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顾剑的柏林 (全) -- 顾剑

共:💬47 🌺8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顾剑的柏林 (全)

拿自己名字放在文章题目中,想来应该算是个相当自负的行为,骄傲如我者,以前也只这么干过一次:夏威夷的游记和指南,是因为我在那里住过不短的时间,自信会写出比一般旅游者更详细的资讯。而柏林是出于不一样的原因:我本来就以写军事史为主,数十万字的二战文章,十几万字的三百年欧洲名将系列,泰半都与德意志有关。柏林城,从小就成了心目中一座传奇的帝国之都。我还是有点“哈德”的。

在网上写军事和历史类的作者里面,我旅行得最多;在旅游版面写游记的作者里面,我军事史最熟,加之这次到访又适逢圣诞新年节日,相信由我来写柏林,会比较不同吧。

1. 实用攻略信息

(1)交通:柏林三个机场,著名的坦贝尔霍夫机场Tempelhof就在市中心区域,但是现在很少用了,因为城里高楼林立,起降飞机有一定危险性。大多数飞机起降市区西北的Tegel机场,我在机场就买了72小时柏林欢迎卡(注意,72小时和三天不同,如果你下午到达柏林的话,不用担心浪费其中的一天),这是公交通票,外加在柏林墙查理检查站Charlie checkpoint,夏洛腾宫Charlottenburg和柏林教堂Berlin Dom门票有折扣。当时 (2007年底)的价格,ABC三区3天是24欧元,AB两区21欧元。如果只想买公交通票的话,3天AB两区的公交通票是18.5欧元。柏林是个铺得很开的城市,如果你要去德国空军博物馆,或者波茨坦的宫殿,那么需要ABC三区,否则两区绰绰有余。

Tegel机场没有地铁,拿着这张Berlin Welcome Card通票,我在候机楼外直接坐X9公共汽车进城。X9 在路上停雅各布皇帝广场站Jakob Kaiser Platz,这里下车可以换乘环线S bahn。 X9继续向市里开,终点站在交通枢纽动物园站Zoologischer Garden,这里可以换乘无数的公共汽车,S bahn,U bahn去任何地方。

柏林长途火车站的总枢纽在国会大厦一河之隔的Lehrter Hauptbahnhof站,那是一栋现代派玻璃建筑,洁净而高效,站内有餐馆,邮局,超市,淋浴,存包等等所有服务,地铁S bahn和U bahn都在同一建筑里面。存行李的locker 每24小时4欧元,可以把行李往里面一锁就去玩,这里离开勃兰登堡门等主要景点都在二到四站之内。

在博物馆岛上的任何一个博物馆,可以买国家博物馆通票,15欧元3天有效,因为你至少要去柏加蒙博物馆Pergamon Museum和古典博物馆 Alte Museum,还有很多其他国家博物馆,通票比较合算。当然,这里我不谈任何学生或青年折扣。 另外,博物馆岛上的各个国家博物馆周四夜里开到10点,而且从晚上6点之后免费。如果你持museum pass,可以领取免费的audio guide,如果仅仅是去博物馆看一眼,不需要买票。

(2)住宿:我这次住在Stadt Inn(City inn),这是家开在居民楼里的家庭经营的小旅馆,主人住在同一栋楼上的单元。因为是新的,很干净,单人房间比较宽敞,有自己的卫生间淋浴,洁具很新也很干净。当时我的单间带卫浴每天才22欧元。它在城南,环线地铁Schoneberg站向北500米,Haupt街和Dominicus街两条主干道交口的居民楼里。从Schoneberg站,可以坐环城线S bahn,也可以坐S1 线向北直接去市中心,3站到波茨坦广场,再一站到勃兰登堡门的菩提树下大道站Unter Den Linden。这大概是我今年欧洲旅行住的最物超所值的旅馆了,个人非常推荐。地址在Hauptstrasse 113,email [email protected] 。缺点在于,这里是居民区而不是旅游区,从地铁站到旅馆之间这500米,虽然Haupt街是条很宽的主干道,天黑以后还是有点僻静。

(3)路线安排:柏林应该不算一个旅游城市,绝大多数旅游者只是游览从勃兰登堡门到博物馆岛的这条菩提树下大道Unter Den Linden。我这次玩柏林的顺序,是从外到内,反其道行之,先扫清外围,再集中游览内核,目的在于一网打尽。我把郊外最远的空军博物馆Luftwaffe museum,和波茨坦宫殿两地,分别放在前两天,再加上市中心那些可以很晚或很早去参观的景点,比如波茨坦广场逛街吃东西可以比较晚,查理检查站开到晚上10点,博物馆岛在每周四也开放到10点,国会大厦玻璃穹顶则早上8点就开,这些都可以安排在去波茨坦或Luftwaffe博物馆同一天清晨或晚上。第三天集中玩最容易的市中心剩下的景点。

第一天12月25日圣诞节:到达柏林,入住旅馆,下午4点钟去勃兰登堡门拍夜景(柏林4点半天就黑了),索尼中心逛街吃喝

第二天12月26日:清晨8点在勃兰登堡门拍朝阳,登国会大厦玻璃穹顶,之后去西郊外的空军博物馆Luftwaffe,回程顺便参观城西的夏洛腾宫Charlottenburg,黄昏4点多到达东郊的德军投降签字仪式纪念馆。夜里去柏林墙Charlie checkpoint,因为它开到晚上10点。参观完以后,在Kudamm商业街附近的德皇威廉教堂废墟前的广场逛圣诞市场。

第三天12月27日:清早6点半去东郊Tremptower的苏军纪念碑,因为这里不售票不关门,所以可以早去,上午去波茨坦游览宫殿。下午3到4点之间回城,今天博物馆岛开放到夜里10点,所以利用下午晚上时间参观各个博物馆,人还比白天少。

第四天12月28日:早上退房,把行李锁在火车站,只坐一站地铁就可以到达Tier garden中心的凯旋柱附近,从这里走东西主干道,经勃兰登堡门向东,菩提树下大道,过博物馆岛,登柏林教堂的圆顶,一路步行到尽头的亚历山大电视塔。再坐车去盖世太保总部遗址和犹太人博物馆。这一天全在市内。傍晚坐火车离开柏林去德累斯顿。

柏林的象征是熊,这是一只站在菩提树下大道上的柏林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 圣诞柏林

在圣诞节期间去欧洲,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欧洲的节庆气氛比美国浓,Rick Steves专门有一本旅游手册就叫“欧洲圣诞节”。我在飞机上度过圣诞前夜,到达柏林的时候正好是圣诞那天。下午入住旅馆,放下行李,晚上来到柏林最热闹的波茨坦广场,索尼中心。

这是索尼中心那个著名的大天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难得在欧美国家看到这么多人,真是热闹啊。柏林几乎各个广场都有圣诞集市,搭起漂亮的小木屋,卖各种特色小吃,旅游纪念品。逛圣诞集市最好的一点,在于你可以随意地吃遍当地各种小吃,很多东西是你平常在餐馆面对着菜单都不知道该怎么点的,在小摊上则是合盘托出,“所见即所得”。波茨坦广场这边,作为最著名的休闲场所,除了吃的以外,自然还有很多好玩的事情。这是人们在玩冰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波茨坦广场上用乐高积木搭起来的圣诞老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乐高积木搭的圣诞树倒映在喷泉水面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实我前一天夜里在飞机上不太舒服,一是送饮料和进餐的时候,三次我都要了不同的酒精饮料,一会儿威士忌,一会儿白兰地,一会儿雪利酒,没想到空中小姐慷慨得很,每次都给我双份, 可能在短时间内酒喝得比较快;二是飞机有些颠簸,而我本来就容易晕车晕船;所以那夜过的不太好受,所幸没有呕吐,不过晕机的后果,是第二天整天就没有胃口再吃东西,直到夜里,在索尼中心的各个小吃摊头补齐了。

在圣诞市场我还是改不了好酒的本性,圣诞节的Gluewine是我喜欢的饮料,这在欧洲,起码是德语区,到处都是,而美国没有:热气腾腾的红葡萄酒,加了肉豆蔻之类香料,放在瓷杯子里(记住,一定要瓷的mug,塑料快餐杯不正宗的),在寒冷的冬天双手捧着,边暖手边喝, 连心里都是暖暖的。

规模更大的一个小吃市场,在德意志教堂门口的广场上。德意志教堂本身里面没有什么好看的,甚至不是真正做礼拜的教堂,内部只有德国政治制度和民主进程的图片展览。可是室外的圣诞市场,有很多好吃的东西,那里都是白帐篷顶的小木屋,帐篷顶上饰以伯利恒之星,有点象慕尼黑啤酒节的架势,也有啤酒屋。我在这里除了喝啤酒吃巨型Pretzel之外,还买了糖炒栗子边逛边吃。我在天津长大,那里街上每年冬天都有店家当街架起大锅边做边卖糖炒栗子,而且还是良乡栗子。后来在美国这么多年,很少见到卖糖炒栗子的,这次在德国看见,还真有点亲切感,不过比国内可是贵得太多了:2.2欧元100克。德国卖栗子的小贩也讲究:每个栗子壳都从中间开好缝,卖的时候给你两个连在一起的纸筒,一边装栗子,另一边是空的,盛吃下来的壳,这样你不会随地乱丢果壳,真是环保。

德意志教堂市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在柏林的三天半时间,基本都没有去餐馆,在各个圣诞市场上闲逛乱吃,就解决了。有些时候吃的东西比较大路,象啤酒,pretzel,热狗,crepe之类,更多的时候喜欢尝试些别处难得一见的吃食,比如在夏洛腾宫前的广场上,看到有大铁炉子现烤的饺子,有各种各样的馅,我就买了个鸡肉咖喱的饺子,边走边吃,渴了就在下一处市场买份Gluewine热红酒喝。其实我也不知道那该叫饺子还是叫pie,既然是烤的应该叫pie吧,但外形实在象巨型的饺子。

还有一种一米长的香肠。德国香肠不稀奇,各种各样的香肠都有,可是香肠如果有一米长,举在手里边走边吃,是不是显得特饕餮?吃了加apple sauce的油炸土豆饼,味道很好,苹果酱很清爽。还有一种东西好像叫champignon,应该是法文吧,是炒的红烧蘑菇加大蒜酱(幸好我是一个人出门玩);另有一种绿绿的菜酱,加一根香肠,味道象煮梅干菜,不过我估计德国没有梅干菜,可能是卷心菜叶做的,我忘了名字,一开始吃的时候感觉味道很好,可是实在太咸了。我呢,我自己喜欢甜食,这一路经常抵挡不住诱惑,买些巧克力裹的大葡萄串,香蕉串,看起来象冰糖葫芦,所不同的只是用巧克力代替了冰糖。还有各种waffe,顶戴草莓酱,香草酱,巧克力酱,发泡奶油等等甜品。这东西我后来在比利时也没少吃。

都说“牙尖嘴利”,口才厉害不厉害咱不知道,我的sweet teeth还真是满尖的,起码这么爱吃甜食,从来都没有蛀牙,实在不容易。

这是我在另一处圣诞市场,动物园附近的德皇威廉纪念教堂旁边。刚吃饱了,所以显得情绪比较好,红光满面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未完待续)

元宝推荐:橡树村,希宝,
家园 SAFA
家园 板凳,首花。
家园 很喜欢GLUEWEIN

好象正宗的GLUEWEIN除了红葡萄酒还要兑入一些的ROM酒,味道才更香醇.喝过凉的和热的两种.凉的是夏天喝的,真是可以用"沁人心脾"来形容.热的冬天喝起来浑身暖和,在欧洲阴冷的冬天里让人特别舒服.有一次在AMSTERDAM 候机,实在冷的难受,看到有卖酒的就去问是否有GLUEWEIN,结果自然很失望.后来想想,GLUEWEIN大概都是一些小吃店,当然也可能包括大饭店自制的,很象鸡尾酒那类含酒精饮料,圣诞节MARKT上常见.后来自己还精心炮制过GLUEWEIN招待同胞们,可并没人理会,很郁闷.

家园 嘿,你回来啦?

不对,应该还是在国内逍遥呢

家园 又得见大侠风采太好了。

您写的关于历史的帖子我都存档了。看来现在要收集您的游记了。

家园 这么精密实用的攻略,简直是太赞了!

嘿嘿,但俺还是觉得pretzel特难吃……

家园 好贴!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家园 其实我也觉得Pretzel难吃

据说喝啤酒配那个才好吃,当零食的话,我觉得简直难以下咽:)

家园 谢谢你喜欢这些文字

以后还会写很多的,慢慢来吧,写完游记,又该接着写罗马英雄传了

家园 啊啊啊啊啊啊啊!现在才有人告诉俺吃这个要配啤酒……

合着俺白吃了那么多,不过反正也是白拿的,呵呵……

家园 也许Gluewine很多人会喝不惯吧
家园 我还在上海呢

8月下旬离开上海去西班牙,9月1日回美国。现在在上海家里才有时间写这些呀。

家园 【原创】顾剑的柏林 (中1)

3. 辉煌宫殿

柏林有两处主要的宫殿,分别是市内西边的夏洛腾宫Schalottenburg,和西南郊的波茨坦桑苏西宫Sanssouci。可惜两处室内都禁止照相,所以我只有室外的照片。

我在夏洛腾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夏洛腾宫坐地铁U2线到苏菲·夏洛腾广场站下车Sophie Charlotten Platz,向西走200米。这是1699年最后一任勃兰登堡选帝侯,和第一任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的妻子,第一位普鲁士王后夏洛腾名字命名的宫殿。

柏林西南郊外的波茨坦,有大片宫殿和花园,当年由普鲁士腓特烈大帝开始修建,后来二次大战德国投降之后,英美苏三大国首脑在这里开会,发布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波茨坦的交通还算方便,从市内坐S 1 线到头就是波茨坦火车站,站前再坐695路公共汽车。可是整个宫殿体系尺度太大,内部各个景点之间的距离太长,从桑苏西夏宫到新宫,一条花园大道长1.5公里。我那天清晨去东郊的Treptower公园苏军纪念碑走错了,已经走了足有3,4公里冤枉路,然后在波茨坦王宫里面这3公里又走得很急,夜里再去参观博物馆又是个需要体力的任务,那天真的是暴走一族,减肥效果极为明显。

桑苏西的中心是夏宫,腓特烈大帝建造的整个波茨坦palace complex第一处宫殿。当时腓特烈只想要一处坐落在花园里面,避开国事纷扰的隐居地,所以给宫殿取名Sanssousi,是法文“无忧宫”。这宫殿很小,只是一字排开的平房,10个主要房间而已。完全是腓特烈本人设计的,这有流传到今天的陛下御笔草图为证。可是腓特烈毕竟不是专业设计师,在设计问题上他跟主持工程的建筑师发生岐见:建筑师想要再建一个半地下层,把主楼层托起来,而腓特烈坚持己见,甚至解雇了建筑师。结果呢,因为宫殿坐落在高地上,主楼层不够高,使得台地遮挡了一部分从窗户看低处花园的视线,而且宫殿直接坐落在地面上,有潮湿的问题。

腓特烈大帝不仅是军事**上的奇才,而且颇有艺术细胞,他喜欢在夏天引退到这里来,画画吹长笛。这座宫殿是典型的洛可可风格,装饰繁复,壁画和雕塑的主题,用轻松享乐的场景,代替了巴洛克风格的英雄主义史诗。腓特烈死后也安葬在无忧宫。

这是我在桑苏西夏宫门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夏宫只能定点参观,买票的时候会指定一个时间,一批批地跟导游进入,进门的时候会发给你多种语言的自动语音解说,还要套上软拖鞋,以免磨损大理石地面。

我在冬天去波茨坦,所以花园和喷泉肯定没有什么可看的。从夏宫狂奔3里路,到另一处宫殿新宫Neues Palais。腓特烈在“七年战争”之后大难不死,开始修建新宫,这座巴罗克式的宫殿造得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和夏宫形成鲜明对比。其实腓特烈本人根本很少使用新宫,他公开承认,这座宫殿就是用来炫耀给各国使节看,普鲁士经过7年战争的浩劫,仍然有足够的财力物力搞这样的工程。基本上新宫就是腓特烈大帝的“面子工程”。

新宫里面最有特色的是一个Grotto Hall,全部用海贝装饰,地面上也用大理石拼出各种海洋动物的图案。腓特烈大帝之后,历代普鲁士国王还用水晶,宝石等各种矿物来装饰这个大厅,使得它更见富贵逼人。这个贝壳厅,在欧洲的著名宫殿里应该算独一无二了。

新宫也要分批跟导游参观,可是只有德语导游解说,如果不讲德语的话,他会发给你英文的解说词,可以边走边对照着看。

新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夏宫和新宫之间的大片花园里面,星星点点坐落着**王宫建筑。这是画廊picture gallery旁边的风车,风车前面那个古装的人吹的乐器是长笛,这是有道理的:腓特烈大帝本人是个不错的长笛演奏家,还创作过多首长笛协奏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花园里的“中国茶室”,怎么样,看起来一点也不象中国的吧?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实这跟现在美国中餐馆里那些签语饼 fortune cookie,什锦素菜chop soy 一样,都是骗骗老外的“中国货”。具体地说,18世纪在欧洲宫廷有阵中国热,其实是把中国建筑和装饰里的一些元素,掺杂到当时流行的洛可可建筑风格里面,说是“中国风”,其实主体还是洛可可。欧洲很多宫廷里面,把小瓷瓶子放满大厅墙壁各处作为装饰,也是那时候的“中国元素”。

元宝推荐:希宝,
家园 【原创】顾剑的柏林 (中2)

4. 战争遗迹

说起柏林,令人不得不想到第三帝国。我是战争史的爱好者,在柏林自然要注意很多二次大战和纳粹德国留下来的遗迹。事实上,我在柏林第一个完整的白天(26日),一清早就去了郊外的德国空军博物馆。在那里可以看到很多战时著名的德国飞机。这个地方离开市区很远,原本是德国空军战争学院驻地,著名的训练机场。周一关闭,**时间9点到5点免费开放。最好是自己开车去,有免费停车场。如果象我一样坐公交,就从地铁U7 或者S5,S75到终点站施潘道Spandau,再在站前换乘135路公共汽车,在荒郊野外的Seekosso站下车,穿过马路,走很远穿过一片居民区,才能走到。可是等我走到那里一看:空军博物馆从12月22日到新年关闭!我事先就害怕白跑一趟,一直在查他们的官方网页,可是这次关闭在网页上完全没有通知。只好在铁丝网外面远远地拍两张飞机的照片,废然而回。就算给下次来柏林,找个借口吧。

路上经过施潘道,Spandau,可能大家会联想到施潘道监狱能不能去看呢?我也是久仰大名,事先在网上查过:施潘道监狱是战后专门关押纳粹战犯的地方,曾经长期在这里坐牢的战犯包括,第一任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第二任海军司令和德国元首邓尼茨元帅,希特勒青年团首领席拉赫,军工部长施佩勒,首任外长牛赖特。最后一名重量级战犯,纳粹副元首鲁道夫·赫斯,被判处无期徒刑,1987年病死于这所监狱。此后,为了防止新纳粹把这里变成一个纪念性的圣地,德国ZF炸毁了施潘道监狱。所以现在连遗迹都没有留下。

同样命运的,还有希特勒的帝国总理府。它就在勃兰登堡门南边的威廉皇帝大道上,看看这张照片,就是一片普通的居民楼,没有任何特殊之处吧?其实这片住宅楼就坐落在原先的帝国总理府旧址。战后为了“去纳粹化”,原先的遗迹被彻底拆除,重新建造了这片住宅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总理府还有规模庞大的地堡,希特勒的总部就在地下,他自杀于此。战后虽然被炸毁而且遭到废弃,可是这样庞大的地下建筑体系,不可能完全毁得一点不剩下,现在还有一些私人旅游公司,offer希特勒地堡游,可以看到地堡的一部分遗迹。我自己喜欢军事,可我不同情纳粹,在柏林的时间又太紧,根本不想浪费在看地下遗迹上面,所以这次没有专门去看。美国的旅游频道播放过总理府地堡的专题片。随着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而战争的记忆逐渐淡忘,我想,希特勒地堡被整修一下,单纯作为旅游点向游客开放赚钱,恐怕也是早晚的事情。

第三个遗迹是一片白地,只有地图上一个叫做“topology of terror”的地名。我自己也是在市内随便转的时候偶然发现的。那是我在柏林的最后一天下午,基本景点都已经玩得差不多了,想起去这个topology of terror看看,究竟是什么名堂。因为地图上是一堵墙,又在著名的柏林墙查理检查站正西一个路口,所以我当时以为是柏林墙遗留下来的一部份。

到那里一看才明白:根本不是那么回事。这就是纳粹最为恐怖的权力机构,党卫队国家保安总局的所在地! 现在这里是一片象建筑工地似的空地,只有沿街有一条沟,下面有些展览图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记得非常清楚,在所有的史书上,都说“阿尔布赖希特亲王大街的盖世太保总部”,可是现在的柏林地图上没有这条街。看了说明我才知道,阿尔布赖希特亲王大街这个名字太过臭名昭著,所以战后改叫Nieder Kirchner街。它就在这条街和威廉大道交口处,向正北两站地铁就是勃兰登堡门,正东一个路口,就是柏林墙查理检查站。

其实与普通人的想象相反,所谓“党卫队”,总体上是个庞杂而效率低下的组织,里面什么人都有,但是党卫队内部有那么几大块机构,那是组织严密的:其中有武装党卫队,在前线作战,就是电影里面的“党卫军”;另一块是警察,也就是说,全德国的警察,都属于党卫队的范畴,当然这一块和普通人想象的党卫队没有什么共同点;再有就是这个国家保安总局:这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恐怖的党卫队。大名鼎鼎的盖世太保(秘密**警察)头目繆勒,统管纳粹全部间谍工作的国外情报处处长舒伦堡,和统管所有种族清洗屠杀犹太人事务的艾希曼,才只不过是这个保安总局下面的处室头目而已。另外,保安总局还有一个处是总管全德国的刑警重案组侦探的。

这张说明牌上的两张照片,是国家保安总局的前后两任局长:上面是第一任海德里希,1942年在捷克被英国军情五处派特工刺杀;下面是奥地利人卡尔登勃鲁纳,战后纽伦堡审判的时候被绞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过了党卫队的遗迹,自然也要看看犹太人博物馆。这是由 一位美国籍波兰犹太裔建筑师 设计的现代派建筑,落成于2001年,它的外形破碎而压抑,整个外壳电镀一层锌,随着岁月流逝,锌渐渐氧化会变成暗蓝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因为我写二次大战的文章时候喜欢写德军,所以偶尔会有人骂我同情纳粹。其实这太幼稚了,我只是喜欢德军将领的战争艺术,意识形态上,不但对纳粹不感冒,其实反而比较喜欢犹太人,尤其对战后以色列国家以斗争求生存的顽强精神,颇为欣赏。犹太人是个非常有智慧的民族,为世界贡献了象马克思,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而且起码就在美国的犹太人而言,和我们中国人有非常相似的传统美德。我本不相信民族有优劣之分,可是如果民族真有优劣的话,我想犹太人怎么也得算优等民族吧?为什么希特勒要迫害犹太人呢?

其实,根本不是希特勒发明的反犹。欧洲的反犹主义其来有自,希特勒是把它推到了种族清洗的极致(你去看看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就知道了,莎翁也是个反犹主义者呢)。简单地说,这里有宗教,民族,经济几方面原因:宗教上,犹太教是最早信奉上帝耶和华的一神教,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源头,圣经旧约就是犹太教经典。救世主弥赛亚Messiah的传说就源于犹太教。因为我自己不是其中任何一个教的信徒,如果让我从世俗的历史学角度来说,不把耶稣基督当作神的话,那么他本人就是犹太人,而且是个宗教改革者,不见容于犹太上层**,被处死了。基督教认为耶稣基督就是上帝派来的救主,而犹太人处死了基督,犹太教则不认为基督是救主,还在等着他们的救世主降临。这是欧洲基督教国家迫害犹太人的宗教渊源。在民族习惯上,自从犹太人被古罗马帝国赶出耶路撒冷之后,他们流浪于世界各地,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不被当地人同化,就要保留很多自己的风俗习惯。打个比方,班级里朋友最多的,总是能和大家玩到一起的,随和的同学,如果一个同学太自我,行为太怪异,那有谁喜欢他呢?在经济上,中世纪欧洲人认为放贷款,从事银行业务是不道德的,无论圣经还是古兰经,都不允许从事贷款牟利。既然基督徒不能从事金融业务,而各国国王和贵族无论为了打仗还是享受,都需要借钱,那么犹太人就填补这个空缺了。偏偏银行业又是个特别来钱的行业。你想,如果一个人又有钱,又被大家所憎恨,没什么人支持他,还不享受法律保护,你不抢他抢谁啊?所谓“匹夫无罪,怀壁其罪”是也。

柏林城中最显眼的战争遗迹,很可能是德皇威廉纪念教堂了,它的位置得天独厚,坐落在动物园公交枢纽,和Kudamm商业街之间,又是这么显眼的一个高耸的废墟,你想错过也难哪。

德皇威廉纪念教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座教堂历史不长,始建于1870年德意志帝国统一,威廉一世皇帝登基纪念。二战期间盟军反复轰炸柏林,全城一片废墟,这个教堂只剩下一座钟楼没塌,还缺了顶尖。战后德国ZF决定不修复这座教堂,保留废墟原样作为战争的纪念。旁边的现代建筑,我以前看照片,一直以为是座办公楼,其实到了那里才发现,那是纪念教堂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座钟楼,和哥特式的旧钟楼形成对比,一残一新,颇有“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义。

教堂的礼拜堂也是战后新建的现代派建筑,没有什么可看,旧教堂有历史陈列,天顶还有当年遗留下来的金碧辉煌的马赛克装饰顶画,非常漂亮。

这是天花板上残存的德皇登基马赛克画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陈列箱里中间那枚,是德皇佩戴的蓝色马克斯勋章。一次大战期间,德国最高战争勋章就是蓝色马克斯,二战期间,德国最高战争勋章是“带钻石,双剑,像树叶的骑士级铁十字勋章”。(橡树叶还分金银,金的只给了空军的鲁德尔上校一枚,银的共有26名军官获得)。那么在两次大战期间,都获得过德国最高战争勋章的,唯有隆美尔元帅和舍尔纳元帅两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二战末尾,苏军攻克柏林,之后盟国占领柏林多年,自然留下不止一处纪念碑。我这次专门去看了三个地方:两处苏军纪念碑,和二战德国投降签字仪式纪念馆。

德国投降博物馆在原先的东柏林,坐S3线到Karlshorst站下车,沿大道向正北走大约500米,右拐上一条卵石铺路的小街Rheinstein莱茵斯坦街,一直走到头就是。这里不收门票。但是没有任何英文解说,所有说明牌都是德文和俄文对照。

这是德国投降博物馆门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地方坐落于一片幽静的高尚住宅区当中,原来是德国军官俱乐部,柏林解放前后,这栋建筑是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司令朱可夫元帅手下,第13突击集团军司令别尔扎林上将的集团军司令部。因为别尔扎林被任命为柏林卫戍司令,这里就成了柏林卫戍司令部,因此德国投降正式签字仪式会在这里举行。

这是当年的签字大厅,因为室内灯光很暗,又不允许闪光灯,我不带三脚架,只好把相机架在一把椅子背上拍照,所以视点比较低。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朱可夫的元帅服,灯光太暗曝光时间过长,我拍模糊了。注意元帅服胸前最上排的4枚金星:朱可夫独一无二地4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朱可夫在战后出任苏军驻德占领军司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实除了朱可夫,还有一位四次苏联英雄金星获得者——热爱荣誉的勃列日涅夫同志。不过总书记同志的四次苏联英雄,全都是他自己授予自己的。

柏林战役担任助攻方向,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司令科涅夫元帅的军装。他在战后出任驻奥地利苏军司令。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苏军的柏林战役纪念碑有两处。普通游客一般能看到的,是在勃兰登堡门背后不远,沿着6月17日大道的那个。它由德国总理府废墟上的大理石建造,纪念碑两侧有T-34坦克和152毫米加农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苏军纪念碑落成于1945年,后来德国分裂,柏林也分为东西,它位于战后的西柏林,所以苏联人1949年又在东柏林建造了另一处柏林战役苏军阵亡将士纪念碑。此处比较偏远,我27日清晨专门起个大早,坐环线S bahn到Treptower Park站,然后沿大道向城外步行才能到。

那天我功课还是事先做得很到位,路是没有找错,可是走过了入口还不知道,一个劲往前走,清早路上没有行人,也没法问路,等到发现公园已经到头,都快走到科佩尼克城了,于是再折返跑,纪念碑也是5千名苏军阵亡将士的墓园,所以里面的尺度也很大。

没办法,清晨郊外的空气真正好,就权当早锻炼了吧。

苏军纪念碑由两个持冲锋枪的苏军战士跪像作为入口,他们背后的旗帜雕塑,用帝国总理府的大理石建造。那天早晨阴天有雾,远处晨雾中模模糊糊的,就是纪念碑主体。在入口和纪念碑之间,左右各有8幅巨型石雕,代表苏联16个加盟**。(当时还是16个**,其中一个卡累利阿芬兰**在50年代撤销,最后剩下15个)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纪念碑上的雕塑:苏军战士一手持长剑,一手抱着战争孤儿。雕塑脚下的碑座里面有个原形石室,里面有马赛克壁画。当时清晨无人站岗,所以大门紧锁。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提到柏林的战争遗迹,不能不提著名的柏林墙。虽然不是二次大战的遗物,却是冷战最著名的象征。美国的总统们喜欢在这儿发表点豪言壮语什么的,总能抢到好多新闻媒体的镜头,象肯尼迪的 “我是柏林人 Ich bin ein Berliner。”,里根总统的“Mr. Gorbachev, tear down this wall!”之类。

现在看来,东德和苏联推行的那套治理模式,确实是**多过进步的一面:否则为什么从来都是人们由柏林墙的东边向西边叛逃,从来没有人从西柏林试图偷渡东柏林呢?柏林墙建成以来,很多人试图以各种各样的办法越过它,有些人成功了,更多的人被射杀在墙前。柏林墙的倒塌,成为冷战结束,苏东模式彻底解体最鲜明的**象征符号。

当年美国和苏联控制区之间的查理检查站,现在是最负盛名的柏林墙旅游景点,它在地铁科赫街站Kochstrasse,夜里开放到10点钟,所以可以在**景点关门之后再来。这里凭柏林欢迎卡,门票打折。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这里有个博物馆Mauer Museum,展出柏林墙历史上各种各样越过柏林墙投奔自由的方法和用具,有些办法简直匪夷所思,比如有人试图从墙边高楼顶上,坐自制滑翔伞或者热气球飞过去,而且居然成功了。可惜博物馆内部不让拍照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