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汽车安全技术杂谈-主动安全技术(序) -- 波波粥

共:💬53 🌺10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所谓的high tech都是这个样子
家园 我对毫米波避碰雷达挺有兴趣的

想知道一些更详细的东西。

毫米波的衰减是很厉害的。这里有一幅衰减图。77GHZ处,暴雨天气下,衰减幅度是晴朗天气(桔色线)下的10倍以上。所以我才有那个问题问你。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还有就是毫米波雷达对付鹿这样的东西,应该没那么不堪吧。美国一些机场的安检不是刚换了毫米波探测器。成像就像这个样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家园 已经把我问到山穷水尽了

我看到的资料里,之所以外国厂商基本选用77GHz,是因为射频芯片的技术,工艺和成本。现在基于SiGe技术的芯片成本降低很多,在2010年以后,毫米波雷达在汽车上的应用会越来越多。

更多的,呵呵,俺就抓瞎了,这里需要无线电方面的专家出来答疑解惑了。

家园 莫怪莫怪

电波传播我懂一点。但是对设计这种雷达需要考虑的因素不了解。

不过这块利润丰厚,搞个公司,生产点这种芯片,估计会很赚吧。 :)

家园 这种芯片利润实在是丰厚

不过在车用电子领域现在有寡头竞争的趋势,门槛相当的高,因为涉及到的一些行业标准法规什么的,小公司进入很困难,要从小做大做强很难,可能比较现实的是小公司把技术做起来了,然后把公司和技术卖给大公司。

家园 有道理

要研究研究

家园 会不会增加额外风险

对ACC没有概念,不过知道cruise control是有点小风险的,尤其在过弯和地面湿滑的情况下,会造成失控。我个人也曾经有过一次体会。

ACC会不会也有这方面问题?比如前后两辆车,依次进入弯道,前车减速,后车的ACC工作,结果减速的同时入弯,造成风险。

家园 其实现在ACC的概念已经外延了

像ESP,ABS这些系统都要被陆续整合到一起来,整车的自动化程度会越来越高,会有更多的传感器在汽车上使用,比如轮胎压力传感器,车身姿态传感器,路面状况激光探测器等。在整合这些系统之后,ACC的功能会更加完善。我觉得ACC就是未来的自动驾驶仪的基础平台了。

对于你后面介绍的那种情况,在ACC的范畴里,还有一种叫做车道保持系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我后面的帖子会陆续介绍一些,不过我在主动安全方面知道的也是皮毛,写出帖子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家园 花! 文中一图片是盲点监测的示意,沃尔沃XC70好像已经装了

是在反光镜侧的窗内有一小灯闪示盲点范围呢的车辆, Infiniti是装摄像机,他们新EX系CUV上有三、四个摄像头把车四周围全看清楚。

家园 车子确实越来越复杂了

好的车子要装上几十个芯片,在我看来也算是一种额外的风险吧。

花等后面的美文

家园 【原创】主动安全技术-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中)

前文说ACC系统有向汽车自动驾驶仪方向发展的趋势,对于汽车行驶来讲,除了周围的交通环境,汽车“脚”下的道路状况也很重要,不然哪天马路上挖一大坑,我的雷达还没告警呢,车子就一头栽了进去,岂不是。。。。。。

点看全图

所以道路感知能力对行驶安全也极其重要,为此,工程师们开发了道路保持系统(LKS,Lane Keeping System)和路面扫描系统(PSS, Pre-Scan System)。其中道路保持系统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和路面扫描系统结合起来使用。

道路保持系统最基本的构想就是让汽车沿着规划好的道路来行驶,特别是在高速公路上的长距离行驶,可以极大的减轻驾驶员的负担。汽车车道保持功能包括汽车偏离车道警示功能和自动保持汽车在当前车道行驶功能两个方面。汽车车道保持系统主要是利用车载CCD摄像机或车载传感器等获得前方车道路况,并以此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使汽车自动地行驶在当前车道上。

一种方法是不依赖于道路上的附加设备,只使用汽车自带的摄像系统(如CMOS摄像头)通过图像处理算法,可以求出车道和车辆的相对运动关系。系统就好像可以“看见”车道的走向和车辆的行驶方向。如果报警算法检测到车辆即将驶离现在的车道,系统会自动切换到转向系统,刹车系统等,来实现对汽车行驶的控制,还可以通过触觉、动作或声音反馈警告驾驶员,切换到人工模式。

另一种更加直接的方式是使用某种探测设备,结合道路上使用的辅助系统,让汽车直接感知到和与预设道路的偏差。最初工程人员的构想很简单,在高速公路普遍使用有反光材料,以利于夜间驾驶

点看全图

工程师们希望使用某种设备,来利用这些现有的或者“升级换代”之后的反光材料,使得汽车可以感知道路状况和路面状况。

点看全图

为此开发了一些红外线材料,用车上的红外大灯来发出红外线,通过接受反射的红外线来计算道路状况。不过通过费用,效果的比较,最终还是直接使用激光传感器的更加直接有效。激光传感器的原理和激光测距仪一样,通过在道路两旁设置激光反射装置,汽车携带的激光发生器不断的发出激光束,再接受反射光束,通过计算可以知道与预设道路的偏差。

激光测距的原理图:

点看全图

有了激光传感器这个强大的工具之后,工程师们为它找到了一个新用途,那就是路面扫描系统(PSS, Pre-Scan System)。奔驰的F700首次使用了这一系统。

Mercedes-Benz F700

点看全图

呵呵,大家是不是想到激光三维扫描系统了啊?

点看全图

这个三维扫描很好很强大,不过呢,银子也是要大大的哦。现在在汽车上使用的激光传感器还没有这么复杂。汽车在车头位置安装两个激光传感器,激光束依照扫描角度差值(如0.5度),依次扫向路面,由于这些激光束和路面的交汇角(有没有更贴切的名字啊?)不同,每一束激光经过路面反射后都回产生自己的特征分布。激光传感器赋予每束激光一个特征值,由于道路状况的不同(如起伏程度),造成每束激光与路面的交汇角一直处于变化中,这个特征值也处于变化中,通过计算后可以知道前方道路状况,比如前面有上坡路段,那么油门,自动变速箱会自动调整;如果前方道路上有障碍,会启动转向/刹车系统,来避开障碍物。呵呵,在这个时候,就要和道路保持系统打个招呼了,“兄弟,前面有大坑,您就别保持既定路线了,现在轮到俺来接管控制系统了”,如果LKS牛鼻子朝天,呵呵,那就好玩了。

汽车上越来越多的驾驶辅助系统,对整车的控制系统要求越来越高了,由此提出了车辆神经网络控制的概念。

下回再说

关键词(Tags): #汽车安全技术元宝推荐:爱莲,
家园 汽车的主动还是相对主动,系统要TAKE OVER 驾驶员控制汽车

比如前面有大坑,汽车自动避让或转弯这目前的未来不太现实。

家园 向全自动方向发展是“终极目标”么

就像研究机器人的工程师们希望造出和人一样的机器人来。

这样的全自动的智能化的汽车,也算得上是一个机器人了呢

回到更现实的世界,提高汽车的“感知能力”和“判断能力”是主动安全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比如现在时速36公里/小时的汽车已经可以实现全自动驾驶了,不过现在的一个瓶颈是人工智能技术的限制,离开人脑,汽车没办法独立应付更复杂的局面,但是可以作为人的好帮手来使用。

路面探测技术在实用性上已经没有问题,已经进入“普及”阶段(至少在豪华车上已经开始了)。

家园 目前应用中的主动安全技术

主要还是帮助驾驶员能够更早的认识到危险,以及做些准备工作,比如可以在2m/s的速度范围内调节行驶状态,同时提醒乘员介入操纵。

之所以称为“主动安全技术”,是因为这些技术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这里的“主动”更多的还是着眼于事故。

家园 真成了神迹了,不信都不行。Lord Jesus!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