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抗联为什么失败 -- 史节

共:💬142 🌺407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严重同意

就并大屯这一条而言,就没看到有什么有效的解决办法。在关里他是人手不够,支应不过来,关外几十万关东军精锐守着,几十年下来,就蒋雄奇那样的人物在关里当政,东北没可能回来。

家园 刚开始的时候是可以吃的

后来才有经济犯这一说。不是918一过就不让吃的,刚开始日本人的兵力没那么大,农村他们是管不过来的。我在《七旬爷爷老交通》第二部分会谈谈这些。

家园 有点不太一样

我小时候是听说,第一坏是二鬼子,然后才是鬼子。

家园 实际还是不一样的

关外老百姓打鬼子也是自发,否则抗联哪能坚持那么多年,但是鬼子在东北的经营和在关内有质的差别,首先,对东北的战略非常明确,就是吞并同化,鬼子把东北不光是当殖民地用的,他是要变关外为本土的,从甲午之后就开始经略东北,几十年的基础一点点打下来,无论从人员配备,政策导向他都有一整套成计划的东西一步一步落实,玩的是百年大计的打法。其次,中央的态度和支持,抗战是个全国全民的事情,以中国当时的情况而言,要抗战,就必然是全民抗战,地无分南北,人不分老幼,但是东北当时几乎得不到来自关内的任何支援,以国民政府而言,从一开始就是放弃东北的战略,而tg尚显弱小,无法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援,在这种情况下,仅靠东北一地老少爷们,再自动自发,征兵也就是500人准备500口棺材。如此就形成了东北抗战的特殊情况,敌人的空前强大相对我方力量的空前弱小,抗联还能坚持这么长时间的抗争,绝对是奇迹了。

家园 一开始啊

一开始倒是真的能吃大米的,当时鬼子没全面开战粮食还没成为紧俏战略物资吧,后来鬼子也没余粮了才开始经济犯。。

家园 我听说的也是如此。
家园 我想我要说的并不是位日本人辩护,而是要强调其东北策略

更具有欺骗性。

家园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

这么推来算去,东北老百姓还真不大清楚这块土地上的真主子是谁呢。

到日本人真的占了东北,东北的老百姓,当时是有饭吃,甚至,普通人家的孩子,似乎也有通过学习等方法来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比如,我认识的一个老人,她当时在伪满的学校里树立的人生理想就是长大到日本学习医学。就想当初的科举可以按负天下的士子之心一样,东北当时的情况,确实让绝大多数老百姓能够忍受三等公民的待遇,虽然吃不好,但吃得饱,并将希望放在下一代的身上。

第一东北人是中国人,这片土地永远是中国的,我的长辈从来没有对此表现过怀疑,我不知道,你的结论从何而来。二你可以举一个受了日本人欺骗的例子,但是你不能推而广之,暗示所有东北人都受了日本人的欺骗,都心甘情愿的当亡国奴,进而把抗联失败的主要责任都推给当地老百姓。

家园 简要回答一下,可能不是很完善

1 最初几年日寇的扫荡规模并不大,所以抗联能够比较顺利,一旦日寇加大了扫荡力度,对根据地的依赖就非常重要了。没有好的根据地就没有兵源物资的稳定供应,即使有秘营,敌人不发现,没有新的来源,长期围困也会吃完,八路军的物资来源藏在民众各户中,需要的时候向民众征收,代替相应的公粮负担,这样保护和隐藏粮食也就成为民众本身需要,而秘营就不能够起到这个效果。

2 日寇的无人区制造并不是独创,满清平捻军采用的就是这种合围和坚壁清野的办法,抗联尽管也有不少好的战例,但是对这种方法明显没有多少预见,无人区的制造不可能是突然完成的,如果民众有足够的武装以及一定的地方组织是可以牵制和削弱这种效果,背土离乡这种做法产生的敌对情绪是最基本的反抗来源,抓住这些东西进行宣传,隔离区中的民众暴动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华北的民众能够创造出地雷战和地道战等打击日寇,觉醒了的东北民众的创造力应该不会逊于他们。

3 抗联的反抗偏重于军事,政治方面的宣传少,同样是以少打多,老毛在井冈山时期就开始理论论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理论对于当时明显弱势的红军有很大的启迪和鼓舞作用,缺乏这样的理论宣传,抗联在民众的眼中当然会被看成胡子,而且部队自身在逆境中也难以保证思想的坚定性。而且老毛从一开始就重视对部队的改造,土匪和其它武装不是不能要,但必须为我所用,保持自身的主体地位,根本的兵源还是来自于农村,后来东北在解放战争期间为前线提供了100多万的兵源,绝大多数都是翻身农民,这还仅仅是青年男性,如果考虑到妇女和老幼,相加起来关东军还有数量和情报优势么?可见如果真的能发动民众,即使这个数字打上折扣,抗联的兵也应该是越来越多。抗联的兵力本身就不多,相当一部分还是统一战线的部队,这样一旦鬼子加大扫荡力度,其它部队反水,又没有内线的牵制,自然会吃大亏。

家园 东北老百姓在日本统治下吃得饱?

你指得是吃玉米穰、豆饼、椽子面掺合成的“混合面”么?“粮谷出荷”、“报恩出荷”、“经济犯”,这么快就忘掉了?

东北人在日占时期所谓的“三等公民”待遇是指在平顶山被机枪扫呢,还是被拉到东宁筑要塞,然后被屠杀?或者是被731部队拉走作实验?

连溥仪这样的卖国人士,到日本神社祭拜时,心里还想着“我这不是给它行礼,这是对着北京坤宁宫行礼”呢,大多数东北普通老百姓会被几所学校给骗了?还会觉得“儿皇帝”可亲可敬?

溥仪自己都没敢这么想啊!见《我的前半生》:“东北人民从前被迫向‘御真影’行礼行了十来年,难道认出我来还费事吗?东北人民那样恨我,政府怎么就敢相信他们见了我会不激动呢?”

家园 听老人讲,这个厌恶由于两点

关内的人不大体验得到东北人民对老毛子有多讨厌。

最主要是苏联红军进入东北后的军纪很差,甚至不如当时的日军(日军在关内和关外军纪差别非常大);其次才是沙俄时代的旧账。

家园 同意!我们的敌人是一具组织严密的战争机器。

近代日军的发端是从德国学到了陆军,从英国学到了海军。在抗战中,中国军民是在用自己广袤的国土、充足但是平均素质不高的人力资源、国内有限的军工生产能力,以及时断时续的国际援助在对抗一个蓄谋已久、凶残成性、训练有素的军国主义团体。

家园 不能否认你说的

说的没错,抗联开始没有打好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原因,这我非常赞同。

但是,打基础,根据地,积累实力都需要时间,需要试错,偏偏在东北,因为敌人实力的强大和我方的孤立无缘以及国民政府中央的无能,抗联没有这个时间来做这些事情了。在无法建立根据地的情况下,只能搞秘营,这也是东北抗战的特殊性复杂性造成的。

无论满清也好,国民党也罢,加上小鬼子,在关内搞坚壁清野铁壁合围,都不是没收到成效的,捻军变成流寇,红军被迫长征,八路军大扫荡时期的艰苦,这都反映出这种政策的效果,但是,关内斗争有广阔的战略空间腾挪,大量的人民群众支持,正确的革命斗争思想指导,加上国际环境的变化带来的机遇,这些必要因素,东北却一律欠奉,所以抗联的失败确实有其必然性,如果能给抗联多一些时间,相信在试错的基础上会找到正确的道路的,但是偏偏历史不能假设。

家园 那是

不过我们这里分析的是它失败的原因,而不是造成这种原因的主客观因素,所以我没有提这些。再说能和日本鬼子谈什么主客观原因么?何况历史给抗联的时间其实也不算少,抗联的高潮一直持续到1936到37年,之后才急剧下滑,将近6年的时间,之前的过于顺利掩盖了内功的不足,建设根据地和搞训传的工作不如军事活动那么光鲜,所以不被重视,一旦进入艰苦的相持,这些隐患的后果就暴露出来了。老毛当时上井冈到第一次反围剿也就有3年多一点时间,中间还出现过被迫放弃井冈山等多次逆境,但是老毛等的过人之处就在于能抓紧时间苦修政军内功而不是依靠远在上海的中央指示,有他的样板示范,其它各块根据地的建设就有了参照,东北就缺这么一个样板。

家园 这几点说的很到位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