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国军的日制97式/97改坦克——致西斯武士兄 -- oboeman

共:💬25 🌺2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国军的日制97式/97改坦克——致西斯武士兄

既然河友西斯武士问到了有关国军抗战后装备日制坦克的情况,那我干脆再从我原稿里抽相关章节发个帖。

国民党军坦克虽然主要用美式,但很多华北部队在抗战后成为全日械装备,坦克方面也不例外,阎锡山部就装备不少92式重装甲车和97式“轻装甲车”(日军94式“豆战车”的后继型)。根据国军余燕生中将(退役衔)回忆,45年冬,其所属的装甲兵部队被改编为战车第三团(驻北平的该团三个营全日式装备)第二营,赴华北进驻河北丰台,坦克为日军所移交,中型坦克为“九七(一式)”。这里的“一式”其实就是97改,不是日军正经的一式中型坦克,后者全在日本本土。“接收装备时,日军经多日筹划,有关资料文件全部焚毁,内部机件重点破坏。交车之日,多靠拖拉发动后,以大拖小,短短三十公里费了一整天时间,送至国军丰台营房,旋即离去,留我等一大难题。尤其是日式战车是柴油引擎,电瓶窳旧,加以天气酷寒,车辆发动困难。日甚一日,一周后,泰半无法启动。因该部战备任务(‘剿’共?)在身,官兵压力很大,幸赖意志坚定,面临挑战,斗志益增。我因素喜研究,且对机械颇为专精,接此重任,每日自晨至暮,将战车引擎一件一件拆装,各个测试,找不出故障原因,决不终止。一个月后,大部分装备均已拼修堪用,营长率全营官兵参观,特予嘉许。”关于坦克本身,称“日式战车之炮,可以随时脱架,托在肩上发射,追踪目标及发射迅速为一特点”,但“通风简陋,战车连续行驶已逾三十六小时,引擎高热,车内硝烟蔽目,严重缺氧,乘员呼吸困难,多人脱水晕眩。”该部主要在天津、保定、徐水等地与解放军作战,后人员经上海撤至台湾。笔者多说一句,从以上的记述联想,解放军部队常用这样的坦克,配合多用日械的步兵连续攻坚,对于其乘员来说,生理上、心理上都是多大的考验。

1946年秋的张家口战役中,傅作义调十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的机械化部队配属其暂三军董其武部以增强战斗力。机械化部队指挥官靳书科兼十二战区长官部战车大队长,辖两个配备12辆97式中型坦克的连(连长王滋荣、田知新),和一个配备12辆95式轻型坦克的连(连长刘建业)。在10月10日下午,王滋荣率所部协同步兵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向解放军狼窝沟阵地猛烈进攻,解放军无法抵挡,被迫撤出。傅作义的日式坦克部队在此战役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很可惜一直没有机会让国共双方劲旅的97式较量一下。

家园 据萨苏说,傅作义的部队最早在中国实施"闪电战"的部队了.

看来对装甲武器的使用还是很有心得的.

家园 这也太玄了吧

关于坦克本身,称“日式战车之炮,可以随时脱架,托在肩上发射,追踪目标及发射迅速为一特点”,

那个57炮能托在肩膀上?光炮管怎么着也得有个百八十公斤重吧?再加上发炮的后座力... 州长都不一定能扛得动...

家园 恐怕是指炮长用人力微调炮身容易吧。

炮身重心那里大概有Y型支撑架,这样很容易就用肩头顶起炮座和用枪那样用准星瞄准目标.就和装在三角架上的重机枪一样, 人是没有办法扛着打的, 但有个支点固定,自由移动枪管指向,瞄准射击不需要很大力气.

家园 他说“脱架”

你说的我知道,可那还是有架...

家园 应该是平时固定锁住炮身的架子吧, 炮手不能老扛着.

坦克机动时, 也不能让坦克炮在炮塔里自由地乱晃打人, 是不是.有分解图就清楚了.

家园 平津战役丰台一战傅部出动了大量的坦克

不知是何型号?解放军又是如何击退了敌坦克?

家园 “脱架”似乎应该是指炮架脱离炮塔,能通过肩托来微调

沿袭雷诺FT-17的炮架结构,89、95、97这些日制坦克除了炮塔通过手轮旋转以外,炮架可以通过肩托进行上下左右的微调,就像重机枪似的。那个国军坦克兵说的“脱架”似乎应该就是指炮架可以独立于炮塔(也可以整个拆下),通过肩托瞄准。

家园 【原创】炮架简述,附多图

法国一战雷诺FT-17坦克的Cardan矩形炮架,通过肩托即可水平和俯仰,像掌控带肩托的机枪那样微调坦克炮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日本进口了法制雷诺FT-17,日本陆军除了临近终战时的三式、四式和五式中型坦克外,所有战时主力坦克(包括被划为“轻装甲车”范畴的豆坦克),以及日本海军的特二式、特三式、特五式内火艇(两栖坦克)全沿用了这种外面套个方方的装甲框,内置防盾,可由人力直接进行俯仰和水平微调的炮架设计,肩托微调时水平范围左右各10度。与其他国家的坦克炮塔正面比较下,日军坦克这一特色非常显著。

由于耳轴是在炮重心位置,所以不需给身管或炮尾增加配重,也不需在车身上设置行军固定架。

以下是97式中型坦克的97式57毫米坦克炮,以及97改/一式中型坦克的一式47毫米坦克炮的图。注意97改因为车体仍是97式的,比一式小,所以虽然97改和一式炮塔基本一样(后者前半周铆接了附加装甲),97改车内不设装填手,车组乘员仍为4人,车体2炮塔2;而一式的焊接车体可容纳标准的五人战斗组,车体2炮塔3,充分发挥炮塔战斗力。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家园 虽仅摩托化步兵加装甲车,作战理念确实先进,战果也不错
家园 傅部坦克应该全是收缴的日货,95式轻型和97/97改中型
家园 花,这种做法射击精度会不会成问题?
家园 坦克炮抵肩射击……

估计开火之后,人也残废了……

家园 日军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自身的工业水平实在太差,

没办法为坦克配上有效的稳定器,

家园 那时代哪有稳定器?

但是怎么也该机械调整才有稳定统一的调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