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替舍妹问计于野:如何提高中国在海外的影响力 -- hansens

共:💬402 🌺1349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认识的老外都不太争气。

在外企工作的就不提了。就说短期旅行的,一个说,最深的印象是北京的空气污染;另一个说,被骗了好几次;还有一对去九寨沟的老夫妇,被导游安排的旅馆里肮脏不堪的被褥惊到了。

当然,人家是好话坏话掺和着说的,也说了美好的地方。

究竟人家心里是怎么想的,我对西方人的言下之意还掌握不透彻,不好说。

家园 我只是抱怀疑态度,这种方法将会被证明是徒劳的

CNN走进中国老百姓千家万户,首先是中国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到民间的崇美又怕美的心理所导致的,那种媒体充当美国媒体的传声筒的结果。反过来,在美国想与CNN争夺话语权,首先要想一想新华社在美国与CNN等比较的影响力。伊战时的半岛电视台是面对西方广播的,除了偶尔有CNN的转播外,美国有多少人会主动去收看半岛,甚至了解半岛的存在。

身为中国人这时可能感觉中国走上了舞台的中心,至少是与美国比肩,但在美国人看来,中国仍然不过是一位隔壁的暴发户,这样的暴发户美国人以前也不是没有见过,80年代是曾经兴起过一阵子日本热,到今天仍然还有残余,总有些老美喜欢买点日本的盆盆罐罐放屋里显得很“禅”,但就是这样中国热现在还远远比不了。如果有人做个iphone上的印度新闻,你认为除了老印们以外有几个美国人会在乎?中国现在美国人的心目中比起印度来也就在伯仲之间,能主动在iphone上看新华社的也只能是非常少的一部份人。

但是不是就没有别的办法来扩大中国文化中国价值观的影响了呢?当然不是,李安就做得不错,最近的Slumpdog电影也是一个例子,facebook里的胡哥温总兴趣组都是不错的办法,更有效的达到了目的。

家园 可别轻易放弃这个id啊,这是西西河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园 你说的我都赞成

不过我的建议基本不耗费什么资源,也不会和别的建议有什么竞争的关系,举手之劳而已,找几个程序员几天就搞定了,和别的也不排斥啊

有人看最好,没有人看也没有关系啊。

家园 很多好建议。说个在多伦多市的

首先我看重文化艺术这种大多数人容易接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单是夏天周末,多伦多有无数的公园、街头、博物馆、市政厅广场等游艺活动,安大略湖心岛有全球龙舟赛,完全可以通过文化艺术等形式参与展示。

总之,具体到某一城市,方式方法机会肯定很多的。

家园 仅从技术层面来说,与房地产项目策划推广作类比

整个中国就是一个项目,只是推广她的资金更充裕、题材无限、手段多样、受众广泛、时间限制少、没竞争。

如果拿这样的项目到国内大房地产商开发策划部门那里,他们肯定说操作这样的项目太爽了。

如果针对具体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地操作,宣传真的很容易且会很有效。对比房地产项目策划,就几个定位:客户定位、产品定位、价格定位、销售定位。

多好的项目,就担心坏在缺乏市场经验的只讲政治和以己度人凭空想象的人的手里。

家园 送花
家园 送花送宝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好文。但这样好像太被动了点,小弟还是喜欢兄台提出的

主动输出价值观的做法。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家园 控制话语权是关键

搞科研的人都知道,你灌水无数没用,做上editor才说明你的江湖地位提高了。

这道理对其他方面也通用

TG应该办报,办杂志,办电视频道,如果觉得这些都比较麻烦,就直接外包,搞NED,让那些海外名嘴来做就行了

家园 这帮汉学家东方学家们中文都不会说,如何混饭?

只能走捷径。

家园 高,实在是高
家园 大方向上,必须承认民主的优越性,否则难以夺得话语权

新加坡李光耀国际政治学院的院长,一个挺支持中国的印度人,在美国电视上发表支持中国的言论时,第一就强调长远来说,民主是所有国家的应该实现的。此人是很懂西方人想法的,用敌视民主的态度是无法夺得话语权的。当然这种大方向的事情,也不是小官可定的。

关键是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可以消费得起的民主是不一样的。换言之,认同民主是大方向,同时强调不同国家实现民主的道路是不同的。如果要夺取话语权,这种大的论调是必须的。

方法上要多学学外国媒体,小丑不必捂着,这样大事上才有人相信你。还有就是要有本事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第一现场,这就是新闻价值,有新闻价值,自然就有人看。

家园 这才是要点

首先自身要硬

家园 不是开餐馆,

而是餐饮节,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巡回宣传食为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