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西方人肮脏史 -- 西河伯

共:💬15 🌺3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家园 【文摘】西方人肮脏史

西方人肮脏史

 

  近代的西方公共卫生和个人卫生曾极端肮脏,不仅有经济、社会不发达的原因,更有迷信、落后的观念作祟。科学、文明的进步才最后终结恶臭。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生于1900年的匈牙利作家山多尔?马劳伊在回忆录中写到,在他童年时,人们认为经常清洁身体和洗澡是有害的,因此儿童的体质总是很弱。于是,澡盆在当时主要被用来盛放杂物,每年只发挥一次本来的功用。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只有在生病和即将结婚之时才会沐浴。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18世纪的人们通常一生中只洗一次澡。那时候,人们从不洗头,而是将头发沾满尘土。街道上到处是粪便,以致于人们不得不跳着避开。

  污物满街

  有趣的是,古代的人们并没有这么脏。为了保养身体,古罗马人经常在公共浴室中沐浴。他们认为这样会得到健康女神许革亚的保佑。后来,古罗马人共同沐浴的习惯传到了东方,并在整个中世纪中得以保持下来。在中世纪的城市中,男人们坚持经常洗澡,并且在古罗马时代遗留下来的公共厕所中大小便,还使用古罗马人发明的便壶。妇女们也经常沐浴,而且会使用香料令身体散发香气。她们平时会梳理头发,并经常光顾洗衣店。与个人卫生相比,当时的街道就不那么干净了。人们通常是大喊一声“水来了!”,便把垃圾和粪水由窗口倒下。因此,行人不得不边走边向上看。

  牲畜污染

  说到肮脏,很少有地方能与19世纪下水道普及前的欧洲城市相比。由于缺少下水道排污系统,街道和广场成了真正的污物倾倒场,经常是粪水横流、臭气熏天。大量的羊、猪等家畜以及拉车的牛、马肆意排泄,使城市环境脏上加脏。此外,肉贩子和屠户还当街进行牲畜的宰杀和开膛。

  17世纪的巴黎和伦敦比古罗马城和罗马人、阿拉伯人统治下的塞维利亚等城市还要肮脏。居民家中没有下水管道和厕所。人们在哪里“方便”呢?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内急”时会悄悄地找一处角落解决。德国文学家歌德曾讲述过他的经历。有一次歌德在意大利加尔达的一家旅馆住宿,他询问去哪里“方便”,旅馆里的人平静地告诉他就在院子里。当时的人们将自家后面的小巷和附近的沟渠当作倾倒污物的地方。为数不多的茅厕和粪坑通常离饮用水源不远,这增大了疾病传播的危险。

  靠粪吃饭

  一些人专门从粪坑中收集粪便当作肥料出售。染坊工匠用大瓮保存人尿,然后用尿来浸洗兽皮和漂白布匹。在欧洲城市中,清洁卫生的工作仅限于那些重要人物经常通行的大街。由于猪是一种杂食动物,政府会雇佣一些养猪人带着他们的猪清理集市与广场上的垃圾和污物,或者干脆让雨水代劳。

  西班牙的城市也并不干净。马德里的市民们将粪水和垃圾从窗户倒向街上。18世纪初西班牙人口迅速增长,生活垃圾越积越多,公共卫生问题更加严峻。

  城市污秽不堪,人们的个人卫生状况也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倒退。人体禁忌观念的产生和梅毒、鼠疫等疾病的出现是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16世纪的医生们认为,水(特别是热水)会削弱器官的功能,并使人体暴露在有害空气中,如果水渗入毛孔中会传染各种疾病。当时甚至还流传着一层污垢能抵抗疾病侵袭的说法。因此,个人卫生只能采取“干洗”的方式,即用一块干毛巾擦身。17世纪的文章建议儿童用白布清洁脸和眼睛。因为用水清洗有损视力,会引起牙病和感冒,使脸色苍白,而且对天气的冷热更加敏感。

  澡盆危险

  根据法国人乔治?维加雷洛的调查,欧洲的上流社会在个人卫生方面也拒绝用水。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最爱干净的贵妇人每年也仅洗两次澡。而路易十四本人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地沐浴。有一次,他沐浴时感到头疼,私人医生便立即让他离开浴室。

  在身体得不到清洁的情况下,人们将衣服作为个人卫生的重点。富人们经常更换衬衫,认为这样能带走身上的污垢。但讽刺的是,经常更换的也只是外衣而已,内衣通常是一个月才换一次。

  恶臭终结

  当恶臭威胁到西方文明的存在时,18世纪的科学进步和先进思想终于为欧洲人带来了新鲜空气。公共厕所逐渐在住房中普及,从窗口倾倒粪便被明令禁止,政府引导居民在指定地点倾倒垃圾。氯元素被发现后,人们开始用氯水漂白,并用氯化钠溶液杀菌消毒。这在当时可以说是人类的重大进步。

  进入19世纪,城市的发展要求所有新的建筑物中必须具备污水排放系统。当下水管道和抽水马桶在整个欧洲开始普及的时候,有关卫生的展览会和讨论会也首次组织起来。随着各种细菌的发现以及对细菌传播疾病的深入了解,人们逐渐明白通过洗手或用水和肥皂清洁身体就能预防鼠疫、霍乱和伤寒等传染病。1847年,匈牙利产科医生泽梅尔魏斯发现孕妇患产褥热的病因就是医生的脏手。他证明了医生洗手可以降低孕妇的死亡率。1865年,英国外科医生利斯特在巴斯德的细菌病原理论基础上,首创了用石炭酸为医生的手和器械消毒的方法。

  今天,再也没有哪个医生敢说洗澡对健康是有害的,因为洗澡是讲卫生的表现。

家园 第一位鲜花?

家园 华工在参与建设贯通北美大陆的铁路时,收工后要洗澡

被认为是有教养的行为,的确那时的西人不洗澡。

今天,再也没有哪个医生敢说洗澡对健康是有害的,因为洗澡是讲卫生的表现。

上下水道的分隔是减少大规模瘟疫发生的重要措施。

在很多电影里,西方城市的地下水道是个场景。

家园 请问中国古代的城市卫生情况?

中国古代的有些城市人口也相当多,请问污水,垃圾,排泄物都通过什么设施来处理?当时的卫生状况如何?

家园 有一次不知道哪里看到的,呵呵,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是没有厕所的~~~

大小贵族和贵妇人要方便,请在楼梯下自行解决~~~

哈哈哈哈,知道他们那时候比较不爱卫生,也没想到是这样的程度啊~~~

不过巴黎,当时市民的美德之一就是,从窗口往外尿尿的时候,要先提醒楼下注意~~~

家园 一本书

叫《往昔之谜》,我第一次看到这个故事就是在这本书上,这是我自己买的第一本书呢。

家园 这也是西方人男女并行,男靠外,女靠里的原因

怕有东西泼下来

家园 引用 临淄齐国故城完备的排水系统

距今近三千年,临淄先民创造了规模庞大、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临淄齐都排水系统。临淄齐国故城大、小城设有3大排水系统, 4处排水道口。大城西墙北部的③号排水道口,设计巧夺天工、构筑坚固持久,显示了齐国人的非凡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被誉为世界同期排水建筑史上的杰作。

  关键词:临淄 大城西墙3号排水道口

  城市是人口密集的地方,每天有大量生产废水、生活污水产生,需要及时排出城外以保证城市环境卫生和市民健康;城市的地面相对平整,如遇暴雨则产生大量积水,如不及时排出城外,整个城市将成为水乡泽国,一片汪洋。为了解决城市的排水问题,我们的祖先几乎在创建城市的同时,发明了城市排水系统。早在距今7000-6000年前,我国的贵州省澧县石家河文化各城址(最著名的是城头山古城)就挖掘了护城河, 设置了水门,建构起良好的城内排水系统,这是全世界最早的城市排水系统。距今5000年的河南登封王城岗古城、距今约4000年的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已使用陶制地下排水管道;距今3800—3500年,河南偃师二里头古城出现了木结构排水暗渠和底部铺垫了石块的排水沟;距今约2300年——2100年,河南安阳殷墟则出现了类似今天“三通式”的陶水管;西周时期的陶水管已有过滤装置,并且有曲尺形转弯;周原遗址西周早期宫室所设下水道的直径已达20-30厘米,长度为1米陶水管还与排水阴沟、明槽相连通,排水设施已相当完备合理。在国外,建于4500年前、位于印度河流域的马享佐达摩城,已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同一时期,美索不达米亚王国的街道建起了砖砌的雨水排水系统;距今约2800—2500年,希腊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也有了完善的排水设施。

  众所周知,临淄是我国先秦时代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的工商业大都市,污水产生量大,排放量多,需要有设计周密、功能强大的排水系统来加以支撑。勤劳智慧的临淄先民,经过严谨的科学设计和精密的施工,创造了规模庞大、设计巧妙、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临淄齐都排水系统。他们首先因地制宜,利用淄河和系水作临淄城东、西两面的自然护城河,又在南、北城墙外挖筑人工护城壕沟(大城南、北城壕6140米,小城的东、北、南和西墙南段城壕5780米),使之与淄河系水相互沟通,形成了四面碧水绕城的外部排水护城网。同时根据南高北低的自然地势,在修建城池时周密设计和科学建造了排水道口。根据勘探得知,临淄齐国故城大、小城设有3大排水系统, 4处排水道口。

  1号排水系统在小城西北部宫殿区中心部位,全长约700米,宽20米,深3米。南起桓公台的东南,通过桓公台的东部和北部,向西穿过小城西墙下的①号排水道口注入系水。

  2号排水系统,位于大城西北部,由一条南北向排水沟和一条东西向排水道组成。南北向排水沟,南起小城东北角,顺南高北低的地势直通大城北墙西部的②号排水道口,注入北墙外护城壕,全长2800米,宽30米,深3米左右。因一个排水道口不能有效的排放大量的积水,在这条南北排水沟的北段,又向西北分出一东西向排水道(长1000米,宽20米左右),由现已发掘的、大城西墙北部的③号排水道口流入系水。这一排水系统承担着大城内绝大部分的废水和积水的排放。

  3号排水系统,位于大城东北部,长约800米,起点不明,止于大城东墙北段的④号排水道口,向东注入淄河。

  上述齐都临淄的三大排水系统在城内均为明渠,只有四个排水道口是暗渠,从城墙下穿过,与城外护城壕沟相接。

  20世纪70年代末,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会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掘清理了大城西墙北部的③号排水道口。这一排水道口建在墙基宽40米的城墙下,呈东西向,东西长43米,南北宽7-10.5米左右,深3米左右,用天然巨型青石砌垒而成。分为进水道、过水道和出水道三部分。

  进水道为此排水道口的东段,主体在墙内,东端略超出城墙,与城内排水沟连接,内宽7米,外口宽10.5米,长17.3米,呈西窄东宽的喇叭口形。进水口平面呈倒梯形,上面的15个方形水孔分上、中、下三层排列。水孔一般高50厘米、宽40厘米(因石块不够规整,水孔大小也不尽一致)。南北两壁全用巨型天然青石垒砌,其中南壁长9.5米,比北壁略短(原因是水流自东南方向而来,直冲水道北壁,所以北壁长,石块垒砌量大,以对付水流的冲刷)。底部铺有上下两层石块,下层排列无序,上层排列4行石块,形成5条小渠沟,恰与过水道上进水口的5个进水口一一对应。

  过水道为此排水道口的中部,穿过城墙,东、西分别与进水、出水道口相接,长16.7米,宽7-8.2米,高约2.8米。过水道内部石块交错排列,每个小孔不直通,水可通过石隙而过,人却不能通过,既能排水又能御敌,建造十分科学。

  出水口的形状和结构与进水口大体相似,内部石块交错排列组成网状,水可以分层从孔内石块间隙中跌宕流出,敌人无法从水孔中进入城内。出水孔设计3层,冬春枯水期只下层排水口就可以满足需要;当夏秋季丰水期一到,中上两层排水孔就会随着水势涨落而发挥调节作用,即使大雨积洪,也不至于造成水灾。

  据考证,此排水道口是与大城西墙同时修建的,距今近三千年。从临淄作为齐国都城一直到唐代,它使用了近两千年的历史。此排水工程,设计巧夺天工、构筑坚固持久,显示了齐国人的非凡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被誉为世界同期排水建筑史上的杰作。20世纪80年代,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政府对此处古齐国排水工程实施保护、开发,建为露天原貌遗迹陈列建筑,周围用半透空铁栏杆保护,并栽植垂柳和四时花卉,成为临淄齐国故城遗址上富有特色的齐文化旅游景点。后又在此排水道口周围,修建了保护性院墙,并刻文字介绍及平面图嵌于院门两侧墙壁上。

  临淄齐国故城完备的排水系统,使城内积水可顺利排除,又有城边两条自然河流作调剂,城池内外互通有无,旱季不致干涸,雨季又可免受洪涝之苦,从而确保了齐都临淄这个七万户、常住人口在三四十万的国家统治中心、工商业大都市得以安然无恙。今天,游览临淄齐国故城的客人,无不在城西③号排水道口处驻足观赏,无不为齐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以及高超的城建设计与建造水平而深深叹服。

家园 山东淄博的临淄

在山东淄博的临淄现在还残存有齐国故都古临淄排水道口,现在是旅游的景点之一

家园 主要还是靠人力收集吧

排水管好像夏商时期就有了,不过估计还是主要用来排雨水的。一般家里排泄物和垃圾过去还是有人沿街收集吧,南方临水的可能直接排到河里了

家园 北京也曾是个大粪坑

据清末到北京的西方人回忆,整个北京就是一大粪坑,笼罩在一片臭气中

家园 收夜香可是个传统工种

更衣一词可是很早就有的。

野蛮人的文明进化过程时断进续,没有延续性。

家园 有出处吗?

我想看看

家园 据说,南宋杭州有很多公共浴室。

据说,南宋杭州有很多公共浴室。当时,杭州人习惯每天早上洗澡。

家园 好脏好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