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东瀛铁骑之基于九七式中戦車的自行火炮之二 -- oboeman
双子座的另一员——“一式砲戦車ホニHo-Ni II”
1941年3月开始研制,1942年中诞生的“ホニHo-Ni II”较少露面,可以说是“ホニHo-Ni I”胞弟,这是日本陆军技术本部参考德军“黄蜂(Wespe)”105毫米自行榴弹炮(le.FH.18M装上改造过的II号轻型坦克底盘)的设计,为戦車師団(坦克师)的機動砲兵連隊(摩托化炮兵团)开发。最初名为“一式十糎自走砲”,先在野戦砲兵学校进行试验。该车重14.8吨,战斗全重16.3吨,试制车战斗室护板外形与量产车稍有不同。所载“一式10cm戦車砲”,为91式105毫米榴弹炮的车载型。炮俯仰角-17度到+22度,水平角左右各10度。弹药基数20发,乘员5人,据称约16千克的炮弹常招致乘员抱怨其沉重。量产亦由日立製作所亀有工場进行。
由战斗室侧护板的后上角可以确定这是试制车
试制车的线图
量产车,只在中国东北进行过寒区试验,而后仅部署在日本本土,未外派参加实战
战斗室细节
战后等待美军点收并销毁
91式105毫米榴弹炮于1931年入役。同90式75毫米野炮一样,后来也被改进为摩托化型,可能和90式炮的车架通用。该炮重1.5吨(摩托化型1.75吨),身管长2.09米,19.9倍径。弹重15.76千克,初速454米/秒,改进装车后最大初速为550米/秒,最大射程(22度仰角)10800米,100米距离破甲厚度120毫米。该炮总产量约1100门。北京军博藏有90式75毫米野炮和91式105毫米榴弹炮,看来对解放战争也有过不少贡献的。
随军记者在冲绳与部署好的炮合影
摩托化改进后
从背景的城墙看,应该是“支那事変”中所摄,不知是在射击国军、八路还是平民同胞呢,右边的鬼子还笑得很轻松!
笔者整理的97车族产量表中的相关部分
型,名/年 1942 1943 1944 1945 总数
一式 Ho-Ni I 26 0 44年7月始至 138(含Ho-Ni II)
(75毫米) 41年试制x 45年8月终55
一式 Ho-Ni II 试制x 14 20 20 54
(105)
老底盘改造为 / / / 8 8
一式Ho-Ni II
感谢同好们的支持。虽然这一阵私事国事天下事极多,我会坚持把这部分研究成果分批发完给大家分享的。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貌似我该赶紧发“二式炮战车Ho-I”的部分把沙发自己占了,呵呵
想问下“一式砲戦車ホニHo-Ni II”的底盘是什么型号?感觉鬼子的小车扛大炮不是一般的吃力.
这个系列还有二式、三式、四式和海军自行火炮。
发在这儿的自行火炮部分和《兵器》刊登的稿原本是一大“坨”,以97式中型坦克“Chi-Ha”介绍其整个车族,所以这一系列的自行火炮都是97式中型坦克的底盘。还好啦,这底盘不算太小,总比德军II号坦克(想想黄鼠狼Marder和黄蜂Wespe的成功)的强吧。最后有两种仅停留在试制阶段还没正式型号的,比如下图这个,那真叫小车扛大炮,一开炮底盘都有散架的危险~~~
http://www.cchere.net/article/1623034
谢谢指教.花之
呵呵,当年在兵器上拜读过你的大作呢。第一眼看到这个系列的帖子就先想——是不是当年的那个作者下河啦?!果然是你哩!
欢迎欢迎!河里关于战史的帖子不少,关于装备的不多。上次萨苏整个抗战老照片,我们一群人争了好几天才搞明白那里面是个甚么牌子的机关炮,这回可有专家来啦!链接出处
再次热烈欢迎!
我只是在某些专题上造诣较深些而已,您给我那老萨旧文的链接里,冷门兵器考证大牛和照片搜寻大牛其实不少。顺便提句,老萨最初所说的,“在日文中被称作中国军队操作德国兰姆道尔高射炮”,这“兰姆道尔”,其实就是从德文“莱茵金属Reine Metall(英文Rhine Metal)”的日文音译ラインメトル再次音译成中文的,所以乍一看有些不知所以,拐了两道音译弯呢。关于日军从中国缴获德制20、37高炮而后仿制用于日本本土防空,我手头有翔实的图文资料,不过近几个月可能没空翻译整理这个专题了,除非以后把写稿作为一大经济收入来源。
我当时把“兰姆道尔”这个词念叨了N次,也没猜出是哪个德语词来。原来不是我无能,实在是拐的弯太多啦!
花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