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梦幻泡影之四十一 中国之马歇尔 -- 井底望天

共:💬83 🌺20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梦幻泡影之四十一 中国之马歇尔

第九篇

中国之马歇尔

愿绵薄兮入他耳,替贱民兮大声扬。

难隐忍兮铜之臭,洗铅华兮着素裳。

八十一

可惜的是,中国大城市里现在的房地产和全球一样,开始跳水而不是做俯卧撑,就将很多地方政府走香港之路的美梦给打破了。虽说是各地纷纷出台各种救市措施,可是这个全球通货紧缩的大势,岂是你一个小小芝麻市长可以扭转过来的?考虑到很多地方,靠刮地皮的收入已经超过了其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那么这些政府如果应对这个财政挑战呢?

下一招估计是要求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公债,作为地方政府的财政主要来源。

本来所谓地方债券,不论是以省政府的名义发行普通债券,还是省政府下面的一个部门,例如铁路局发现铁路建设的专门债券,以及市和县政府发现的债券,和国家发行的主权债券其实是一样的。其基本的表现就是要么以增加税收逐年还债,或者是债滚债,以新增债还旧债。

美国的地方政府都是发债的高手,所以在今天这个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几乎个个政府,如号称世界经济第六的加州政府,都在破产边缘,需要联邦政府的注资(即印钱)。中国的地方政府由于在利改税之后的财权和事权不对应,需要支出的项目(包括建设项目多),却缺乏足够的财力,所以不得不绞尽脑汁,来想方法。

当然从中央政府的角度看,和诸侯们的经济博弈,因为每个诸侯都觉得其地区应该大力发展,而中央又成天想调控,就是个必须解决的矛盾。在以前统收统支的年代,计划经济的博弈,就是所有省里的诸侯,拿着自己的宏伟经济发展计划(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要以最快最好的速度发展自己的经济,没人说俺们山东省人民自愿今年经济不发展),到中央计委开会。然后等各个省长的计划加在一起,就是5万亿。下面就是总理向大家讨论一番国家的总体经济情况,哭一哭穷,也不是俺不想俺们山东乡亲父老可以每年来个20%,赶紧奔小康的好日子去,真的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烟贵哪!不信,俺让财政部长把所有的储钱猪端过来,让大家打烂了,算一算。

结果诸侯们当然要体谅总理和国家的难处,不发展20%了,俺就发展12%吧。于是所有的宏图大略,都是见人一刀,从膝盖开斩。而俺们的诸侯们,没一个是省油的灯,自然早就想那些踩高跷的人一样,早已经在头顶上戴了一顶向金茂大厦那样高的高帽,所谓是头戴三尺帽,不怕砍三刀。

自然现在情况不同了,中央的侩子手们的衙门改了个匾额,叫发改委了,不再砍工程预算(以前对付的方法就是尾巴工程,投资到一半,预算完了,看你丫加不加),而是砍整个工程。那么地方政府的对策,就是多报一些工程,砍来砍去,最后还是会留一个下来。而被砍的工程,暂时放在柜子底,下次一有机会,就再次递进去。

可不?这个好机会就来了。中央刺激计划说是要上4万亿,大家把抽屉里的旧货色一拎出来,就变成了20万亿。现在是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就是赤字财政)和积极的货币政策(就是银根放松),如果中央的投资和银行的贷款不到位,那么发行地方债券不失一个好的方法。

不过如果发行地方债券,应该有哪些限制,如何确定偿债能力风险,让地方政府在能力允许范围(不过如果能力强,还发债干嘛)不要过度发债,以免陷入偿债危机(当然中央政府肯定会来擦屁股,因为社会稳定问题)。另外这个聚宝盆到手,会不会出现盲目发展,不计后果的投资过度冲动和膨胀(当然对官员来说,改善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多了钱,自己有了政绩,可能私下里还收了好处,不能不为之)。还有就是你钱越多,人家银行就越愿意借钱给你,那么发地方债券也是一样,富裕的地方自然举债能力强,贫困的地方可能高利息,都难以借钱,就会使贫富地区发展的两极分化越演越烈。

八十二

不过无论如何,用地方债券的方法来支持地方财政和支出,比用香港式的刮土地方法要好得多。有时俺真要感谢上苍,一个金融危机就逼得中国的城市政府们不得不转向,让俺们的败家子们想做坏人的机会都没有,想在城市里搞高地价下的两极分化,发展贫民窟的梦想破灭。

俺自己认为地方债券如果在财权和事权不对称的情况下,即要么中央财政让更多利给地方财政(或者是财政支付更多),要么中央财政支付地方的非商业公共支出(如全民统一的国家医疗保健系统等等),这个方法是一个比较好的可行方法。

在限制地方过度发债的情况下,可以用总债务占GDP的比重和年度债务占财政总预算的比重这两个数字来限制。这个方法其实和国债是一样的,就是令地方政府(没有发钞权的非主权政府)可以负责任的运用这个财政融资方法。

在解决地方的不平衡问题,有一个新颖的方法就是有富裕地方向落后地方借债,比如说上海政府担保的为甘肃政府的专项债券,可以享受免税的收入优惠。

俺在前面的文章中,谈到了三个词汇。一个是罗斯福新政,其实就是今天中国政府施行的宽松财政和积极货币政策,通过民生和基础设施的货币投入,以推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俺是20年前,在中国对外开放,搞沿海国际经济大循环时代,少有的喊出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拉大隐患的人,而今天在全球经济危机里逼出来的新政,恐怕是改革这么多年里,让俺最为开心的一刻。

中国今天的特点,在经济中国有企业的影响力,政府功能的完善,和制造业的强大,都可以和罗斯福时代的美国相比,因此比今天的美国更有机会实行这个新政。俺可以预料的是,通过大规模的新交通,新能源和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医疗,教育和廉价房的投入,中国的普通民众应该可以真正的开始享受30年改革的经济成果,和谐社会的理想才开始真正施行。

第二个词汇,就是中国的马歇尔计划。何为马歇尔计划?就是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一片废墟,需要重建,而美国生产能力强大,大把的钱,但由于战争结束了,庞大的产能靠国内需求无法消化,工厂要停产和关门,工人要失业。当时的美国政府决定对欧洲国家进行贷款(开始还想着还的,后来就变成了无偿援助),让欧洲人买美国生产的货物,使美国的经济继续发展。

那么这个计划对中国今天有什么启发呢?

先看一下现在广东的情况。广东,就和当年的美国政府一样,很有钱(当然表现在中央银行那里的很多美元储备是广东的工业赚回来的),生产力庞大,你下多少订单,俺就交多少货到你手上。现在的情况同样是西方国家的需求少了,工厂要关门,工人要失业(虽然很多开厂的是俺们香港和台湾同胞,干活的是湖南和四川同胞),经济有困境了。

可是,是不是之前的需求就是真正的需求呢?不是。因为美国来广东买产品的钱,不是美国人的钱,而是广东人(以中国中央银行买美国债券的名义)借给美国的。用自己的钱,借给消费者,再来买自己的东西,好像很傻,其实不然,正如俺的小老弟久公子所言,货币就是在流通中,方起作用,不流通放在地毯底下,是不会增值的,也不会带动经济发展。

广东人的慷慨,使一个扩张型的经济活动产生了。结果是所有参与了这个经济活动的人们,广东的香港和台湾老板,广东的湖南和四川工人,广东的地主和俺们官员,美国的消费者们都获得了这个经济增长的好处。那么如果俺们现在把最后这句话里的“美国”,改成“贵州”,又如何呢?

家园 先花再看
家园 鄙视楼下的先花后看,抢我沙发。

我可是看了一大截才决定花不花的哦!

家园 改成川陕云贵蒙疆藏,又如何呢?花之!!
家园 花,我觉得地方政府的发债欲望一直是有的.

象广东之前破产的广信,就是向海外发债然后支援地方建设的例子,还开启了政府信用破产的先例,我们的王副总理也在处理这个烂摊子的时候一举成名为世界所知了.毕竟是经济前沿,先知先觉,后来政府还是叫停了各地的信托公司,就是怕这帮老爷借了就没打算还,最后让中央政府背锅.如今发债还是要面临这个问题.

家园 思路很新颖,送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那贵州借了钱,将来如何去还呢?美国借钱借出问题来了,贵州如何避免呢?贵州靠自然资源去还债?那岂不是被广东殖民了?

家园 贵州债靠什么来担保?

美国债是靠强大的生产能力,旺盛的消费能力来支撑的.贵州债依靠的是什么呢? 上海债,广东债有可能发的出去,贵州债,宁夏债除了高息之外如何吸引投资者? 资本永远是喜欢锦上添花的,没有听说雪中送炭的.

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而不是发债.

家园 积极货币政策是银根放松吧?
家园 笔误

改过来了,谢谢。

家园 不要以为贵州是穷省,可以拿来担保贷款的东西不少

贵州有全国最大的磷矿基地

贵州是南方最大的产煤省

贵州也是向广东输电的大省

水电资料在国内也是排在前面的

贵州的最有旅游开放潜力的西南省份。

贵州的有色金属 特种资源也不少

这里就难得查了。

贵州的劳动力也很便宜,也是劳务输入的主力省之一。

最典型的拿金饭碗要饭的典型

现在不能怪交通了

只能怪狗官

家园 马歇尔计划的钱,要不要还了?

你觉得美国借钱需要还吗?我不觉得。来几个黑石,富通,大摩等等,不就是中国对美欧马歇尔吗?干嘛不对自己的西部马歇尔?

家园 怪我干什么?

家园 有定语,贵州的...
家园 现在老铁成广东,井大成贵州啦~~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呵呵  赵括 你的 过来在星级上受死

哈哈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