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那年庐山 (外一篇)关于李锐和他的书 -- 史文恭

共:💬182 🌺506 🌵17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那年庐山 (外一篇)关于李锐和他的书

本来这个帖子是不想做的。最近关心《那年庐山》系列的同学不少,有一些对俺有不同意见的人用李锐现在反毛来做为依据,质疑李锐书的可信度,---后来,俺看到了,原来他们根本就没读过李锐的书,自然,他们的评论无疑是一种奇妙的空中楼阁。------何况,奇怪的是,如果按照他们的逻辑,李锐反毛,所以李锐的书就不可信,那为什么那个言必称“邓贼”的曹工程师的言论,就是信史呢?

因此,即使从逻辑上看,俺也本不必回应一些对于“自己没看过的东西”的评论和“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类的“史料”的。----但考虑到另外一些河友,有可能对李锐的个人历史和他的这本《庐山会议实录》并不熟悉,而俺的系列又引用了李锐的书中大量信息,就像白用李锐这么多东西,所以,与公与私,俺都应该为他们,也为李锐澄清一些关于他和他的书的基本信息:

1,关于李锐的这本书--《庐山会议实录》这一本书,在出版之后就被誉为TG第一本“信史”。为什么?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庐山会议的几个主要的男配角之一,且这本书因为李锐保留了很多会议的第一手记录,所以得以让后来者看到TG巨头在会议时的原滋原味的现场风采。其三,这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党史研究部门提供的资料。----所以,该书,因为是当事人第一手资料权威来源这三个原因而享有极高的可信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书1988年第一次公开发行时,据庐山会议不过30年,很多当事人还在世,所以,李锐也不可能在该书里自说自话。

而且,《庐山会议实录》这本书的写作,实际的推动人是胡乔木。---这个事实就在《庐山会议实录》的增订版后记里,----因此俺看到有些同学把李锐写书的动机推测来推测去的,实在忍不住焦急,就提醒了一下。《庐山会议实录》的网络版满天都是,随便下载一个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吾尝终日而思也,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现在顺手把这个书的来源抄在下面:

“1959 年7、8 月间举行的庐山会议,是中共党史极为重要的一页。本书作者李锐同志曾参加这次会议的全过程,会议后期被列为“彭德怀反党集团”的追随者而受到批判。1980 年讨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草稿时,看到作者有关庐山会议的长篇发言后,当时,主持《决议)起草的中央领导同志即建议作者写出这一段历史(在11 月 19 日的信中说):“你是否可以负责写一庐山会议始末史料,写出后再找有关同志补充审定。这事很要紧,值得付出心血。万一我辈都不在了(人有旦夕祸福),这一段重要史料谁来写呢?会写成什么样子呢?”根据自己的记录本和有关原始资料,作者终于在今年夏天写成此书。”

主持《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中央领导同志”就是庐山会议的当事人之一,胡乔木。----1980年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82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而胡乔木的政治倾向是“左宗棠”而不是“于右任”,他对东哥的感情之深也是众所周知的。

李锐同时记下:

这本书的发起人胡乔木已经作古了。他收到我的赠书后,一次见面时对我说:这是我建议写的,我对此完全负责;还表示再版应公开发行

因此很多缺乏基本常识的同学们应该明白,李锐的这本书根本不是出于“反毛”的初衷写得。-----当然,俺说这话也白说,我们不能强迫一个评论者在发表评论前必须对评论对象有一个基本的理解。

第二个要说的是,李锐这个人

这个话题比较大,因为李锐本人还在世。所以俺就简单说一下他的人品。“1967 年8 月间,当时我早已下放在安徽磨子潭水电站。“北京专案组的几个人,持中央办公厅和公安部的介绍信来,要我交代同胡乔木、吴冷西和田家英的关系,特别是在庐山时的情况:并说专案组长是周总理。当时我虽已五十岁,且是八年戴罪之身,却依然少年气盛。我说,毛主席周围的人最危险的,不是他们三个人,而是陈伯达。‘我最不放心的是陈伯达’。于是我举出事例,以为证明。”陈伯达当时是中央文革小组组长,可谓红得发紫。当时说这样的话,自知是要担风险的。可是,李锐就是这样一个人,为维护自己的信念,为坚持真理,是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度外的。果然,1967 年11 月11 日,一架专机,将我从安徽送到北京,关入秦城监狱。在狱中八年,为任何熟人写“证明材料”,都是如实落笔或着意保护,从未有过什么检举揭发之事,包括对我落井下石的人。

上面是李锐的自述,----俺顺便提一下,有一次看一本写聂帅的书,里面提到文革的时候,在做胡服的冤案调查里,访问了大批的TG干部,文革后查卷宗档案,发现只有两个人没撒谎,其中一个就是聂帅。----大家可以以这个例子来回顾上面李锐自述的分量。

当然,看李锐的人品,不能只听他个人的自述。---接下来,俺来引用另外一方面的资料:李锐1979年1月恢复工作,任电力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兼基建工程兵水电指挥部政委,国家能源委员会副主任。这是他的老本行,但值得注意的是,1982年,他忽然转任中央组织部青年干部局局长。1982-1984年并升任中组部副部长。

熟悉TG历史的同学都知道,中组部是何等核心的部门。----事实上,李锐干中组部的时候,部长是宋任穷,而宋的前任,就是胡耀邦。---因此,在这个部门做负责工作的人,他的人品和历史都是经受了最严格的审查。----而李锐的确通过了这个审查。----而且,青年干部局局长这个位置是更为重要的,当时的中央把这个位置交给李锐,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况且,现在的第四,第五代TG领导层里很多跳上龙门的干部,至少是经过李锐的挑选,那么,我们可曾听说李锐的子女因此而官居要职,腰缠万贯吗?-----所以这些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无论李锐的政治观点如何,他的私德是可信的

第三,尽管如此,俺还是要指出,在李锐写的这本《庐山会议实录》里,固然,他说得基本都是实话,(比如他拒绝柯庆施敬酒之类,他自己不说,我们很难知道,可见李锐并不藏私。),但这并不意味这他已经讲了所有的实话。也就是说,有一部分的关于庐山会议的史料和他本人的某些想法,李锐并没有全盘托出。----但在这一点上,需要我们更加仔细地翻阅其他的史料来对比李锐的书,才能更清楚地看清庐山会议的全貌。---俺在后面的帖子里,也会略加补充。

总之,从俺目前看到的各种资料来说,还没有发现有对李锐《庐山会议实录》的基本史实发生颠覆性影响的,在此,特向同学们汇报。--如有同学发现有新材料的,请不吝赐教。

-----------------华丽的分割线-----------------

王外马甲兄这个榜样

下面是一些私房话,

写庐山会议,俺参阅了不少的书籍和其他资料,比如仅仅因为上面的关于李锐的帖子,相关的资料俺看过的就有:

李锐《庐山会议实录》《李锐日记》

吴冷西 《回忆领袖和战友》,

《宋任穷回忆录续集》,

《胡乔木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20年》,

权延赤《周惠与庐山会议》等等。

-----因此,在看到某一些评论者对李锐的毫无根据的评论时,难免感觉就像赫胥黎被人指着说“人是上帝制造的”一样。----没有一种情绪上的波动是不可能的。---很多次俺脑海里都有一个头上长角,尾巴带刺,手握三叉戟的家伙跳出来,唆使俺写几篇帖子反击,但后来都放弃了。---因此,有一些不明真相的同学曾经夸俺脾气好,那时候为了虚名,俺昧着良心接受了。但现在觉得还是坦白比较好。----因为每当俺开始不爽的时候,总记起王外马甲对司徒卡一战。司徒卡兄在国内一些论坛里是拜为宗师级的人物,当他带着他的“豫北之鹰”来到西西河时,不幸碰到了王外马甲,-----就像王朗不幸碰到了诸葛孔明。----那一战的风采俺已不用赘述,但想要强调的是王外马甲兄的胜利并不是对司徒卡兄个人的胜利,他的胜利实际上既映衬了整个台岛在中国现代史研究上的狭隘,同时又粉碎了他们自以为是的公正。---因此王外马甲兄的剑下,倒地的是一个庞然大物,所以,他的剑,闪着寒光,他的风衣,在风中猎猎作响。-------因为剑客的荣耀,在于他所征服的对手。----而在对王外马甲兄的伟绩流完口水后,俺怅然发现,如果俺也来写一篇反驳文章的话,举起的却不是剑,----而是苍蝇拍。

而做为一个苍蝇拍客,无论俺长的多帅,POSE摆的多酷,手中的“武器”拍的多“响”,都不可能有一个高大的形象。于是,俺只好放弃了。

谨以此文,来向同学们展示,王外马甲兄做为一个榜样的力量。---并以此和大家共勉。

关键词(Tags): #庐山会议

本帖一共被 5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沙发花
家园 教头好风度

。。。

看完再回,丢了沙发

家园 赞一下王外马甲,也赞一下大教头
家园 史教头好像该是手提方天画戟?

要是手提苍蝇拍出场…

家园 花这一句

如果俺也来写一篇反驳文章的话,举起的却不是剑,----而是苍蝇拍。

家园 你这几本书我还都看过,当然都是业余级的,很多也记不住

不过,如何没有其他的证据来互证的话,李锐透露的孤证是不可信的,尤其是大量没有旁证的对话。理由就是你引的这段话

“你是否可以负责写一庐山会议始末史料,写出后再找有关同志补充审定。这事很要紧,值得付出心血。万一我辈都不在了(人有旦夕祸福),一段重要史料谁来写呢?会写成什么样子呢

可见,这段史料是可以写成别的样子的。怕的就是写成别的样子,李锐无非是要抢占一个制高点。别的样子恐怕还得等

家园 得诗一首。。。

丈夫有志闯西河,但写史文不求恭,

何当持拍西窗下,东南西北各一通。

家园 很好,一直以来俺都苦苦想找您说的“旁证”

不知可有猛料?

家园 花之
家园 书的内容和出版时间

基本可以有这样一个判断,就是这类涉及党史尤其是当代党史的著作的出版,没有官方权威机构的严格审定,包括相关当事人的认可意见,是不可能出版的。所以比较认同史教头的这句话

因为是当事人,第一手资料,权威来源这三个原因而享有极高的可信度。-----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书1988年第一次公开发行时,据庐山会议不过30年,很多当事人还在世,所以,李锐也不可能在该书里自说自话。

家园 几点看法

1。胡乔木 在八十年代固然不是于右任,但也绝对不是左宗棠。说他对毛感情深,

这个是你想当然了,80年代初,毛诞辰(忌辰?)人民日报出专版,胡说,这么多,谁看?

胡乔木被邓小平重用,就决定了他跟毛是划清界限的,但是并不表示他就是右派。

两个事情被你混为一谈了。

真正的左宗棠是 邓力群,他的人品比这些人强百倍。

2。蒙你引用,李锐的书果然是邓小平决议的产物,用政治来决定历史研究当然

对李锐的书的可靠性大打折扣,更何况李锐本人对毛可以说恨之入骨,可靠性更是大打折扣。

3。李锐本人到中组部是陈云的赏识,认为他有才,据此就说李锐人品过硬也是你想当然,

郭峰人品想必是被你鄙视的,人可是堂堂正正的部长,你又作何解释呢?因为他是康生的人?

研究历史不应该这么厚此薄彼吧?你实际上还是在以邓小平决议划线。

硬是把中组部想成一个多么特殊的单位又是一个你的想当然。而且李锐很快就被调离中组部,

照你的逻辑,是不是别人很快发现李锐人品不好呢?

题外:“俺顺便提一下,有一次看一本写聂帅的书”,温相的书?这也是邓小平决议的坚决维护者。

4。另外胡耀邦人品极差,诬蔑栽赃仗势欺人的事情他没少干,不过最后被别人诬蔑栽赃

搞下去而已,而且对国家民族政策的巨大错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胡耀邦公德私德都是极差的一个人。

5。李锐的子女没有身居要位被你当作李锐人品好的表现,那你知不知道,李南央出国

嫁了洋人了?我并不是说李南央出国一定是李锐帮忙,但是80年代初能出国一定不一般。

而且你对80年代当时国内的气氛不了解,那时候整个中国面对美国的心理可以说将近彻底崩溃了,

包括这些高干子弟,对于他们来讲,到美国去比在中国当高干还牛比,所以你觉得人家是

委屈,别人自己觉得自己攀了高枝。

另外李南央的洋相你可以看看她和范元甄的隔山打牛,跟李锐一样,为了政治目的撒谎的人。

你的这个帖子其实反映了你一贯的问题

1。自以为掌握了材料,其实都是大路货,而且还是来自邓小平决议之下的大路货。

而且从你这个帖子对胡乔木胡耀邦李锐中组部的描述可知,你的材料远不够多,

我信手拈来都比你多。

2。你对中共党史的描述是以邓小平决议为基础,以政治前提决定历史研究,扯淡那是必然。

3。一方面1/2两者之间循环论证,没有起码的说服力,另一方面又导致的1/2两点之间存在着巨大

的鸿沟,这时候,你最擅长的“心理活动”就粉墨登场,扮演了关键的角色。随心所欲的想当然

自然比比皆是,所在犹多。

4。并且缺乏对当时情况的真正了解,处处想当然。你自以为很是了解当时,那其实不过是你从

那点可怜的资料上的了解,其实缪之千里。

最后这一点感觉恰恰是从你对这个帖子对80年代以后的描述得出的。

家园 李锐的话固然可信度较高,但文恭兄这句话有点想当然耳

熟悉TG历史的同学都知道,中组部是何等核心的部门。----事实上,李锐干中组部的时候,部长是宋任穷,而宋的前任,就是胡耀邦。---因此,在这个部门做负责工作的人,他的人品和历史都是经受了最严格的审查。----而李锐的确通过了这个审查。----而且,青年干部局局长这个位置是更为重要的,当时的中央把这个位置交给李锐,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况且,现在的第四,第五代TG领导层里很多跳上龙门的干部,至少是经过李锐的挑选,那么,我们可曾听说李锐的子女因此而官居要职,腰缠万贯吗?-----所以这些都是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无论李锐的政治观点如何,他的私德是可信的。

仅就解放后的而言,刘少奇把持党务期间的饶漱石和安子文就不是什么好鸟。

中共中央组织部历任部长(建国后)

彭 真(1949年10月至1953年04月)

饶漱石(1953年04月至1954年04月)

邓小平(1954年04月至1956年11月)

安子文(1956年11月至1966年08月)

郭玉峰(1975年06月至1977年12月)

胡耀邦(1977年12月至1978年12月)

宋任穷(1978年12月至1983年02月)

陈野萍(1983年02月至1984年04月)

乔 石(1984年04月至1985年07月)

尉健行(1985年07月至1987年05月)

宋 平(1987年05月至1989年12月)

吕 枫(1989年12月至1994年10月)

张全景(1994年10月至1999年03月)

曾庆红(1999年03月至2002年10月)

贺国强(2002年10月至2007年10月)

李源潮(2007年12月至)

历任副部长

安子文(1945年8月至1947年3月,1949年10月至1956年11月)

王从吾(1950年03月至1952年03月)

龚子荣(1952年至1954年)

李楚离(1952年至1966年)

张鼎丞(1954年至1956年)

马明方(1954年至1956年)

于江震(1954年至1956年)

裴孟飞(1954年至1956年)

王 甫(1955年至1960年)

帅孟奇(女)(1956年12月至1966年08月)

张启龙(1959年09月至1965年01月)

李步新(1960年至1966年,1978年至1980年)

陈野苹(1960年至1966年,常务1978年至1983年2月)

赵 汉(1960年至1966年)

乔明甫(1960年至1966年)

李力安(1964年8月至1964年10月)

杨以希(1964年至1966年)

曾 涤(1965年至1966年)

郑屏年(1978年至1979年)

赵振清(1978年至1983年)

曾 志(女)(1978年06月至1985年)

杨士杰(1978年6月至

白治民(1979年07月至1983年07月)

王照华(1980年7月至

吕 枫(1983年07月至1989年12月)

李 锐(1983年07月至1984年09月)

尉健行(1984年至1985年07月)

曹 志(1984年至1987年)

何 勇(1986年至1987年)

赵宗鼐(1988年01月至1994年10月)兼任人事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张全景(1991年12月至1994年10月)

孟连昆(1987年至

刘泽彭(1987年

武连元(回族)(1992年05月至1997年08月)

李铁林(1992年09月至1995年01月,常务,1995年01月至2000年06月,常务,正部长级,2000年06月至2002年09月)

宋德福(1993年7月至2000年12月,国家人事部部长兼任)

王旭东(1993年08月至2000年06月)

虞云耀(1994年11月至2001年7月)

张柏林(1997年10月至2007年8月)

赵洪祝(2000年06月至2003年11月,常务,2003年11月至2007年03月)

李景田(满族)(2001年09月至2005年08月)

孙晓群(至2004年06月)

王东明(2002年09月至2007年8月)

沈跃跃(女)(2002年11月至),2003年04月至2007年7月兼任人事部副部长,常务)

李建华(2004年01月至2005年09月,常务,2005年09月至)

欧阳凇(2005年8月)

李智勇(2005年8月)

张纪南(2007年03月至)

王尔乘(2007年7月至)

尹蔚民(2007年8月至,人事部部长)

历任顾问

帅孟奇(女)(1980年至)

李楚离()

李步新()

陈野苹(1984年04月至1986年05月)

白治民(1983年07月至1987年)

章 蕴(女)(1978年至)

林 铁(1979年01月至1983年07月)

廖志高(1982年02月至1983年07月)

(欢迎补正)

家园 花一朵,史“mm”有理有据,方能服众。

尤其是我等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众。

家园 问题是可曾见到政治对手说话?

一派政治力量把两方的话都说完了,可信度就差了。

比如,这几年看到的王力、黄永胜、聂元梓、吴德、汪东兴等等的叙事或自辩,就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