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再谈印度的发展模式 -- 新华声

共:💬7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再谈印度的发展模式

笔者曾经就中国和印度发展模式的前景作过一个分析[1]。笔者认为中国和印度发展的最关键问题实际上是一样的,就是一个人口巨大的国家怎样解决就业。而两国的发展模式已经显露出不同的走向,走向的分歧将是影响深远的。

两国的共同关键:人口问题

中国和印度尽管制度不同,但是人口这个根本问题,却是共同的难题。人口问题最直接衍生的就是就业问题,而就业问题就可能成为加剧贫富差异的因素,贫富差异也是教育问题的根源之一,等等。

就业问题是个纲。

印度为什么落后于中国

印度在70年代80年代和中国的发展水平相当,但是为什么现在被中国抛在后面了呢?现在很多预测在谈论印度能否超过中国,却很少有人分析为什么印度落后于中国。如果不明白为什么落后,怎么可能找到今后能否超越的答案?

50~70年代中国的基础打得深

中国在1949年之后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美国等西方世界的封锁反而使得中国靠自己力量获得了深厚的经济基础。这一点,是印度所不具备的。几件标志性的事件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其间的差别。

中国的核武器是在60年代就研制成功的。核武器所代表的工业和科技开发能力直到1999年才被印度赶上。印度在工业方面的基础没有中国深厚。这是80年代中国工业起飞而印度落后的主要原因。

按照目前流行的预测印度可以超过中国的观点,印度自从英国统治以来就有一个完善完整的金融体系,而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达到同样的水平。中国80年代开始改革,实际上就是在向西方的经济体包括金融法律体系在靠拢,如果印度早就具备同样条件却落后于中国,就说明印度在工业化方面的落后是主要根源了。(至于分析到印度政治制度层面,笔者以为没有什么必要了。)

印度丧失了80年代的工业化机会

中国在80年代开始通过改革开放,引发了后来的工业化起飞,成为世界工厂。这个历史机遇对于中国是何等重要。经过20年的发展中国的产能似乎已经太大了,以致于周边国家的制造业都被挤压萎缩淘汰,于是印度很难在制造业上重复中国的道路。这个历史机遇,印度是失去了。

实际上印度无论在人口上,基础设施上,金融体制上,教育水平上,在80年代中都不比中国差,唯一差的是工业基础。因此笔者认为50-70年代两国发展的道路实际上已经决定了印度无法在80年代西方走向后工业时代时抓住机会。而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都至少获得了一段时间的机会。

这个机会的丧失是历史性的,这决定了印度不可能再走中国的道路。

中国靠工业化解决就业

中国实际上一直是靠工业化解决人口就业问题。从乡镇企业开始提倡离乡不离土,就是利用乡镇企业吸收冗余劳动力。中国的可耕地太少,农业的生产力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只有两条路可走:

1。人口工业化;

2。改种劳动力密集的作物,比如蔬菜水果等。

中国在这两个方面做的都不错。

印度可能以农为主

印度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能否前进,除了与中国竞争处于下风之外,基础设施的水平低下也是很大的障碍。印度新任总理辛格提出“印度要走与中国完全相反的发展道路”那么辛格的完全相反的道路指的是什么呢?

辛格说:“中国存在着农村人口问题,许多农民都背井离乡到城市安身,造成了中国农业人口大量流失和严重的社会差异。印度的目标是让占全国总人口80%的农民和城市人一样富有。我们不是强调农民留在农村,而是通过采用经济激励措施鼓励他们留在农村。”

辛格的见解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笔者关于两国工业化差异的观点。所谓和中国完全相反的发展道路就是不走工业化道路。那么人口问题怎么解决呢?辛格提出中国是工业化就业和城市化,而印度则要把农民留在农村。

至此,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印度的发展模式究竟会是怎样的了。

[1]中国和印度谁更有发展前途?

http://www.dqjj.com/jjbbs/dispbbs.asp?boardID=7&ID=7593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人口问题是个表象的问题. 劳力本身就是生产力要素, 觉得人口过多,

人口问题是个表象的问题. 劳力本身就是生产力要素, 觉得人口过多, 其实是资源不够的表现. 如何解决资源不够,欧洲人以武力四处出征, 文化科技宗教上创新, 占据产业高位, 现在就处于食物链的上层 ;日本走了这条道路, 取得一定成功, 二战被压制后, 这个民族国家进行产经联改造 ,(参考强国论坛上愚蠢小猪文) , 组织内部进行自我调节内部资源分配, 比如日本独特的社保制度, 企业制度,日企的老板与普通工人的收入差距可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最低的, ;中国依靠廉价高素质劳动力,利用美国产业调整推广全球化之际, 占据产业低端, 可以解决部分问题.按照日本的观点, 中国两个三角洲地带的生活水准接近西班牙. 而印度 而印度, 看样子认清形势, 准备走新道路, 改造自我生活方式, 这样做, 有其自己文化宗教背景, 强大的社会主义左派思潮, 缺点是没有进行土改, 很难贯彻到底. 我的印度同学在海外几代,是大地主, 就放弃土地, 分给宗族人. 印度人口结构比中国好, 它的50% 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 但是人口素质差,文盲太多, 也是符合它的国情的. 中国土地少, 受教育程度高, 工业化的程度容易一点.

家园 尊驾自名新华声,所持观点还真和官方新华社一致

这个版几乎全是尊驾的帖子,所以也只有一种声音了。

家园 这样说过份了吧?

新华声的帖子如何,只能从本身来说,又何致于和新华社一致就不行了呢?何况也并非如此?老兄这样说,太偏激了吧?更何况新华社难道就全无可取之处?

看兄台的帖子,是经历过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的。所以谈起政府,不免持否定的立场。但我觉得新华声先生所发表的社评实与西西河有功多矣。若说新君垄断了此版的发言,那恐怕是不妥当的提法。大家共同努力,西西河才会愈见繁荣。这自然包括种种不同的声音。兄台自也可将自己的立场表达出来,何必责备新先生发帖太多?

言语不妥之处,还望兄台见谅。

家园 劳您大架,给找一篇新华社关于印度发展模式的文字。

也让大家看看怎么和我一样。

我的观点是我自己研究的结果,我自以为很原创。如果和比我先发表的文章雷同,我立马删掉。

家园 对不起,忘了吧,我这人烦共产党,所以有时候有点偏激
家园 凡事还是不要偏激的好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