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一些关于国内大学研究生的八卦 -- 二至

共:💬73 🌺23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对,这个开价差不多。

我们这里就有两个外包过来的同事,忽然请了长假说回去答辩。才知道他们还是武汉理工大学的在读研究生。还不是软件学院,是正儿八经的计算机系的。他们自己联系来我们公司实习,导师从中抽钱。

不过他们还是很感谢导师的,毕竟有个大公司实习的经历,将来找工作方便一些。他们两个毕业后就直接留在我们公司了(还是外包的方式),今年有一个已经转正式工了。

家园 这个世界太奇妙了,呵呵。
家园 好奇:这个是不是只限于理工科?

我是学社会科学的,完全靠奖学金(够过的,不够奢侈的),导师没有要我们给他干私活的,其他同学也没有。我在人文科学之类专业的同学也不用给老师干活,也没有听说外包。但是理工科坐实验室的同学说他们是老板的苦力。

家园 限不限于理科就知道了

理工比较普遍而已。科学技术总是和利润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其实这是个自然而然的现象。知道就行了,抱怨就不聪明了。这是个双面的事情,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家园 真黑呀,父子相承了

家园 这个事情要说的话就很复杂了

这个话题涉及的东西很多,我想河里很多人都有体会,不少人也是这样过来的。

先从导师这头说起吧。现在要带学生,没有项目支持基本不可能。而我们国内的项目分配方式,无论是数量还是公平性,都难于支持如此多的学校数量和课题组数量。在一段时间内,纵向课题的竞争肯定是激烈的,甚至在局部范围会是恶性的PK。而横向课题,老实说,企业考虑的和学校不一样。在这个大背景下,导师一门心思搏课题申请,也是没用办法的办法。打个极端点的比方,如同军阀不打仗不抢地盘,他拿什么养活底下的兵,又拿什么保证自己明天还是个军阀?我读研的时候,导师倒是就明说了:各位,现在是特殊历史阶段的特殊现象,我也希望你们到我这个年龄时候不需要这样搏课题,但是目前,我们还得好好申请,该说的话还得说。

学生这边,比过去难弄了。就业竞争激烈,导致读研的动机已经千变万化。大家嘴上说读研为了学东西,但是每个人嘴里的“东西”可不一样。我见过的,有为了培养技术好就业来读研的,有为了捞文凭考公务员的,有钱多的烧得慌来歇几年的,有为了出国的,有准备读博继续研究的。这样的生源群体,培养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是自拉自唱了。研究型课题下来,搞理论研究的人高兴啊,准备就业的就不爽,觉得学了去求职也无用,宁愿去看《程序员面试宝典》,那来混文凭的又干不了,大家就这么耗着瞎折腾。

这种乱象的背后,是读研人数、考研生源、课题数量、院校水平、导师素质等等因素的互相作用。搞理论多了便于继续研究或者出论文,但是学生求职时候就容易被企业卡,搞具体技术多了,写论文不方便,但是求职确实便利。军口的院校和项目什么情况不清楚,面上的学校基本都是有这种乱象,或多或少而已。这个里面原因,有分配方式问题,有多方能力低下问题,真不是一句两句敢说清。

当包身工已经不是最坏了,真的,打工毕竟还是有技术提升的。一个小本科生刚毕业,能有个包身工环境,其实是学得到不少的。最惨的是有些课题组的学生,外面不准去干活,在导师身边又没有像样的研究做,就是成天跑腿帮着打杂(敲章、递送申请),这样的才是真作孽,两三年下来,既没学到技术,又没培养出研究能力,纯粹就是撂荒。这里头更有离奇的,还有随同导师去喝酒的,有公关的。

大学就是小社会,社会有多牛逼,大学就有多离奇。还是以前老板那句话:特殊历史时期的特殊现象,希望你们到我这岁数不是这个弄法。 我想他有这句话,就说明其实大家都是明白人,这个事情就还有希望。

家园 hehe,部分确认

你说的有一部分内容是可以确认滴,就是把学生外卖出去当廉价劳动力,兄弟当年不幸(或者是幸运滴?)就被这样外派到一个小公司去做项目。因为导师手上没什么课题。

其实我个人认为,工科的研究生有这样的锻炼机会其实满不错的,在一个项目里成长的很快。

当然,唯一的问题是,论文的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如果你想走科研而不是工程的路,这种经历就米有任何帮助了~~~~

家园 不会说的就是偶们学校吧?

明光村中学附属大学?

家园 抱歉,我不知道明光村中学是哪

我说的是北邮

家园 嘿嘿

明光村中学附属大学正是北邮的浑名儿~~~~

家园 在国外学校多年,国外的教授基本不做具体科研

主要的时间就是找钱,有了钱就有学生,博士后;出文章,更能找钱。国外教授比国内教授强的地方就是英文,因为找钱需要写proposal,需要看很多文献,接着在大方向上能够指点学生和博士后。

没有什么对不对的,现实就是这样。

家园 赞盒饭

嗯, 我这也是个案例.

老板手下带的人不多,总共加起来也就18个人, 搞课题横纵都搞, 还有两个同学被挂在外边的研究所实习. 有意思的事情是只修硕士学位的同学分项目的时候基本上都去抢横向题目,老板也是这样,搞研究基本上只带博士生, 研究生只有三年不到, 第一年还要上课, 第三年还要找工作什么的, 能干活的时间也就一年半左右, 基本上刚上手就走了,久而久之,老板也就不愿意在学术上太多要求研究生了, 基本上是你们怎么利于找工作怎么来. 嗯, 我老板总体来说是比较开明那种.

家园 这事儿是真的,我当年在公司就带过这种研究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