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西藏流水帐(一) -- 见证风的方向

共:💬16 🌺4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西藏流水帐(一)

昨夜,梦中,重新回到西藏,无数事情纷绕其中,或人或神或惊或咤,数次梦中醒来。不知其中缘由,返京后一直处在醉氧加浑噩的状态,似不太好,唯有将前日游历写出,以释放心中的纠结。

审美疲劳

这是一次计划外的出行,本来的打算是出国游,可在最后一股东风吹起之际嘎然而止,最终因为各方面之原因未能成行。其实无论那种游历,都不免惊鸿一瞥,难以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所以到现在为止,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湖北、北京两地。

经历过N+1次的随队出行、两人独行、出差奔波的洗礼,各地的名山大川虽不是都已到过,但是基本上也能大致道来,简单讲该吃的吃了一些,该玩的玩了一些。可正在此时,审美疲劳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说实话,我一直对西藏提不起兴趣。藏区已经去过两次了,当然每次都有巨大的收获,而这些收获正是感情路上一步步的见证…….

这次领导居然打起了趁??之前再玩一把的口号,呵呵。

牛肉面

去拉萨跟牛肉面其实没什么关系。

现在去拉萨安全吗?这个问题被问了无数遍。我也不知道,只知道有人要去西藏,俺只能执行这个决策。经过数天的网上调查分析,对目的地安全形势做出了据说良好的评级。

车票好买吗?打电话到售票处,得知去拉萨的T27只能去车站买,但是从系统里看没票,不太好买。终于想了个办法,能够每天看到T27的车票数量,从开始观察之日,卧铺票一直都挺多的,心下稍安(领导的出行舒适度总是很重要)。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8号。

其间,一直对要不要8号走很犹豫。万众瞩目的奥运就要开幕了,俺们却放弃这种天时地利去西藏,好像跟全国人民有点背道而驰,多少有点那啥哈。最后,还是用了这个理由来说服了自己:开幕式肯定是在家看,俺们也只能参与这点了。既然如此,那倒不如……

终于可以买8号的票了,可是晚上7点后才售8日的车票。俺5点多就到了西站,观察到西站对面的KFC楼上也开了一家康师傅牛肉面,看起来挺唬人的。为什么要说也?因为,小区附近开了一家,某日遛弯的时候想去尝试一下,但此心意一直未了。正好,时间很早很充足,去尝尝吧。点了份最普通的牛肉面,应该也是招牌面。肉块倒是不小,数量也还有那么几块,终于跟广告里的一样啦。可是吃完之后总让我觉得:怎么还是来一桶啊?唯一的区别只是把花花绿绿的方便面桶换成了具有硕大外部边缘煞白煞白的瓷碗,折叠的塑料叉子也换成了筷子,吃完后一掂面碗,那碗居然还是那么有分量。真的,其他的感觉跟来一桶一模一样。反正我是再不来了。

顺便说一句,售票员把车票和高原旅行健康说明扔出来的时候,激动了一下,姥姥的,终于要去西藏了。

48小时

整个下午都在准备,补充物资、理发、收包,而领导一会看看大会堂里举办的盛大的午宴、一会吃点水果,一会上网八卦一下,只是偶尔、顺便、高兴的时候才来指导一下工作。

车厢内装饰都是藏式风格,我们的铺位是一车厢的一号隔断,再往前走就是车头了,我迫不及待地问列车员,这车一路上还调头吗?得到否定的答复之后俺开心了一下。

长途旅行总是很疲劳很无聊,即便是跟领导在一起。两个晚上都没睡好,第一个晚上是因为白天休息的太多,第二个晚上是因为开始有一点反应。经过西安的时候换车头,看到了车体真的是庞巴迪跟四方的合资产品。

对面三个铺位是天津的一对夫妇带着孩子一起去西藏,孩子大概15岁左右,也不怎么说话。我开始一直以为他们是回西藏的一家人,因为这孩子的爹上车时穿的衬衣、皮鞋、拿着笔记本电脑,总觉得是出差来北京,顺便把家人也带上,现在逛的差不多了。反正出去旅行的人很少见到这样打扮的。

下铺一直空着,直到兰州上来一个满嘴跑T27的大学生。刚跟家人一起从新疆回来,去了喀纳斯、吐鲁番吧,然后从兰州又南下去了九寨沟,现又返回兰州直接入藏。在他嘴里他好像去了新疆所有的地方,找了几个新疆的地名随便地扔了过去,虽然我也没全去过,但至少俺做过功课,嘿嘿。俗话说的好:

坐飞机去过西藏的人千万别说自己去过西藏,因为还有坐火车去的。

坐火车去过西藏的人千万别说自己去过西藏,因为还有开汽车去的。

开越野车去过西藏的人千万别说自己去过西藏,因为还有开轿车去的。

开轿车去过西藏的人千万别说自己去过西藏,因为还有骑自行车去的。

骑自行车去过西藏的人千万别说自己去过西藏,因为还有走路去的。

走路去过西藏的人千万别说自己去过西藏,因为还有磕等身长头去的。

总之:低调、千万要低调。

家园 FLOWER
家园 花了再看,期待下文........
家园 西藏流水帐(二)

高原反应

因为上过高海拔,所以对高原反应有经验。这次来得早了些,到格尔木之前居然就开始了,还算比较轻微,只是晚上睡觉觉得憋闷,头倒是不疼。一早到的格尔木,我印象中的格尔木一直是只有一条窄窄的马路,路面坑坑洼洼,道路两旁只有一些四川饭馆、旅社,旅客们冒着细雨寻找着进藏的客车,而那些车也是给人以异样的感觉:些许的残破混杂着浓烈的混合型味道就挺到了面前,从车头跳下一个司机,胡子拉茬、红着双眼,点着烟猛抽一口后喊道:拉萨、拉萨,还有三个位子,人满就走;而车里的各色人等则从窗户探出了脑袋,用一种无关紧要加幸灾乐祸的眼神看着你:就这破车你也上?

等到了之后才发现,格尔木原来看起来跟布尔津差不多。

加挂动力车头后,列车才真正开始行走在青藏铁路之上。车过玉珠峰,车里的老少爷们都按奈不住地掏出各种相机来。拍完之后大家却发现,车窗上的痕迹不可避免地污染了镜头里的风景,车内的玻璃虽然可清理,但车外的一面却又擦无可擦。看起来,大家都是第一次走青藏线。

其实,高原反应还有一个难以言说的症状,几乎所有人都肚涨,这个嘛……(此处略去500字)

牛非牛

还是餐车好,人口密度明显降低,环境也整洁了不少。关键是玻璃越发宽大、明亮了。经过两天的遍历,菜也就是那些,运气好的时候能够碰上单炒菜,运气不好的时候只能是看着比你后来的那桌的菜无比光鲜、冒着热气、青菜还保留着一丝清亮的绿色,而你面前同样的菜却是有点凉、无甚色泽的大锅菜,仅仅是分量稍多而已。唉,只能怨吃不逢时,大师傅把剩下的那点菜底子全都给了你,而你刚开始还在庆幸:哇,菜量好好出乎意料哦。

餐车里还贴着纸条,向旅客汇报着中国军团的金牌数。这也是餐车的特别服务之一,如果我是车长的话,至少会把这些消息在广播中播放。

因为发车日期是8号,始发站人就很少,卧铺至少空了一半以上。据车上的人说,本来是想买9号的票,等开幕式后再出来,结果9号以后都没票,只能改8号走。还算比较庆幸,没凑热闹。

餐车除了用餐时间一般也难得有人出现,吃完饭坐在那列车员也懒得赶,还能跟你有一搭没一搭地聊聊。没想到天津夫妻的关系极好,我以为吃完饭坐那赏景是我等年纪的人才能干出来的事情。没想到,他们依偎在一起窃窃私语,很幸福的样子。

车体和乘务员都是北京局的,言谈中自诩16岁就开始跑车……他们也挺辛苦,路上奔波48小时到拉萨,然后在拉萨歇一夜,第三天早上8点出发,第五天早上才能回到北京。不过,他们跟着能休息十天,羡慕啊。

在这个流动的酒吧里朝外看去,羌塘草原到了。远处山峦叠障,白雪层层,近处绿色铺满了大地,上面落着一些黑白交错的棋子:牛和羊。牛是黑牛,黑色的牦牛。藏区的草场很多都用铁丝网分割开来,各家占各家的。所以当看到一群牦牛聚集在一起的时候,我倾向于把它们算做一个主人的流动资产。据说一头牦牛可以卖到5000到6000块。当你放眼望去或者用镜头扫过时,满目的牦牛不下200头。这可是一百多万啊,还不算羊。不信?我拿照片给你自己数。不仅仅是藏族,哪个民族的游牧部落都不买房子啊,这钱拿去干吗?捐给寺院呗。咿~呀~呀~~呀呀呀~~~我倒。

青藏线

列车从格尔木开始一直和青藏公路并行。青藏铁路自不必再讲,青藏公路也基本上是柏油路,虽然经常破损。进藏的汽车确实少了很多,青藏公路一点都不见繁忙的景象,经常是火车开了好一会才能看见几辆汽车,接近拉萨也是一样。据俺观察的结果,是辆车就能走青藏公路,基本没有大的难度。我说的可是车,不是人,人能不能抗下这一路的奔波可不好说。最最开始我们动过开车的念头,可是俺实在是有点犯怵。因为,这样的话基本上都是我开,实在是有点可怕,只能作罢。

列车翻过唐古拉山口时,我没记住别的,就记住了火车带起的满天尘土。在高原冻土地段打洞是基本没可能的了,火车只能通过的迂回线路来一点点提升高度。往返青藏线的客运列车都是在白天经过拉萨至格尔木区间。那晚上呢?铁路线莫不是空着的?肯定不会浪费,那在做虾米用呢?

出个选择题:

A拉牦牛

B拉经书

C拉青稞酒

D行了,差不多行了哈,别拉了,怪有味的

家园 送花等待下文
家园 呵呵,太灵验了。

再送花等第三篇

家园 我猜是晚上跑货运列车吧?
家园 应该是

青藏线现在是单线,错车都在车站内进行,白天基本没看到货车。车站基本上都是客运专用。

家园 好文继续期待
家园 看来去西藏是越来越容易了。惦念着应该去一次
家园 居然把铁老大都招来了。。。

我记得五、六年前在户外网站混的时候,有个猛驴要从北京骑车去西藏,当时在绿野基本上是引起轰动,无数的人关注。

这次去的时候,每天都能看到好几拨骑自行车的家伙.....大家都在与时俱进。

家园 西藏流水帐(图一)

有些照片是透过车窗拍的,效果不是特别好。错那湖点看全图

错那湖点看全图

牛来了,自己数数点看全图

布达拉宫点看全图

大昭寺内点看全图

从大昭寺远看布达拉宫点看全图

布达拉宫点看全图

布达拉宫点看全图

家园 西藏流水帐(三)

拉萨

火车晚点2个小时,这是从西安就开始的事情。初到拉萨,其实没什么感觉,除了干净,比我想象中干净,也比我想象中要小。火车站在拉萨的西头,打车先路过布宫西侧的新城区,基本上灯火通明,声色犬马,热闹非凡,跟内地的城市夜色无本质区别。可是从北京路一路向东,一过布宫,灯光顿时黑暗下来,满大街的军装武警,路上行人也是隐隐绰绰,鲜见汉人。第一次到拉萨,气氛上就给俺来了个下马威,原来是这个调调。本来想住北京东路的亚宾馆(就是牦牛宾馆的意思),宾馆也没开灯,只是在大堂前台里开了盏昏暗的台灯,一问价格,还不便宜。看到此种情形马上掉头,另找地方。

在新城区找到一处店面亮堂的平安所在,入住。专家酒店就在布宫后面,推开窗户能看到布宫背影,凑合了。进房间后第一件事情是找插座,充电,然后给家人报平安。房间一角放着制氧机,付费才能使用,领导来了兴致,想要试一试。我说您在亚丁睡觉、爬山都跟没事人似的,在拉萨就别捣乱了。方才作罢。

真正看拉萨是第二天,今天的安排很松散,主要是为了适应环境。早饭后踱步到了布宫广场,先在酸奶坊吃了杯酸奶。酸奶坊的老板拿出自己的相机要给我们拍照,说这段时间客人很少,会把照片放到网上云云。今天特地上网看了一下,结果没发现俺们的照片。

天气不是很好,有点阴。在布宫广场上就一件事情,摆POSE,拍照片。

在拉萨百货大楼门前,因为车多,需要在路边的一对违章停放的车堆里钻来钻去,一不小心走到了一对巡逻武警的中间,我自己还不觉察。领导看不过去,提醒了一句俺才发现:您这一不小心就混进了革命队伍嘛。

向公交车站上执勤的警察同志(每个公交车站都是三人岗,两个防暴武警和一个学警)问了一路,终于找到了大昭寺。第一印象不是大昭寺如何如何,八廓街如何如何,而是满大街的武警如何如何。五人一组,成212阵形,清一色的八一杠,枪口斜向下(基本没有金手指现象),沿路巡逻。所有与北京东路对接的胡同口都站着武警,持防暴盾牌。我等良民只有一个感觉:安全,非常的安全,见到解放军跟见到亲人似的,那感觉,刚刚的。路口还有部队的便民服务点,领导一看有兵哥哥坐镇,马上从包里掏出了水杯,借口去讨杯水喝就丢下我奔了过去。

买票进了大昭寺。藏族不亏是全民信教的民族,所有人都口中念念有词,面色虔诚地进入每个佛堂。硕大的长明灯里排开一溜灯芯,缓缓地燃烧着,只有靠近灯芯的部分酥油是融化的,酥油静静的,带着动物油脂的淡黄色质感不起一丝波澜,没有融化的酥油凝结在底部和边缘,谁知道在那待了多少年。有的藏民保温瓶提上一瓶热的酥油挨个添加,也有藏民用塑料袋子装上大大的酥油块,每到一处便用勺子挖下一块,小心地放进去。

我们也随着人流加入到一条队伍,应该是朝拜大昭寺供奉的佛祖或者活佛(暗表: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后面磕的两个头是给谁的,磕的时候倒是抬头看了看,没整明白)。先是进入旁边的一个偏殿里转了一遭,然后进入正殿,所有人顺时针进入,先在莲花宝座的右手边站着向宝座磕一下头,然后走到左边再来一下。维持秩序的喇嘛看到杂在一堆藏民中的两个汉人,说的话念的经就改成了汉语,领导磕了之后,喇嘛直说:磕一下,好!好!。领导看到前面的人从喇嘛手里接过了一条哈达,也想要,跟喇嘛说了半天,也没理我们。

上了二楼,基本就是游客了,藏民一般不上来。正在维修排水管,五、六个藏族妇女要坐在那用木棍不停地敲刚刚铺过的水泥,整不明白有啥好敲的。再上三楼,能看到不远处的布宫,没多远。

玩了大半天,回去休息休息一会,顺便去雪域餐厅吃个饭,这事后面再讲。

技术活

因为旺季不旺成了淡季,加上我们也只有两个懒人,又不准备去珠峰大本营,包车也是件麻烦事情,所以我们决定参加散客拼团去日喀则一趟。就在酒店里就有一家打着中青旅旗号的旅行社,名号肯定有问题,但关键的还是他的服务,对不。听酒店里的人说这家开了好几年了,还可以。与其在大街上随便找一家旅行社撞大运,不如就是这家吧,酒店大堂经理的话虽说也不能全信,但好歹算个旁证。给了说服自己的理由,就打电话约来面谈。倒也快,立马签了合同:日喀则两日游。来的是袁经理,大理人,印象尚好。

第二日一早,退房,大巴到门口来接,出发。车上的导游30来岁,一看就是老江湖,是个能手。上车开始就让大家提问,关于西藏的任何问题都可以。从俺的经验来看,作为一个资深导游,他应该在心里对游客们经常提的问题有一个列表。游客的问题大都肤浅,导游的靶子又足够大,基本上问题都射到了靶子上,导游的回答也足够风趣,一时间车箱里气氛溶溶。我很佩服这个导游能够记住这么多的人名、地名、寺名,这可是个技术活。听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大多是没听过的游客有反应,但是能够吸引所有车上人的故事莫过于导游在3月份的经历(此处省略1000字)。

羊卓雍错、扎什伦布都是常见的景点,说起来太累,还是看照片吧。

家园 西藏流水帐(图二)

羊卓雍错湖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浪卡子县车站对面点看全图

宗山抗英城堡和纪念碑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扎什伦布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日喀则掠影点看全图

亚鲁藏布江一景点看全图

家园 那个不是水泥,是阿嘎土。

阿嘎土

点看全图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