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步骑兵种对抗问题 -- 思索

共:💬26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卫青的成功在于他有一只能跟匈奴对攻的骑兵部队,

用胡人的打法打胡人。另外还有一个匈奴惹不起的后方。如果放火就能取胜。否则他放完火回家不就得了,何必屡次跟匈奴肉搏。就是这样汉朝的经济也是非常巨大的负担了。

另外好像草原上年年有野火。

家园 另外我倒是想到一个匈奴必须会战的理由。

匈奴要是总是躲避会战的话,亲汉朝的其它游牧部族就可以一点一点蚕食掉它放牧的草原。因此匈奴可以退却一时,却不能总是退却。

似乎汉朝的时候也是这么做的。

但对蒙古这招就不行了。成吉思汗同一草原之后,草原上就这一个游牧民族了。

家园 纯步兵的问题在于后勤线的保持

但是我们说的是会战的问题。。。

家园 因为卫青的例子是骑骑会战,跟我们讨论的骑步会战不一样

所以感觉用这个卫青的例子,佐证草原上骑步对抗,步兵可以靠放火来迫使骑兵会战,我觉得说服力不强。

我觉得单纯看骑兵和步兵会战,而不考虑骑兵可以骚扰步兵的后勤补给,对骑兵也是不公平的选择。

另再想到一个问题,草原上冬天下几尺深的雪,让马儿吃不到草,这是不是比野火更可怕?

家园 骑兵掩护步兵行动

游骑抄掠补给线是很可怕的事情

家园 春夏没有干草, 秋冬刮的是北风,放火只能往南烧。
家园 有道理
商榷
家园 一些问题

一方面,你这个想法有个前提:北朝军队已经在当地建立政权,并打算保卫地方政权。能达到这种程度的政权,其军队都不是纯骑兵部队。

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在当地建立政权的打算,那就是传统的游牧民族入塞抄略。这种活动纯以破坏地方经济为目的。能抢就抢,不能抢就跑。遇到城市就绕过,那么中原地区一定有我必须保卫的城市吗?

一样,北朝步兵很长时间内都很烂.至于入塞抄略,首先他们必须能突破长城防线.其次要持续掠夺必须能击败汉族王朝的野战军,或者汉族王朝的野战军丧失野战能力不敢拦截,能做到这两点的都不是我说的正常的对抗.

这两次战役,后金军似乎都没有甚么必须要守的要点城市和粮仓,纯以抢劫补充自己,以破坏为目的。

想法:如果是入塞抄略,那就是以破坏为主,以抢劫为辅,避免进攻有重兵防守的城市。

如果明军边防军和野战军战斗力正常,首先你根本不可能轻易突破长城线,突破后也会立刻被拦截,继续深入?人地环境完全不熟,充满敌意的领土上肆意掠夺?明朝野战军是吃素的?游击战胜利前提是在自己根据地上,在陌生土地玩游击战?那是流寇.敌人迟早能把你拦截下来迫使你会战.

对于这一句,我的看法是骑兵有可能不迎战的。我为什么一定要攻击你呐?你都敢放弃完备的防御阵地,主动出击迎战我了。那说明你的实力很可能要比我强,你才有这样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我为啥还一定要去碰石头呐?当然这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不迎战就只能逃跑,还是回到原来的问题,草原上你可以到处跑,中原你到处跑?岳飞北伐金军为什么要迎战啊?逃跑不就得了?

另外你怎么判断我是真的出击,而不是声东击西?如果我分多路出击一个城市,你打算迎战我的哪部分部队?如果我派出多股骑兵同时做出进攻多个城市的态势,你如何判断我的主攻方向。每个城市都驻扎足够数量的部队?

你当中国军队不懂情报分析和侦察?战场迷雾是双方同时存在的,你怎么判断我是真的出击,而不是声东击西?你知道你进攻的哪个城市的部队才是我的主力?我多路迎击,你如何判断我的主力在那里?

一方进攻,另一方放弃城池选择迎击,这种模式似乎在中国历史上很少出现。

只要双方都具备野战能力,这种情况多如牛毛.事实上中国历史战争胜败绝大多数是实力和决策,根本不是什么计谋.

说实话,大凡打倒江淮并准备渡江的部队,即便是蛮族政权,这时候的主力也都是汉族士兵了。军队不会是纯骑兵部队,而是采用兵种合成的方式编组。还没见过没有水师却要非靠骑兵部队在水泽密布区域作战的军队。

北朝原来都是FC,没有水军居然要靠骑兵部队在江淮水网地带作战.

骑兵讲的是虚虚实实,讲究机动性。如果放弃机动性的话,那还真不如养步兵,毕竟马吃得比人多多了,同样的钱可以养一只很庞大的步兵部队。

游牧民族骑兵是生产和战斗条件一致的经济行为,骑兵战场机动性有时自然有价值,但是不是万能的.

家园 同意尾句“骑兵战场机动性有时自然有价值,但是不是万能的”

一样,北朝步兵很长时间内都很烂.

如果是南下抄略的游牧民族,那么他们几乎没有步兵。如果是已经建立政权的北朝,那么步兵不见得比南朝差。毕竟除了辽金元清之外,魏晋、隋唐、北宋都是用北方步兵统一全国的。

至于入塞抄略,首先他们必须能突破长城防线.

长城很重要。

其次要持续掠夺必须能击败汉族王朝的野战军,或者汉族王朝的野战军丧失野战能力不敢拦截,能做到这两点的都不是我说的正常的对抗.

其实,你提出的这个命题是像下棋一样。双方都有斗志和野战能力。

但一方野战能力强,一方野战能力弱似乎是历史上的常见现象。就像明与后金的作战,明军野战确实就是吃素的。

当然这的确超出了骑步对抗的范围,归入历史讨论里了。

不迎战就只能逃跑,还是回到原来的问题,草原上你可以到处跑,中原你到处跑?岳飞北伐金军为什么要迎战啊?逃跑不就得了?

不迎战未必就要逃跑,作战本来就是避实击虚。遇到你说的情况,骑军应当调动步军的兵力,拉出空档,寻机歼灭步军的部队。

你划定的条件其实是步军方各处防守都很好,然后压迫的打法,逼迫骑兵方作战。这只是一种可能。看具体情况而定,至少逃跑并不是骑军的唯一选择。

中原当然也可能到处跑,我还是用后金的例子。当然你可以说那个例子超出了骑步都有野战能力的设定,但至少也能证明在中原是有可能到处跑的。

对于岳飞北伐的例子,感觉似乎不是纯骑步对抗的例子。那个时机很有意思——金占据中原10年。一方面它建立了地方政权,需要巩固这个政权,从而需要放弃不要后勤,不守城市的传统骑兵打法(朱仙镇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另一方面,似乎又没建立起很大规模的步兵部队,以致于它派出迎战岳飞的部队很大比例依然是骑兵。我觉得这时的金军开始向骑步混合过渡。

如果是北宋与金战争时期的金军,可能不会采用这个打法。因为战略目的不一样。

你当中国军队不懂情报分析和侦察?战场迷雾是双方同时存在的,你怎么判断我是真的出击,而不是声东击西?你知道你进攻的哪个城市的部队才是我的主力?我多路迎击,你如何判断我的主力在那里?

这是对的,所以我说了一句:

这些其实并不限于骑步对抗了,任何进攻防守的对抗都可能这样。

另外,说“中国军队”似乎不妥当。毕竟使用大规模骑兵部队的也可能是中国军队,比如捻军。

一方进攻,另一方放弃城池选择迎击,这种模式似乎在中国历史上很少出现。

只要双方都具备野战能力,这种情况多如牛毛.事实上中国历史战争胜败绝大多数是实力和决策,根本不是什么计谋.

我对这样的对战的情况看得不多,请提供几个例子。另外赞同“事实上中国历史战争胜败绝大多数是实力和决策”这一句,只是我没有提到“计谋”。

我没看懂你这句话的意思

北朝原来都是FC,没有水军居然要靠骑兵部队在江淮水网地带作战.

是你没看懂我上一个帖子相应句子的的意思?我是说如果把骑步对抗的战场设在江淮水网地带,那么骑兵显然不如步兵。因此历史上也鲜见在江淮水网地带作战的纯骑兵部队。

游牧民族骑兵是生产和战斗条件一致的经济行为

这句话我很赞同。引申一下,游牧民族也有其脆弱性。它实行的是兵民一体,从个体上自然要比农耕民族的农民强悍,但它要集结大规模部队就不得不占用大量的劳动力,军事发展和经济生产就形成了矛盾。因此它是经不起多少军事失败的。因为军事失败同时意味着经济生产的崩溃。而农耕民族就不见得是这样,农业生产力高,能供养规模很大的部队,而且恢复力比游牧强,打没一支部队,可以很快重建一支部队。也就是说能事先长期对抗的话,游牧民族是处在劣势的。

家园 风向不对

我国的大陆性季风,秋冬时节以北风为主。放火也没用哈

家园 你说的对;跟三力思的观点也一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