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求助】小学数学题方法不知是否正确 -- 闻到阳光

共:💬50 🌺1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求助】小学数学题方法不知是否正确

A.B分别为一条河流上下游的两个港口,水路距离为280千米,甲.乙两船从A.B两地同时分别向对方港口出发,两船速度均为20千米每小时,他们在到达之后不停留,立即原路返回。已知两船第一次迎面相遇的地点和第二次迎面相遇的地点相距42千米,求水速?

解答:280/2=140

140/20=7

(42/2)/7=3

对吗?怎么解释这一做法?

有请高人帮忙

家园 我的一个小做法

时间=280*3/20/2=21个小时;

第一次相遇点与第二次相遇点的距离为:21/3*2=14个小时;

水速=42/14=3

家园 我试试看

280/(2*20)=7同楼主第一第二步

即7小时,为单程两船相遇时所耗时间

42/2=21为单程水流距离差,即单程 考虑水流和不考虑水流速度情况下(不考虑水流影响的理论中点)的距离差

21/7=3

家园 稍微啰嗦一点的解释

总时间不是280*3/20/2=21个小时

因为甲乙两船完成第一个280千米的时间不同,顺水的船(甲)比逆水的船(乙)先完成,因此在甲完成第一个280千米后,到乙完成第一个280千米前,两船都是逆水行驶,不满足速度和等于40的条件

事实上,根据最后结果水速为3,也可以得到,全程为280/23+280/17=28.6445小时,不存在21小时这个时间段

===========================================

我的解法

假设第一次相遇在C1点,第二次相遇在C2点,水流速度为v

1.C1点一定在中点M的下游,在C1点相遇时,所用时间(起始时间为0)为280/[(20+v)+(20-v)]=7

2.第二次相遇点C2一定在C1点的上游,这是因为甲先到达了B,马上折返,等乙到达A后甲已经走了一段

3.从第二次相遇到双方最后到达终点(必然是同时的,因为双方都是分别用逆水速度和顺水速度完成了两个280千米),可以看成第一段行程的逆过程(这个词不准确,但意思大家应该能理解),也就是说,

第一次相遇前,甲顺水完成了A到C1的行程,乙逆水完成了B到C1的行程,用时280/40=7

第二次相遇后,甲逆水完成了C2到A的行程,乙顺水完成了C2到B的行程,用时280/40=7

那么C1和C2关于中点M对称,则C1到中点的距离为42/2=21千米

后面的就简单了

假如水速为0,显然双方应当在中点相遇,那么水速为21/7=3

基本和二楼小糊一样,和一楼不同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和您的看法略有不同

珍珠土老鼠:稍微啰嗦一点的解释

家园 这个解法可能是这么想的

这个解法可能是这么想的

280/2=140 半程距离(即从任何一方出发到中点)

140/20=7 静水半程时间(与动水第一次相遇时间相同,详见我下面的帖子)

(42/2) 第一二次相遇点对称分布在中点两边,每边至中点距离

(42/2)/7 在半程时间内由水速造成的距离差除以半程时间,即水速度

家园 从速度和为40出发考虑不算错,实为一捷径

从速度和为40出发考虑不算错,实为一捷径。

关键点

1。两次相遇点以中点为轴对称

2。第一次相遇前两船速度和为40km/h

据此,只考虑第一次相遇前的情况,第一次相遇时间,与两船在静水时第一次相遇时间相等。(280/40)。而这时的路程差42/2完全由水速产生,故水速(42/2)/(280/40)=3

家园 请教一下,怎么在帖子中引用其他帖子

就像您这个帖子一样

家园 您没有仔细看我的帖子

速度和为40当然不算错,我的解法也必须用到这一点

但我这个帖子是针对沙发dragon兄的帖子说的,您可以仔细看看他的帖子

满足速度和为40的时候,只有两船运动方向相反的时候,

我啰嗦的解释就是为了证明

两次相遇点以中点为轴对称,

有了这个剩下的就好办了

家园 较长的帖子下面都有链接可以拷贝

短帖子或者外链需要自己把url选中,然后点特殊效果中的链接

参见

链接出处

家园 可能我误解了你的回帖

说实话,我是没有看懂dragan兄的解法。。。

所以可能也没有理解你的回帖的用意

给老兄上花。

家园 谢谢

谢谢老兄指点,上花

家园 您的解释存在一个理解上的偏差

“因为甲乙两船完成第一个280千米的时间不同”——您的理解对于成人来说,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的理解是:顺水船速=20+水流速度,逆水船速=20-水流速度。

这里就存在一个问题,您把20当成了“静水航速”,因为我们在说车船飞机的速度时,都假定参考系不动——但是这是小学题目,所以20就是指两船表现出来的速度,即水流和静水航速的叠加速度:20=甲船静水航速+水流速度=乙船静水航速-水流速度(假设第一个单程甲顺水乙逆水,下同)。

其实说您的理解出现偏差,我开始也不是有把握的。但是后来我用题目中的数据反推了一下:如果20是静水航速,则两船的顺水航速是23,逆水航速是17,两船第二次相遇的地方和第一次相遇的地方距离并不是42,和已知条件不符。具体计算过程您可以自己写一下。

家园 我的解释——先看我给珍珠土老鼠的帖子

280/2=140:两船航速相等,在中点相遇,各开140公里。

140/20=7:两船首次相遇时各开7小时,相遇后继续航行,同时到达终点,然后掉头——从掉头开始到第二次相遇也是7小时(水流速度对两船的航速和不造成影响)。

(42/2)/7=3:甲船从顺水变成逆水,航速=20+2倍水流速度;乙船从顺水变成逆水,航速=20-2倍水流速度;所以甲船比乙船每小时多航行4倍水流速度。甲船航行了:半程-42;乙船航行了:半程-42,所以甲船比乙船多航行84公里。两船第二次相遇时各航行了7小时,所以水流速度=84/7/4=3。

所以,综合如下:

甲船静水航速17,乙船静水航速23,水流速度3。

第一个单程:甲船航速=17+3=20,乙船航速=23-3=20,7小时后在中点相遇。

第二个单程:甲船航速=17-3=14,乙船航速=23+3=20,7小时后在距离中点42公里处相遇。

这是唯一符合题目给出条件的解答。

家园 “第一二次相遇点对称分布在中点两边”——不成立

即使把20理解为静水航速,也不成立。

第二次相遇点不可能和首次相遇点关于中点对称——因为这个过程并不对称。

首次相遇时,两船此前一直是相向航行;

而当甲船到终点返航时,乙船尚未到达终点,两船此时是同向航行的。直到乙船到终点返航时,两船才开始在此相向航行。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