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请教一个做馒头的问题 -- davidw

共:💬56 🌺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看起来您真的对这一行很了解

我没有问过那位老先生,只知道他是河南人。他在到我同学的公司某个级别很高的宾馆的大厨。90代初同学所在的公司效益非常好,公司的头为了业务上的需要,就把他高薪请来,据说月薪上万(我当时一年才1千多呀)。

老先生周末做饭,倒不是像他自称的要省钱回家取二房。有次吃饭时酒喝多了,老先生吐了真言:“在公司食堂做不了太多的种类。很多东西长时间不练,就会忘掉。”我能有口福是因为老先生要时常练手艺。

我蒸馒头一直用35分钟,就是因为他说要30-35分钟。我从没有想到过20分钟能蒸熟馒头(我曾有一次,因为很饿,蒸了20多分钟就揭开锅,发现可以吃,但是有点粘牙,所以后来一直用35分钟)。我蒸馒头就是按照他说的办法,从来没有锅任何问题。

看了下面朋友们的说法,才知道真是各庄有各庄的高招。

家园 需要多醒一些时间

美国的酵母好象是改良品种. 主要产品吃糖而不是淀粉. 所以发酵快. 当糖吃光了才吃淀粉. 国产酵母主要吃淀粉, 慢一些.

用美国酵母时, 成型后可以先在温热烤箱里醒一些时间. 等长大以后再篜.

家园 花谢!

家园 一点心得

以前我看到人家做的包子又大又漂亮,心里真是羡慕得紧,于是便萌发了自己也学着做的念头,说实话,试着做,做着试,前后折腾了有半个月,超市里2.5公斤装的面粉糟蹋掉了不下五六袋,其中当然有失败也有成功的,经过N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换来了如下的一点心得,愿与同好们一起分享。首先准备好适量的面粉,放在一个容器里,准备好酵母,我用的是安琪,(个人认为还是很好用的)取适量,这个说明书上有,放入面粉中,再加入一点点的白糖,这个是因为酵母菌在微糖的环境下会生长得更好一点,然后用筷子将其搅拌均匀,接下来就是准备水了,水的温度一定要掌握在36到38度之间,不要低于25度,更绝对不可超过40度,因为酵母菌在超过40度的环境下肯定是挂了,低于25度也不利于它的生长。慢慢地倒入,用手将其初步弄成一个面团,再把它放在案板上,拿出你的力气使劲地揉,一直揉到面团光光的,就可以了。最好能做到手光、面光、盆光,俗称的三光就是最好了。揉好的面团最好把它放在一个有盖子的容器中,放在一个温暖的地方,接下来您就可以静静地等待了,像现在的天气大概需要80分钟左右,八十分钟后您打开盖子,您将会看到面团已经发到原来的两倍大小了,里面充满了蜂窝状的孔,那就明已经大功告成。接下来就是成型了(我喜欢做一点小动物来哄骗小孩)要是做普通的馒头的话还是比较简单的,只要把发好的面团略微地再揉一下,目的是把里面的空气揉出去,体积缩小到比没发前稍大一点就可以了,接着把面团弄成你想要的大小放进蒸笼。且慢,这个时候千万不要以为就可以开火蒸了,这时候就是做馒头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您还必须静等二十分钟,顺便把要用的蒸笼什么的准备一下,喝一杯咖啡时间也刚刚正好,这点非常的重要,有些人做的时候一揉好就急着上火蒸,那,肯定是做不好的因为用鲜酵母的话和用老酵是所不同的,它需要一个二次发酵的过程,缺了这个过程十有八九是做不漂亮的,二十分钟后就可以上火蒸了,这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万万不可用开水,一定要用冷水,因为馒头坯子到了锅里它还有一个发酵的过程,要是一上来就用开水的话很可能是外面先熟了,它会结一层皮,而里面并没有熟,这样馒头就会僵,到最后馒头是熟了,但是口味就差多了。馒头的话一般十五六分钟就可以了,时间一到先不要着急掀开盖子,再稍等五六分钟,这样做好的馒头就不太容易缩。当然,您要是着急吃的话也是没关系的,因为这时的馒头肯定是既大又漂亮的了。以上的一点心得是我经过了很多次的摸索而总结出来的,那时我网上也查过,师傅也请教过,但总是不得要领,做成的馒头总是有时好,有时就很难看,现在按照以上的步骤做就再也没有失手过。掌握了这个基本技巧,就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象,想做包子啊、花卷啊什么的就很方便了,过程也是大同小异。最后我还想提醒您一句,您以后不要做得太好,做得太好的话,以后就会有人会隔三差五地缠着你让你做,这样你就会感到不胜其烦,当然,家庭的情趣也就在其中了。

家园 原因有可能是蒸的过程中,水滴到馒头上了。

看来选用的锅密闭性太好,蒸的过程中火太大,蒸汽聚集在锅盖上受冷滴到馒头上了。

建议选用透气性好,可以吸附水的东西垫着馒头,比如玉米皮。看了你的图片,使用那种蒸锅可以不用纱布垫底,只需要在馒头底部润少许油。这样可以省不少麻烦处理用后的纱布。

馒头做好后需要放在一旁醒5-10分在放锅里蒸。蒸好关火后不要立马开锅,继续等10-20分钟。

家园 上花提问:)

揉面:要想比较“虚”的馒头,揉面时间要短(5分钟左右),“醒”面的时间要长(半小时)。同时,面要发的比较“硬”。要想比较“斤道”的馒头,揉面时间就要长(半小时),“醒”面的时间要短(5分钟),面可以发的软些。根据个人喜好馒头的软硬程度来确定发面,揉面和醒面的时间。

这段比较意外,你肯定没说反

确认一下后准备照你说的做实验~

因为我倾向于你比较精通做馒头~

:)

家园 精通谈不上,大家都是在分享各自的经验而已,而且大家都很热心

我没有说反。原因如下:

揉面的主要原因是要用适量的碱来中和发面中过多的酸,同时通过加适量的干面来制成软硬合适的馒头丕。在此过程中,由于对面的反复挤压,使得碱可以充分的中和发面的酸性,但同时也把发面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给挤跑了,另外,揉面的时候通常是要用干面的,干面是没有发酵的。揉面的时候越长,用的干面就越多,面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越少,面也就越密实。一般情况下,5分钟足以。如果面发的太软而在揉面时干面又加的不够,则醒面就会有问题--馒头可能根本就站不住,一会儿就成一团了。

馒头是否松软(也就是“虚”),关键在于二次发酵(也就是俗称的“醒面”)。这个过程越长,做好的馒头丕中新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就越多,馒头就越虚。如果你留心,你就会发现醒上15分钟以上,馒头丕会明显变大。需要注意的是,醒面时间不能过长,时间过长会造成馒头变酸,尤其是夏天室温超过35度时。

我上次没有提到如何判断碱加的是否合适。通常把面揉好后,用刀切一小块,若是有很小的针尖大小的气泡,则说明碱的用量正好。若是断面上有大的气孔,则说明碱不够,需要加碱。若是根本没有任何气孔,则说明碱加的多了--注意,此时要加长醒面的时间,至少要增加15-20分钟的时间(根据室内的温度)。我知道很多人此时喜欢用一些所谓的“窍门”,但是我始终认为还是让面自己来中和过多的碱为好,我不赞同有些人用所谓的“加醋法”来中和。

实际上,你馒头蒸的足够多,有了足够的经验后,根据揉面时的手感就可以知道碱是否正合适,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经验到了,感觉就出来了。

另外,多说一句关于如何加碱。碱面要放在干面中,均匀搅拌后才能用于揉面,否则蒸出的馒头容易产生黄斑。

我很喜欢新出锅的馒头的香甜味,但是很不喜欢南方人那种在馒头里加糖,加牛奶等等的做法,那已经不是馒头了。当初在南方上学的时候是两天不吃馒头就馋,买了馒头吃上一口就后悔,那个难受,尤其是所谓的“发糕”,就更别提了。

上次的贴中还漏了几点,这次就一起说一下。

1。 和面。和面要保证面和水充分搅拌,软硬适度,均匀。检查的标准是“三光”:和好的面表面要光,你的手要光(面要自然的从你的手上转移到面团上,不是用左手搓右手这样搓下来的),面盆要光(同手光一样)。

2。蒸馒头的火。很多人喜欢用大火,殊不知大火很容易产生问题 -- 比如楼主的问题。我不是说15分钟到20分钟蒸熟馒头不可能,我的意思是很容易产生问题,尤其是我通常蒸的馒头(一般是一包面(5磅)蒸12个馒头:下层7个约1两一个的虚胖给我女儿,上层5个很结实的大馒头给我自己,挤的满满的一笼屉,基本没有任何缝隙。这很结实的发面馒头我冬天常用来做羊肉泡馍)。请注意,我下面说的是充分而非必要条件,照着做一般不会出问题,不照着做也不一定会出问题。我是主张用中火蒸馒头的,标准是:馒头入锅后约4-5分钟水开,8分钟左右要上足气,然后再蒸20-25分钟,我一般总共用时35分钟左右。大火蒸馒头的主要问题是会造成锅内的馒头受热不均匀,在馒头表面蒸熟前产生大量的水蒸气从锅盖上掉下来将馒头烫熟,就是我们常说的“馒头被气死了”,也就是楼主的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的馒头丕很软,则需要大火快速将水烧开,然后转成小火蒸。

3。出锅。馒头蒸好关火后,不能立即掀开锅盖,否则馒头会缩回去,不虚(当然,如果你不在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要等3分钟左右再掀锅盖就不会出这个问题了。

要多实践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口感的馒头。希望我罗嗦的这一大串东西能对你有所帮助。

家园 不算精通?那算你专业吧~

还没见过这么详细的蒸馒头方法介绍呢!

唉,多少年了,再也吃不到小时候吃过的那种香喷喷的大馒头了!(那是传统方法做的,用“面肥”或叫“老面”发面。我十分钟之内白嘴儿吃俩还意犹未尽~)

看样子你一直这样幸福,馋得我!

嗯,接着提问吧,逮个大师不容易~^^

1,你说的“三光”,需要用干面粉帮忙吗?

我似乎见过(电视里)面点师傅直接把全部水倒进全部面粉里,揉吧揉吧就三光了。看得我直瞪眼儿。

我觉得若做到这个,面就嫌了。我为了吃“虚”(我们叫“暄”)馒头,一直和软面。难道下次想吃馒头,得把面和一点

2,现如今都用干酵母(真空包装的干粉状)发面,难道也需要加碱吗?

我从来只备小苏打(Baking Soda),只在发面发过了的时候(此时面团有酸味)适量加一点。加的方法是:先用一点点把小苏打化一化(虽然似乎它不溶于水)然后揉进面团里。

另外,这个揉的过程也讲究三光,且“不是用左手搓右手这样搓下来的”吗?那可需要不少干面粉呢。我的暄馒头啊……

3,你用5磅面粉做12个馒头?

我做一锅馒头(两屉,共14个)用的面粉肯定超不过1公斤(2.2磅,即1公斤包装的面粉)。放进锅里时馒头之间肯定有空隙,蒸熟后可能互相有点接触。——怎么差这么多?

我听说需要有空隙让热气上来,上屉才能蒸得好。从你这里看,似乎“下屉的空隙”不是必要条件

4,昨天,等不及你的回复,我已经忍不住再做了一次发面食品:包子。

我历来(用干酵母以来)遇到的问题跟大家遇到的类似:个别包子“气死了”,有的“半死”,有的“活得好好的”。

昨天我照以往改进的地方

·多放干酵母。

那一包从国内带来的干酵母,说是能做5-8公斤面粉。我用了4茶匙(做了20个包子,一锅蒸14个)。感觉这4茶匙占整包干酵母的三分之一左右(甚至多于1/3)。

就是说大约多放了一倍的酵母粉。从前放两茶匙,但是需要两三个小时才发起来(用温水泡着发面盆的情况下)。这次40分钟时已经发起来了。(不过因为馅料还没准备好,又过了约20分钟才开始做包子。没放小苏打。)

·屉上多加了一张“绵纸”(Paper towel)

嫌用屉布麻烦,从来不用。替代的方法,或者在馒头/包子底上蹭一层食用油,或者用剪开的咖啡滤纸垫在每个馒头/包子下面。

听大家说流下去的蒸气会“烫死”馒头,所以这次多加一张绵纸,吸水用。

·调整蒸的时间

我也是后来听说要用中小火并加长蒸的时间。这次再根据大家的意见调整:

直接把包子放进锅里屉上,点火半分钟再关上,让温水使之二次发酵;

约20分钟后点火,大火使水烧开,用了约6分钟;

8分钟左右上足气,变中、小火,使一直有蒸气冒出,但不是大量的蒸气;

再蒸22分钟(从开火至此30分钟)。(因为等不及要吃了,没再蒸另外5分钟。^^)

·再过10分钟左右揭盖。满怀希望地一看——

上屉一个“死”的,两个“半死”的,下屉还一个“准半死”的。

5,估计原因:

上屉这三个有问题的包子,是最后做得的三个。它们醒的时间不够,只有不到10分钟。

6,下次实验的计划

·和硬一点的面;

——我为了要吃暄馒头,一直和软面,结果始终存在你说的那个问题:“馒头可能根本就站不住,一会儿就成一团了”。

·不由分说加一点小苏打。

——我试过直接掺在干面粉里揉,但是蒸熟后会有黄点。我想吃暄馒头么,不能揉太久,对吧?所以还是准备用水化一化小苏打,再揉进面团里。

我一点儿也不嫌你罗嗦,你越罗嗦我学到的越多

倒是有点怕别人嫌我太罗嗦了。^^

家园 试着回答你的问题

1,你说的“三光”,需要用干面粉帮忙吗?

我似乎见过(电视里)面点师傅直接把全部水倒进全部面粉里,揉吧揉吧就三光了。看得我直瞪眼儿。我觉得若做到这个,面就嫌硬了。我为了吃“虚”(我们叫“暄”)馒头,一直和软面。难道下次想吃暄馒头,得把面和硬一点?

不需要干面粉帮忙。我一般的顺序是先水(先加一定量的水将老面头泡开),后面(然后再把面倒入和面盆中),再逐步加水达到合适的硬度。你说的电视中的镜头,我相信是真的,因为我以前经常做馒头时(基本上1-2天一锅),也基本上能达到这样的水平,看一下盆中有多少水,基本上就有数要加多少面了,反之,亦然。无他,经验而已。和面硬一些,发面的时间会稍微长些,但带来的好处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其实,我们也叫“暄”馒头,只是我现在是个半文盲,想不起来“暄”是那个字了

2,现如今都用干酵母(真空包装的干粉状)发面,难道也需要加碱吗?
我是都要加碱的,只是根据发面的程度确定加不同的碱的用量。否则,馒头蒸出来后是有酸味的。当然,如果按照南方人的做法参入大量的糖或者牛奶什么的,酸味可能是吃不太出来了。但是,那吃不出来发面馒头的本来味道了。

另外,这个揉的过程也讲究三光,且“不是用左手搓右手这样搓下来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其实,如果面获得硬,发面的时候掌握的好,揉面的时候是不要很多干面的。这就是为什么我前面说“和面硬一些,发面的时间会稍微长些,但带来的好处可不是一点半点的”。

顺便说一下,水风在前面的贴中讲手擀面时曾提到,“先说手擀寿面的标准,就是切出来,正好跟山东拉面细的横切面一样,也就是2毫米见方的样子;长度呢,80公分就马马虎虎了,当然是越长越好。下出来,不浇卤子,也不会拖在一起,清清爽爽的。吃的时候,一根是一根,要能够沿着头找到尾。烂成几段的,那擀面的媳妇这一辈子算是丢人丢到家了。最顶级的要求,是一锅水,给40多口人下完面条,汤还是清亮亮的。不能成了浆糊。”其实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关键在两点,一是面粉要好,面筋的含量要高,第二点就是对和面的要求了。将面和到了“三光”的水准就基本上能保证了“一锅水,给40多口人下完面条,汤还是清亮亮的”,因为在此硬度下(有点象已经半干的橡皮泥,用手按觉得有些硬,使劲按可将手指按入面中,但有些吃力),面自己成团,基本上什么都不粘(面板,擀面杖,凉面板等),因此擀面时根本不用干面来保证面团不粘面板和擀面杖,暂时放在凉面板上等待下锅时也不需要干面,因此“汤还是清亮亮的”。不过,我做手擀面面时,一般是故意要放些干面的,就是为了让面条汤不是“清亮亮的”,无他,我喜欢手擀面面汤的那个甜味而已,麦芽糖的甜味可是与一般糖的甜味是完全不同的。至于水风说的“切出来,正好跟山东拉面细的横切面一样,也就是2毫米见方的样子”我是从来没有做到过,虽然当初为此挨过很多次擀面杖,我的刀功还是奇臭无比。看过河里烹调高手的作品照片,很是让我汗颜。另外,还有一点水风没有提到,那就是手擀面,不论擀出多大多薄得面饼来,面饼是不能有皱褶的,且各部分的厚度要均匀,否则是不合格的。不试一下是不知道其中的难度的。大的擀面杖一般85cm - 100cm 长。

3,你用5磅面粉做12个馒头?

我做一锅馒头(两屉,共14个)用的面粉肯定超不过1公斤(2.2磅,即1公斤包装的面粉)。放进锅里时馒头之间肯定有空隙,蒸熟后可能互相有点接触。——怎么差这么多?我听说需要有空隙让热气上来,上屉才能蒸得好。从你这里看,似乎“下屉的空隙”不是必要条件?

因为一般我的面比较硬,因此入锅时我的馒头是高瘦的圆形。蒸熟后基本上是胖胖的方形,馒头间挤的很紧,但不是没有一点缝隙。你想一下就明白我为什么把大馒头放在上层来蒸了。

不由分说加一点小苏打。—我试过直接掺在干面粉里揉,但是蒸熟后会有黄点。
加碱(也就是你说得小苏打),一是要均匀撒开,二是要和干面拌匀。我的方法是将碱撒在干面上,然后用手在上面反复画8字,半分钟到一分钟左右,根据碱的多少而定。从没有此问题。我判断你的问题可能是碱有些受潮结块而造成的,要碱面,不能有碱块。

我想吃暄馒头么,不能揉太久,对吧?
不全对,要根据你发面的情况而定。我说的是一般的情况。你提到你的面很软,如果不是水加的过多就是面发的太过。需要多加些干面才能让你的馒头不在锅中躺倒。如果你揉面的时间长,则一定要相应增加醒面的时间。时间的长短视需要而定。我是非常不赞同你那种放入锅中醒面的方法(对新手),尤其是面比较软的时候,此时对新手而言一般是无法正确区分馒头丕是因为面太软而变的“矮胖”还是因为二次发酵变得“矮胖”。切记,别人给出的时间不一定适合自己的情况,要记住一般的原理(一般是这么冒充老师父的吧?),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另外,对你以下的做法提点建议。

约20分钟后点火,大火使水烧开,用了约6分钟;

8分钟左右上足气,变中、小火,使一直有蒸气冒出,但不是大量的蒸气;

再蒸22分钟(从开火至此30分钟)。(因为等不及要吃了,没再蒸另外5分钟。^^)

建议变为,在你的馒头丕比较软的时候,要“大火使水烧开”,然后“变中、小火”来“上足气”,使“一直有蒸气冒出,但不是大量的蒸气”。你的馒头小,上足气后20分钟应该是足够了,当然大个的肉包子要你自己来试验确定。

听大家说流下去的蒸气会“烫死”馒头,所以这次多加一张绵纸,吸水用。
无论怎么做,其实是很难避免蒸汽造成的水的问题,关键是蒸汽造成的冷凝水什么时候流下去,有多大的水量。缓慢上气,能够使锅内的馒头丕均匀受热,在蒸汽量不大没有冷凝水产生的时候就将馒头外表蒸熟。在此之后,即使有蒸汽水流在馒头上也不会有问题了。如果想省时间,可试一下,大火烧开水 -> 中火(面软时不建议用小火)上气 ->大火加速。只是各个时间难掌握,再一个是得一直守在灶旁,实在麻烦。

老面的问题。用酵母发面后,蒸馒头是留出一块拳头的面团,在室内放上半天,你的老面就成了。用上几次后就不会有酵母快速发面的味道了。

祝你成功。

家园 有心上你家讨一个馒头吃了~

这年头还有人三天两头蒸馒头吃哪!听着真亲切。

想当年我也是天天有自家蒸的馒头吃滴,用的就是传统方法,每次留下“老面”(我们叫“面肥”,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字),每次要“兑碱”。

后来自己为什么不用传统方法发面了?因为,我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才想起来吃一次馒头。好吧,就算几个星期吃一次,那面肥也受不了,它会长毛、变质。我把它放进冰箱,它就变得湿溜溜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再说,从大趋势上,大家如今都用“现代”方法发面了,连俺老娘都不留面肥,改用发酵粉发面了。(可惜,她也搞不定这个方法!

用干酵母发面——俺是既没吃过猪肉,也没见过猪跑——听人家一说,看看说明,摸索着做一次,咋这样儿?不大成功;隔半年再摸索一次,咋这味儿?还不怎么样……既不够好吃,又容易失败,就没有动力再试。

超级市场买的馒头虽然跟幼时吃过的馒头大相径庭,倒也好吃。再说了,如今一个小馒头就够俺吃一顿了,好像没有必要蒸一大锅不成功的馒头来给自己添堵……

你说像这样,怎么可能摸索出正确的经验来?

“喷香的馒头啊,让我思念到如今。”

这么多年来,第一次见到这么详细的讨论做馒头的问题。而且,这么诱人!说实在的,还是传统方法做出来的馒头好吃(当然要做成功的)。

我现在跃跃欲试想走回头路,尝试用传统方法发面做馒头了——这个,咱不仅见过猪跑,还吃过猪肉——就是经验少点儿。可这不遇见名师了嘛,说不定闹不好也许能,出一半个高徒呢?

谢谢你啊gzgz,非常感谢!

嗯,等我做出来自己满意的馒头,还来谢你!

家园 真的不用客气,大家交流一下经验而已。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