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老生长谈,从神七看美国当年是否登月 -- 企鹅

共:💬140 🌺6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在没有别人登月之前,是不可能证实的

这个老毛子还是带回来一些月球土壤的。

家园 也不一定,

最后我看还是航天飞机的路子.不过现在的材料工艺和技术手段等还没有到那个地步,估计在三十年后航天飞机就会成熟了.

美国的航天飞机的问题是在过早的时候使用了航天飞机,估计要是今天才上航天飞机项目或者现在再重新设计新一代,估计比旧的好.

家园 我在大旗网上看到的
家园 那可能是30年后的事了

如果从经济角度看,以后近地轨道肯定要走重复使用的路子(美国新上的飞船至其实也折衷了一下)。但是不是航天飞机这种再入大气层飞行的形式,也未必。

家园 现在航天飞机的问题在

它本身达不到第一宇宙速度.靠火箭来发射.这样一来就有点脱裤子放P的味道.任务重量加上返回和庞大的非必要重量让它的飞行成本奇高.如果按经济算航天飞机现在是最不合算的,到了几十年后太空任务多样化再加上技术成熟,航天飞机本身可以达到出去的技术水平的话那经济性就好了.

不国就现在的情况下用航天飞机还真的有点多余.在太空就那么一点任务.用飞船成本还低点,也更容易.就经济来看.航天飞机现在是不合事宜的!

家园 那小国旗是航天员们自己绣的。CCTV-4直播节目说的。

那小国旗是航天员们自己绣的。看那么硬,可能是十字绣一类的东西。

家园 呵呵,这是另外一回事情了嘛

:)其实航天飞机说到底现在看来不合算的,就是你说的--复杂系统的高故障率和脆弱性。

但是好歹还有理论上的载重大、功能多、多次使用、单位载重发射成本低等等优点。

比运十这个连这些理论上优点都不具备的项目强太多了。

家园 建议兄台恶补一下,免的露怯

起码看看电影也是好的,比如《阿波罗十三》和《从地球到月球》,补补美国人的航天历史才好(谁让苏联人没有相关历史题材的电影呢)。美国人就是登月计划也是从阿波罗1号一直发射到阿波罗11号,这还还不算前面的水星、双子星啊,等等。哪里是一下子就到登月那一步,路长着呢。

至于登月飞船返回舱的返回方式什么的,电影里面都有提到。

家园 运十还是具有经济性优势的

我们做过估算。就是在90年代的背景下也能赚钱。

再强调一次,当初砍掉运十的人,脑子里是没有“经济性”这个观念的,没有做过任何估算,所以要用经济性来辩解纯粹是事后找理由。民航80年信誓旦旦说中国不需要落后的707,但运十砍掉后85年还进口二手707。

运十样机存在结构超重等问题不假,但这些问题是可以改进的。

家园 如果不加大投资,是永远不可能降低月球资源费用的

值不值要结合未来看

家园 真是个雷man

您的发言也太大胆了。不是说反话吧

家园 运十的经济性只怕也是想出来的吧

运十结构超重,商载低,仅凭这一点,就足够证明其经济性差了。

更何况,运十下马的时候,不过是三架试验机,要等到全部搞好,可以量产商业化,至少要到90年代,但运十在搞的时候,就差不多已经是落市货了,再拿到90年代去谈经济性,有点说不过去。】

更何况,运十最后下马,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经济性问题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罢了。

民航飞机是负责民用人员、货物运输的大型交通运输工具,而民航飞机在安全可靠性上的要求要比经济性更加重要,只有通过验证证明其可靠性的飞机才能够获得民航部门的认可。民航飞机投入航线运营前都需要一个长期的飞行试验和适航取证过程,运7在1986年4月29号正式投入民航运输之前用18架飞机在国内试航飞行了2.4万个起落,总计飞行了1.8万个小时,并且在这期间始终保持着高的在航率和高安全可靠性,经过这些验证之后的运7才作为一个可以接受的民航机进入民用航空领域。通过运7的发展可以看出民用飞机的使用前验证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民航机的安全牵动着几十甚至上百人的生命安全,一架飞机的损失在造成巨大政治、经济影响的同时还要牵动上百个家庭,所以对民航机的使用必须要慎之又慎,没有任何一个政府敢于将一种没有经过长期考验的飞机随意投入民用客运。如果以政治或者经济上的压力来迫使民航接受一种没有经过验证的机型,对于乘坐民航飞机的乘客将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同时对于设计和制造这种飞机的企业的发展同样也是一个巨大的危害。世界上多次出现过因为几次飞行事故使一种民航机彻底被市场所淘汰的事例,曾经在我国民用航空运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运 7支线客机,也是因为仅仅两次飞行事故就彻底的被国内民用航空市场所淘汰,运7事故甚至影响到了后续发展的MA-60支线运输机的市场开发和应用。

运10作为领导人专机的基础设计要求对运10的后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果单纯是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所乘坐的专机,那么作为纯粹的政治航班不需要受到民用飞机适航性标准的限制。专机的特点决定了运10在设计上不需要考虑经济性的因素,而且运10在设计过程也确实明确了飞机设计不需要考虑经济性。专机的特点也决定了飞机本身的使用强度并不高,因此可以集中很大的维护和保障力量来保证飞机在有限飞行小时数的可靠性,但是这些作为专机可以承受的问题如果应用到民航航班上却是完全行不通的。

运10通过试飞后获得的结论是巡航经济性能够达到与波音707相当的标准,但是需要注意到的是这个经济性的标准只是对座-公里燃料消耗所进行的对比,而并不是对于飞机整个使用周期所需要支出费用进行的整体评价。运10所采用的结构材料在整体寿命上要明显的低于规格类似的波音707-320,而预计配装在运 10飞机上的915(涡扇8)发动机的寿命和可靠性指标,也完全不可能达到运10原型机所使用的较为成熟的JT3D发动机的标准。运10所采用的305项成品很多都是国内从来没有进行过的项目,大量新技术的采用使运10即使按计划完成也必然将会存在很多的技术缺陷和可靠性问题,而大规模应用新技术导致可靠性降低的情况在国内和国外很多新型号飞机的项目中都反复出现过。技术故障较多所导致的可靠性问题将会影响运10飞机的可飞行时间和航班准点率,而飞机因为材料问题所导致的使用寿命不足也会明显的加大飞机的单位飞行小时使用成本。

家园 我查阅过运十下马决策的差不多全部资料,不能支持你的说法

另外你要知道,试飞的只是运十样机。全世界的飞机研制历史上,没有一个型号是样机刚出来时就达到设计指标的,边试飞边改进是必须走的路子。

你援引的那个我都看过,是90年代中期运十争论中抛出来的东西,还是为了当年的决策辩解而已。80-82年的时候,“全寿命成本”对那些做决定的人还是外星语言呢。

不过这种辩解很无力,“决策失误”现在已是共识,只不过没有公开说,只能用实际行动弥补。因为公开说了,就牵涉到追究责任的问题,有些人是追究不了的。

家园 对,事情总得做起来才行

不加投资,怎么上规模提技术,不上规模提技术,怎么降成本。

家园 如果不追究责任,只能让犬儒主义盛行

谁也不能办实事,谁办实事谁挨骂

就象办奥运和神舟上天,多少人骂劳民伤财。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