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八大山人:常见错误与常识 -- 雪个

共:💬74 🌺24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家园 催一下

有点慢。。。

家园 【原创】八大山人:常见错误与常识(二续)

当然,八大的谱名不会是朱耷也不会是朱驴那是肯定的。正如纪琮在跟贴里所说,明太祖给他的每个儿子封王之后还颁赐了谱系字辈名录,并且,其子孙取名的第二字,再按金木水火土之五行,由礼部择字命名。八大既是明宗室子弟,他的名字也不会例外。

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是有福的。1954年,国家考古队在江西开始刨宁王朱权的坟墓。58年挖出了《宁王圹志》,59年收到了江西《盱眙朱氏八支宗谱》,60年得到了《个山小像》。这些资料使我们得以把蒙在八大山人脸上的面纱撩开了那么一点。

《盱眙朱氏八支宗谱》我没有见到过,这里转引萧鸿鸣先生在《八大山人生平及作品系年》一书中的介绍:

《盱眙朱氏八支宗谱》是记载朱明江西宁藩世系、派系及宁藩八支王孙后裔的家谱,八大山人的父亲、祖父,曾祖父等均在该谱中有详细地记载。八大山人的世系和派系,载于该谱的“卷五。弋阳统字派。一百三四”页:

九世

  谋(黄下土右鸟)之子统(林下金),号彭祖,别号八大山人,封辅国中尉。明万历二十年壬辰十二月十五日寅时生。子一。

《个山小像》上的“西江弋阳王孙”印,与宗谱记载完全吻合,八大山人确实是宁献王朱权的后裔。他们这一支的20字排行是:“磐奠觐宸拱,多谋统议中,总添支庶阔,作哲向亲衷。”八大山人是第九世统字辈的人,其名的第二字从金。这一点与《个山小像》上彭文亮所跋“九叶风高耐岁华”的“九叶”也是吻合的。

目前,绝大多数学者都认可八大山人是宁王这系宗室的九世孙,谱系为统字辈。

当然,八大的身世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宗谱上记载八大山人“封辅国中尉”,这点让很多专家都很疑惑。明代宗室对各种爵位有明确而且严格的规定。《明史。诸王》记“皇子封亲王”,“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受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世孙。冠服视一品。诸子年十岁,则授涂金银册银宝,封为郡王。嫡长子为郡王世子,嫡长孙则授长孙,冠服二品。诸子授镇国将军,孙辅国将军,曾孙奉国将军,四世孙镇国中尉,五世孙辅国中尉,六世以下奉国中尉。”辅国中尉应该是五世孙才对,那么名字就不能是统字辈的。八大山人有“中尉”封爵还有其他旁证,李西骏在《虬峰文集 》卷三中有一首拜八大山人像而题的四言古风:“噫嘻中尉,高皇之孙。。。”不过他没说这是什么中尉。另外《个山小像》上饶宇朴的跋文“贞吉先生(四世)孙也”,在“四世”两字上有被圈去的墨迹,这是八大山人自己圈去的还是后人误圈?是四世孙还是孙?

关于这点,也还是有蛛丝马迹可供研究。《个山小像》上饶宇朴的跋中写道,八大山人“少为进士业”;邵长蘅《八大山人传》也说他“为诸生”。饶、邵二人都与八大山人相识,资料应该可信,也就是说八大山人年轻的时候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来着。本来,按照明朝制度,宗室子弟不能参加科考。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鸡生蛋蛋生鸡,宗室人数越来越多,朝廷照顾不过来,这制度就有了改变。万历二十二年开始,允许奉国中尉以下爵位的宗室子弟参加科考,但必须放弃爵位,改换名字,不能用宗谱上的谱名。打这一点来看,八大山人不可能是辅国中尉,而应当是奉国中尉,《盱眙朱氏八支宗谱》在爵位记载上有误。考虑到它是明亡80年后修订,然后一下子跳到1929年重修,里面出现混乱是难免的。

眼尖的人可以看出,由上面这段奉国中尉辅国中尉的话题带出来的下一个话题就是庠名--为诸生准备参加科举的用名。如上所述,宗室子弟要参加科考必须放弃原名和爵位,另外“赐名入试”。有研究者认为,八大山人的“朱耷”这个名字,就是他考秀才的时候,考官给取的庠名。明亡以后,八大的科举之路断无可能,这庠名就和谱名一样,想来心痛,再不愿意提及。这一解释,目前大多数专家也都认可。

三、八大山人当过道士吗?

这个问题的来源,在于青云谱。关于此事最详尽的资料,可参见萧鸿鸣先生所著《道教“净明派”青云谱开山祖朱道朗》一书。我在这里摘要介绍一下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

江西南昌的青云谱原是一座道观,它由朱道朗于顺治十八年(1661)建成,于民国初重建。朱道朗(1622-1688)原名朱朗,后依道教“净明派”道统改法名为朱道朗,字良月,道号破云樵者。青云谱的历史,有《江西青云谱志》,记载明确,传承有绪。

历史走到1919年,时任青云谱住持的徐忠庆为现实的利益驱动,篡改了《青云谱志》,硬生生将青云谱的开山祖朱道朗说成是八大山人,从此一释一道合二为一。这位道士凭此功绩除得到“本城坐落赐福巷洋式楼房一所。。。官产,交青云谱住持管理,收纳租息”,“以德胜门古章江废庙庙宇一栋及庙外官地一片,拨归青云谱道院住持管业”等好处外,还因自己“系八大山人的(嫡)派”而成为“江西道教协会会长”。

解放后,1958年,在文化部副部长夏衍参观青云谱的时候,青云谱第二十一代道长韩守松,将八大山人曾在青云谱做道士的情况向夏衍介绍。夏衍萌生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周年的国庆时建“八大山人纪念馆”的想法。1959年10月1日,青云谱道观被改建成“八大山人纪念馆”。美术史界亦承袭“八大山人即朱道朗”的这一观点,先后在全球各地发表或出版了将八大山人与朱道朗混为一谈的众多文章和书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谢稚柳1958年出版于上海美术出版社的中国画家丛书《朱耷》,里面专门有一节“僧与道”,将八大山人与朱道朗混为一谈。

要从六十年代末开始,才渐渐有人发现这一谬误。到1980年,“八大山人纪念馆”为此改为“八大山人陈列馆”。经过大量的考证和研究,在2006年10月江西南昌举办“纪念八大山人诞辰380周年纪念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时候,“八大山人不是朱道朗”得到青云谱“八大山人纪念馆”全体研究人员及全球理论界的完全认同并达成共识。

但是,如果在网上随意搜索一下,还是会看到大量的文章把八大山人说成亦僧亦道,把道朗说成他的字号之一。其他地方也就罢了,维基百科出现这样的错误实在让人遗憾。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在第一篇末提出的问题,归总如下:

毫无疑问的是:八大山人是明宁王朱权后裔,曾经出家,后还俗,从未当过道士。他生于1626年,卒于1705年也基本无异议。学界目前大多认可他是朱权的九世孙,谱名为朱统(上林下金,我这里没这字,不是维基上写的那个)。对于朱耷为庠名这一说法,持赞同意见的也占多数。

说完正统的理论,下面吭哧几句我个人不负责任的非专家意见。说实话我觉得《盱眙朱氏八支宗谱》的记录比较可疑。当然我不认为它是存心造假,但是,八大山人那么多字号,我们什么时候听说过有彭祖这一大号?这彭老祖宗他可是道教里的人,好吧,八大对道教确实有相当的了解,不过既然已经用八大这种佛教名字,又来一个彭祖这样的道教名字,这也太奔放了一点儿。再说它记载的八大的生年就全不靠谱。所以,我猜没准它把八大山人这个名字错安在了朱统(上林下金)身上,实际的八大山人却是谱中另外一人。另外附带说一句,启功先生的驴耷论实际上看上去最美最简洁,也能解释那些事实,只可惜却是建造在一个虚幻的基础上。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

(待续)

关键词(Tags): #金石书画#八大山人
家园 刨根问花
家园 这份考据精神,少有人能比。

花太傅。

此外,身体好才是一切好的本钱。

家园 太傅的怀疑有道理

宗谱这个东东确实不可尽信。

得查考家谱编写的时间沿革。真的那种一代一代记名的谱好像不多。常常是隔三五代出个家谱爱好者,编上一通。

三代以内应该问题不大,五代也还马马虎虎,再上就难说了。

某看到过的家谱往上数最后都数到黄帝。汗。跟黄帝同时代的人都被黄帝挤兑绝后了?如果真有黄帝这么个人的话。

然后就是洪桐县大槐树、南雄珠玑巷。汗,祖先们真爱凑热闹,全凑一块了。

家园 揍是揍是,这个族谱,可信度一般都是大打疑问的

啥时候俺来编,就把俺家族谱一直编到500万年前东非大裂谷和赛伦盖第草原边上一个白毛老猿第一次从森林下到草原开始。。。。。。

顺便说一下,那朵花是太傅给的,俺写完了才想起来也要献一朵的。

家园 这个白毛老猿的想法有趣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有专门研究宗谱的学者讨论过这个编家谱中正统意识形态对地方观念的整合。

大规模的编家谱大约是宋明理学之后的事情

呵呵,所以大家都是黄帝的子孙。

呵呵,这个白毛老猿嘛,那就是全球化的产物了。

家园 非也非也,俺要对归去mm说

俺这个是分子遗传学的证据支持滴,是科学滴。不比那些攀龙附凤的家族史啊,哈哈

人类走出非洲是近来的研究成果,村长那里还有一个系列贴呢。

家园 【原创】八大山人:常见错误与常识(续完)

就是他的签名。

关于他的签名是哭之笑之,估计但凡知道八大山人的人都听说过。这一说法的来源是清朝张庚所著《国朝画征录》:“余每观山人书画,款题八大二字,必联缀其画,山人二字亦然。类哭之笑之,字意盖有在也。”打这说法一出,所有的人立刻全盘接受。虽然也有个别人曾经弱弱地提出过异议,但这声音完全被淹没在历史的汪洋大海中。

我们来看看是不是这样吧。

迄今所见八大山人的真迹,最早的八大山人署款是在康熙三十三年甲子(1684年),出现在故宫博物院藏《杂画册》。这个时候的“八大山人”署款是什么样呢,可参见图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八大山人这四个字完全不连,八字写成“儿”字型。估计任何人都不可能从这四个字里看出“哭之笑之”的效果来。可以肯定地说,至少一开始的几年,八大山人从未想过要显示哭笑的含义。

为了更清楚一些,单看署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1684至1689这五年间,八大山人的八字基本都是儿字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里虽然有一些连缀,但是要看出“哭之笑之”也还是有点勉强。

从1689年开始,八大山人的“八”字写成了对角><的形状,见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不好意思,拍模糊了,比较清晰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时山与人字连缀的距离拉开,看上去有了“笑之”的效果。八大山人的这一签名方式一直持续到1694年。

1694年开始,八大山人的“八”字开始由对角的形式转为“八”的形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时的款题看上去有点像“哭之”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由上可见,八大山人这四个字在不同年代的写法是比较有规律的,鉴定家们往往可以根据这点来断定画的大致年份。当然古人没有今人这么便利的条件去进行系统归纳,所以对于张庚来说 ,他一会见到“哭之”一会见到“笑之”,再联想到八大山人的身世,写出那么一段话来是可以理解的。从八大山人的本心来说,固然不排除后期有意的可能性,但至少在前期没有这个想法。

在八大山人的研究中,一直有过于夸大其遗民意识的倾向。上面的哭之笑之是一例,而著名的“三月十九”花押又是一例。

研究八大的专家王方宇先生曾说:“八大山人本身就是个谜。用有根据而不常见的古人草法,写平常人难认的草字。。。创造有寓意而不显明的花押花字,用古篆刻既难认又难懂的图章。”八大他老人家的花押让多少人绞尽脑汁地琢磨过呀。

看下面这幅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上面有两个花押。我们现在只看右上角那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花押以多种略有变异的形式出现,清代收藏家顾文彬将此花押解为“三月十九”,大家都知道,三月十九是崇祯皇帝登煤山自缢的日子。这一说法很好地吻合了八大山人的遗民身份,被广泛接受。然而近年来白谦慎先生通过研究金文,认为这个花押应释作“十有三月”,被八大山人借用在题款中,当“闰”字理解。经检验,八大山人在书画作品上使用这个花押确实都在有闰月的年份中,这一解释目前被多数学者接受,已成定论。

同类的过度诠释我觉得还有“思君”花押: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八大山人款题的“八大山人画”里的“画”字,被人认为暗含“思君”二字。思君乎?不思乎?反正我是不太以为然的,否则,为什么后来八大山人再也不用“八大山人画”,而改题“八大山人写”了呢?难道他从此不思君了?

花押就先说到这里,再来看看两方有趣的印吧。

八大山人纪念馆印制的《八大山人印谱》: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画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就是八大山人的屐形印,始用于1689年。以前有人认为这是“个山”、“个山人”、“一仙”等等。不过萧鸿鸣先生有与众不同的见解,他认为这是口齿印,表示自己年齿渐长,牙齿脱落。

八大山人还有一种无框屐形印,也就是萧鸿鸣先生说的齿形印: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印以及它的变体的出现时间是1685年一直到八大山人去世。实话说以前看到它的时候我老觉得看见的是一把钥匙,汗。

八大山人身上确实有很多谜,正如瑞典学者喜龙仁在他编著的《中国绘画史》中说:“八大山人是中国绘画史上那些最具吸引力的特殊人物之一,这类人物是难以把握和明确地予以分析的,因为他们是被他们本人的怪癖和作品的鲜明特性所组成的令人眼花缭乱的传奇包裹着。历代围绕这类人物编织出来的传说和故事,使他们显得更为扑朔迷离。”

我以范曾《八大山人论》里的几句话来结束此文: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中国美术史苟无八大山人,绝对也会黯然失色。八大山人对中国画的贡献几乎是不可计量的,而随着历史的推移,他的艺术将使千秋蒙庥,恩泽无以数计的后之来者。

关键词(Tags): #金石书画#八大山人
家园 我看着象虫呢。同样书画大家,宋赵家的子孙出仕于元,

昨天看了赵孟頫写的道德经\r

http://www.9610.com/zhmf/1.htm

禀赋各自不同,放目处处成就。

家园 除了佩服,还是只有佩服了。

这份沉静,这样考据,事实和逻辑都无懈可击。

依我看,太傅的职业就定位于“学者,自由职业”比较好。至少比“作家”更准确。

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这样长知识的好东东。

家园 谢谢
家园 你要听的歌

远空的呼唤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 汪

想起我的阿哥唉 在 深 山

房门洞开(房门洞开)

窗户未关(窗户未关)

守候的人独自泪流涟涟

星光点点(星光点点)

烛光摇曳(烛光摇曳)

谁在今夜辗转无法成眠

等待着远空的呼唤

远方的人他依旧没变

心海中隐约的震憾

他已在呼应我的思念

Come back Come back to me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 汪

想起我的阿哥唉 在 深 山

心扉敞开(心扉敞开)

夜风扑面(夜风扑面)

心绪如织

日记写到 一半

流萤飞悬(流萤飞悬)

恍如从前(恍如从前)

他时隐时现

站在我的面前

等待着远空的呼唤

远方的人他依旧没变

心海中隐约的震憾

他已在呼应我的思念

(他爱 他爱着你)

月亮出来亮汪汪亮汪 汪

想起我的阿哥唉 在 深 山

哦...

Over...

[MP=320,240]http://www.5xcd.com/e/49/122/20567.mp3[/MP]

家园 花之,瑰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