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图说奥运开幕式 一 】每一声呼喊都是“中国”! -- 所以我才飞好远

共:💬132 🌺4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言简意赅!花,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家园 嘿嘿。。。。这是你的选择,不是我的。。。

所以我纠不纠接,好像不能按你说的办吧??

按你的意思。演唱就是林妹妹演,杨妹妹唱(对不起,是幕后唱)??

你还真是挺能颠覆现代汉语的。。。。

家园 冒着砖说两句:错了就是错了,不要不承认

看开幕式的时候,看到《歌唱祖国》这一幕的时候,我也流泪了。之后到处找视频,NBC的分段视频下载了,但是没有这首歌,所以又冒着被学校抓的风险花了两天下载了完整版的。后来又去网上搜索视频、音频,现在已经收藏了MP3和视频的。之所以说这么多,就是想说:开幕式的效果的确很好,我当时、事后、直到现在,仍然很喜爱这一幕。当然,现在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心里难免有点别扭,所以最近两天只听MP3了。

可是这跟电影是一回事么?的确,电影里面这是很平常的,要知道,《雨中曲》里面,那个歌喉动听的姑娘Kathy给大腕儿Lemont配音,可是在实际拍摄过程中,是扮演Lemont的演员给Kathy配音。最后效果很好,雨中情十分经典。扮演Lemont的女演员委屈不委屈咱们不知道,可是这是电影,没人把它当成真实。

开幕式是电影吗?唱歌的小朋友是在扮演一个虚构的角色么?节目单上,是说清楚了一个姑娘在前面唱,然后大家听到另外一个姑娘的声音么?

在整个开幕式里,还有一幕非常动人:做活字表演的战士们,在最后表演结束的时候从幕后站了出来,一个个脸上带着兴奋的、自豪的笑容,朝全场观众挥手。这真是神来之笔,在看似机械复杂、演员都是螺丝钉的表演震撼了每一个人的时候,这些战士们让我们意识到“人”在这个表演中的存在,特别是快乐的、聪明的、勤奋的“中国人”。节目和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了,以后每当我看到这次的活字印刷表演的时候,我都不会忘记他们的笑容。开幕式不是简单的大规模团体操表演,它是一场中国人开给全世界的盛会,它体现的是中国人的风貌。中国人的风貌,不是刻意去追求最完美的声音和最完美的笑容,而是真实、自信。

这两天看张艺谋的一个长篇专访,我觉得他本人对此的理解也很深。他提到,排练的时候有的战士的活字卡住了,他说,卡住就卡住了,没关系,这么大的表演,怎么可能一点岔子不出?真实地放在那儿就好了,大家挑挑毛病,笑一笑,没什么关系。

在《歌唱祖国》这个节目里,我只是个普通观众,看完开幕式就该干嘛干嘛去了,就记住了红衣小女孩的笑容和她甜美的声音。多甜美!让人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事隔两天,突然有人跟我说:那不是她唱的!我只觉得,心里头那份感动一下子就被割裂了。我没法再把这个节目完整地接受,我得把还在换牙的小朋友也记在心里。这也是我只听歌声不看视频的原因。我想你也觉得不舒服了,不然犯不上写这么一大堆话。这件事情,既然能叫你、我、那么多中国人心里别扭,说明它并不是一个百分之百合情合理并且正确的事情。真实也许永不完美,但是作伪必定被人诟病。

两个小姑娘当然没什么可指责的。我甚至相信导演、领导,也是怀着满心的真诚想把事做好。但是我认为,做决定的人,显然在那一瞬间没有想清楚,我们想通过这个开幕式传达什么样的中国人的精神?两个人来表演唱,是不是能体现这个精神?

从另外一方面说,再过十年,二十年,乐观如我,相信还会有人记得2008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有这么一首打动了亿万人的《歌唱祖国》。但是,这件事情,也就永远跟着这份记忆了。真的很遗憾。

我本来没有在任何一个地方参与这件事的讨论,因为我觉得,开幕式这么大一件事情,怎么可能没有毛病呢,让人挑剔一下也正常。我甚至为那些愤愤不平、满心怨怼的人们感到遗憾:开幕式这么美,他们怎么就只记得那点儿难受呢?

但是看到在我一向以为理性的西西河,竟然有这么多人觉得这件事根本没什么,觉得讨论、反对这件事的人大多是别有用心或者缺乏理性,我不得不有点失望。昔杨今雨说,“如果自己关起门来聊天的时候也这么端着,是不是太累了点。”我相信楼主不是有意这么端着,可是,我看着真觉得累。

家园 节目单不是有吗?下面的同学说了
家园 好!“快乐的、聪明的、勤奋的中国人”!
家园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同意

楼主意见.首先是"小女孩没有通过这首歌曲盈利".

这是文艺演出,不是音乐会.文艺演出为达到最佳效果,应该可以使用一个人的形象和另一个人的声音,这种情形在电视剧,电影,舞蹈什么的文艺演出中比比皆是,戏曲届不是还弄了不少的音配象什么的吗?所以这不能算是“欺骗观众”.我也觉的如果是同一个人唱出来的更感人些,但是指责开幕式是"假唱",有点过了.

BTW,楼主文,图都很感人,送花啦.

家园 错愕中平复下来,发现,感动我的是那首歌,送花得宝

当我在开幕式中听到听到“歌唱祖国”这首歌时,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

连自己也记不清这首歌是怎样深印在心里的,只记得在许多个重要比赛中,当中国队比分落后或领先时,观众常常齐唱这首歌;为中国而自豪时,心里会自然地响起这首歌;心情愉快得想欢呼时,偶尔也会哼出这首歌。今年四月,网上得知海外华人高举红旗齐唱这首歌时,我也情不自禁对着电脑高唱。有人称它为第二国歌,至少对我而言,的确如此。

2008这一年,困难,纷扰,苦难,袭击,一浪接一浪,要咬紧牙关,挺起胸膛挺过去的艰难时刻,那么的那么的多。我几乎是以等待决战的心情等待着奥运会的开幕,以及它的结束。

当这首歌在如此盛典中柔柔地响起时,我却在其中感受到隐伏着的澎湃力量,我听到的,是祝福,是鼓励,是对所有曾为国家奉献的人的褒奖,也是向全世界宣示我们中国人的骄傲的号角。那一刻,我仿佛看到无数同胞昂首挺胸,彼此相应,纵声高歌。那一刻,我的心阵阵颤动,双拳紧握,难以呼吸......

能在开幕式上选唱这首歌,可谓神来之笔,选用一把清悦纯净的童声柔和地唱出这首昂扬激越的歌,更是出神入化的一笔,而为这首歌配一张精致的面孔,依我来看,虽属多余的一笔,却也不会稍稍减灭我在那一刻的感动。

借用一句某位河友的话,本来两个小姑娘都很开心,能为奥运做贡献。

小朋友不惘于世间的纷扰,只是单纯地快乐着,享受着,这不是很好吗?

且让我们单纯地享受歌声中的快乐和感动,这不也很好吗?

谢谢杨沛直MM为我们唱了这首歌,也谢谢林妙可MM陪我一起唱了这首歌。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双簧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败笔

我一直非常期待和关注这场在中国的奥运会,而且也很喜欢那个开幕式。我在国内,可能不象海外的同学那么深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含义,但看到红色连衣裙的小女孩唱出《歌唱祖国时》,我惊讶的同时,几乎落泪。

感动自不必解释,惊讶则是因为童声演唱《歌唱祖国》这样的大块头歌曲是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安排。《歌唱祖国》本身是一首颂赞式的歌曲,但因为长年来用于官方场合(如人大会),它几乎带上了政治色彩。而采用童声来演绎,降低拍速,由原来的进行式变为舒缓的抒情式,然后就现出了巨大的不同:一是变得人性化文艺化,加入了全新的审美点,同时巧妙地卸去了这首歌曲的官方色彩;二是伴随着国旗,它以一种新颖而又不生硬的方式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和谐和中国人对国家认同的一致性。所以,如果这是陈其钢的安排,我为他叫好。

但接下来的事情,却又使我对他的印象抹上了负面的一笔:双簧。

我看到说张艺谋对大型集体节目的一些小的瑕疵采取宽容的态度,认为那样更真实。那么我觉得,一个童声独唱节目,安排林妙可演唱未必有瑕疵,安排杨沛宜出面也未必有瑕疵(难道换牙期的小女孩就不可爱了吗)。为何陈其钢就不能容忍,而一定要搞这种优化组合呢?

你注意到我更多的是从音乐的角度来说明我的看法。你得先问一个问题:找个小女孩来演唱一首“严肃作品”的目的是什么?

童声演唱如果放在少年儿童艺术团,可能核心要求是音乐的准确性、节奏的稳定性、音色、演唱技巧和动作表情。但放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它就不是这么回事,此时的意图是利用儿童的天真烂漫来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人性化色彩,而绝不是显示中国儿童的演唱水平有多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女孩只要出场演唱这首歌,就成功了一大半;只要演唱不出什么差错,又没有太明显的不相干的小动作(如弹钢琴的小女孩),就完全达到目的了--再加一条,只要这个小女孩不是长得歪瓜裂枣或身形奇特,这个节目就完全成功了。因为小女孩的出场,是需要这么一个角色,而不一定要求专业的演唱水准和选拔童女模特。

从照片来看,杨沛宜还是相当可爱的(也算漂亮的小朋友吧),但陈其钢说她正换牙,形象不够好;林妙可的形象自然是相当的好,又表演经验丰富不会怯场,但陈其钢却又觉得她的嗓音不如杨沛宜,而且因为林妙可大一些,嗓音不象杨沛宜那样更符合童声的标准--这又是何苦呢,你就让杨沛宜亮出她的缺牙缝又如何,她是小朋友,换牙不是缺陷;你就让林妙可直接唱出不那么天籁的歌声又如何,没有谁会去挑剔一个小女孩的歌声,何况林妙可还是有基本功的。严格来说,两个小女孩在陈其钢眼中都有瑕疵,可是,容忍这样的瑕疵,既不会对这个环节的表演产生实质性的不良影响,反而会增添更多人性化的内容--至少让人觉得你不是想人为刻意地安排什么。而这一点才与小女孩演唱《歌唱祖国》的意图得以谋合。

陈其钢一定要找个嗓音条件和演唱水平都出类拔萃的小女孩,我可以理解;陈其钢一定要找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女孩,我也可以理解。但非要去搞那个优化组合,就不但把一个原本质朴自然的事情变成空虚的华丽,而且还背负上造假的质疑。

我注意到大家的解释,是的,名单上是有杨沛宜的名字。但两个人出一个声音,所有的观众看到听到的都是独唱,而这样的名单是在告诉你这是一个双簧节目吗?陈其钢自然不会,也未必敢用《歌唱祖国》这样的歌曲在这样的场合里搞双簧。

是的,陈其钢主动说明那首歌是杨沛宜代唱的。我只能认为他出于唯美的艺术心态,根本没把真实和原生态当回事(原生态是艺术上最宝贵的品质之一,事先录音我倒是可以理解)。

是的,开幕式是一个展示会。遗憾的是,你展示了最好的面容和最好的歌声,却没展示出自然和真诚的价值。

还有一种解释是这样的:林妙可也唱了,不能说假唱嘛,只不过传声器传出去的是另外一个表演者的演唱。

这样的解释令我哭笑不得--多么苍白的解释啊。我们是成年人,有着最基本的逻辑思维。

还有人说,为什么要在小女孩的表演上斤斤计较。没错,是不应该。问题是,最斤斤计较小女孩的恰好是成年人陈其钢,我计较的是他的这种安排,而不是针对两个孩子。

我爱我的祖国,我同时希望看到自然而真实的东西,希望我的国家也能利用好奥运会这个平台,自然而真实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的美丽。外国人不是傻瓜,弄巧成拙的事我们不少了。

其实应该有另一种解释,陈其钢这个人太唯美主义了。从《歌唱祖国》的改编到小演员的选用,再到那首You and Me都可以证明他的唯美主义。那首歌本身不错,是一个很好的,以中国传统五声音阶创作的歌曲,却有着国际化的旋律效果。但从旋律动机的发展和配器上看是相当相当唯美的,唯美到什么程度?刘欢在开幕式后即有一个电视访谈,在座谈现场他都不肯唱,原因是没有好的伴奏他情愿不去破坏那首歌的气氛。那什么是好的伴奏?其实就是留白。刘欢说,“钢琴(伴奏,基本上只用钢琴)少到不能再少,深怕用得太满而破坏了原曲气氛。”

刘欢可以说完全进入了这首歌的气氛,但实质上他跟这首歌曲一道进入了一个误区:唯美使这首歌失去了运动风尚应有的力度,其高雅的气质也使之脱离了易听好唱的大众化范畴。

陈其钢作为一个旅法音乐家,我尊重他的工作,认为他的You and Me是一个好作品(但不适合于奥运会开幕式,它更适合文艺性更强的闭幕式),并且以我自身的音乐知识去鉴别、去告诉人们这首歌不是抄袭,至少与当前网友们提出的五六首歌曲对照来看不是抄袭。但是,这些并不能影响我对他这个双簧安排的失望,他走入了唯美的误区--我倒不认为是什么官方的安排,陈是音乐总监。

家园 要不是北辰同志介绍这部片,我都不会有机会看。

好好看,太好看了。我太喜欢了。太好看了。

家园 花你。说一句题外话,

根据陈其刚的访谈,似乎小女孩的外形要求是张艺谋定下的,而否决林mm声音的是某个政治局领导。陈似乎是被迫为之。

家园 咦,为什么要说“抢走”呢?

应该是为了公司的利益,为了最佳的presentation效果而心甘情愿让出机会的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