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格子组二期经验教训阶段总结 -- 陈经

共:💬65 🌺1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格子组二期经验教训阶段总结

脖子说我态度不好,看来是要认真总结一下。

一.目前浮亏情况

从2008年3月10日格子组二期开始操作,至8月27日周三进行总结。期间上证指数从4300跌到2342点,下跌45.5%,沪深300指数从4621点跌到2325点,跌49.7%。

价值组40万浮亏17万,净值减少42.5%。其中我操作的20万,约亏68400元,浮亏34.2%。nettman操作的20万,约亏101400,浮亏50.7%。孤舟操盘的趋势组12.5万亏58400元,净值减少46.7%。三人操作都有比较大的浮亏,目前实盘的情况比较困难。

二.操作水平自我总结

大家对我的批评是对的,我的操作水平显然有问题,自己也没有自信。我在进行买卖的时候,心态比较急,建仓时喜欢几下买光,往下买入拉开的差距很不够。建仓中信、招行、万科时都有这样的问题。卖出时又患得患失,想卖在高点,下跌了就不想卖。卖出时只卖100、200股,显然过少,抄底时又怕跌更低。即使前期有钱买,中信上上下下波动很大,我也没抓住机会大降成本。开始买入中信时是31元(除权价),成本只降到了27.9元。而nettman开始买入莱钢是在20元以上,最终成本降到了16元。如果nettman来操作买卖中信、招行、万科,会比我做得好得多。孤舟在操作中显示的水平也是不错的,我觉得有魄力,博傻脖子都表示过赞赏。

因为自己觉得操作水平不行,我想拉人来共同操盘分散操盘风险,只有nettman肯来帮忙。后来我想让霍去病帮我操作,他去救灾,又是奥运,也不行。现在对操作水平也没信心,建仓与高拋低吸很害怕,心态急、患得患失,没有着手点。

三.大势判断发生重大错误

发生这幺大的浮亏,主要还不是操作水平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我看错大势。关于中央的经济政策走势,我的分析与批评还是可以的,虽然有一些争议,但在这方面有一定的自信。年中的政策转向,从紧缩逐渐走向放松,我是较早预言了的。但是,我在股市走势上严重判断失误,对风险估计不足,片面幻想股市波动区间,习惯性看多,对看空因素没有足够重视。

最严重的错误发生在5-6月,我幻想股市在3000-4000之间波动。在涨高到3700时,卖出过少,想卖得更高,相信舆论营造的“中级反弹怎幺也要上4000点”。在往下跌破3000点的过程中,我相信政策底是3000,选择了满仓买入,幻想抄底,而且还让nettman也买入。这是用主观愿望代替了严谨的仓位控制。原则上,不应该主观想象大盘的上下区间,应该考虑不确定性进行仓位控制。卖股卖错了,不过是少挣,也还是比大盘强,也不会有人说我不对。捂股捂错了,就是严重的问题,会被严厉地批评。现在回想,这种错误是属于系统性的失误,比操作水平的失误要严重得多。而且是有我有能力做好的,是不可原谅的判断失误。实际我已经作出了卖股规划,后来股价一波动,我又变成了散户思想,忘了先前的规划。

后来到奥运前也判断错误,以为会稳在2800点,不料跌下2300去了。但这个难度较高,属于我的水平应对不了的。

目前我对大势判断完全无信心,准备放弃对大盘走势的研究,不去主观论证看多或者看空。目前我确实相信大盘有可能下2000点。我应该去关注中央政策,以及宏观经济走势,个股基本面研究等。

四.个股估值发生较严重失误

我们进行价值投资的根基在于对个股进行基本面分析与估值。我对万科与潍柴,选股时的理由不够充分,基本面跟踪也做得不太好,对个股风险没有考虑好。选择万科时,虽然意识到了房地产的问题,我自己也主张房地产要大降,但还是过急用抄底思维买入了万科。潍柴也是,我被上半年的高收益所迷惑,虽然知道下半年收益下降的问题,但还是过急地推荐给nettman。总结经验教训,如果知道行业有问题,那幺应该等行业真的出大问题了,观察一段不迟。对个股可以留意,不需要买入。

对中信的估值,因为有老拙的持续分析,我还是有较为仔细的研究,我认为选择中信作为价值投资目标是正确的。我坚持认为中信的熊市价值是25元。但是,作好了估值,也要意识到,市场有可能跌破正常估值,不需要着急全满。在熊市中,可以耐心等待低于正常估值的状态出现。对招行我也是有一定研究的,选择招行没有错。招行的业绩增长也是不错的,全年可能是1.8-2元,16倍市盈率就可以基本解套。但我还是买入过急的问题,因为有溢价买香港永隆银行,以及银行贷款紧缩的问题,应该会出现较低估值。而我在30倍静态市盈率买入,不是按熊市估值来的,而是按正常估值来做的。

也就是说,我的估值买入模式是“我觉得它值多少倍市盈率”就买了。凯恩斯说,应该看“别人觉得它值多少”。市场比我估得少,就要尊重市场,用市场的低价来买入。在价值投资框架中,市场是可能错的,巴菲特说“市场错估股价时,就是获利好机会”。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市场可能错,就把浮亏归因于市场发生错误。市场即使错了,也要尊重它,把它当正确来面对。所以,要提前考虑到市场估值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做好安排。如果认识到这一点,我会一直保留相当的仓位等着抄底。因为中国股市因为大小非的问题,确实容易产生恐慌情绪,非常可能发生过分低估的情况。

五.对价值投资框架加深了认识,继续有信心

象我这样操作水平很差的,大势判断又严重失误,个股估值也发生严重失误,建仓时成本过高,仓位控制也弄成了最差的熊市满仓,还不作止损,又碰上这样凶猛的大跌,本来应该是无情的中国A股市场被淘汰的对象。但我冷静评估局势,却发现并不是想象中的这样坏。

我操作水平比nettman与孤舟差是毫无疑问的,大势判断也并不强,但是亏损却要少。大约相当于招行涨40%,中信涨50%,我就解套了,而孤舟的路翔股份、nettman的莱钢要涨近90%-100%才解套。这是为什幺?我认为是老拙的价值投资思路,四项基本原则起的作用,让我买的是跌得相对少的股。所以,操作好,不如选基本面好的股重要。单选好股也不行,也还要结合大势做好估值,估值不够安全时,空仓比买入好。

我认为,nettman用“价值投机”思路选莱钢有严重问题。因为莱钢的未来成长性不如中信招行,也不是行业龙头,那幺市净率估值就要非常保守。nettman买3倍市净率的莱钢,是估值发生了严重错误。

我总结自己操作分析的经验教训,发现在我能力范围内可以提高的方面很多。之所以发生34.2%这样的浮亏,不是因为价值投资框架有根本问题,而是我做得比较粗。通过这个巨大浮亏,我对“价值投资者行动纲领”中的“熊市买股”与“小牛市卖股”二节有了深刻认识。这种通过实践得来的认识是宝贵的,远远胜过我主观描述的投资框架。另一方面,我提出的“熊市买股、牛市卖股”的原则也得到了部分验证,我对这个行动纲领的成功有信心,批评我的人无法对这个框架提出本质的质疑。

在“熊市买股”这个环节中,我得到的教训是,要主动性地看空,考虑市场对目标股的估值,把情况设想得坏一些。特别是肯定牛市无法迅速到来的情况下,更应该把估值做得保守一些。股经说,熊市中的价格是由最悲观的人决定的,要尊重这些最悲观的人。我在这上面很容易犯错,因为长年唱多中国经济,支持的人少也照样唱多。但是,股市投资不是搞宣传,也不只是考验长线眼光,需要观察市场情绪,而不是用自己的情绪代替市场情绪。在“小牛市卖股”这个环节中,我得到的教训是,要随时关注趋势的变化,未虑胜先虑败,小心使得万年船,为了安全宁可放弃可能的收益。

六.未来展望

我对大盘的走势没有看法,不再看多,我认为有可能跌下2000点。另一方面,我认为招行与中信的市场估值,已经到了相当保守的水平。由于中央相当可能给银行松绑,要保经济增长,招行的利润应该不太悲观,我认为1.8-2元是正常的,目前价位动态市盈率很低,已经没有多少下跌空间。中信和其它券商股不一样,市值较大,净资产较高,对大势的依赖相对较少,在熊市中更加抗跌,这已经为市场走势所证明。我认为18元的价位,相当于2.2倍的市净率,在中信未来还有大发展的情况下,已经是低估了,而非熊市正常估值。招行与中信从我买入以来,基金一直处于小幅增减的状态,说明它们的价值也得到了大资金的认可。

所以,我判断中信和招行在未来大盘大跌的过程中,会比大盘要强,甚至有可能逆市上涨。另一方面,我认为招行与中信由于跌不透,以及市值太大,未来的牛市上涨空间不会太大。我觉得在市场大跌的情况下,例如跌到1500点,许多企业亏损,出现不可思议的低价,这时才是获取巨利的大好机会。我以前没有注意市场上的烂股,现在发现虽然跌了这么多,还是有很多股价格太高,需要跌透,再来个腰斩不奇怪。目前还是要坚定持有中信招行。再未来出现遍地破净股的时候,可以选择不会破产、破净、未来有大发展行业的龙头股换过去。价值投资的机会是跌出来的,不是涨出来的。所以,我应该看空。

家园 花陈经面对争议时的态度
家园 呵呵,政委这篇总结心平气和多了

送花支持一下。

似乎短期不用这么悲观,也该有点反弹才对。长期么,就等着虎兄、葡萄等指示了。

家园 送个花。讨论下:中信比招商好吗?

咱吹句牛

中信的经纪业务(把自营的数字除开)

你随便给我个国内二流的证券公司。。我可以用三年的时间逼近中信

呵呵

上面是吹牛的话大家别信呵

国内的证券业务还得几番风雨才能见到彩虹,这个话是真的。

家园 陈大,这篇文章只能部分支持!

我尊重陈大对待批评的态度,但是现在否定自己显得太快了!6000点看多和2300点看空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我个人觉得你适合宏观经济研究,对股市判断还是有问题的。股市与宏观经济,特别在中国并非一周一周的对应的。中国股市由于还不成熟,影响它的因素很多,对于我们散户,只能看大势,不可能买到最低,也不可能卖到最高。如果要求自己完全实现最低点买和最高点卖,那是一厢情愿,和6000点唱多是一脉相承的。

做股票长期盈利要铁石心肠,极端理性且毅力信心超强的人才能做到,这是我这轮牛熊市中最大的认识,但显然陈大并非此类。陈大,建议你静下心来好好研究宏观经济,每周的评论还是很期待,但是就不要加太多股市的具体点位的判断了。

家园 政委还是政委.挺.
家园 我没有否定自己,我在大方向上相对好一些

我是宏观好过微观,长线好于短中线,战略好于战术。所以,价值投资框架适合我。我们进行投资,不是要当全能选手,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面对大跌睡得着觉,心情开朗乐观。有坚定的信念,不怕冷嘲热讽,也不在乎等待,不计较一时得失。价值投资显然很适合我,我对成功有信心。

我总结了教训,更有利于认清问题,对规律有了曲线上升的认识。

家园 客观冷静,好。

目前我对大势判断完全无信心,准备放弃对大盘走势的研究,不去主观论证看多或者看空。目前我确实相信大盘有可能下2000点。

这个俺就觉得有点可惜鸟,炒股还是要对大盘有所估计。

预测不是万能的,但是不去预测是万万不能的。

止赢止损分段操作都是对预测的补充而不是对预测的否定。

家园 其实陈大炒股的水平还是很有进步的

亏了百分之三十几不算差,我觉得以你的知识水准,在经过这次牛熊经历之后,应该对老拙的理念进行扬弃.

家园 一次失败就扬弃?没志气。
家园 技术面的不谈,说说态度。

万万不可自轻了。

从TG思想理念风格一脉相承的陈大,应该知道TG最牛B的政委——老毛,经历过多少低谷。即使有正确理论指导,实践上犯错误是早晚的事情,有勇于认错的务实态度就好。

理论需要实践来修正,同样需要实践来验证,方法论要坚持才可能有胜利。

格子组搞到现在,浮亏多少其实不是最重要的,我不满的是陈大的态度,赢是什么状况我不知道,输则气急败坏,自乱阵脚。陈大在革命的三大步骤,宣传组织筹款上都颇有太祖遗风,眼光超前,雄辩滔滔,气势雄浑,不过修为上确实有距离。当年希特勒在柏林沦陷的前夕还在开会探讨柏林的重建问题,这才是帅才。作为一个优秀的青年政治经济学家(小虎语),不说达到前辈枭雄的层次,也实在不该如此不堪,这是我最大的意见。

其次,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实践没有跟着理论走,说一套作一套,如果真的严格按照既定的战略(四项基本原则)操盘,输不到这么多。输赢无关紧要,关键是理论没有指导实践,实践也就无从反馈和验证理论,那格子组的意义就彻底没有了,跟散户有什么区别,目前来看,没有区别。

最近一个搞了N多年期货的河友说:操盘就是跟自己性格中最大的那个缺陷作斗争。从某个角度来看,确实如此。

大家对格子组是抱有期望的,诸君努力!

家园 花。

陈大的股市观察和经济观察,虽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但是的确非常有价值,无论是文采和内容就很精彩,我学到很多。

我个人希望陈大能继续观察下去,只是没有必要每次观察都和格子的实盘联系起来。

家园 陈经啊 这是我的一点分析和意见

忍不住说几句

1看目前舱位的个股,浮亏不小,情况不好,如果继续持有,到年底的浮亏可能超过60%,但是,24个月成长性尚可,这说明战术上是惨败的,但战略上不算输。

1。1操盘手能力不足

1。2长短线思路混杂 患得患失

总结 放弃对大盘走势的研究是完全错误的散户思想,我建议反过来 放弃对个股的分析而依据对大盘走势的研究试行指数型基金

2在对大势进行分析判断时忽略了经济学基本规律之一的延时性规律,即宏观态势的传导一般有3-6个月的延期后才能在环比数据中体现。而政策引导的变动会更加延后

这是5-6月判断失误的根本原因。

2。1 关注中央政策,以及宏观经济走势,个股基本面研究不足

2。2 散户思想太重,不够坚持冷静客观分析

2。3 主观上缺乏对经济主题参与者的换位思考和分析

总结 需要作过去10年历史的分析功课 需要作微观资金流向分析的功课

3 对个股问题 严重不敢苟同

3。1 莱钢的基本面较佳 亏损是过高价格买入被庄家摆了一道 但目前的价格和PE PB尚可

最重要的是 产品结构和内部管理均优

普钢上他是国内规模最大、品种规格最全的H型钢龙头企业。

轴承钢、齿轮钢、大圆钢、弹簧钢、锚链钢等特钢产品也属于强竞争力优质资产

nettman买入价格严重有错,但此股确有吸畴作长期的前景

长期持有的风险是整体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国际市场价格变化 国内经济是否衰退 铁矿石和煤焦价格)

3。2 对中信证券认为是基本面好于莱钢的股 严重不敢苟同

中信证券去年年报很好看,可是他的绝大部分利润的来源是创设权证,这100多亿横财占了总利润的一多半。其结果却是这个月发布的半年报里来了32亿公允价值资产减记。

自营 理财这一块 这几年调整期 他利润肯定不可能高

股市成交量低迷,手续费他收入就大大减少

可转债/企业债风险在增加,而且最近大家一哄而上发企业债,未来一年内全国上下计划增发的总量大的吓人,债市有放量大跌的巨大危险

而作为07年另一主要利润来源的新上市承销发行,这几个月已经连续套自己了。仅仅冠城大通(600067)这一支的增发,就套进去2亿多,中信证券把自己套成了冠城大通的第三大股东。

而巨额大非减持威胁也是问题。

从基本面看,属于熊市期负成长性股,极度高危,长期投资价值为负。投资机会在于几年后大牛市再次来临时买入。

家园 新闻说中信证券炒权证浮亏32亿,到底怎么回事?

我对会计手法不太了解,但可以肯定这是中报中的一个曲折的计算方法,这种标题是忽悠。还有“举债过冬”,明明是买债券,结果说成借钱一样了。

上证所为了平息南沽巨亏股民的愤怒,要求各券商将所有创设权证回购注销。我们原先估计中信在南沽上挣50多亿,回购可能花了12亿,少挣了一些,但也还是挣。怎么就成了浮亏32亿了?

家园 放几个马后炮啊,呵呵,姑妄听之

马后炮之一,为什么我们没有像预计的一样,在大顶到来之际,触发逃出机制呢?我觉得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真正从价值投资的角度,从一个长期来看待股票的内在价值和股价的关系。同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作出了误判。

其实我认为,误判是不可怕的,但是可怕的在于,是否我们只作出了自己愿意接受的判断,接收了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呢?是否我们在某种程度上,由于自己买了股票而一厢情愿的看多呢?我觉得是有部分这样的因素的。

而实际上,只要做股票的人,这样的想法总是会有的,所以我认为,应该再回头审视一下我们的逃跑机制,到底是我们操作失误,还是逃顶的机制有问题?

或者说,是否在本质上讲逃顶是不可实现的呢?

马后炮之二:关于操作水平,我觉得这个和心态其实也是很相关的,我个人认为政委经常性的作出趋势性的判断,并且因此提高或者降低了计划的买卖价位,我觉得是不合适的,是破坏了操作系统的。因为从实质上讲,操作系统就是为了防止人们的非理性判断和躁动而设置的,在没有真正理性思考和极大把握的前提下,不应当能够轻易破坏。

马后炮之三:这个可能有点难于接受,呵呵,说实话,要是能在实盘开始之前认识到这一点,恐怕更好。而实际上,我觉得我们应该能认识到这一点的啊?

这就是,难道大家真的认为,所谓价值投资,是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面,按照业绩,能够验证的么?呵呵,价值投资难道不需要通过至少整个一个的牛熊周期来认识的么?难道我们能够因为上个实盘处于股市上坡,就认定他成功,认为这个实盘处于股市下坡,就认定他失败么?

我的感觉就像是,我们把一副动物骨架埋在地下,然后等个十年,来验证化石理论和地质理论的正确性,呵呵,然后我们再根据动物骨架没变化的结果,来说明化石是不可能产生的,因此所有化石都是人造的?

我个人觉得,实盘到了约定的时间,就应该做一个变化,但是如果完全散伙的话,那么我们除了亏了钱,连验证理论的目的都做不到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