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文革时期的经济发展数字简评 -- 不远攸高

共:💬128 🌺93 🌵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毛说大好,谁敢说小好?这些数据怎么好拿来用?
家园 你如果这样定义崩溃,那么这几年下岗工人很多倒是接近崩溃了

你还没有计算国民经济增长率。

家园 若你都这样推理的话,现在的数据难道就可信?

我看你纯粹是为反对而反对。

那么多经济统计数据在呢(可看后贴补充的各种文献资料),尤其你看清楚了吗,发言大多是在文革后,而且我还补充了不少经济数据分析。

所以,我已经看出来了,你纯粹是为维护自己头脑中想象的中国而反对,呵呵,那就只能祝你玩得愉快。

家园 什么是生产率?生产率是 人均吗?

按照人均,中国农业是落后的,可世界承认中国农业是领先的,为什么?因为大家看生产力水平看的是生产率,科学技术进步提高的也是生产率。

生产率是产出与投入的比率,通俗意义上讲就是资源利用水平。在农业,资源基本上就是土地,生产率就是亩产量。

而人均受战争等政治因素的影响很大,任何一个民族,无论其生产率如何,都是尽可能的希望增加人口,特别是男丁,为什么?因为要打仗。所以中国64-70年,头等大事是备战,最大的生产是产人、生孩子,最大的事业是培养战士,再就是粮食,其他与战争无关的物质全部依次向后。

直到71年,中国基本摆脱战争的威胁,计划生育开始出台,战争常备站岗人林彪察觉风头转变而出逃,华国锋、陈永贵等一批生产能手进入中央。

家园 说得很好,不得不冒出来花一个
家园 这个理由比较不那么有说服力啊

建设国家过程中,怎么就不能保持生活水平上升呢?

革命史上讲的,即使瑞金时期,苏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也上升了。

家园 劳动生产率当然是算人均了

定义,单位劳动时间生产数量。平均到劳动力。

家园 现在的数据不可信,难道能证明过去的数据可信不成?

用李成瑞的话来说:“现在公布的十年内乱期间的数字,尽管有若干估算成分,但数字来之有据,又经过反复核对,可以说是基本可靠的。”  

作为一个统计局长,共产党员,话都给你说的这么实在了,你咋就是听不懂呢?你要人家咋说你才能明白呢?直接告诉你这是我编的?

你总以为人家不重视数据,这样的数据,也只有你敢堂而皇之地拿来说事.

家园 我无法同逻辑不清的人交流

我也不可能向一个搞不清本职工作和第二职业,各种概念混成一锅粥的人,解释清一个清晰的理性问题。

家园 教科书定义,不知你要怎么改

阁下什么牛人,能跟公认教科书定义的生产力

叫板。也叫有逻辑?

家园 劳动生产率的定义和知识要点

劳动生产率(labour productivity)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劳动生产率概述

  劳动者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效率。劳动生产率水平可以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的数量来表示,也可以用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越少,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主要因素

  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不仅指劳动实际操作技术,而且也包括劳动者接受新的生产技术手段,适应新的工艺流程的能力。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科学 技术越是发展,而且越是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

③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分工、协作和劳动组合,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工艺规程和经济管理方式。

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主要指劳动工具有效使用的程度,对原材料和动力燃料等利用的程度。

⑤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与社 会生产有关的地质状态、资源分布、矿产品位、气候条件和土壤肥沃程度等。

劳动生产率分类

  劳动生产率按其计算的范围可分为:

①个别劳动生产率。包括个人劳动生产率和企业劳动生产率。前者按个别劳动者的劳动耗费来计算;后者按个别企业的劳动耗费来计算。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是以全社会为单位来计算单位产品所耗费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量。

  劳动生产率按其决定的条件可分为:

①劳动的社会生产率,是指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程度所决定的生产率。

②劳动的自然生产率,是指由劳动的自然条件所决定的生产率。

  马克思说:“在农业中(采矿业中也一样),问题不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率,而且还有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劳动的自然生产率”。

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关于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问题?研究的角度很多,专著也很多,这里就只陈述一两方面。

人力资源着手

  有人对企业从人力资源方面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着手,作出的以下总结:

1、人力资源的经济投入

2、人员的合理组织和配置

3、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

4、人员激励

5、企业文化建设

整体上叙述

  美国管理大师杜拉克先生对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问题的观点如下三方面:

(1)清晰的定义任务:这个观点很好理解。每一个活动、项目都有一个目标,可解决“干什么”这一问题。

(2)专注于所定义的任务:字面理解是“专心一致的完成任务”。延伸理解为:资源投入——产出的过程中,工作可分为有效工作和无效工作。“专注”是指增加有效工作的比重。那么每个人都应关注自己的任务,拧螺钉的只专注于拧螺钉,上车轮的专注于上车轮。这样流水线生产作业方式的产生就有了理论的依据。日本很关注作业时间的研究,其目的就是增加有效工作的比重。不论是对作业动作,机器排列方式的研究其目的是一样的。可见专注任务是很有其研究广度和深度的。

(3)正确合理的评价任务:这个观点很重要。

评价任务的尺度选择不当,就不能表明正确的价值观念,其后果是完成任务的人积极性的消退,误导群体的认知观念。就如现在很多企业都存在(产量——质量)的通病一样。企业有产量指标,当然也有质量指标。在生产中产量压力相当大时,假如有二班生产,其中一班产量指标完成而质量指标未完成;另一班产量指标未完成而质量指标完成。这是的评价任务的标准就很关键。我见到的企业中绝大多数认为完成产量指标的班次工作效果相比另一班的好。那么这种评价标准所产生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只有正确和合理的评价标准,才能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激发群体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工作效果和效率。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意义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着不同的情况和意义。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各个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竞相采用新的技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商品的个别价值,以取得超额剩余价值;各个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是有限制的,因为资本家只有在增加剩余价值的限度内才会采用新技术,否则他宁愿维持现状,甚至阻碍新技术的应用。同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对资本家来说,是进行资本积累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劳动者来说,则会造成失业,这就加深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由此而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使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劳动者成了生产资料的主人,可以充分发挥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对社会主义来说,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列宁说:“劳动生产率,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资本主义造成了在农奴制度下所没有过的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而且一定会被彻底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造成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并为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

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不仅指劳动实际操作技术,而且也包括劳动者接受新的生产技术手段,适应新的工艺流程的能力。②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科学技术越是发展,而且越是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③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分工、协作和劳动组合,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工艺规程和经济管理方式。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主要指劳动工具有效使用的程度,对原材料和动力燃料等利用的程度。⑤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与社会生产有关的地质状态、资源分布、矿产品位、气候条件和土壤肥沃程度等。

劳动生产率分个别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劳动生产率。在个别劳动生产率中,按个别劳动者的劳动效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个人劳动生产率;按个别企业的劳动效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企业劳动生产率。以全社会的平均劳动效率计算的劳动生产率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是衡量全社会范围内生产先进和落后的根本尺度。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量就低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反之,则高于社会必要劳动量。劳动生产率同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量成正比,即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量越多;而同单位产品所包含的劳动量成反比,即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产品包含的劳动量越大。

劳动量的耗费可以按不同人员的范围计算,如按全部职工计算,就是全员劳动生产率,按生产工人计算,就是生产工人劳动生产率;生产的产品量可以用产品实物产量、标准实物产量、生产工作量和产品价值量(总产值、净产值等)等指标计算。

家园 哪里讲到不算人均了

哪里能只讲亩产,不算人工投入了?

家园 又出现一个有‘经历’的了

先遇见一个把科技人员自己找课题当下海经商

的,老兄又来当第二职业,二位当过科研人员

吗?

家园 帮海纳兄补充一些资料:文革期间的劳动生产率究竟如何

反映经济效率的两个主要指标:资金利税率、劳动生产率,在改革开放前都已达到相当的水平。

据统计,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的资金利税率,(按每百元资金实现的利润和税金计算)1952年为25.4%、1957年为 34.7%、1965年为29.8%、1975年为22.7%。这就等于说,国家每建一个工厂,大约只需3-5年就可收回全部投资,再重建一个同样规模的新厂。即使除去税金而实现的纯资金利润率。同期也分别达到19.2%、24%、20.9%、14.19%。再从劳动生产率看,据统计,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数,以1952年为100,到1975年增至239.8,即23年间增长1.47倍,年均增长3.9%。这在世界史上都是罕见的增长速度。例如美国在1990至1996年间私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只增长1.1%,不及中国改革前的1/3。其中的“一五”时期和“大跃进”时期的劳动生产率就更高,即在1952年到1957年间的增长指数由100升至152.1,年均增长8.7%以上。1958-1959年大跃进中,高效率生产的事例,更比比皆是,据《人民日报》1958年4月19日报导,重庆国有大型建设机床厂“生产大增、工人大减”的事迹,指出该厂从1958年2月开始着手整顿生产车间的劳动组织,将原来1人看1台机床,逐步改为看管多台机床,到5月已有300多台机床实现了多机床管理,节约了200多名看管机床技工。同时又由原来1人看管两道工序逐步改为看管多道工序,最多的看管12道工序,从而大大节省了工人,提高了劳动效率。再如,展现北京风貌的庄严宏伟,质量一流的十大建筑,也只不过约一年的时间就竣工落成,为建国1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等等。如此高速度、高效率的生产都无一不显示出国企高效率,而不是低效率的特点。

国有企业大面积严重亏损的现象并非从来就存在,而是近些年, 特别是1992年以后才出现的特有的情况。如四川省企业调查队对60户国有及国有控股亏损企业的多项调查结果:这些企业出现亏损的时间有80%始于 1993年以后,其中40%的企业始于1993-1995年。有40%始于1996-1998年。出现亏损起始年份最集中的是1995年。亏损最为严重的年份是1998年。全国情况也与此大体类似。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国企直到1996年1~4月才首次出现净亏25亿元,整个1996年和1997年上半年都是净亏损,亏损面40%以上,直到1999年1~2月,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中,亏损面还高达45.7%,就全国国企中工业企业的资金利税率来看,在 1992年尚有25.4%,而到1997年却下降为6.27%,不仅大大低于1992年的水平,也大大低于“文革”末期1975年的22.7%。

以上所有数字均出自 《中国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马洪主编:《现代中国经济事典》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多查查数字

事实不容否定,我在海纳兄的话语后面已经补充了些资料。

说实在的话,有些人就是到了黄河也不会死心的。

http://www.ccthere.com/article/1775333

实际上,已经跟本不是事实的争论了,还有什么讨论的价值吗?再多的数据有用吗?有些人就是不愿意承认事实而已,仔细想想很可怜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