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读《复活》小感 -- 荆棘探兴

共:💬3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读《复活》小感

《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第二十一节:

那时彼得进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第七次可以吗?”

盛夏的星期六太阳却格外勤快,不辞辛劳的穿过阳台的厚厚的大玻璃窗,再汹涌地势不可挡地透过卧室的玻璃和绣着美丽风景的窗帘,像头发疯的公牛一样势不可挡的向我扑来。忙碌了一个礼拜身体像散了架的我诅咒着该死的太阳,不得不接受一个礼拜来梦寐以求的一个懒觉的梦想破灭的现实,不情愿的但又无可奈何的艰难地从床上爬了起来。穿好衣服,拉开窗帘,拉开阳台的纱窗,楼下几个老人正在挥舞着左手和右手,摇动着僵硬的腰肢,大口大口的贪婪的吸着早晨的空气,仿佛在商场抢到限购的便宜货一样。老人的前面是一片绿油油的沾着晨露的草丛,几多花有点害羞低调似的躲在其中,但却红得那么鲜艳刺眼。早饭后,在城管管治下的自由市场找到卖盗版书的那个小胖的愿望毫不出乎意料的破灭,这个双休日注定在吃饭和睡觉、睡觉和吃饭中无聊度过,恹恹地回到家中。在堆满着乱七八糟 的书架上扫了几遍,发现一本从来没有看过的、拿到手里还有一股霉味、打开后一些瓜子皮掉了出来的书,总比没有书看好,躺在床上便看起了这本名为《复活》的名著。

-----――――――――――――――――――――――――――――――――――

《复活》之所以能够成为名著,除了是作者列夫.托尔斯泰的最后一部小说外,我想可能 是因为《复活》全景式的勾勒出当时的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揭露了当时的制度黑暗。仔细阅读文章,一幅当时社会形态如图般地展现在眼前。实现这个的一个重要手段便是细节描写,包括景色,环境,对话,心理等的描写。主人公涅赫柳多夫和卡秋莎精神和道德的去丝抽茧般的蜕变,尤其涅赫柳多夫各个时期心理的微妙变化,内疚、彷徨、犹豫、坚定、最终复活,其间的心理描写,我看只有像作者托尔斯泰这种经历过相似生活经历的人才能拿涅准确,描写到位,给人以真实感,使读者产生共鸣。

《红楼梦》里的细节描写绝对堪称经典,林黛玉初入贾府,进门的过程就写了好几页,没点耐心的人肯定匆匆掠过,我便是如此。可就是这些不厌笔墨的细节描写使得干瘪的主题一点一点丰满圆润的起来,《复活》也如此。但复活的文笔明显不如《红楼梦》 ,或许是翻译的原因。读《复活》的感觉就像诸位读本文中第一段的感觉一样,如果觉得很和谐,那就是我们距离大师的水准不远了。

曹雪芹也曾过这奢侈的生活,但后来没落了,这种经历两级的生活极大地丰富的他的创作素材,创作深度,这点上托尔斯泰与曹雪芹也是惊人的相似。看来温室中很难走出大家的,不经历风雨,很难见彩虹。

《复活》也是托尔斯泰探求治理社会良方的总结,伴随着涅赫柳多夫赎罪经过,托尔斯泰表达了他的诸多治国良方。但最终像无数牛人(如牛顿)一样转向了神学,通过宗教找到自己的心灵彼岸。

人总有困惑无助的时候,一些东西无法得到合理解释,往往会通过宗教来找到彼岸。但的堤防害人的邪教,小心披着羊皮的骗子。否则,那天自己点着了自己还觉得升天了!

《马太福音》第十八章第二十三节:

二十三. 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

关键词(Tags): #复活#读后感
家园 “但复活的文笔明显不如《红楼梦》”

不敢苟同,高植的译本还是很传神的。

另,多谢有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我看得不是高值的。

家里那口子五六年前买的,读来很是晦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