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的中学年代 一. 从文江到内江 -- 润树

共:💬116 🌺24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猜到教导主任是谁了

令尊?

家园 润树大哥真牛啊。

我后来考大学,第二志愿填的是中国科大数学系,但第一志愿却是差一点的学校,自然就与科大数学系无缘了。

那个时代是科大的白金十年,尾巴都快翘到天上去的时代,没想到还有人这样挑志愿,哈哈。

不过当时是按分数档录取的吧。所以大哥才能上了你没报的志愿。

我当年第二志愿是大连理工学院(现在的大连理工大学)物理系。

家园 good guess

错啦

家园 误会误会

挑专业也不能挑到科大数学系上来。 我们把宝都押到了第一志愿上,如能录取,已经是很满意了。但那年好像是说如果考分高,第二志愿也可优先录取,因此填了科大,心存侥幸。不过它们都是第一批录取的重点学校,被第二志愿取走的可能性也许就不大了。

我们填志愿是一家人商量的,比较保守,而且我颇有自知之明。要说牛,那可真是有人。我插队的那个大队,有几个回乡知青,很看不起从城市去的知青,认为我们都是草包。高考时,他们中有人放出话来说,“没有更好的学校了,只能选清华北大”,被我们取笑了好长时间。结果呢,什么也没考上。默哀三秒。

家园 那时没经验

当时哪有报志愿的经验啊,心目中只有一个想去的地方,然后其它志愿就胡填呗。记得我那时候重点五个志愿是:本地高校1,本地高校2,复旦,清华,北大,估计后三校招生老师得郁闷死。

家园 而且还不知道自己的考分

我现在也不知道自己考了多少,当然更不知道录取标准。

家园 黎叔初二就参加,是没有经验啊

当时要是稍微知道点内幕,从南京到合肥也就4个钟头,您就是张亚勤姚新这些学术大牛的同班了。当然,宁铂谢彦波干政这些神人就更是同班了。不过我打死也不认为黎叔会成这样的神人,倒是成了CASPEA赴美然后闯荡华尔街做金融模型的博士可能性最大。

家园 挑到了,没准老萨要叫您师兄

您跟着萨爹的可能性不是一般的大呢。

那个时候按分数档录取。我姐也报了志愿,没够大学上了大专了。

家园 哇呀呀,老乡呀

一开帖子,看见了资中县,就觉得亲切无比,偶老家是隆昌的呢

居然还能在河里看见老乡,激动ing......

家园 花顶好帖——
家园 花等下文——
家园 谢虎尾兄鼓励
家园 【原创】四. 同学

我们这个班四十几个同学,大约是男女各半。我去的时候,秋季学期已经开学一个多月了。我被安排坐在最后一排,同桌的同学名叫小康。他是因姐姐在厂里当工人的缘故,本学期才从乐至县城转来的。小康品学皆优,性情温和,篮球也打得好,我们很快成了好朋友。我家和他家隔着几幢楼,早晨我常去约他一起上学。我们之间也发生过不愉快,小康生气了,就举我学生证上的照片为证,说我有点盛气凌人。那张照片是我15岁时拍的,去年响应喜欢MM的号召贴过,有河友说英气逼人,其实心里可能也想到盛气凌人这几个字。

我们前面一张桌子坐的小五和彭彭比较调皮,在班上有点霸王气,刚开始对我有些欺生,后来看小康帮我,很快就改变了。小五胖墩墩的,个子不高,但在篮球队里是五虎将之一,大概由于这个原因,他慢慢也有了自信,过去一些不好的行为就逐渐改了。彭彭个子高大,比较单纯,讲哥们儿义气。他与小五是邻居,总是听小五的,小五转变了,他也就跟着变了。另外还有几个落后一点的同学,主要是学习和纪律上差一些,但都没有惹出什么大的麻烦。

我们的班长叫周颉,高个子,很英俊,也是品学皆优,有威信和号召力,而且是篮球队主力。他颇以自己的名字自豪,骄傲地把它和古传造字的仓颉同志连在一起。周颉与要好的一班同学如廖鸣,杨俊,冯辉等,还组成一个无线电兴趣小组,自己装半导体收音机。我作为外来者,无党无派,和他们这班人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初中毕业那个学期,周颉升任校学生会干部,班长职务由小康接任。小康人缘好,大家都服他。他的姐姐是质量检查车间的先进工作者,有两个孩子,爱人在外地工作,很以这个小弟为荣。可惜后来升高中时,由于他不是厂里职工的子女,不能继续在我们学校上学,就转回乐至去了。此事经过一些激烈的争论,因为那年升高中有名额限制,还要全市统考。但实际上后来我们班上几乎所有的同学都升了。

另一班人是宏伟,晓春,朝海,朱杰等,我和他们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一些。宏伟学习成绩不错,年龄虽小一点,个子却大,有行侠仗义的气质。晓春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升高中时考了全班第一,数学和政治都是满分,还写得一手很漂亮的魏碑体字。潮海学习成绩中等,但特别实诚,是我们忠实的好朋友。朱杰的母亲与我的母亲是同事,在学校教小学语文,是模范教师,他家离我家近,我有时去他家一起做功课。常和我们一起的还有小苏,他的父亲是厂里的调度,对厂里的生产最了解,广受尊敬。小苏喜欢画画,算是我们班上的艺术家。

我们常在一起看电影。棉纺厂,锻压厂和铁路分局都经常放露天电影,铁路分局还有个电影院。由于不同单位放,好些电影我们都看过多次。星期天我们有时也约好到市区去:从厂区出发,先沿着河边马路走到一个叫倒湾的地方,再走几里两边有居民房屋的街道。我们往往也没什么特别的目的,有时看场电影或体育比赛,逛一逛新华书店,或者就是简单的走走看看。回来有时沿铁路走,但路要长一些。我们不惹事生非,几年时间里,从未与别人发生过纠纷,更没有打过群架。

我家在北边山上住了一年多后就搬到了南边。正风是个孤儿,也住在南边,常到我家来。他象棋下得好,我总下不过他。后来学校开运动会,象棋也是其中一项。进入前几名后,正风先胜了我,却输给了低一个年级的同学。最后轮到我和那个同学下,如果我胜了,就是第一。我在中盘已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最后糊涂地把车堵在底线坐偏的帅上,被对方的车沉底一着绝杀,输得莫名其妙,最终只得了第三。不过我另外得了乒乓球冠军和800米第二,还是有收获的。

高中阶段,我们班上还招收了几个农村的学生,他们大概都是各自学校的优秀学生,其中两个男生也打篮球。新来的还有几个是家住城里的职工的子女,和新调来的女党委书记的儿子。但因他们住家远,课外与我们交往不多。其中有个女生很漂亮,看上去有些腼腆,有同学说她会和城里的男孩子压马路(逛街),我不相信。

班上好些女同学都有文艺表演才能,还曾与厂里的女工一起排练节目演出。有一次她们试图把我们几个男生也拉进去,但没有成功。她们中虽有厂长,副厂长和科室干部的女儿,却没有呈现什么优越感,而且自身都很优秀,学校的团干部也由她们担任。学校女子篮球队的主力队员也都是我们班的,但她们不够泼辣,比赛成绩不是很好。

男女生之间虽然私下不说话,班上的活动还是正常开展的,包括大家分组坐在一起进行讨论。期末,除了要由全班同学通过无记名投票来评选优秀学生外,每个同学还要写一个自我鉴定,然后由所在小组的同学来进行评论,再交班委和班主任最后定案。评语都比较枯燥,大同小异,典型的如下:

“某某同学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努力,成绩优良。团结同学,乐于助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能对不正确的行为展开斗争,有自我批评的精神。希能再接再厉,不断努力,争取更大的成绩。”

这一段评语适合优秀学生,在某些句子前加一个“较”字,就可普遍应用到大多数人。因怕得罪人,大家都不太愿意给别人提什么缺点,如果说某人“个性较强”,就已经是很严重的了,而且那通常是在班委和老师共同讨论时才会加上的。不过每个人在自我鉴定里都会给自己写上一些缺点,集体评论时照抄一两条就可以了。

自我鉴定这种做法在我上大学时也实行的。来美国后,进入公司行号工作,每年也有相似的程序,只是缺了公开的群众评议一项。虽然中外都一样,我想大概没有什么人喜欢做这件事,年年写,哪有那么多新东西,最后都是些八股套话。

关键词(Tags): #我的中学年代#同学
家园 是养蚕专家呀

我小时也看过别人养蚕,还帮着到山上摘桑叶呢。

隆昌我去过两次,我二嫂的家在那儿。

家园 【原创】五. 体育运动

我们学校的体育设施比较简陋,只有一个篮球场,几台乒乓球桌,其中一台是正规的,其它都是水泥的,有一个供跳高,跳远的沙坑,和一架单杠,两架双杠。学校没有跑道,跑步锻炼和比赛要到厂区或绕着厂的围墙进行。除这些外,体育课还教过跳马,打长拳等。

篮球是最热门的运动项目,学校有些老师也喜欢。数学陈老师,学校的军代表曹指导,和工宣队鄢主任都打得不错。下午放学后,我们一般都要打了篮球才回家。为了充分利用场地,常常是打半场,这样两边篮架能同时用上。厂里还有一个灯光球场,供厂队练球和比赛用。他们不用时,职工,家属和学生也都可以使用。

学校的男女篮球队,主力都是我们班的同学。男队五个主力是周颉,小康,宏伟,小五和冯辉,替补有晓春,廖鸣和杨俊。小康走了后,晓春升为主力。高中时,学校聘请了厂女子队的夏教练做男女队的教练,他在两年内把男子队带入了全市的前三名,实在是很了不起的成绩。夏教练对篮球的理论研究颇有深度,擅长于紧逼盯人的防守战术。为了加强体力,篮球队每天早晨进行一个多小时的体能和技能训练。夏教练的一套打破敌方区域联防的穿梭传球战术,实战时成功运用,在打得敌手眼花缭乱后投球得分,十分好看。

在文江我就已做过两年篮球裁判,到了这里哨子一吹,自是一鸣惊人。初中毕业那一年,我们学校的篮球队在分区比赛时未获出线权,但我仍被抽调去参加全市决赛的裁判工作。比赛前,市体委的朱裁判对我们进行了培训。我们分区机务段子弟校的男女队都出了线,决赛期间我和他们的两个教练住在市区旅馆的同一个房间。这个学校男女队员的个子都很高,因为他们很多人的父母是从东北调来的,说普通话。女子队的队员们常到教练的房间来玩,和我也就熟了,都亲热地叫我小裁判。后来她们有一场球恰好由我执法。赛前,两个教练对我关心备至,队员们对我也非常友好,我知道他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内心很是作了一番挣扎。比赛中,我判了几个偏向她们的球,最后她们赢了那场很接近的比赛。此后我心里一直不安,决心再也不做这种令人羞耻的事了。

升高中后,夏教练上任,除了加强训练外,他还带着球队到外面去比赛。内江所有的工厂子弟校,像锻压厂,铁路中学,机务段,机床厂,糖厂,制药厂,电厂等,我们都去比赛过,另外还去过自贡的硬质合金厂,资中二中等。同时,其它球队也常来我们学校比赛。高中毕业那年,我校男女队都从分区赛获胜而进入市区决赛。男队在半决赛时以4分之差输给了三中,无缘决赛,最后获得第三名。在三中与二中的冠亚军决赛中,前半场双方你争我夺,打成平手;下半场二中狂飙猛进,终场以大比分获胜。我和朱裁判的儿子同为这场比赛的裁判。

一个月后,举行内江地区八县一市的高中篮球锦标赛。赛前,朱裁判把内江市的几所中学和进入决赛各队的裁判集中到市体委,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培训,详细讲解国家体委制订的篮球竞赛新规则。几年下来,他对我养成执法公正,反应迅速,跑动规范,手势干净利落,判决果断的风格,影响极大。我们来参加培训的裁判都住在一起,小康在乐至中学因年龄超过了规定,不能当运动员,因此也作为裁判来参加运动会。最后一天晚上,由裁判组成的球队在市体育馆进行示范比赛,向市民和前来参加比赛的运动员普及篮球竞赛规则。我是这场比赛的裁判,向观众演示了裁判的各种标准手势,并由朱裁判进行了讲解。

男子决赛是在内江市二中和简阳中学之间进行的,我作为内江市的裁判不能执法。二中轻易地拿下了冠军。女子决赛在资中一中和资阳中学进行,我被委以执法重任,最后资阳中学以微弱优势获胜。在经过多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后,我感觉自己的裁判技艺达到了相当的高度,由此带来的信心和成就感甚至使我产生过要成为国家职业篮球裁判的愿望。这个愿望未能实现,我心中一直有隐隐的遗憾。

除此之外,我对排球也有点兴趣。那时四川的女子排球很厉害,有一队二队,我在市体育场看过不少她们的比赛。我们厂也出过一个男排运动员,进入了省队。说起他发的球会飘,大家感到有点神奇。小康曾打过打排球,他向我作过双臂接球的示范,并要我做给他看。他发现我的肘关节能向里弯,使两臂可以完全合拢,说我很适合打排球。1974年,我们学校根据市教育局和体委的要求,开展了小学排球运动。学校教体育的吴老师任教练,他要我做辅助教练。每天早晨和下午我们都带着男女排球队的小运动员进行训练。训练了几个月,我和吴老师和曾老师,带着两支球队参加了市里的比赛,结果是一败涂地,我估计此项运动别的学校早就开展起来了。

关键词(Tags): #我的中学年代#体育运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