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国救市不等于社会主义 -- 燕青

共:💬8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美国救市不等于社会主义

所谓“社会主义”早已有之

保尔森大力推动的7000亿美元金融救助计划刚刚出台,“姓社姓资”议论就兴起了。澳大利亚《堪培拉时报》称:“正如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样,美国也在建设美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纽约大学教授鲁比尼更直截了当地称美国为“美利坚社会主义合众国”。国内的环球网也推出“美国会走向社会主义吗”的调查,其中超过40%的人答案是肯定。

  其实,如果以救市做法为标准,“美利坚社会主义合众国”应该从1933年算起。那年,罗斯福总统实施了大规模救助金融市场和经济的新政,按今天美元计价,金额达到1.2万亿美元,而那时美国经济总量远不及今。

有人说:“1929年,罗斯福是靠国有化摆脱了经济危机”,这是对那段历史的错误理解,“罗斯福新政”固然跟传统的自由资本主义不同,但是跟“国有化”一样是八竿子打不着。“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如复兴银行、以工代赈、改善劳资关系等等,都不是标准意义上的“国有化”。

就拿复兴银行政策来说(这也是许多人用来跟当今美国政府救市比较的话题),“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是用“许可证制度”和单独的审查来促使大批面临倒闭的银行重新开业,在这个过程中扶持有活力的、淘汰崩溃的,跟“国有化”并无关系。当时的美国政府接管了几家大银行?控股了几家大银行?直接管理了几家大银行?都没有嘛。

即便是后人看来最具社会主义特色的“以工代赈”,其主要模式也是通过设立各类工赈机关,在全国范围内大兴土木,投资建设各种大小基础设施。从本质上说,这更加类似我们今日频繁使用的以政府投资拉动经济(两者当然有差别,这里暂且不谈)。这能叫“国有化”么?恐怕不行,否则今日的中国就是在无时不刻的强化“国有化”。

  

总之,其实质在于,如同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独有的一样,政府干预亦非社会主义所特有。美国尽管标榜“自由市场经济”,即依靠“看不见的手”,但那只“看得见的手”到处可见,而且不可或缺。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阴云笼罩,布什政府迅速推出减税措施(财政政策),美联储连续降息(货币政策),使美国经济只遭受轻微衰退并很快复苏。

  人们常说,硅谷成功的经验是没有政府干预。恰恰相反,硅谷的经验之一是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给了很大的高科技产业优惠。笔者参观过圣何塞孵化器,许多初创企业在那里呆一到两年。孵化器可以为你联系风险投资、政府种子基金,帮你雇人,为你寻找市场顾问公司,而孵化器也是由当地政府支持的。

  美国农业如此发达,政府补贴更至关重要。美国相关政策规定,凡市场价低于保护价,差额部分由政府买单;高于保护价,差额归农民。这样,农业成本降低,风险最小。美国联邦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用于转移支付,即居民的失业、医疗保健、养老、住房补贴。老人每月可从政府获得固定生活费,房租补贴四分之三,看病免费。所有这些支持都是拿纳税人的钱。为什么偏偏这次救市成了“社会主义”?

回到“两房、AIG”的问题上来,美国对这些的金融机构的采取的政策能不能叫“国有化”?我看也是不行的。所谓的“国有化”,就是由国家出面收购、控制、经营、管理,核心是要“管”。美国接管两房也好、贷款AIG也好都与之不符。就拿接管两房来说,美国政府的目的只有两个:保证两房的业务不要现在崩溃、在未来适当的时候出售相关资产,其核心是“卖”而不是“管”,是指望熬过这一段将来卖个好价钱,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国有化”。贷款给AIG就不说了,更加与“国有化”无缘。值得注意的是,贷款人是美联储,而美联储本质上是私有机构!所谓的“国家出面救助”到底价值几何,是很可以讨论一下的。

所以,美国政府到目前为止的救市举措,本质上并不是“社会主义”,但确实带有“社会主义”的味道----如果把“国家资本主义”的兴盛看作受到了社会主义的影响的话。换言之,美国只不过是标准的实践了一回“国家资本主义”道路,而这条道路,是战后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的主流选择。真正的自由资本主义早就“死亡”了,即便现在时髦的新自由主义,也不过是西方拿来忽悠发展中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内部的一些白痴拿来自我满足的,有哪个西方发达国家,现在是照着他们给发展中国家开的药方而抓药给自己吃的?

有人要问了:既然是带有“社会主义”的味道,既然是受到了社会主义的影响,能不能说美国这是在迈向社会主义?显然是不行的!只要私有资本还是占据优势,只要少数寡头还掌握着国家政治经济命脉,社会主义就是空谈。美国的救市措施,核心依然是确保资源在寡头间分配,想想美联储的性质和财政部长保尔森的出身背景,就容易理解了他们的一系列动作了。

救市是无奈之举,与社会主义无关

  美国政府之所以不得不采取“社会主义”的大行动,完全是因为“美国特色的资本主义经济”,即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彻底碰了壁。次贷问题本来不大,所以膨胀到今天这样吓人的金融危机,是因为金融衍生品无节制蔓延,大大超出了政府金融监管范围。房贷机构明知贷款户可能无力还,还是贷出,因为可以把它证券化,卖给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可以再卖给投资人,反正可以获取手续费;评估机构可以故意高评,反正可以收评级费。投资人反正可以衍生为“担保违约掉期”,再卖给对冲基金。如此多米诺骨牌越做越大,直至无法收拾。

  联邦政府起先是尽可能不管,结果如何呢?今年春季,贝尔斯登倒下了,只好勉强管。松口气后,不料,“两房 ”又出大问题,不得不管。惊魂未定,更大的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AIG紧急申请救援,不得不拿出850亿美元。号称世界上最有实力的美国联邦政府,在“ 自由市场经济”面前如此狼狈,除了说明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必然带来重大失衡、动荡甚或危机外,还能说明什么呢?英国《泰晤士报》9月20日的文章一针见血:“无政府状态的全球化时代也结束了。”

“看得见的手”适用于任何社会制度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本来也没有那么严重,因为胡佛政府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美联储不仅不救助,反而抽回资金,致使信贷危机越来越深,拖累实体经济大幅下降,胡佛因此无法连任。罗斯福上台后,果断实行大规模干预,才最终使金融系统而后整个经济稳定下来。

  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西方若干精英好像忘了自己的历史,纷纷出馊主意:要“减少政府支出和债务”、“放任房价下跌”,等等,结果没有一个是灵的。现在轮到美国倒霉,如果照搬这些馊主意,华尔街危矣。

  但是,美国政府这次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本质上仍然是资本主义的,其目的和效果是保护美国现有金融体系和企业,使之免予崩溃,并改革和强化政府监管。如果成功,华尔街作为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龙头的地位仍然不会动摇。

  美国政府大规模救市再次证明,“看得见的手”适用于任何经济制度,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已被实践证明是失败的。至于如何运用这只手,只能根据各国情况和具体形势,不可一概而论。▲

所以,那么美国救市的真正意义何在?抛开避免金融崩盘、经济衰落,我认为有三:

其一,证明了自由主义鼓吹的“政府不干预经济”是空谈;

其二,证明了美国这个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始终没有放弃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其三,证明了中国国内推崇自由主义的某些人已经远远脱离时代。

这三条,对于信仰社会主义的人来说已经是非常大的鼓励了,非要拔高到“美国在搞社会主义”,就像一开始说的:不仅是高估了自己,也是低估了对方。没有意义。

以上文章是改编自以下两篇文章:

http://finance.people.com.cn/GB/1045/8120648.html

http://hi.baidu.com/tntomedia/blog/item/acaf89ef9a21f830acafd556.html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快了

美国人不是也学到了白猫黑猫吗?

家园 【文摘】美国救市是拯救还是摧毁资本主义

有西方评论家认为,美国政府已经摧毁了自由资本主义体系;甚至有人认为,美国已经“正式地跨越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红线”。

西方一些投资者之所以把美国政府拯救金融市场的行为,看作是一种社会主义的行为,无非是把社会主义等同于国有制。美国政府收购金融企业的股份,是一种国有化的行为,这种行为被自然而然地被等同于社会主义。

其实,美国政府将几个金融企业收归国有,与社会主义公有制风马牛不相及。美国政府收购房地产信贷企业,只不过是在政府注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投资的力度,从而避免前期投资血本无归;政府出面收购金融投资银行,无非是兔死狐悲,害怕金融危机连累到自身的利益。当前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者,都来自于华尔街投资银行,所以,美国政府决定收购华尔街投资银行,不需要任何想像力,跟社会主义也没有丝毫的关系。这只不过是美国政府少数人,为了拯救金融同行,不得已采取的一种措施。

西方一些金融投资家、政治家之所以会那样判断,不是他们不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而是他们不愿意看到昔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翻云覆雨的商业金融投资机构,起死回生后继续在国际金融市场兴风作浪。美国政府将金融机构收归国有,是害怕此次金融危机彻底动摇自由资本主义的根基,进而破坏市场经济运行机制。所以,美国不是在实行社会主义,而是在巩固资本主义。

不过,发生在美国的金融危机,至少印证了两个观点:当今西方各国的市场经济都是亏损型的市场经济,金融是转移发展中国家利润的最有效途径。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试图重建世界贸易体系规则,但无论是关贸总协定还是世界贸易组织,都被深深地打上了维护发达国家利益的烙印。近些年来,发达国家借助于服务贸易特别是知识产权谈判,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发达国家服务产业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条款,后起的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生产链条的中下游,不得不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污染环境为代价,争取应有的国际贸易地位。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贸易分工越来越明显,发达国家提供服务和知识产权,而发展中国家生产工业制成品和农产品等初级产品。发展中国家依靠制造业和农产品出口赚取外汇,可是由于世界金融体系的规则制定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发达国家就可通过调整外贸结算规则、改变汇率政策、开发金融衍生交易产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将发展中国家获取的外贸利润转移到自己手中。

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的加工工厂,处于世界制造业的末端,既没有掌握知识产权,也没有掌握国际货币市场的话语权。中国通过出口工业制成品获取的外汇,相当大一部分用来购买美国国债。美国实行美元贬值的货币政策,导致中国的债权损失严重。此次美国雷曼兄弟等一些投资银行折戟沉沙,导致中国数家国有金融企业损失数亿美元。如果不尽快走出传统市场经济的窠臼,改变不合理的国际贸易结算体系,掌握国际金融市场的话语权,主动利用国际货币市场规避商业风险,那么,中国企业还会遭受更大的损失。

总而言之,美国此次金融危机再一次提醒我们,必须对国际经济秩序有清醒的认识,认真研究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规律,更加主动地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以便能在波诡云谲的国际金融贸易市场中争取更加有利的地位。

上文摘录于以下链结:

http://news.163.com/08/0925/08/4MM3SI0D00012Q9L.html

家园
家园 查到以下案例

  [SIZE=3]案例:美国硅谷国际企业孵化器[/SIZE]

  性质:非营利性企业,为外国成熟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创造条件。

  地理位置: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市。

  组织机构:在若干企业、当地政府和大学的倡议下,由芭芭拉?哈莉(Barbara Harly)女士所创建。设置一个顾问委员会进行业务指导,顾问包括企业家、政府官员、教育专家。现有6名职员,6名实习员,5名专家,22名咨询顾问。

  入驻企业:已有在孵企业35个,分别来自19个国家。

  费用来源:所需费用的1/4由圣何塞市和大学提供,1/4由企业提供,1/4来自被孵企业的租金和服务费,1/4则从特殊项目所得来解决。

  所谓特殊项目包括:

   l、帮助其他政府在硅谷创建孵化器。

   2、在硅谷提供10天或5天的短期孵化器开发、管理和营销项目,客户通常来自日本、韩国、东欧国家。

   3、为客户的产品开发进行市场研究,为新创建企业做市场竞争分析。

  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

  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办公室、公共休息室、会议室以及复印、打印、英特网等服务设施,提供顾问咨询,对外宣传介绍,组织研讨会等服务。

  硅谷国际孵化器经验:

   l、办公室环境非常安静和安全,保持全天24小时通行无阻。使用入驻企业国家的标志和旗号,使之互相区别。

   2、具有多种语言能力,有些工作人员还具有在不同国家生活、学习的经历。

   3、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孵化器、科学园区、大学保持联系,并与各国大使馆、领事馆人员,跨国公司专业人员以及传媒工作人员保持广泛的接触。

   4、不断地派遣工作人员到外国考察、交流,以使经常了解和掌握潜在客户的需求。

   5、支出的费用要比一般企业孵化器高出4一6倍,其广告、营销费用也较高昂。

   6、要有充分的耐心。国际企业孵化器开办伊始可能会有半年左右时间没有企业入驻。而最初吸收几家企业是相当困难的。

文章来源浙江省中小企业局,链结详见:

http://www.zjsme.gov.cn/hyxh/list.asp?id=8302

家园 是,不是美国搞了社会主义,而是我们搞了资本主义,

记得他们早有一个词来解释这些干预措施,就是所谓混合经济。

家园 对,没错,我们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国家

一旦搞起了黑猫白猫、指鹿为马的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反而搞不清楚什么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呵呵,真是可发一笑呢。

家园 也有点笑不出来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