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解读】一封有意思的信 -- 陈郢客

共:💬134 🌺488 🌵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解读】一封有意思的信

邓小平给毛泽东的信

邓公的信很见“这个人”的存在,——这也是我对他的文字观感要较刘强的缘故。哪怕大家都写检讨,他掩饰少,自我视界跃然纸上。

时令套话一概掠过,——那年头是反托反修,这年头是戴三块表,8荣8耻——哪个年头也少不了时令话。

邓公看人有他的一套:

 对林彪,我过去觉得他很会打仗,我不相信什么百胜将军,不打败仗的将军是没有的,事实上他也不是每战必胜的,但认为他毕竟是一个军事能手。他的沉默寡言,我也觉得是一个长处。

对于陈伯达,他的历史我一无所知,甚至在延安写的三民主义概论我也不知道。我对陈的印象是,这个人很自负,很虚伪,从来没有自我批评。他会写东西,我从来没有听到他赞扬过别人写的好东西。对于能写的别人,他是嫉妒的,例如对胡乔木。他经常的口头禅是“我是个书生,不行”,这就是他唯一的自我批评。他看不起没有他参与过的文章或文件。如果他提出过什么不正确的意见,而后来被批判了,他不再说就是,从来没听他说他在那件事搞错了。

——邓公后来对伤痕文学,说了句“哭哭啼啼,没有出息”。他对于文人的看法,亦是多年观察而得的定见了。

这封信也透露,“我只知道他(注:指陈伯达)在工业方面提出了两个主张,一个是搞托拉斯,一个是要搞计件工资制。”。“搞托拉斯,我们试验过,这意味着工业的更加集中,对于发挥地方积极性的方针是有很大矛盾的。搞计件工资制(他为此专门在天津搞了个调查材料)是意味要进一步地搞物质刺激”。——大约出乎很多人对于陈伯达的想象。陈伯达和康生间的暗流也说得明白,“写批判苏联修正主义一批文章时,由于是在康生同志那一个班子写的,陈伯达一直没有兴趣参加。

四野和二野派别之间,林帅和刘帅的矛盾亦有表述。“刘伯承同志在军事学院的教学方针中是有缺点和错误的,批判是应该的,但是林彪和彭德怀一块,对刘的批评不是与人为善的,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更是声色俱厉的,他们甚至说刘在二野没起什么作用,似乎只有我在那里起作用,当时我曾为此说过,没有那样能够很好合作的司令员,我这个政治委员也起不了什么作用的(我记得在常委也说过)”。

刘少奇曾拉拢贺龙、罗瑞卿等人,压抑老帅,林彪当时的郁闷亦可见而知。“当一九六六年初(一九六五年十二月)林彪提出罗瑞卿问题时,性质是那样严重,我的感觉是很突然的。而在叶群向我叙述罗瑞卿如何反对林彪,如何企图夺权时,又夹着一些罗如何轻视我的话,我听了并不舒服,我总觉得其中包含了一些个人的东西,在方式上多少带一些突然袭击的性质”。

至于邓公的道路,其局限处我们要付什么代价,——文中亦有提示种种。

在六○、六一年困难时期,我没有抵制三自一包四大自由等资本主义的歪风,没有遵照主席指示抓好三线的基本建设,使不该下马的也下了马,推延了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的三线建设。

另外,1961年,原子弹之争,刘、邓是主张“暂缓”的。毛、周以及各老帅却是坚持勒着裤腰带也要上的。见《1961年发展原子弹之争》

还有一点很有意思,

在工业建设方面,我主持搞的工业七十条,没有政治挂帅,没有把主席的鞍钢宪法作为指针,因而是一个错误的东西。

“鞍钢宪法”是什么回事呢?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半期开始,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适合我国实际的工业化道路。鞍山钢铁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工业企业,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走在了前面,形成了“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独特模式。“两参”就是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工人群众参加企业管理;“一改”就是改革企业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三结合”是指企业领导干部,技术人员与工人群众相结合。关于“鞍钢宪法”

毛泽东在鞍山市委报告提出之前,就已经比较明确地形成了 “两参一改三结合”的企业管理思想,但这并不等于毛泽东放弃了自反右斗争以来就在他的思想中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挂帅、群众运动等管理和领导社会主义企业的基本原则。他关于鞍钢宪法的批示实际上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政治挂帅,群众性技术革命,这是企业的指导思想;二是不同于一长制的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这是企业的领导体制;三是“两参一改三结合”,这是企业的管理制度。这三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才是毛泽东所希望的“在远东、在中国出现了”的鞍钢宪法。

鞍钢宪法曾被确立为国营企业中的“宪法”,地方上“政治挂帅”和“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执行分寸并非完美;后来却销声匿迹了。(鞍钢宪法研究)邓公目光注重当下实用,因其不够完美——日后便走了另一条道路。

我们丢掉了,美、日却有所借鉴。“在这股“后福特主义”的世界潮流中,毛泽东所推崇的“鞍钢宪法”,以其最早并鲜明地向僵化的福特式分工体制挑战,而格外受人瞩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管理学教授罗伯特·托马斯(Robert Thomas)明确指出,“毛主义”是“全面质量”和“团队合作”理论的精髓④,即充分发扬“经济民主”——两参一改三结合——恰是增进企业效率的关键之一。”(见崔之元:鞍钢宪法与后福特主义

为什么当年毛公坚持要定为“鞍钢宪法”?

——而今日国企改革,却令人头疼无比?管理人手握大权,却不是所有者,便会糟蹋,于是经济学家们说:私有化,卖了好!

其实,本来还有一条探索的道路的。工厂是职工充分参与的工厂;是大家的工厂。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发展国有企业,在“试错和改革”中,我们得到了一些东西,也失去了一些东西。

有没有独创性,能不能以人为本,以我为主——后面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而且是制度,或曰配合的利益集团。

重温旧文,一叹。

————————————

关于刘少奇,情愿冒“私货”之嫌说上几句——只为当下合题时代,我们能有所破障。前人均不完美,yy的事还是少干吧。重要的是——我们正视且面对我们的时代。

昨天搜了半天,——刘少奇可能在50年代就造船业说过。

唉,我小时幻想过若是刘主席执政,我们早就赶英超美了。

刘政工出身,七大树神,刘主席语录强调毛也会犯错误。

反右运动5%的名额大家今日已不忍观了,四清运动可是

关键词(Tags): #解读#三线建设#鞍钢宪法通宝推:黄锴爱李莹,联储主席,迷途笨狼,风中笑,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陈妹的沙发花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hua
家园 此贴甚妙,为何无人回复?
家园 有宝!
家园 鞍钢宪法的前提是公有制企业

另外信里的这句话很有意思:

“这多少影响我在处理罗的问题犯下那样不容宽恕的错误”

不知道他在处理罗时犯了什么错啊

家园 鞍钢宪法怕没有那么理想

刘邓都被搞下去以后,

毛可以放心搞自己的鞍钢宪法了,

如果真的实用,到邓重新上台时也该表现出来了,

为何邓还又要抛弃鞍钢宪法?

如果鞍钢宪法的效果 远强于 邓的办法,

邓改革后工业生产应该会有一个滑坡,这是没有看到的;

从这个方面来说,鞍钢宪法怕没有那么理想,至少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上如此

家园 看题目,还以为陈MM在研读前几天河里的求婚书呢
家园 鞍钢宪法是中国首创的,是与“马钢宪法”较劲的。

1960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批转《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的批示中,以苏联经济为鉴戒,对我国的社会上义企业的管理工作作了科学的总结,强调要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当时,毛泽东把“两参一改三结合”的管理制度称之为“鞍钢宪法”,使之与苏联的“马钢宪法”(指以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冶金联合工厂经验为代表的苏联一长制管理方法)相对立。

至于“鞍钢宪法”缘何昙花一现,

“鞍钢宪法”产生于“大跃进”的英雄主义时代,狂热的情绪虽然带来了惨痛的教训,但它也是对刚建立不久的集中管理体制的冲击和破坏。体制的松动诱致了以“人民当家作主”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基因的组织变异。然而,“大跃进”的混乱带来了1961年至1965年代调整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央在体制上又重新强调和实行高度的集中统一管理,上收大型企业,并且制定了详细的管理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这就从根本上铲除了“鞍钢宪法”有关“经济民主”的精神赖以存在的土壤。

贾根良:南开学报2002年第4期。

经济调整时期——刘邓主持时期——又改回去了。

现实里官僚机器更乐于推行“马钢宪法”——沿着苏联的路走下去。

鞍钢宪法和马钢宪法有很重要的一点区别:“官僚为主导”还是“人民当家作主,监督改进”。

附录里有提及刘的“四清”运动——有些根子的事儿,就不再多说了吧。

关键词(Tags): #解读
家园 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创始人宋必达的儿子写了篇文章。

《鞍钢宪法》的历史真相

 这时候,很多苏联专家来到了中国,随同专家回来的是一批到过苏联学习的干部。同时也带回了苏联“三大件”——皮夹克,波罗的海收音机和俄国老婆。不知不觉中,当初那些穿着破棉袄,腰系麻绳的“进城干部”也渐渐地洋气起来,随着“一长制”的推行,领导干部的脾气也越来越大,变得难以沟通了。

  应当客观公正地说,上世纪五十年代前期,苏联对中国的帮助是很大的,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化基础。尤其是在重工业方面。但同时,由于当时实行的“一边倒”政策,苏联的集权化管理方式也被同时引进到了中国。现在回过头来看,苏联模式对中国的影响是很坏的,而在当时,苏联的经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圣经,是没有人敢于提出半点怀疑的。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是不会不意识到这些的。

“工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旦得到发挥,会做出你意想不到的事情来。”这是父亲的一句名言。

 苏联的管理规程是很严格的,对轧机的压下量有着十分严格的规定,对压下规程的修改要冒很大的风险,作出了成绩却鲜为人知,可是如果出了事故,将意味着必须负法律和政治责任。

 应当指出的是,苏联的《马钢宪法》是建立在“专家治厂”的基础上的,这就意味着是对专家权威的肯定,而当时我们国家的现状是奉行“政治挂帅”,这就注定了“瞎指挥”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如果说《马钢宪法》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使用空间的话,那么把苏联的僵化管理同官僚主义结合后的所谓苏联模式,则完全是有百害而无一益的。

  非常难得的是,当时二初轧厂的孟厂长对初轧机超压下实验非常支持,这是一位解放前经常领着工友到鞍钢大白楼闹罢工的老工人,虽说没有什么文化,却对工厂十分了解,是一个十分正直的老人,对这个年轻人十分重用和信任。“你们放心大胆地干吧,出了事我来担着。”正是有了这样的干部参与,才使得初轧机超压下实验有了前提和成功的可能。

 按一些学者的看法,《鞍钢宪法》具有经济民主的倾向,而我认为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当时政治民主的诉求在特定的经济空间里的释放。《鞍钢宪法》的实质是知识分子和工人对企业管理权的要求。也是对人(主要是工人的创造力和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的推动力)的价值的肯定。

那一年,宋必达34岁。

刘少奇在七千人大会上不仅说了“七分人祸”,还说了“错误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党内不纯,地富反坏分子、蜕化变质分子利用我们的错误,添油加醋,兴风作浪,又进一步加重了错误的恶果。’”他说防止党内有人搞修正主义,说过“高级干部中有,青年干部中也有。”

他和毛四清运动的分歧亦是:毛指向官僚机器当权派;他指向地富反右坏,指向基层干部,还搞了20%的名额啊。——最后是毛收摊的。

连贯看下来,——我们或许会有新的反思。

刘邓当政——谁也不会搞“鞍钢宪法”的,——它真是昙花一现。

毛知道“两参一改三结合”意味着什么,——可是文革,各地争权夺利,大家都冲政治上,——宁可拉起一派斗另一派(这个容易)——利益集团们对“两参一改三结合”,哪里会有动力呢。

我们今天,重温昙花一现的“鞍钢宪法”——有助于我们思考当下的问题。

关键词(Tags): #解读
家园 等我写完朝战,再去看吧。这两天着急把朝战写完。没时间了。

这是正好看见个资料,凑了篇解读而已。

家园 鞍钢宪法出身不好,出在大跃进时期;后来再无机会推行实践了

鞍钢宪法是因毛泽东的个人批示而产生——下发全党;但它并没有经过党中央的集体讨论。

可是经济调整时期的《工业七十条(草案)》,确是主政诸人集体研究(毛这时不管经济),(经过中央书记处正式决定,组织专人调查研究,并经中央工作会议反复讨论后)正式出台的。后者和前者“大唱反调”。

家园 这个,唱点反调。。

“人民当家作主,监督改进。”怀疑这个方针用在企业上的效果,人民,并不总是正确的

基本上我的认识,公平和效率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看到一面越多,看到另一面就越少。

目前世界范围内,民主的国家有,民主的企业没有

邓那个毕竟是调查研究出来的,如无必要应该不会专门去“大唱反调”。你肯定这个七十条不如毛的个人批示?肯定?肯定?=。=

家园 欢迎唱反调——思考“鞍钢宪法”,是近些年才升温的。

——针对我们的时代。

鞍钢宪法出身不好,大跃进时期——而且与政治斗争似乎相关——后来再无机会实践。

在《鞍钢宪法研究》一文中——最讽刺的是,鞍山市委对毛的指示理解只倾向于“政治挂帅”——而不是“两参一改三结合”。为何?官僚阶层实无动力。

——鞍钢宪法不应该被人遗忘。事实上,美、日在管理、技术革新上均有所借鉴。我们却丢光了。

国企改革,结合“鞍钢宪法”,会不会别有感触?——是的,仅仅说国企改革。要知道,国企在某种程度上不单纯是企业啊。

 按一些学者的看法,《鞍钢宪法》具有经济民主的倾向,而我认为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当时政治民主的诉求在特定的经济空间里的释放。《鞍钢宪法》的实质是知识分子和工人对企业管理权的要求。也是对人(主要是工人的创造力和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的推动力)的价值的肯定。

关键词(Tags): #解读
家园 鞍钢宪法的“精髓”有没有用?我们今日能不能化用?

精髓即两参一改三结合。

邓对“政治挂帅”不感冒,——精髓也就弃用了。

就企业管理,推荐上文中的鞍钢宪法和后福特主义

美国日本可以借鉴——我们为何不能化用?!

“后福特主义”的“全面质量管理”、“无库存生产”,恰恰旨在发挥每个劳动者的主动精神,突破斯密式分工对劳动者的创造性的压抑。然而,真正使每个劳动者发挥积极性是不容易的,它要求生产关系的相应变革,使劳动者能够分享工资之外的利润。这就必然触犯资方和管理者的既得利益。意味深长的是,尽管资方不情愿,但由于国际竞争的压力,他们不得不诉诸“团队合作”、“全面质量管理”等手段,向劳动者让步。1983年以来,美国已经有27个卅修改了公司法,取消了股东是企业的唯一所有者的概念,要求管理者不仅要对股东(stockholder)负责,而且要对广大的“利害相关者”(Stakeholder)负责,而劳动者是“利害相关者 ”中的主要成员(20)。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子公司赛顿(saturn)更为彻底,它的每个团队(team)负责人和各级管理岗位均配备两人,一人由高层管理者选定,另一人由工会选定。这的确有点“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味道了(21)。

今天的中国,正处在十字路口上。一方面,“后福特主义”已是切实可行的选择;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存在,要求走“福特主义”道路的社会势力也颇有影响。但我认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廉价劳力只能给“福特主义”带来暂时的优越,而“后福特主义”的质量型竞争才是我们民族工业振兴的关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毛泽东对于“鞍钢宪法”在“远东”出现的强调,象征着中西文明交流碰撞史上的一个崭新阶段的开始。从此,在全球舞台上,人们再也不能象从柏拉图到福特的西方思想家那样,来设想经济与政治的关系了。这就是“毛泽东思想”之最精髓处之所在。无论“鞍钢宪法”在执行中出现过多少失误,其“经济民主”的精神实质仍是中国迎接21世纪的宝贵精神资源。

关键词(Tags): #解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