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解读】一封有意思的信 -- 陈郢客

共:💬134 🌺488 🌵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到底,

共产党还是党内实行民主,领袖还是大家选出来的。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尤其是当年能够拥有投票权的,都是从枪林弹雨里面打出来的,不管其中的某些有多少荒唐事,但没有一个是不长脑子的傻蛋。

所以,很多时候我就感叹一件事情。历史其实不是偶然的。跟生物的进化一样,前面所拥有的,直接决定了其后所能够选择的。而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有其利必有其弊,祸福相依,这个是绝对的。

最后多说一句话,我们今天所尝试的,极少是真正的创新。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政治经济。95%以上的,都是前人已经尝试过的,或者改头换面又重新端出来的。所以,不要小瞧了前人的智慧。

说来说去,又回到发展论上来了。得,还是去读毛选好了。

家园 【讨论】TQM的实际绩效学界有所争议

基本上,这一套的理论是在日本企业盛行的时候搞起来的。当然,其中的精髓部分一直的以延续到了如今的ISO9000等体系 (顺便说一下,这个体系的效果也有人怀疑)。但是在TQM运动进行了多年之后,一系列的报告显示其效果至少没有最初想象的好。近年的一些研究似乎倾向于认为TQM中的一些核心部分,如员工授权,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与各国文化的影响有关。也就是说,最初TQM在日本企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日本文化而决定的。搬到其他的文化范围内效果不见得佳。而且容易流于形式主义。有人专门就此调查过TQM在墨西哥企业的情况,结果并不理想。因此有极端的意见认为,TQM之内实际上是对员工的变相剥削。套一句墨西哥工人对员工授权的反映:老子是拿了工人的工资,凭什么还要干管理人员的活?

家园 经济民主比政治民主更实在

美式民主也就是几年投一票,看不出来有多大用。

经济民主和日常工作密切相关,有句话叫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你的饭碗捏在别人手里的时候,能民主到哪里呢?

家园 有些人不明白
家园 有些人不明白,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一个可以发挥大部分成员

力量的组织是历史演进的方向,无论其间有多少反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他仍然是人的产品。天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他产生于有些人口中的群氓土壤。

毛公讲人民万岁,要经过正反合的三阶段才能由衷认同。

家园 给老毛写检查表忠心是当年的时尚,不用太当真

台面上的人物,没有没给老毛写过检讨的,检讨过关也算是咱党的传统了.

能过关的检讨书,其意义不在于说明写的人怎么想的,而在于说明看的人是怎么想的.

比较之下,老一辈里陈云同志非同一般,有点独善其身的味道--越看越觉深不可测,实在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到的.

鞍钢宪法也好,马钢宪法也好,都有其合理性,主要看谁用,对谁用,什么情况下用.

家园 邓作为一个“人”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这个人很坚强,坚韧不拔,是典型的男子汉的气魄。历次政治运动中确实有在人身上受到迫害致死的人,但是很多的其实是自己郁闷死的,郁闷以致于健康受到了损坏,极端的选择自杀。这不仅现代的人如此,古人也同样,那个柳宗元看起来就是郁闷死的。邓则不同,他大概相信自己总有出头的一天,对未来总没有失去希望。所以,不管怎样,一个人总不应该活在郁闷当中,即使情况糟糕也应该尽量自我调适,进取心强的应该以邓小平为榜样,另一方面,陶渊明也是可以参考的对象。

这封信其实很有趣,堪称检讨书的典范。检讨书这个事物即使不是中共特有的,大概也能算是中共发扬广大的了。毛领导的中共与斯大林区别很大。斯大林是一个狠主,残酷打击,肉体消灭,连朱元璋恐怕都没他狠。毛领导的中共在血与火的历史剧幕中总让人能感到别样的一种温情。犯错了,只要不是刘青山张子善那样的,先靠边站,反省反省,反省好了还是好同志。所以要写好检讨书。我怀疑孟学农之所以能再起,估计是写了份邓式检讨,试看他能几起几落吧。写检讨书的高级境界是要主动,不要被动;要深挖(也不能挖很了,搞得象猪似的,老板就真不要你了),不要遮掩;要突出要点,捡关键性的写。邓就很能抓住重点,能深挖,很积极主动。老毛看了这信一定很满意(当然不能说光是这封信在起作用)。两年后老毛发现邓跟他玩花的,就又让他靠边站了。

(邓这封信,其实有个小bug:他前面说陈“从来没有自我批评”,隔两行又说“这就是他唯一的自我批评”。呵呵,牛人说话也有失误的时候啊。)

总的来讲,邓这封信里面对自己的认识非常深刻,写信时有也许有违心之语,但我们分析其思想深处,未必没有真心话在其中。邓没有能够“回到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上来”,其原因恐怕不能简单地看,邓不是毛,我觉得即使他有心,他恐怕也无力按照毛的路线去实现毛的目标。他还是觉得“黑猫白猫”和“摸着石头过河”比较简单一点。另一方面,他觉得自己也是一号人物,非常自信,从“我不相信什么百胜将军,不打败仗的将军是没有的”这句话也能揣摩出他大概也不信毛总是正确...

家园 斑窥我们失去的经济民主(鞍钢宪法)

我感觉当时(80年代末)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走进了死胡同,因为当时上上下下根本不知道怎能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们的企业官员(请注意是官员)头脑里既没有市场经济概念也没有企业管理理念,纯粹是行政命令加关系网。就连我们顶级的经济学家都不知道了解市场经济和管理企业,参考吴敬琏在《读书》2008年9期访谈。具体到工厂,车间主任管不动工人,工人都在磨洋工或者公然怠工,这时候的企业工人对工作的态度,和1978年时生产队农民的态度,我想应该是一样的吧,大家都在混大锅饭。工人还有依赖工厂(共产党)养活他们的幻想,这一点,农民大约没有。大量企业已经生不如死了,当然不排除少数个别企业在强有力企业官员领导下运行良好,注意不是运营。这样的条件下,怎么推行经济民主?同时企业资产已经被官员们巧取豪夺蚕食瓜分太多了。这种情况下,把大部分中小企业卖掉,整体工业还有扭转的可能。所以我从我可以看见的事情举一反万地说,城市改革开始的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经济民主(鞍钢宪法)赖以生存的土壤,只有等待浴火重生。结果呢,所有的充分竞争行业,都得到了巨大发展。民营企业全面得到发展的今天,企业管理早已经是摆在企业创业家们案头和脑子里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了。1998年时候,一个某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出身的企业家,就当着我的面说,他需要一个常务副总经理,主持日常的企业管理,环顾自己四周,就是找不到一个。本人当时还跃跃欲试呢,呵呵,有点不自量力。两年前,我一前同事要用月薪1万找一个厂长,没有合适的,工人60个。太多了。这是私营中小企业的情况。大型企业呢,有请高人续尾,不是貂尾,呵呵。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工厂或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现在也有规定,

所谓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但在实际中职工能参与的程度是很有限的,是力量对比的原因吧。西方尤其是北欧也有某种职工参与管理的制度,不知能参与到什么程度,除了对工资待遇集体谈判的权力,还能多出多少。但我觉得大家的工厂这件事要谨慎,尤其本厂职工拥有本厂,在不同的企业就权利不均了,更不要说农民了。苏联垮台之前就有这么一种想法,最后想出的具体办法就是那种卷,也许具体的操作方法不妥,总之是一场灾难。写了这么多完全是信笔乱写,给您作参考,未必与您的原意相符。我是很喜欢您的大作的,所以愿意在此胡扯一通,预先请你原谅。送花。

家园 鞍钢宪法只针对国企尤其大国企。民企应放开,给予国民待遇。

鞍钢宪法——针对是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

从一开始就是这样。

大型国企为何要mbo?管理者不是拥有者,——右派经济学家说:鼓励、动力不够。

我很熟悉一家大型国企。管理者目前构成一个阶层,——只要进入管理者一列,哪怕是个小头目,工资起码8万起步,却是人浮于事,而且,人越来越多。另外,还有bonus等等。

技术人员和工人——上限大约在3000左右,下限嘛,1000左右。——每次定员定岗——管理层无损失,干活的人越来越少。工人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工人,越来越像牛马了。

国企改革怎么改?私有化、卖给最大管理者这条路是最简单的,也是后遗症最大的。

重温“鞍钢宪法”——有些东西值得我们反思的。

家园 有趣的是,自由主义者、一些经济学家只关注普选、私有制

并不关注“经济民主”。

说话往往只站在管理者、官僚阶层、利益集团立场上说的。

至于“经济民主”这样的实践,——他们甚至提也不提。

私有化,卖给个人最简单。然后多数人当牛马。——后面的事情我们可以想象。

家园
家园 南方对于“国企改制”的态度很明确。越南国企私有,土地私有

改革——他们对此,亦是歌德派的。

家园 南方是自由派?
家园 我只选取了具体事实,以及邓看人的私人观感。

1:

陈伯达最早提出了“计件工资”。

毛和邓都是个中人物,撒谎是没用的。

2.

邓对“三线建设”的态度——下马。

原冶金部副部长高扬文(1956-1965年)在《三线建设回顾》一文说:“ 三线建设是完全根据毛主席的一系列指示开始的。1964年,我国国民经济调整已取得很大成绩,“大跃进”所造成的困难已基本克服,而国际形势却异常紧张,这时毛主席提出了三线建设问题。本来“大跃进”期间,已经在西南和西北开始建设钢铁企业、军工企业,修建铁路,但在调整期间由于资金困难,全部下马了。毛主席首先从恢复这些企业的建设入手,提出了建设三线问题。他在1964年5月就明确指出:攀枝花钢铁厂还要搞,不搞我总是不放心,打起仗来怎么办? 又说:我们的工业建设,要有纵深配置,把攀枝花钢铁厂建起来。建不起来,我睡不好觉。9月,又提出批评,说把川黔、滇黔两条铁路停下来是没有道理的。11 月在听取西南地区钢铁产量增长情况的汇报时又指出:三线建设我们把钢铁、国防、机械、化工、石油、铁路都搞起来;那时打起来就不怕了。毛主席还说,你们再不安排,我要骑着毛驴下西昌。还说,没有钱,可以用我的稿费。”

另外,1961年发展不发展核弹——刘、邓均主张暂缓。毛、周、老帅们坚持要搞。——会议开了两次,最后博弈结果:做调查决定。毛是一把手,做调查的人是张爱萍;若刘是一把手,——核弹能不能在64年搞出来,还得存疑。

三线建设—— 南方人物周刊:“三线”第二代的命途 ——南方写这个,微有用意。

可是,“三线”二代们为什么会这么倒霉——毛、邓思路差异太大,截然转向,又不考虑百姓成本。和重开“高考”,一些人受损一样。这也不是“土共”才开始的。

中国三千年巨变,——乡下还热衷缠脚、无才是德的时候——主流男人们开始喜欢知识新女性、天足健康女青年了。——那些过渡人物怎么办?张鸣先生曾写文嗟叹,可是——代价还不是个人偿付?五四这一代精英,除了胡适等少数人——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缠脚、守身、抑郁一生的过时女人。

三线建设曾为我们抵御核威胁、战争威胁做出过极大贡献;今天又可以和“西部大开发”接上脉络。

3.邓对“鞍钢宪法”毫无兴趣,或有抵触,——不走这条路,——国企改革,自然是另一条路。

他的“检讨”诚心不诚心,自有事实作证。我没那么天真。在史料里打转,若天真,没法过了。逐条史料可证,刘邓是绝不会搞“两参一改三结合”的。

我的确认为当下是“合题”时代,合题是我们一代人或两代人的重任。毛的思想和邓的“摸石头过河”——在我们当下,必须考虑有所结合。

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我们易于依赖惯性。——面临世界70年之大变,我们必须突破思维中的盲点和懒惰。

通宝推:金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