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聊聊郭嵩焘 -- 谭伯牛

共:💬68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老帅不要只许自己放火么。

中国的现行分配制度有很大的缺点。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是“今不如昔”的。也就是说是不如建国头三十年的。是需要改进的。

家园 为什么说美国保守主义者不兼济天下

美国的保守主义者们的一个特点就是在经济上主张绝对的“自由主义”,主张政府完全不干涉经济事务。这大概就是陶陶认为美国是道家和法家结合的缘故。

这一点其实美国的保守主义者们的确经常引用道家的名言。例如美国前总统里根就老是在演说里说“治大国如烹小鲜”。

不过,和道家主张小国寡民不同,保守主义者在经济上主张的自由主义,低税收政策其实是向大资产倾斜的。这种政策在经济危机下是会雪上加霜的。早一点的例子有胡佛。现在的例子就是小布什的经济政策。小布什的经济政策导致的后果是各大公司为了提高利润而削减开支,外包工作。这样利润虽然上升却没有创造新的工作机会。而没有工作机会的“经济复苏”只不过是个泡沫而已。

保守主义者们在这里犯了一个经典的错误:他们认为政府如果减税,则减免的税额总是会成为再投资从而刺激经济的。在这里,保守主义者们假设人都是理性和大公无私的,是会为了经济的发展而主动把钱投到必要的地方去的。

但事实正好相反。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首先要做的是紧缩开支以备不时之需。另外,个体的消费能力是有限的。比如说,我一天只能吃一块牛排。我就算多拿到了一千块我也不会每天吃三块牛排的。如果财富达到了一定程度,则无论再拿多少钱我的消费水准都不会有多大的改变。这样,如果社会财富的分配出现了两极分化,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这个消费能力的定理,大量的社会财富将处于闲置的状态。在美国来说,这就是大量的财富集中到了股票市场的原因。

所以说,美国的保守主义者不兼济天下就是因为在经济问题上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的原因。这也就是道家的“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态度。

观察美国的自由主义者和保守主义者是个很有意思的对比。自由主义者在政治上偏向假设人性本善,在经济上则偏向假设人性本恶。保守主义者则正好相反,政治上偏向假设人性本恶,在经济上则偏向假设人性本善。

至于“民主”、“自由”等等还是算了吧。我们都已经看到美国是怎样向外推销他们的“民主”、“自由”的。最近的例子就是伊拉克。而得到了这些“民主”、“自由”的国家有几个是政治上独立不用向美国摇尾巴的国家呢?

说到底,美国向外推销的“民主”、“自由”不过是为了给美国攫取利益的工具罢了。

家园 任老师说得对

至少在城市里,以前的公费医疗和只收很少学杂费(甚至可以减免)的教育都没有了,这两点最令人痛恨。

家园 蜜饯兄记错了

拉马克的说法是获得性遗传。也就是说长颈鹿因为要吃到高处的树叶所以可以主动得让脖子越长越长。

达尔文的理论则是选择性遗传。也就是说每一群长颈鹿中都有脖子特别长,一般和特别短的三种。脖子长的由于能够迟到更高处的树叶所以能够生存从而留下后代,特别短的就会饿死了。长此以往,长颈鹿的脖子就越来越长了。

我文中描述的是达尔文的理论。

家园 宋以后,和、战的表态成为原则问题,而不是技术考量。

汉、唐那么强的国力,也有和戎之策,没有谁会说提出这个建议的就是汉奸。宋以后,则多将主和派骂为汉奸。天子高高在上,虽不致如此愤青,但不知不觉也受制于主流舆论。至少,他不会公开驳斥主战者;虽然大多数时候,以他的判断,实在是不好贸然求战。

郭嵩焘对此次危机表态,却还不是出乎战力的技术考量,而是体现了他对外交条约的尊重。多年后,曾纪泽凭借高明的谈判技巧,与俄国改签成约,就是这种思路的延续.

雪个兄让我判断,当时情境下是否必须出此;我却不好作答。因为,历史毋庸假设。

倒是王贻运追记这个事件,说:“其时夷患初兴,朝议和战。尹杏农主战,郭筠仙主和,俱为‘清流’。肃裕庭依违和战之间,兼善尹、郭”;肃顺彼时俨然政府,故能“依违和战之间”,而郭、尹等人建言献策,“俱为‘清流’”。可见,那时候,还是有一种“自由主义”的讨论氛围。比起甲午、庚子时代的主和则为汉奸,要轻松的多。

至于这种就事论事、自由讨论的氛围如何在几十年间逐渐消失,可能才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目前,我有个不成熟的看法,那就是,这种技术上的判断一变而为道德上的评估,可能与政治斗争关系甚大。将外部危机的方案决策巧妙转化为内部利益的“资产重组”,或许是雪个兄读近代史常觉郁闷的原因。

家园 不矛盾,不矛盾。

中体西用可不是“旧智慧”,而是洋务派诸人的“小聪明”。至于究竟何体何用为尚,我还没想明白。但是,旧智慧里能够导出的新思维,估计不止中体西用这一途,我倒是有点信心。

您的帖中,说“现在搞的私有化对中国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我认为,一概以为私有化不适合中国,似乎过于武断。怎么样的私有化以及如何实行这种私有化,似乎才是真正的问题。中国的私有化,实践了两千多年哦,怎么也会有些“旧智慧”可以借鉴吧。

非要在标底为“公有”的“社会主义”框架内实行说不清楚的“私有化”,这倒确实是当代的中体西用。

家园 谢谢您的关心。

希望在以后的讨论中您能多多指正,也非常期待与您博闻强志的师弟进行交流。

家园 “就事论事、自由讨论”一论深获我心
家园 请教谭兄对于孙权砍去桌角一事又如何看?

曹操兵进赤壁。孙权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张昭等人主和。只有鲁肃借着孙权上厕所的机会打小报告说:“那些家伙的话都是要害将军的,千万不能听他们的。鲁肃投降曹操,曹操最多把我赶回老家,说不定还给个小官作。将来还说不定混个地委书记,省长之类的。将军要是投降了曹操,曹操能饶了您吗?”

结果最后孙权决定抗曹,拔剑把桌子砍去一角说:“谁要再提投降曹操,就跟这案桌一样。”

还有,汉武帝时,博士狄山认为在和匈奴的关系上,以和亲政策最为便利。汉武帝问张汤,张汤说:"这是愚蠢的儒生无知。"狄山争辩说:"我虽然愚蠢,但愚忠;象御史大夫张汤,那是诈忠。"于是汉武帝面带不高兴的说:"我让你管理一个郡,你能保证没有强盗吗?"狄山回答:"不能。"汉武帝再问:"管理一个县呢?"狄山回答:"不能"汉武帝追问:"管理一个山头呢?"狄山思忖,如果再回答不上来就要被治罪了,勉强回答:"可以。"于是汉武帝派狄山到山上去,过了一个多月,匈奴就斩杀了狄山。

家园 裴松之说:

若使(张)昭议获从,六合为一,岂有兵连祸结、遂为战国之弊哉。

如果,清代朝议和战,竟有某人出此“迎降”(可不是求和)之议,估计得当庭掉脑袋,绝不止于事后被元首调侃几句而已。而清史稿作者乃至于后代史家,论及此事,也不可能像裴先生这样发挥一通超然的议论。

为什么呢?

很简单,内战和外战的区别啊。

任先生是否觉得,这个例子不太恰当?

家园 孙权的例子是内战,汉武帝的呢?

当然了,现在也无所谓匈奴。兄台也可以说这是内战。

家园 汉武好大喜功,有违祖训。依律罚打屁股30板。

白登之围,陈平献策,汉高以贿免.

当然,此一时彼一时,当日刘邦若要蛮干,属于不该打瞎打。刘彻时期的军事实力,迥非昔日.该打不打也不对。汉武做得对,是一种技术性的判断。某博士承受的不过是血的教训,算不上道德恶名。这与郭嵩焘们被以汉奸骂名,不可同日而语。

因此,任老师这个例子,也不恰当。

虽然,我也承认汉与匈奴不算内战。

家园 谈何容易,谈何容易。

中国之大,国史之长,也就今日西西河社区真正落实了这八个字.

来了一些日子,竟然没拍过马屁,实在是上网大忌.借雪个兄的帖子补拍一次,幸无以我为佞.

哈哈.

家园 汉武这件事算不算“资产重组”呢?

汉武帝要出击匈奴开头阻力甚大。杀了狄山当然有杀一儆百的作用在里面。不然史家也不会特意提起这件事。看看双方互相攻击的言语,一方说对方是腐儒,另一方说对方是不忠,和几千年后的和战之争有何两样?哪里有什么和平讨论的气氛在里面?最终解决的手段也是以血淋淋的谋杀收场。太阳底下实在没什么新鲜事啊。

家园 看了这个帖子,和下面各位的辩论,统一顶一下,谢谢各位

长见识不少,大家晴继续,我这儿给你们站脚助威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