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英魂血撼长空:中国“飞豹”试飞内幕揭秘 -- 出尘

共:💬40 🌺10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英魂血撼长空:中国“飞豹”试飞内幕揭秘

英魂血撼长空:中国“飞豹”试飞内幕揭秘(组图) 华夏经纬网

上海文汇报以《英雄虎胆震长空》为题。报道了新年前夕记者独家造访中国综合性飞行试验研究基地──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的详情。

报道说。该基地是中国惟一承担军民用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机载设备等国家级鉴定试飞和适航审定试飞的权威机构。也是国家进出口产品商检局授权的飞机适航认可实验室。包括“飞豹”战机在内的30多种国产军民用飞机、50多项机载设备,就是从这里领取“准生证”、“通行证”后放飞蓝天的。

报道以写实的笔墨。描写了中国“飞豹”战机在试飞中试飞员们创造的一个个空中奇迹以及其间惊心动魄的故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飞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603所的黄强所长(右三)与科研人员在“飞豹”旁。

chinanews.com.cn

1000米高空。首次试飞的“飞豹”突然高度表震脱。多处仪表不显示……

1988年12月14臼,阎良机场寒风刺骨。中国首次自行研制的超音速歼击轰炸机“飞豹”首次试飞。

执行首飞的是刚刚被中央军委命名为“试飞英雄”的空军某试飞团团长黄炳新。

黄炳新的爱人陈文惠也悄然站在人群里。心里七上八下的。

临上飞机,黄炳新将一串钥匙交给试飞团副政委周贵鲜:“老周,今天万一有个闪失,我办公室抽屉里有一封信。也可以说是遗书吧。这是我第一次写遗书……”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黄炳新在遗书里写了三句话:即使我这次牺牲了,为了国防的发展也是值得的;这些钱是我牺牲前交的最后一次党费;家里人不要给组织添麻烦……

舷梯旁,满头银发的“飞豹”总设计师陈一坚握着黄炳新的手,这已是陈总今天第二次同他握手了。就在扶梯登机的一刹那,黄炳新感觉有人拉他的衣角,回头一看又是陈总:“老黄,拜托你飞我设计的飞机了!真有把握吗?”

黄炳新认真地说:“老陈,您放心,只要飞机空中不解体,只要两台发动机有一台在转,哪怕其它仪表全部失灵,我也保证把它给你开回来!”陈一坚眼泪涌了出来。

“嘭”的一声,一发绿色信号弹升起。黄炳新驾机在震天动地的轰鸣声中跃入云层。

按首飞预定计划,飞机升到1000米高度后左转平飞,绕机场上空一周后落地。但机身却剧烈颤抖起来,接着速度表失灵,警告灯不停地闪现红光。仪表板上多处仪表不显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1cn.com

黄炳新万没有想到刚上天就遭遇这致命的险情!

弃机跳伞,个人算是保险了,但研制了十多年的飞豹将前功尽弃,中国歼击轰炸机的研制进程又要推后多少年……黄炳新很快作出抉择:一定要把飞机开回去!他紧握驾驶杆操纵飞机降落。此时,他完全是在凭经验和感觉在飞。

终于,机场跑道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了。他正准备放起落架和减速板,突然飞机一震,仪表板上一个圆圆的东西被震脱落。黄炳新一看,是无线电高度表。再看仪表板,仪表指针被震得看不清了。降落接地也是一大险关,完全没有仪表指示怎么操纵控制?汗珠一下子从头盔里钻了出来。“咣──”的一声,随着飞机轮子的猛然接地,座舱里“哗啦”一声,仪表板上2/3的仪表连着五颜六色的导线震落下来……

时速2000多公里。“飞豹”却像洒水车一样漏油……

1991年7月8日,又一次科研试飞即将起航。执行此次试飞的是空军某试飞团正团职副参谋长、中国试飞员学院副院长卢军。

卢军是被俄罗斯试飞专家誉为中国当时几个试飞尖子之一。当时只有他在“米格-21比斯”(Y)飞机上飞过大迎角、失速尾旋试飞等世界航空界公认的高难度科目,填补了我国航空事业的空白。他飞“飞豹”时起飞迎角常常是80度,几乎是500米滑跑后垂直升空,然后倒飞改平。

“飞豹”在空中加速,以每小时2 000多公里的速度飞行,当进入河南上空时,卢军习惯地看了一下油量表,心中一惊:油量在迅速下降!有着丰富飞行经验的卢军马上意识到,飞机在漏油!

他采取了一切措施,可油量还是在急剧地下降。他对准话筒喊道:“1号、1号,5号出现漏油,要求返航。”

机场指挥员听到呼叫,立刻意识到这是严重的空中故障,当即回答:“5号迅速返航,注意安全!”同时让机场上空所有飞机避让。

“飞豹”终于在跑道尽头出现了。一般归航飞机,须作一个小航线,即转一圈落地。为节省油料,卢军直接对准跑道,降低高度。此时“飞豹”像一个洒水车,拉起一道浓浓的油雾,在蓝天绿地间看得一清二楚。

“飞豹”安全落地了,油箱只剩下30多公升油!好悬哪!再晚一会儿,就是机毁人亡的惨剧。

事后查明,是飞机一个输油软管脱开造成漏油。

四年后的1994年4月4日,卢军在一次训练中血洒机场,年仅38岁。噩耗传来,震动了整座飞机城,震惊了中国航空界。牺牲后,卢军被追记为“飞豹”定型一等功臣。“飞豹”飞机的模型在西安烈士陵园内伴着这位年青的英灵。

5000米高空,1150公里时速。“飞豹”方向舵突然飞掉了……

1992年8月19日,黄炳新驾机对“飞豹”进行又一次科研试飞,机上带有四枚导弹,飞行时间为30分钟。

此前他飞过两次,在高空,飞机出现严重震动,机身就像要散架一样,仪表指针看不清楚。在地面实验时,震动现象没有发生,还须重新装上仪器监控,上天找原因。任务又落到首席试飞员黄炳新肩头。

黄炳新驾机飞到5000米高空时,飞机震动得与前两次一样。当表速飞到每小时1150公里做俯冲向左盘旋动作时,耳机里猛然传来“咚”的一声巨响。他以为发动机停了。一看没停。“老杨,看是不是导弹掉了?”后舱的杨步进一看:“四个导弹都没掉!”

是什么玩意儿造成这么大的响声呢?黄炳新心里想着,用脚一蹬右脚舵,飞机却一点也不听使唤。他瞬间作出判断:飞机的方向舵飞掉了!

用于控制飞行方向的方向舵安装在飞机的垂直尾翼上,3米高1米多宽。飞机失去方向控制,如同高速行驶的汽车方向盘突然失灵,后果可想而知。

黄炳新心里清清楚楚:在世界航空史上还没有过失去方向舵、完全靠调整副翼把飞机飞回去的先例……

只要伸手一触身旁的弹射救生系统按钮,黄炳新个人立马会化险为夷。但他意识到,上万人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全都凝结在这架机上。只要有千分之一的希望,就绝不能让“飞豹”夭折在自己手里!

他一边向地面塔台报告“飞机不好操纵”,一边紧握操纵杆不断调整副翼,控制飞机摇摇晃晃向机场飘。

没有了方向舵的飞机几乎无法驾驶。黄炳新对后舱的老杨说:“万一不行,你跳伞,我把飞机飞回去。如果我牺牲了,你就把这个情况向上面报告一下。”杨步进说:“团长。你不跳伞,我也不跳!”

黄炳新没把这一险情告诉塔台,自有他的心思:告诉塔台,天上和地面都紧张,险情就不好处理了。

没有方向舵的飞机,操纵起来相当困难。在高空速度越大,影响越小。关键是低速落地。飞机要落地,转弯要靠辅翼改平后,由于没有方向舵,飞机飘飘悠悠的。

终于要降落了,但飞机却晃晃悠悠对不准跑道,经过若干个回合的折腾和飘荡,“飞豹”总算平安着陆了

黄炳新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的奇迹,震惊了世界航空领域。

超音速试飞。“嘭”的一声“飞豹”的座舱盖不翼而飞……

1997年6月19日上午,试飞团副团长谭守才和战友彭连启驾“飞豹”执行超音速试飞任务。

11时05分,当他们在7 000米的高空以1 000多公里的时速完成试飞科目准备返场时,警告灯突然亮起,紧接着一声怪叫,飞机的驾驶舱失去密封,座舱盖开始漏气,座舱的压力突然减小。高速气流的冲击使两人的头、耳、眼疼痛难忍,谭守才瞬间失去了知觉。待清醒后,他明白这是死神对他们的又一次挑衅,他一面镇静地向地面指挥员报告,一面迅速操纵飞机下降高度──

然而,当高度降至1540米时。只听“嘭”的一声巨响,前座舱盖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强大的气流将他压在座椅靠背上动弹不得,气流的呼啸声震耳欲聋,谭守才既看不到前方的空域,也听不到耳机里地面指挥员的声音,而且,由于座舱盖飞掉,使弹射跳伞系统失去了保险。谭守才随时都有被弹离飞机的危险。

这种故障在飞行中是很少见的。死神正一步步地向两人进逼!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谭守才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无论如何要保住战鹰,保住这凝聚上万人智慧和心血的战鹰,保住机上这些珍贵的科研数据!

座舱盖飞掉后,下边还有几英寸高的一点根儿,勉强能挡点风。谭守才拉下头盔风镜,身体前倾紧贴仪表板。凭着多年的驾技努力使飞机向机场方向靠近。

终于能看见跑道了。谭守才将飞机稳稳地对准跑道,下滑。接地,放伞,然后安稳地停在跑道尽头。

事后查明。工厂的工人在安装座舱盖时将活门螺钉装反了。

经过十年试飞,“飞豹”终于成为填补中国歼击轰炸机空白的完全成熟的新机种,成为捍卫我国领空、领海的新型机种。

同黄炳新、卢军、谭守才一样,在中国空军某试飞团,汤连刚、李少飞、李存宝、申长生、史同洲、李中华……哪一个试飞员不遭遇意外空中险情,不经受生与死的考验,力量和智慧的考验,不创造震撼长空的英雄壮举?!资料显示,仅仅截止1997年,该团建团23年间,试飞员就在空中置个人生死于度外,临危不惧,正确处置空中险情多达233起,保住了无数飞机和一大批科研数据的安全。他们是蓝天上耀眼的星辰,他们是共和国的“一代天骄”!

“即使有那么一天,化作流星陨落天际,也要在天空留下一道闪射光芒的轨迹。”这是“试飞英雄”黄炳新的座右铭。这,就是中国试飞人的宽阔胸襟!

更令人无法忘怀的是,在中国。飞豹”飞机的试飞中,该团试飞员卢军、杨晓彬,领航员唐纯文相继献出了年青的生命,他们牺牲时的年龄分别为38岁、39岁和45岁!他们将自己对祖国航空事业的情与爱,对共和国的无比忠诚,用实际行动展现在世人面前,无怨无悔地走完了自己英雄的一生。

家园 poor jet

Oh,my God!

It's the jet made in China?! What a shit!

家园 【评论】还是把你主子的shit留给你自己吧
家园 怎么还会出这事儿呀!

“工厂的工人在安装座舱盖时将活门螺钉装反了”

这个工人是不是间谍呀!他们的质检是干嘛吃的呢?不是说航空航天有双归零管理吗?

家园 敬佩

试飞 就是一个玩命的工作 敬佩他们[FLY][/FLY]

家园 这些问题就不能在地面试验、发现、解决吗?

都留到空中试验、发现、解决,老总的责任都转移到试飞员身上。航天系统也这样的话,得牺牲多少宇航员?失败是成功之母?牺牲是胜利的前提?

家园 航空和航天不一样吧

一定程度上,试飞员就是要挑战各种极限情况,就是要去找问题。因为要考虑到真正实战时的需要,需要在各种危险情况下试飞。而航天因为成本太高,不会去做这些危险的实验的。

家园 该机前途不乐观

所谓的填补空白,实际上是解决了我国一直没有对地对海攻击机种的问题(同时代的歼八-2是制空型)。

但FBC-1的毛病在于气动布局老旧,机身又大又沉(故俗称为肥豹),机动性差,高速突防也不怎样,油耗高(作战半径小,影响对海任务),载弹量小,且没有精确制攻击手段。

中国从俄罗斯购买的苏-30MKK入役,以及中国版苏-30(J-11)的成功,可能意味着飞豹不会再衍生其他近亲从而发展壮大了。

但直到目前,飞豹不仅入役的数量不多,而且在国际市场上根本没有销路,一架都没卖出去。按说巴基斯坦也缺少这样的机种,但他们接受不了FCB-1。肥豹的生产成本摆在那里,一架大致抵得上三架枭龙裸机(不带航电)了。

家园 应该枪毙

起码要开除后坐牢。

家园 不可能的

无论地面实验如何完备,都不可能代替试飞。航空史上试飞事故层出不穷,飞豹这次其实不算什么。

家园 空军某试飞团正团职副参谋长、中国试飞员学院副院长卢军

此人应该说是死的不屈:违反规定,驾驶教练机离地面不到50米倒飞。死的时候,把头磨的没有了。

黄炳新这个人不错。他不但艺高人胆大,而且严守条令。

有些问题是可以在地面发现的:我们当时的水平太低了!

家园 记者又在瞎扯了吧

黄炳新心里清清楚楚:在世界航空史上还没有过失去方向舵、完全靠调整副翼把飞机飞回去的先例……

记得小时候看航空知识,讲到当时有个机组把一架没有垂尾的轰-6给开回来了。好象是那架轰-6飞行中和一架歼-6相撞,把尾巴撞掉了。

家园 很正常。

工厂生产出问题很正常,质量问题很难得到100%的控制。何况是在人心不稳的八九十年代。就算是现在,各种超差串件也是层出不穷,低级高级错误比比皆是。结构强度方面,一向不强,要么就超重,要么就出事。跟国外差距不小。

另外航空跟航天不能比,航天基本上就是沿弹道飞,不存在包线的问题。

家园 真正内幕是我们试飞员的那种精神!

B(H)7(fei bao)的文章很多,而该文摘官方语言多,里面也有嫁接故事,

而且也并没有把我们试飞员那种精神和官僚作风成鲜明对比:

比如:......但研制了十多年的飞豹将前功尽弃,中国歼击轰炸机的研制进程又要推后多少年……

不是后推,而是从此没这个型号。由于**作风只要摔了飞机,该型号很有可能费了,一大批科研工作者又白干了。国家航空事业又倒退,而且B7可以说从设计理念还是很先进的。

所以,作者怎么不说,试飞员用鲜血和生命推动了该型号的成功,可惜没说。

  • -- 系统屏蔽 --。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