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炒冷饭——说说前阵子中法-中欧的纠纷 -- 明日天涯

共:💬17 🌺7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炒冷饭——说说前阵子中法-中欧的纠纷

我这个人呢,就是自己也不得不承认有些懒散,做事也比较拖拉,这次也是,本来前些天就想写这个帖子,结果直到今天才写,虽然这个不良习惯有长时间生病的缘故,但是我心里也不得不承认我的性格中确实有这样的弱点。好在虽然写的晚了,但是观点似乎还没什么人谈过,也就促使自己拖拖拉拉之后,有了动笔的欲望。不过写的晚点也有些好处,在资讯闭塞,资料匮乏的情况下,动作慢点,相关资料就自己冒出来了。

这次的金融危机可真够热闹的,连拉带拽出了不少事情,包括带头向美国金融霸主地位叫板的法国总统萨科齐,这些大家都了解,我认为这次的金融危机已经把西方经济领域理论和实际中的一些根源性问题更加充分地暴露出来了,西方的经济理论、特别是金融理论和机制,体现出了其不合理的 地方,在一定的、甚至是长期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西方的金融机制看来是促进了经济发展和需求,直到西方近现代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特别是在冷战的综合较量中战胜了西方世界本身出产的另类——社会主义之后,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都快被人们看来是真理了——这当然是指那些因没有独立思考习惯而喜欢找精神支柱依靠的人,谁料想这么快就跌了个鼻青脸肿。其实呢,理论合理与否有其自身和历史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西方的经济理论、特别是金融理论和机制既是如此,其在中世纪和近代科技和社会机制都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对商业等经济活动和冒险(包括殖民冒险)等与经济有关的社会活动都起到了促进作用,存在的不合理成分也就被当作合理的而长期存在下来,并得到了滋长,不时在经济发展中爆发出来,包括最近的金融危机。我对此有个脉络性的认识,不过还不成熟,暂时还不能阐述出来,不过大家可以看看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体现的与其综合经济实力其实并不相称的突出地位,起码就能体验出有缺陷的金融机制是把多么可怕的双刃剑,不仅会伤到自己,而且还会授人以柄,不过也好在西方还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否则的话,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日子在西方资本和市场的扩张之下,不知道会有多难过——当然,现在也不见得好过多少。

言归正传,还是说说中法-中欧近期的纠纷吧,其实有些有见地的评论家、学者和网友都意识到了,近期的纠纷并非是单独或突发事件,而是与注重人文思想的欧洲这几年理想主义的抬头有关,欧洲人和我们中国人、具体地说就是中国政府的观念不一样,并不认为经济和思想政治是可以分开的,说句欧洲立场的话,欧洲人和中国的交往,固然其操纵者实际上是基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主人——资本家的利益需求和欧洲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需要,所以德国总理默克尔那样的理想主义者也得让步于资本家和国家政治的需要,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欧洲资本家也是在欧洲人文思想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若说一点也不考虑人文思想因素,也是不可能的,即使作出决定的行为体现了资本家的利益本质,但是思想感情上却未必不会有矛盾,所以在感情上是会支持默克尔这样的领导人的。在具体的会见达赖的问题上,《环球时报》曾经请来自欧洲的欧盟中国问题高级顾问Etienne Reuter(中文姓名“骆一德”)、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德国图宾根大学博士,中欧关系研究专家邱震海和该报驻欧盟记者,长期负责中欧关系议题报道的谢栋风谈论过,请大家看看:

(问题一:萨科齐执意会见达赖的背后,是否反映了欧洲对待中国秉持“人权高于主权”的标准?

  骆一德:我不知道萨科齐为什么这么做。在我看来,达赖并非象征着人权,西方人把他看作“精神领袖”,所以他是一个宗教人物。我知道达赖在西方的形象与他在中国的形象非常不同。在西方,有很多关于西藏的好莱坞电影,人们从中获得的感受也许并不符合西藏现实。但政治中的现实是:西方人确实获得了这些感受,并基于此形成了自己的见解。

  我认为,目前来讲,“人权比主权更重要”的说法是值得商榷的,只不过的确有不少欧洲人会认为人权和人的尊严是一个全世界普遍通行的准则。☆

  邱震海:萨科齐见达赖的原因比较复杂,首先有他自己的个人原因:他是牛仔作风,好像愣头青一样的风格。他不了解中国,对中国不感兴趣,同时外交经验匮乏。其次他执意见达赖反映了欧洲人普遍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欧洲特别是法国,可以说是为了所谓的人权理想能够做出一些荒唐事情的。所以我们看到萨科齐也好,默克尔也好,在“西藏问题”、达赖问题、甚至奥运会问题上和中国冲突。他们自己还不是很清楚触及了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

  谢栋风:以我个人经历而言,我觉得欧洲看中国有“人权问题高于主权”的趋势。欧盟自诩为“人权卫士”,动辄以自己的标准要求别国,拿中国的人权说事已成为别有用心的欧洲政客的拿手好戏,再加上欧洲主要媒体推波助澜,不明真相的普通百姓也就入了套。这也就不难理解,今年4月的巴黎和伦敦街头,有那么多无知者与那些用心险恶者、“藏独”分子站在一起,上演攻击中国残疾运动员火炬手的闹剧。

  德国智库“全球公共政策学院”的专家最近有一句话,“尽管欧盟要与中国发展战略关系,但实际上欧盟领导人各自为政,经常以人权问题歪曲中国,取悦国内”。对此我非常同意。☆

  问题二:现在达赖在欧洲人眼中到底是个什么形象?

  骆一德:具体是一个什么形象,我不能对此进行评论。我相信绝大多数欧洲人都知道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认为没有人想质疑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达赖喇嘛只是被看作一个精神和道德上的领袖,一个宗教界人士。

  邱震海:达赖在欧洲人眼中是一个完人形象,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喜欢达赖呢?首先需要理解欧洲对西藏的复杂的香格里拉情结,简而言之就是现代化中被异化的欧洲人对原始质朴文明或者最古老文明的一种向往,比如他们对非洲的热衷,比如他们对自己并不了解的西藏文明充满向往。在他们看来,那里正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美好意境。

  其次,达赖总在西方宣扬和平、博爱的公关方式,契合了欧洲人心里冥冥的需求,也欺骗了大多数欧洲人对他真实面目的认知。

  谢栋风:我曾碰到法国驻欧盟代表团的一位官员,他对我说:“达赖是一个文化领袖,而且他说不谋求西藏独立,我们总统见他难道有什么不对吗?”这位先生的话在欧洲人中非常典型。达赖正是很好地利用了欧洲人的“天真”和“同情心”,在宣教的同时,将诸多有关西藏人“广受文化迫害、无宗教自由等人权受到践踏”的不实之词灌输到他们耳朵里。达赖用“和平主义者”、“慈祥仁和”的形象掩盖了他背地里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的实质。☆

  问题三: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欧洲就不担心会见达赖影响中欧关系特别是中欧贸易吗?

  骆一德:担心肯定有的。欧洲人眼中的政治和经济并不是分开的。但我想人们可以把这件事做一个很好的切割,不会联系在一起考虑。不是说经济应该从政治事件中抽离出来,而是宗教应该从政治和经济中抽离出来。我们认为宗教是一个个人的事情,宗教信仰自由应该得到所有国家的保护,中国宪法上也有这样的表述。在法国,人们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政府和教会的分离,宗教不应该被政治所干涉,人们可以自由地参与宗教活动。

  不过现在,中欧关系确实是因此发生倒退。我希望我们的关系能够足够坚实来克服这些困难。我们需要彼此,尤其在当前金融危机的环境里。我们应该找到能够修复双方误解的解决办法和源头,重建中欧关系,但这需要时间。

  邱震海:总体来讲,欧洲特别是德国的外交既有价值观外交也有利益外交,他们始终想在这两者之间保持平衡。有时,利益外交比较偏重;有时出于某些领导人的个人风格,他认为价值观外交更重要,就偏向价值层面。目前可以说欧洲的价值观外交有所抬头,但利益外交对他们而言还是很重要的。

  我想强调,当下环境中,我们看到中美比较融洽,而中欧之间风波不断,但是从中国的外交战略出发,我们对中欧关系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这一认识建立在对中美欧未来发展态势的认知基础上。☆

  我认为,由于中国和美国国家定位的差异,今后注定会有潜在的战略冲突,这会是一个已经崛起的大国和正在崛起的大国之间的较量。反观中欧之间,欧洲步入现代化以来越来越注重欧洲国家的联合而不是独立地寻求自身利益,它未来是一个全球的政治实体,不存在和中国发生质的战略冲突的基础。所以虽然欧洲在“西藏问题”上、达赖问题上、奥运会问题上和中国有冲突,但我们处理时,一方面要让欧洲看到中国的立场底线和核心国家利益,一方面要清醒认识中欧之间不会产生必然的矛盾。

  问题四:欧洲存在“中国威胁论”吗?欧洲人如何看待中国崛起?

  骆一德:我不认为中国发展威胁了欧洲。“中国威胁”只是一种“论”,而不是真正的事实,往往是由中国在西方的国家形象引起来的。包括欧洲人关于中国人权现状的感知,对经济上不平等竞争的印象,以及在军事发展、太空科技发展等方面对中国的认识。有些人利用这些感受和形象说中国逐渐构成了对其他国家的威胁。对此,我们感到遗憾。我们十分欣喜地看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起越来越多的责任,例如全球气候变化、环境问题、非洲事务问题等。

  其实欧洲早在几百年前就开始关注中国,比如马可波罗把中国介绍到西方。那时候,欧洲派遣使团到中国访问,就是17世纪的欧洲社会践行“东方学”的一种方式。但是我觉得我们一直以来不知道如何倾听中国,我不认为我们很好的理解了中国和中国人。所以,中欧双方加强沟通,商讨和辩论。同样,中国也要更好地理解欧洲。☆

  邱震海:欧洲的“中国威胁论”和美国精英阶层的“中国威胁论”有很大不同。我认为,中国今后的发展是会对美国形成挑战的,但不会对欧洲有这方面影响,这一点欧洲方面也有认识。中国未来在能源问题、劳动力流向方面可能会给欧洲带来不安,不过这种不安大多是人性上的不安,中国可以化解。

  谢栋风:欧洲在18、19世纪时可以说是大国、强国,现在面对中国的崛起,在心理上还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欧洲的一些专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他们近来也在媒体上发表言论“如果我们不能正视中国,就不可能使中国成为一个真正的利益攸关方”。

  我认为现在正是中欧之间相互重新认识的阶段。对中国来说,西藏、台湾、新疆等都是不容干涉的核心国家利益,对欧洲而言,公民的自由、个人命运一些比较形而上的议题又是他们特别关注的。中欧都需要站在彼此的立场上去多考虑一些。)

基于这类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中欧双方其实并不怎么了解对方,特别是对外界傲慢地自以为是的法国,不过,欧洲到底是注重人文思想,且近代以来一直站在文明前沿的地方,所以我并不赞成中欧在思想和政治上交流空间缩小,而且从关注人文思想的理想主义倾向来看,我还是比较欣赏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尽管她在会见达赖、特别是在拒绝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问题上看来损害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感情,但是从我自身的平民角度考虑,坦白说我还是希望欧洲能关注中国内部的问题的,欧洲毕竟还是一盘散沙,所以无法向美国那样公开干涉台湾问题——当然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我也坚决反对外部的分裂活动,即使美国,现在也不大有兴趣干涉涉及政府执政基础的问题,例如工会的地位,欧洲的力量就更小了,也就只能在一些实际上对中国没什么影响的问题上做文章,站在我们平民百姓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最好还是多考虑在目前社会不健康,中央的许多政策都由于下有对策而无法在实际中惠及我们这些小民百姓,外部的压力或者还能使中央的政策更有力些,使得我们的基本权益和生活水平能更有所保障(当然我所说的小民百姓是真正的平民百姓,以及感情倾向或同情平民百姓的人,而非那些吃饱了说凉话支持现状的既得利益受益者)。坦白说,如果没有与世界先进地区的交流,我都无法想象我们目前过得是什么日子,就像前些天看到的报道所披露的,同样是国内厂家的同样商品,中国消费者购买价格竟然比美国消费者还贵,有些商品甚至贵上许多倍!更有甚者,我们买到的,还不一定是同等质量的商品,甚至可能还是有害的,例如前一阵子的毒牛奶事件,不过回头看看以前,我们却不能不承认再无法更好的情况下,现在这情形还算是好的,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前期,我们买到的商品,特别是所谓的民间企业的商品,大多都是粗制滥造的假货——年轻些的朋友可以问问长辈,就会从他们那里得到证实,所以说,尽管我们平民百姓生产和上缴的利益的一部分由国家补贴给了这些企业,来供这些官僚和非官僚的资本家发财,也供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民众来廉价消费,但是我们仍然不得不感谢这些国外消费者们,若非国外市场的严格规范,国外消费者的高要求,我们买到的商品质量或许会比八九十年代强一点,但是无疑会比现在差许多,弄不好不仅牛奶,就是矿泉水都说不定会给你带毒的!这个分析大家是不是觉得又可气又可笑?但是现实情况就是如此,国内的市场规范程度别说比发达国家,就是比许多社会规范多少像样点的第三世界国家也不如,所以呢,这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选择就成了我们最明智的选择了!

家园 【原创】炒冷饭——说说前阵子中法-中欧的纠纷(续)

当然在西藏和台湾等问题上,我是支持政府顶回去的,不过同时希望能和外部多沟通罢了,因为即使是重视人文思想的欧洲,国家决策和政客的言行,都是带有国家利益和资本利益色彩的,如果在国家统一的问题上让步,那么远未完成民族大融合的中国就会受到西方的进一步冲击。说到这里我就不能不说陕西某县的领导是脑子进水了!他们居然把民族问题已经淡化的羌族问题提出来,给人们重新划分民族成分,这不是把已经解决了的民族问题又给重新拾起来了吗?!如果遇到国家民族疲弱,或者内部出现变乱的情况,不就成了分裂的祸根了吗?!要说有些国家干部啊,不做事比做事对国家和民族要有利得多!昨晚看见这条新闻就不由得来气!不过也许决策者还以为这是能为自己邀功,为上级提供宣传门面的政绩呢!

对于法国总统萨科齐这样的人,我更是旗帜鲜明地支持坚决顶住!萨科齐不同于默克尔,他身上体现的人文理想色彩要淡得多,更主要地是在体现个人和国家野心,这点我们从二者对奥运会的抵制表现的区别就可以看出来,默克尔是在行为上坚持到底,而萨科齐却是在和中国讨价还价!

要说法国这个国家呢,我是很喜欢的,尽管法国人是出名的关起门来傲慢自大地自以为是,不过法国近代以来出现的人文思想和文化大家太多了,多到不由得人们不喜欢,当然,1939年是法国巴黎全球艺术和学术之都的头衔随着德国纳粹的入侵是失去了,原因是当时的艺术和学术人士把自己的地位凌驾于社会之上,区别于社会之外,其中也不乏文人的软弱,他们不尽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说,还和纳粹搞到了一起,在道义和创造两方面都遭到了失败,为人们所唾弃,美国人写的《可耻的和平》就记载了他们的事情。其实堕落的不仅是文化界人士,整个法国都失去了拿破仑及其以前的骄傲和自尊,1942年,法国有二百万男人被关在监狱里,可是法国当年的婴儿出生率却直线上升~法国人自己写的《1940——1945,糜烂的年代》就记载了法国人当时的表现,可以说,如果不是戴高乐,法国都不知道会找什么新的理由来骄傲。总之吧,拿破仑之后英国霸主地位的稳定和美国霸主地位的崛起,以及德国的无与伦比的霸气,就反衬了法国的没落,即使有戴高乐那样的人提了提,也没恢复多少。不过即使如此,法国的艺术和学术,当然也包括科技,现在也非常了不起,有些不了解法国的朋友不要以为法国没落就什么也不是,甚至还不如中国了,法国只是从一流的强国,特别是学术和艺术的王者地位跌落罢了,但是各方面的成就仍然令人瞩目,例如核技术、空客和高速铁路,人文思想和艺术上就更别说了,近现代一直都是强国;何况法国经济总量尽管不如德国,但是人均国民生产值却比德国高。在人文素质上,法国统计调查过,法国人平均每人每年读过二十本书,我们中国别说全民调查,就只以参与者不同程度地有文化的论坛来说,能平均到这个数字吗?(不会有人把目下的那些绝大多数都是垃圾的网络小说当成可以上台盘的书吧?)有些人以为俄罗斯自苏联解体后就每况愈下,甚至以为不如中国,但是中外学者都说过,现在要是一下子闭关锁国,中国肯定过不下去,俄罗斯就能优哉游哉地过下去!再过一两百年也不成问题!俄罗斯人的国民普遍文化科学素质也不是我们所能比的,在俄罗斯的各个大小城市里,到处都是图书馆和剧院,我国呢?而人的素质却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最可靠的基础和资本!所以奉劝某些人不要夜郎自大,以为靠卖低档的鞋帽电器赚了几个钱就觉得自己很强大了,即以被教育产业化和扩招毁了的教育来说,就不能不让人对我国的前景感到担忧。就学术界来说,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的张胜军教授在《环球时报》上发表的文章中所述的事情就很令人担忧,张教授参加了一次中欧学者参加的讨论会,会上欧洲学者提出了些新颖的观点,我国学者态度很冷淡,张教授私下询问他们的看法时,得到的反应却是一脸的不屑和轻蔑。本来国际学术讨论会是平等的交流讨论场所,我国学者却是始终自说自话,大有把国际学术会议变成国内学术会议的架势,弄得接待方无可奈何地慨叹他们是“官方学者”,大家说就这德性,国内的学术和文化能有的好吗?我们近现代和西方有多大差距也不可怕,只要努力奋起直追,就没有什么是不能赶超的,可怕的是这种根本就不关心学术,在国内官僚化的学术圈子里混个相当于官职的地位就门里门外谁都瞧不起的心理,这种可笑的心理还不如清末的那些满口天朝大国和仁义道德的儒生士大夫呢!好歹人家几千年中央帝国的文明和自身文化素养来做自大的依据。

扯远了,话归正题吧,有些朋友也许不理解萨科齐和法国人的野心和自大,不过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法国政治家和民众都很热衷谈论法国的国际地位,在法国高校历史专业的课堂上,就会争论“法国会掌握二十一世纪的全球霸权吗”这样的问题,而非客观地看待自身的优劣,可以说,法国人还生活在对路易十四和拿破仑时代的自豪中,萨科齐也是如此。

我们都知道,欧洲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曾经试图联合控制着金融资产的国家,例如中国和沙特,及金砖四国这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国家来与美国争夺金融霸权,而萨科齐领导下的法国走得更远,不仅试图取代美国的霸主地位,而且在与欧洲国家的联合行动中,既争老大,也想单干,更有甚者,还借着接见达赖来敲打中国,不过,一个国家有雄心壮志和自豪感虽然是件好事,但是如果自不量力的话,那就会跌得很惨的,萨科齐和法国既是如此。

从世界格局来说,同属西方阵营的法国这次带头挑战美国,虽然失败了,且弄得美国既生气又伤心,但是人家毕竟是一个阵营里面的,窝里斗受点惩处、付点代价就过去了,顶多是让美国此后对欧洲多点戒心,西方的社会不象咱们这样把交情和利益、尤其是公共利益分不开,下意识地以为国与国、人与人之间人情关系就是合理的一切,利益斗争对西方来说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而且欧洲想独立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欧洲这次尽管做得有些过火,确实有些伤二战后援助欧洲的美国的感情,但是还不至于就此被美国当成敌人。我认为问题出在欧洲的政治格局,我认为萨科齐是在这方面玩大了。

在欧洲的政治格局中,历史上欧洲大陆的内斗历来被英国所利用着,直到二战后法德有远见的政治家促成法德和解,组成法德轴心来主导西欧,英国的作用才被降低了,现在萨科齐不仅试图抛开德国去组建地中海联盟当老大,而且在最近的欧洲事务中与德国不和,甚至还抛开德国去和英国勾勾搭搭,使得德法矛盾加剧。法德轴心是欧洲大陆的基石,也是法德两国利益的所在,如果萨科齐动摇了法德关系,才是对法国利益最深远的伤害。实际上,即以地中海联盟的组建,也证明法国无法摆脱欧洲,本来法国不打算让欧洲大国掺和进来,最后却在欧洲大国的疑虑下,不得不让其参加会议,这也证明了法国野心与实力的不符。在欧洲国家中,外交上最精明的还是英国,在这次的中欧纠纷中,早就干脆地明确申明西藏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大概是充分预料到了事态的发展吧,这样,以后英国政客若是见达赖,中国即使想借题发挥也发挥不到哪里去。联想到再前一段时间,英国提出请中国出兵阿富汗,参与北约自家的事务,看看现在美国和北约军队的运输线的惨状,就更觉得老牌殖民帝国的狡猾和老练了,当然,这也是北约在阿富汗有些力不从心的缘故,所以最近甚至想借道俄罗斯,让俄罗斯多少也分一杯羹。

在中法-中欧的这次纠纷中,表面上的原因并非中国的整个动机和目的,不错,中国是对西藏问题敏感,西方国家也时不时借西藏问题来敲打中国,但是,就像法国驻华大使苏和所说的:

(目前中法关系又成了热门话题,他不希望中法间的问题被过度渲染。他对记者表达了法国对中国的三个“从来不想”:法国从来不想得罪中国;从来不想损害中国的利益;从来不想破坏中法、中欧的双边关系。

  他说,中法建交45年来,法国在涉及中国主权的一些基本原则和立场没有变化:法国只承认一个中国,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法国从不承认“西藏流亡政府”,达赖也不是所谓的“政治领袖”。法国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其中包括西藏和台湾。

  苏和表示,萨科齐见达赖,在中法关系中造成的影响,以及媒体产生的反响,这已经是发生了的事情。他希望从两国伙伴关系的大背景出发,以“心平气和”以及务实的态度,来处理两国之间的问题。)

也就是说,萨科齐虽然这次做得很显眼,但是并未破坏中欧关系中的默契,基本上没有在实际行动中冒犯中国的领土完整,远不如九十年代初售台武器对中国造成的实质性伤害,那为什么中国反应这么强烈呢?我认为并非如一些人所认为的中国不支持欧洲与美国的争权夺利而引起的斗争,因为中国并没答应欧洲,习惯了利益斗争的欧洲最多是失望而已,何况这个世界上比中国有外汇的国家还是有的,例如沙特;更非国内外的一些传说美中要联手做掉欧洲,这是缺乏常识的笑话,美欧不管怎么样,也是从人种、文化思想到利益的天然伙伴,不可能因为一时的利益争夺就反目成仇的,我们中国却和欧洲相反,所以美国也不可能因为一时的利益需求就拿中国取代欧洲的,而是过后照样会和欧洲联手对付你;即使同是白种人的俄罗斯都因为文化差异而被美欧排斥,更何况中国?至于日韩,说句不好听的话,只是美国的狗而已!再怎么脱亚入欧,在美国当道的白种人的心理上,也不可能比欧洲感觉更亲近。

我认为其原因一来是萨科齐的自大和反复无常,耍政客的小聪明造成的,在中德关系降温的时候,萨科齐的姿态为其赢得了大礼单,按照国际惯例,萨科齐就该有相应的回报,不料喜欢耍小聪明的萨科齐竟然违反了这个国际常例,挑头落中国的脸面,所以把中国惹得火大了;二来萨科齐所倡导的地中海联盟,是带头改变国际格局的举动,要知道,达成了协议,公布了宣言后,地中海联盟就可能组成一个拥有广泛资源和市场的组合,这样不仅俄罗斯的能源地位降低,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就是中国的市场和国际地位,对于欧洲、特别是法国,也会随之降低的,所以萨科齐此举从法国方面来说是一种成就,但是在国际上却是犯忌讳的,美国和俄罗斯肯定觉得很不爽,不过呢,现在美国自顾不暇,俄罗斯才在俄格冲突中接受了萨科齐的台阶,一时不好翻脸,为着衰落期麻烦不断的自身事务着想也不好翻脸,所以中国就被抬出来了。三来,从中国方面来说,美国老大惹不起,只能往其身上傍,而且美国做什么事情都得尽量忍着,欧洲的市场和技术也是中国这个低档产品的生产国比较依赖的,所以也只得忍受欧洲的一些小动作,不过现在欧洲在金融危机中比较惨,历史上头一次处于有求于中国的地位,而且欧洲不象美国华尔街老板那样重视利益和霸权更甚于人文思想,加上欧洲普遍的理想主义的抬头,对中国政府的内政形成了潜在的干涉威胁,所以中国大概就在美俄不同程度的支持下收拾萨科齐了,当然中国也不会老老实实地听美国的话,也就趁这个机会压制一下在理想主义抬头的情况下有干涉中国政府内政倾向的欧洲,所以就在欧洲的惊讶之中出拳了。这次的中欧博弈,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在美国至少冷眼旁观、甚至抽空会给法国使绊子的情况下,在中国手里握着大笔外汇的条件下,在欧洲内部矛盾加剧的情况下,看来欧洲多少是会让步的,不过,作为小民百姓来说,我却不希望看到欧洲本来已经被金融危机分神的理想主义被压制住,反正欧洲又不会,也无力干涉中国的领土问题,为着咱们小民百姓的微薄权益,我多少是希望有理想主义者来支持我们的,即使支持的效果再低,也总比没有好吧。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浅见,我的资讯很闭塞,无法看到一手资料,就是能看到的资料也很少,加上这帖子只不过是咱们小民百姓饭后的胡侃,所以请大家别顶真,看看热闹也就是了。最近心情抑郁,就不由的老注意一些阴暗面的东西,若非某论坛的一位女斑竹在回帖时候提及,我自己还不知道呢,寻思了一回却不由得自嘲地笑了,原来以为自己懂得道理就能性情通达了,不料仍然做不到,仍然下意识地对一些事情敏感,生怕处境已经很糟了,本来就容易滋生闲言碎语诋毁,竟然把自己弄得抑郁了!寻思到这里,网络语言不禁脱口而出:“靠!”直到修改这个帖子时候仍然火大,就在贴子最后发泄了一通,到发帖时才哑然一笑给改了。

家园 高见

敬上花

家园 先花再看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家园 政客不是皇帝

即便是皇帝,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也未见得有什么好果子吃。

假使现在TG的领导层在思想上打算和美国对着干,搞纯粹的斗争,并且不管会有什么结果坚持付诸实践,且10年如一日高举反美斗争的大旗,您是不是也要佩服下,赞一句有理想、有抱负、有担当?

居然能够佩服起来,让咱家不知道是说您天真好呢,还是说您别有用心好

如果没从政,随便你怎么说,你爱裸奔表示人权高于中国都可以,上了台还这样的只应该被天诛,当然,拿这样的高标准来要求默克尔那种政客是咱家的脑子进水了

家园 超越世俗的平衡力量让中欧

del

家园 自说自话,不把自己当外人啊。
家园 俺不关心她是不是政客,也关心不起,更不关心什么普世价值

只关心自己和同是小民百姓的基本利益

家园 理想主义与道德优越感只是其一,欧洲对中国有根子上的恐惧

抛开欧洲理想主义的诉求和道德优越感,欧洲人对中国的恐惧无外乎是两点,一是担心中国成为苏联第二,而且这个苏联还是会抢走欧洲就业机会的那种。二是对于中国巨大人口现代化后造成资源匮乏的恐惧。

其实这两点才是欧洲会对中国现在如此苛刻和挑剔的原因。欧洲人还没有高尚到为了万里之外中国人的福祉而担心得睡不着觉的地步。比中国悲惨得多的地方多的是,也没见欧洲像念叨中国问题这么执着地天天讲,月月讲。担心中国偷走工作岗位和技术,担心中国消耗掉世界资源,这才是让欧洲如此执着地敲打中国的根本原因。但是这两点政治上不是那么好意思说出口,所以在人权之类的东西上敲打中国就成了最好的选择。把中国塑造成了恶魔,那么再在这两点上做点文章。这不道德的事也就成了道德正确的事情了。

家园 正解

和欧洲人多接触就发现,他们是“由衷”的恐惧中国,举例子说他们对中国汽车行业的未来比我有信心得多。他们一方面克制住不直说中国人不能和我们平等消耗资源-这个政治不正确,但是左一句右一句都是这个意思“你中国发达起来了,我还能开汽车烧油么?中国人人有工作造汽车到处出口,我还能拧个螺丝就一月拿3000欧么?”,所以阿联酋国王访问德国带着4个老婆,德国人夹道欢迎,商场满心欢喜迎接4个夫人的购物,而中国计划生育就要引起德国人对“人权”的关注。

所以反对中国在欧洲是非常有民意基础的,当你和别人有利益冲突的时候,你心中的理性和公平是要打2折的,欧洲的百信嘴巴里面甚至心里面都是很道德的指责中国的人权,但是他们也许会故意忽略或者自欺欺人,自己这么做的真正原因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利益担忧”。

正解
家园 其实欧洲人对中国的计划生育只是表面上关心

欧洲人总是开玩笑说中国人象兔子一样繁殖。他们暗地里其实对TG强行堕胎是非常支持的。

正解
家园 让他们处于新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带是符合逻辑和道德的。
家园 看得比较透,当矛盾激化时撕破脸皮直接开打也是可能的
家园 05年欧洲讨论东扩前夕曾经有这样的政治广告

大概背景是,如果大家同意东扩,西欧可以直接利用东欧的廉价劳动力和市场,但是必须承受东欧廉价劳动力的冲击,像法国这样的懒人国家感觉亏了,但是可以阻止(我认为是延缓)中国经济力量的反超。如果不同意东扩,大家都混吃等死,福利自然不变,但是更快被中国超。

于是,法国报纸出现这样的广告:

同意东扩吧,不然--〉你的儿子给中国人打工。。。。

旁边画一个很丑的中国老板。

你要问欧洲人怎么想,这就是欧洲人的想法,这年头欧洲根本没有什么思想,大多是黄赌毒,好点儿青年的天天想度假,欧洲人喜欢穷游,比中国学生还省钱,谁和我扯什么欧洲人的人文思想,嘿嘿,这么说吧,美国人很多人每周都去教堂,欧洲人的教堂周日是空的。

在提醒一句,中国作了老板,千万不能雇欧洲人,太懒,水平太水,三年的phd,架子却不小,年纪四五十以上的做事倒很认真,可惜等我们做老板的时候,也该退休了.

家园 原来你也是讲求实利的主

那就别佩服这个佩服那个的了,佩服跟自己的指导思想不一致的人,还真是I服了you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