内媒体在报道这一消息时,普遍用了巴菲特出手"救市"或"抄底"这样的表述。巴菲特真的是在"救市"或"抄底"吗?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最起码首先应该弄明白巴菲特投资的是什么:巴菲特投资的业务是再保险,对象是市政债券。这种投资的风险相对而言是比较小的,而收益却很大,50亿美元与8000亿美元的对比本身就透露出巴菲特以小博大的精明。

  巴菲特所投资的是再保险业务。再保险也叫分保,是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承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它可以使保险人避免危险过于集中,不致因一次巨大事故的发生(如这次的美国次债危机)而无法履行支付赔款义务,对经营保险业务起着稳定作用。再保险业务的风险相对是比较小的。以非比例再保险为例,只有当赔付保险金的额度超过一定范围时,才由再保险人承担部分或全额赔付责任,如果赔付额度是在一定限额内,则由原保险人自行赔付。

  如果说再保险投资是风险比较小的投资的话,那么,投资于市政债券可以说为再保险又装上了一把安全锁。

  市政债券又叫市政证券,它向公众公开发行,主要用于地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或公益设施建设,如道路、桥梁、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教育设施或其他公益设施等。市政债券所依附的信用基础是地方的税收能力,本金和利息都能定期足额及时支付,从其诞生至今,很少有违约现象发生。这注定了市场债券的低风险特点。城市基础建设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可或缺的,其稳定的需求注定了它收益的稳定性。巴菲特选择将市政债券作为再保险对象,可谓精明透顶。

  市政债券属于低风险、收益稳定的投资品种,在次债危机导致国际资本市场动荡的当下,投资于市政债券的再保险业务将能够稳赚一把。显然,巴菲特的目的不在于"救市",而是一种纯粹的投资行为,尽管他的这种投资信号的确在客观上产生了"救市"的效果,那也无非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

  巴菲特的精明固然过人,但保险公司也不是吃干饭的,他们对巴菲特的意图自然洞察秋毫。保险公司现在最头痛的是各种高风险的结构性融资工具(如担保债权凭证等),巴菲特只字不提,却紧盯着违约风险最小、称得上最优质资产的市政债券,并且,巴菲特的投资建议条件极为苛刻,他愿意再保险的8000亿美元市政债券不包括次级贷款部分,且只提供保险商30天的机会。在保险公司看来,这不是雪中送炭而更像是趁火打劫。于是,巴菲特的建议刚一发出,就立即遭到其中一家保险公司的拒绝,另外两家公司估计最终也会拒绝。

国内媒体以"抄底"来形容巴菲特的投资意向是危险的,因为这可能给中国的投资人造成某种误导。事实上,在这则消息见诸报端后,国内有关去美国抄底的建议又立即鹊起。像美国这种成熟而开放的资本市场,"底儿"绝对不是那么好抄的。2007年5月,中投斥资约30亿美元购买黑石近10%的股票,就带有抄底的意图,但没有想到次债危机一直延续到今天还没有见底。截至美国时间2月12日,中投公司这笔投资浮亏额约达12.18亿美元(合约87亿元人民币)--这还没有算上美元对人民币贬值的因素。

  我们必须纠正对抄底情有独钟的投资偏好--这不是科学而理性的投资态度,而更近乎一种赌博行为。要知道,巴菲特从来都不是一个抄底高手,在他的个人投资理念中,也没有"抄底"这一项。在巴菲特的一生中,他所投资的股票90%以上都是刚买入即被套,巴菲特在被人津津乐道的可口可乐的投资中,买入后不久就被套30%。显然,巴菲特不是抄底高手,事实上,他也从来没有试图去抄过底,而是始终遵循价值投资的理念。巴菲特说过:"我们的重点在于试图寻找到那些在通常情况下未来10年、或者15年、或者20年后的企业经营情况是可以预测的企业。"正是这一原则,促使巴菲特更关注投资对象的未来成长性而不是短期行为。

  具体到目前,如果说美国次债危机已经接近尾声,巴菲特的投资就不会保守到仅投资市政债券的再保险业务方面;如果说美国资本市场底部正在形成,用不着美国高官四处求救,国际资本即蜂拥而入去抢着抄底了,自然,美国总统布什也不用心急火燎地出台政策去救市了。投资是基于高度理性分析基础上的选择。在中投公司还未成立之时,我们就匆匆向黑石基金投资30亿美元,如果不是有抄底或赌的心态在作怪,是难以解释得通的。但愿这次教训让我们学到真正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知识。

  回到本文主题,从巴菲特对市政债券的再保险投资意向中,我们应该学习其独到、精明、安全、稳妥的投资理念(比如,我们也可以开价高一点投资美国市政债券的再保险业务),而不是试图去抄某个底--在真正的底儿现身之前,抄底的风险绝不可轻视。

家园 好文章!送花!
家园 好文,花之

看英文看得一头雾水,现在明白了。商人无利不起早。老巴看空美元,他救个啥市。从你的分析看,那些大投行的分析师,CEO等的水平比小散高不到那去。错把美股当A股。

家园 说得好,这次混乱我看至少还有一年可以看看。

花!

家园 2001 能从高科技转成房地产

现在呢? 从房地产转到什么? 不会这么快熊完的。

家园 好文啊
家园 要是这次和2001年那次相似的话,那么现在远不到底

DOW在2000年已经停止上涨,失去再创新高的势头,但2001年2次大回调,却都基本能恢复,到2002年才撑不住,下去2000多点,再用了差不多5个月来建底,然后---这已经是2003年的事了---才开始真牛市.DOW从最高点到最低点,距离是差不多3年,到最后一次探底则就3年多了.

本次,dow的最高点距今甚至还不到半年,要现在就完成筑底了,那算啥门子的"危机"啊,整个就一个重了点的回调.要是危机真的存在,现在乐观实在是太早了点.

家园 能源,环保加医改,这次要靠开源节流了。

这三个,看来能源已经有点方向,能源将包括生物技术,汽车工业,农业技术,新型太阳能材料的组合。

如果民主党上台(尤其是女克林顿上台),可能有希望。

小树丛偷走高尔的总统位子,使美国人浪费了8年机会,更不说打伊拉克战争,又倒退了好多年。

家园 好文,不可不花
家园 巴菲特最近几年的投资对象不适合散户模仿

如果看看巴菲特最近10年的股票投资,其表现远不如其早期购买的股票成绩出色,这是因为BH这几年的投资方向更加偏向于大规模整体收购,动则十几甚至几十亿的大手笔。原因就在于钱实在是太多,买股票的话没有几家公司能够买了,BH的资本就像跳进游泳池的大象一样,水位(股价)会急速飘升,利润空间迅速缩水。

巴菲特在最近几年给股东的信中明确给出了投资股票和整体兼并的数额,前者每年10%左右递增,后者是30%,可以说BH的经营策略已经随其资本规模而不得不转变。他对最近收购的企业,比如Wells Fargo,Wall-Mart, Bud等的判断是利润10年翻一番,相应的股价10年也基本上估计在翻一番的幅度。因为这些大型跨国公司的股价相对而言是比价稳定的,波动不会很大,毕竟其庞大的资本摆在那里,要翻一番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他今年收购的Kraft和Swiss Re也只能说是买的合算,不能说是捡了大便宜了。

所以散户跟在巴菲特后面买股票未必能够利润最大化,但是绝对是买的安心,晚上睡得着觉的,老婆那里也不用三天两头反省做检讨。相反,如果你能够活学活用价值投资的原则,那么你可以在其它股票上获得好得多的收益,原因仅仅是你钱没有他多而已。

*************

另,最近在总结巴菲特信中30年来关于保险公司的内容,不久以后会贴上来探讨一下,相信对于价值投资保险公司的朋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家园 最近倒是看中一家财险公司

但是很隐蔽,00079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