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茅于轼想学伽利略做思想解放先驱,结果东施效颦 -- 思想的行者

共:💬50 🌺4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人也是爱吃肉的

钱多了,饮食结构也要变啊。从很少吃肉

到顿顿有肉。人均消耗粮食量肯定要上去。

家园 刚好相反,会下降

由于副食的丰富,主食的消耗量会减少。蔬菜水果和经济作物的需求量会大大上升。

由于中国人口总量达到一个峰值(15亿?or18亿?)后就会下降,所以对于粮食的消耗也有一个峰值,然后会减少,最后会随同人口总量的稳定,大体保持在一个区间之内,很可能会比现在少。(我说的是稻米和麦子)

但是粮食安全却是始终不能放松的。粮食这东西,能自给就不要依赖进口,能有富余就宁可浪费也别缺乏。第一,农业对于自然气候十分敏感,很容易出现大幅减产,因此,产能要有相当的富余,并保持相当的储备才行。

至于说从国际市场购买。从去年开始,国际粮价猛涨,已经翻番了,据说今年还要涨。这还不是真的缺呢。如果中国又冒出一大块需求来,国际粮价会怎样?

现在世界粮食总产量大于总消耗量,一部分国家会浪费掉一些,比如北美,中国也会因为粮食储备形成陈粮而出现浪费。很多国家还有饥荒问题。可以在国际市场交易的粮食,要么被缺粮的国家买走了,要么太贵,谁都买不起,浪费掉。所以,总体上来讲,如果想买粮食,也没有太多的余粮可买。如果中国粮食产量下降,或者需求暴增,出现大的缺口,国际市场未必有供应能力。粮食不是机器,总产能是固定的,再来个洪涝飓风什么的,还要大幅减产。

从供应国来看,主要是北美和东南亚。北美不但价格贵,借机在政治上搞讹诈也是难免的。东南亚的小国的心理很脆弱,很容易陷入风声鹤唳的状态。以泰国为例,本来粮食过剩,大量出口。但是去年出现缺粮假相,粮价暴涨,泰国非但没有借机扩大出口赚钱,反而是未雨绸缪优先自保,也跟着战战兢兢的。可以想象,如果中国真的要到国际市场大量采购粮食会出现什么情况。

家园 中国人,即使是嗜肉如命的,也不可能只吃肉

如果暴吃一段时间,通常都会想多吃吃蔬菜。而且现在越来越讲究健康饮食了,各种食物的需求是趋于平衡的。大米的人均消耗会趋减,面大概差不多。所以,未来人口总量过了峰值,减少并稳定在一个量之后,如果这个总量少于现在的13亿有余,粮食的总消耗量会少一些。

但是粮食就像水和空气,是必需品,宁滥勿缺。浪费不过是罪过,缺了可就要命了。

农业作物中,经济作物的需求会随着工业规模的增长而持续增加。宁可高价进口经济作物,也要确保粮食生产。因为进口经济作物的付出可以通过出口高端工业品加倍地赚回来。同时,经济作物暂时短缺固然会影响经济发展,但不是致命问题。

认为粮食也可以靠进口解决的人忘记了这个残酷的世界上通行的不是最优的合作共赢法则,而是原始的弱肉强食的竞争。一旦出现破绽,来的不是热心的帮助,而是锋利的刀子。

家园 不乐观吧

肉蛋奶的生产也是要消耗粮食的。

欧美人均粮食消耗大概是中国的两~三倍。

中国要奔zhe奔这个方向去,粮食缺口总

会变大的。

家园 这里面的因素可能比较复杂

这个“粮食”的范围涵盖那些农产品。如果这个“粮食”的范围涵盖了很多用于饲料的农作物,由于欧美的肉蛋奶消耗比例更高,自然要消耗更多的饲料。

这里面还有一个饭量的问题。中国有很多吃“猫食”的暂且不计,正常饭量的人也就吃现在这么多了,生活再改善也不可能吃更多了。所以,与其与欧美比较,不如按照中国目前城镇人均消耗来估算。大体也就这么多了。

家园 欧美人均消耗得多,所以胖子也多

随便找的一篇文章,做个参考吧。

外链出处

另外中国人多数是无法承受这么暴饮暴食的,很多人对牛奶的消化并不好,也有很多人不喜欢吃得太油腻。只有蒙古族等几个少数民族的饮食结构比较接近西方。西方肉类、酒类的消耗量都很大,粮食自然要消耗更多。

另外,如果国内耕地也无法保证粮食供应了,那么最有效的解决办法也不是外购,(极端点说,那根本就不叫办法)所有的大国必须能保证重要战略资源的自给(产地并不限于国内),所以如果国内粮食不够,美国人怎么保证石油供应的,那就是我们的榜样。

家园 欧洲一定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要不怎么被断气了呢。
家园 怎么见得中国人就不能承受

1,2百年前欧美人也不吃这么多啊。看看人猿

泰山小说里面,6英尺高就了不得了。现在算什

么啊。

有人吃牛奶过敏,有一种去掉乳糖的牛奶就没事

了。

家园 生活水平要涨的

怎见得消耗就不涨?欧美人饭量不见得就比国人大多少。

家园 有人巴不得中国被讹诈。

屁股决定了脑袋。

家园 其实以后到底够不够不是关键

关键是这类重要物资的供应不能依赖正常市场供应,必须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之下,就像美国人控制石油一样,甚至要更强力。

家园 石油,铁矿不已经要从外边买了。

总不至于国内不能供应就不发展了。

家园 正是在买才知道不买的好处

这几年我们因为外购石油和铁矿石,损失还小吗?差不多快到不买经济没法发展,买了经济业发展不好的境地了。这还是工业品,说实话,真没了,就是经济受影响,还未必会死人。但是如果粮食没了会怎样?

中国这些年又是要修俄罗斯到中国的石油管道,又是在中亚竞标油田,又是顶着美国的压力在伊朗投资开发油田,这些不就是要保证尽可能多的外产石油不受出产国政治因素的影响,不用按国际交易价格买入?

至于铁矿石,对中国的主要出口国是巴西和澳大利亚,这还是美国没想干预,给我们上眼药的情况下,每年的价格上涨幅度都接近100%。

如果我们的大米今年3元一斤,明年6元一斤,后年12元一斤……这日子还能过了吗?

家园 那有什么办法

产量不够就是不够。。。

难道产量不够就不发展了吗?其实好处是

粮食,矿产还是有生产过剩的趋势。(所

有国家农民都在叫穷啊。)

出路是国家强盛,使得别人不敢禁运。比如

美国,石油严重依赖外国,照样没人敢禁运。

家园 根本出路当然首先是国家强盛

但是也不代表别的方面无所作为,尤其是在还不够强盛的时候,更要尽可能为自己争取时间。这就回到最初讨论的问题了。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在中国还没有美国那样的能力来确保海外供应基地的时候,就要采取各种手段来防止或者至少延缓出现粮食不能自给的情况。这其中就包括对基本耕地的保护。因此,认为不存在需要确保的“红线”就是一种很白痴很幼稚的想法。

此外,美国最早也是先开采自己的石油才发展出强大的工业,然后才有能力去中东挤走英国人垄断那里的石油的。美国本身也是产油大国,而且美国有意限制开采本土石油,优先从海外进口,但是成本绝对不比本土产的高。海湾国家的石油开采基本被美国公司控制,所以美国基本不需要买,只是将自己的份额油运回来就行。

中国要是能这样从海外往回运份额粮,那么国内不种粮食都种玫瑰花俺也没意见。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