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贵人系列 (3) -- 四不像5

共:💬28 🌺12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贵人系列 (3)

前面说到我因为要教完暑期课程,而耽误到新工作的开始时间。那段时间,我心里一直是非常忐忑不安的。

我想,在02年上半年找过工作的朋友都还记得,那一年美国的就业市场,无论对职场新人老人,哪个专业,都算是很差的年景了。我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工资待遇都让人满意,我想我是相当幸运了。

说起来我跟这个工作也算是有缘分。去面试的那天,hiring manager就说,这个位子从年初就一直空了,但是因为公司内部重组,所有的招聘都冻结了几个月。

当时,我还拿到了西海岸的另外一个offer,不过那边就不肯在时间上宽容。想想也是,我那时候还算个新人,就业市场又那么不好,我又有什么资本bargain呢。我跟这边的新老板谈了我的情况,没有到他一口就答应了。

等到8月份开始工作的时候,一切手续就续,我进到公司内部的人事部网上看了一下我的资料,那上边赫然写着我的工作开始时间是5月份(也就是当初offer letter)上写的,我的各种福利待遇,也都是从5月份开始算的。当然这几个月,从工资上来说,我损失的也不少。可是做人不能太贪心了,这份工作肯等我这个新人三个月,我的新老板也是承受了压力的。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历次的re-org,我的工作变动,早就不跟那个老板了,但是我心里记得,是他把我带进这一行的。

有时候回想以前的经历,难免会想,如果当年没有经过那样的事,我的生活又会是什么样子......

有不少人问过我,我99年如果没有跟老公回国,立刻上job market,我的职业道路可能会顺利的多。

也许是吧。

但是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年选择回去,是为了全家人在一起,职业生活在我心里毕竟是次要的。

况且那两年在国内的工作的经历,在我的简历上成了非常特别和有意思的一段。我后来再回来找工作的时候,系里还有两个中国男生和我一起上job market,可以说他们的东西都做的比我更强,但是直到我工作一年之后,他们还在market上徘徊。我想,除了感谢我遇到了“贵人”,也应该感谢过去的经历,让我各种场合可以更加镇定自若,应付自如。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02年上半年... 往事不堪回首啊...

采薇的两位博士同学居然也是一年多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就更别提我们这种人了... 当时我们那个班,60%的人毕业时都没找到工作,包括二十几个实习时本来给 offer的,毕业时又收回的... 现在想起来,当时的情况真可以用绝望来形容所以采薇说的这位贵人之贵,我实在是太理解了

不过采薇当时宁可少拿三个月高薪 而且还担着丢掉这份好工作的风险,也要履行自己的承诺,这更是一种高贵。

我们中国人在外国人眼中的形像,正是靠这种宁可吃亏受苦 也要顽强维护自己的高贵,得到改观的。我毕业那年我们系有个25岁的上海博士MM (相当漂亮),刚读了两年,过了那个考试,就不读了 --- 她找到份不错的工作,于是不要博士,拿着硕士提前毕业去工作了。她那个专业在 industry 混不比在 academic 差,所以自然不想继续苦读三年了。这个选择虽然可以理解,但在我看来却是不可原谅的!这件事在我们系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我们系的博士program原本很喜欢中国留学生的,就因为这个MM,我们系以后的几年再没有从中国招过一个学生!

我们每个人,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个决定,并不仅仅关乎自己的品质和公信,还会对很多其他人产生影响,也会在一点一滴中影响着我们中国人的形像。

家园 确实是丢不起这个人

我们每个人,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个决定,并不仅仅关乎自己的品质和公信,还会对很多其他人产生影响,也会在一点一滴中影响着我们中国人的形像。

家园 老酒说得对

所以我再苦也要坚持下去,给自己打个气。

在美国是用academic表示学术界吗?还是老酒写错了?英国人是用Academia。

家园 这个俺也没把握,只是听别人那么说过

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出国拿着人家的奖学金读博,这是一种承诺。不必如古之豫让般以生命为代价去履

行承诺,只须拿出生命中的几年时光来履行就好了。在这种事情上涮老外,远远不

如方鸿渐坑那个爱尔兰骗子,不仅谈不上为国争光,反而是为国抹黑

家园 赞赞赞
家园 我们系也是因此9 年没招过中国学生,呵呵

很自豪地说由我而改

不过也因此抵制了巨大的诱惑,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也曾经想值不值得,后来看到论语中的一句话

求仁者得仁,何怨之有

恍然大悟啊

家园 为兄弟献花!

如果你和cqln不站出来,闪得俺们中国人的颜面只能靠采薇一员女将来回护了

家园 说得不错

人的一生充满了变数, 诚信做人长远看总不会吃亏. 不过你们系就因为一个MM而几年不招中国人, 让人难以置信. 我不相信老美, 老印从来不发生这种事. 如果真发生了, 那其实是一种歧视. 也许正好碰上911, 上下有一种默契.

家园 过去的每一段经历都是人生的“资本”

回首往事,少掉哪一段,我们都不成为我们了,即使痛苦的往事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赞采薇的贵人们。

家园 我觉得也不是特别的歧视

而是因为中国学生大量进入美国的研究生行业实际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的. 美国和印度学生的情况这边都经以比较熟悉了, 而对中国学生相对还不够了解. 等经验多了以后, 双方的期待值都有所调整, 相处也就容易一些了. 个人是有自由选择的自由的, 但是一些比较基本的诚信还是有守的, 至少要取得别人的谅解. 别的民族我们不在那个圈子里不了解, 但中国人这个圈子里, 也确实有个别做的很不好的. 这些年也见过一些这些例子. 还是一句话,人只能要求自己, 别要求别人, 自己做好就可以了. 美国的总体道德要求并不是特别高的那种, 一些基本的要求还是不难做到的. 个人觉得有时候可能也是中国人对美国文化不够了解的缘故.

家园 "少掉哪一段,我们都不成为我们了",这句话说得真好。
家园 不知道

我该怎么算

在我以前,我们系也是好几年没有进过中国人了。在我之后连进了两批,现在我因为对组里的仪器绝望要到另一个学校去念Ph.D,去年秋季也就没有新的老中进来。难道我为中国丢了脸了

家园 有陷阱

况且那两年在国内的工作的经历,在我的简历上成了非常特别和有意思的一段。

这是怎么个非常特别和有意思的一段呢?

对你那个两个兰同学深表同情,整整晃了一年啊,OPT都浪费了。后来就回国了8

家园 这个不能一概而论吧

以奖学金为手段吸引外国优秀学生来完成博士学业,这是美国的基本国策,表面上是各个大学出钱,实则这笔钱是美国政府出的。每个来美赌博的中国学生,承诺对象既是招他/她进来的学府,也是美国政府,而承诺的内容是“我要读完学业拿下博士”。你如果换所大学继续读博,并未失信于美国政府,也没有丢掉承诺的内容(拿下博士),特别是当你有很正当的理由的时候。你现在的大学设备不好,你的另攀高枝,客观上也起到了优化资源配制的效果,也有可能刺激这个大学提高自己的设备条件。这与那个上海MM放弃博士学业是完全不同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