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巨大的拼图和密林里的登山者---我对生命科学的看法 -- 夸皮

共:💬41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巨大的拼图和密林里的登山者---我对生命科学的看法

看了铁老大的贴,也来说说我从入这行到今天所得到的一些感受。

当年大学报生物化学专业也属于稀里糊涂。因为小时候对小动物的兴趣,加上高中化学学的好,也就填上了这个第一志愿。入学后的同学们大都分两种,一种是象我这样的,一种是冲着这个专业热门去的。然而真正了解这个专业的似乎没有人。几年的大学下来,我们的课程始终在化学和生物之间游走。我们记忆众多的代谢途径:名称,箭头,名称,箭头……却并没有教怎样抓鱼摸虾,生态学专业刺激的野外实习我们也没有。这也许和专业有关吧,总之,它既不是生物,也不是化学。到现在我的专业转成了分子生物和细胞生物方向,面对的都是一个一个的细胞,每天也是和瓶瓶罐罐打交到,实在是没有一点生物的感觉,倒更象是化学或工程类的专业。不过这却是实实在在的生命科学前沿。

至于生命科学本身,无论是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等,都好比象是一副巨大的拼图,现在已知的就只是上面零零散散的几块而已。至于这行里的人,科学家也罢,学生也罢,打工者也罢,都好比是密林里的登山者。我们不知道山有多高,看见的也就是周围的一些景色。不同的专业方向象是走了不同的道路,彼此相隔的距离并不比局外人要来得近。生命科学还从来没有走到一个开阔的山头,让人们能够停下来从容的眺望将来,做出一些让人激动的世纪预言。就象从相对论预言星光弯曲一样。所有的发现都是通过试验来获得,这其实和人类早期的认知方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相信的是电泳是曲线是条带,好比早先人类相信自己的眼睛,鼻子,触摸一样。中世纪的人们因为看到地面是广阔无边的,所以相信地球是平的。谁能保证今天我们不会犯同样的错误。显微镜的倍数再提高,电子的也罢,相差的也罢,扫瞄的也罢,都是些技术上的改进,做出判断的还是人类的眼睛。不错,我们是看到了一些过去看不到的东西,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比一个原始人看见大苹果和小苹果而做出大小的判断要来得高明。

这就是生物学的悲哀。铁手的文章词句之间都透出一种无奈。正因为缺乏一个普遍意义上的理论,我们没有办法知道我们下一步会得到什么。在王院士没有发现细胞凋亡机制以前,谁也无法想象出细胞会有这样一种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可悲的事,这一发现居然是在纯粹偶然的情况下做出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起来更象作坊工的原因,你永远不会知道你的这件瓷器是否好,一切都要等到烧出来才了解。因为生命的复杂性而产生的迷茫会存在于每个人心里,也包括内行人。很多人,比如我并不会奢望解开生命的奥秘,只要能在这条路上前进一小步,弄清楚一个蛋白,一个信号通路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

但也许希望正是在这里。我始终相信生命的本身是会有一个普遍的规律的。换句话说,总会有一个一览众山小的时候。没有发现并不等于不会存在。现在对于每一个生命现像的研究都是一种积累,等待着某一天一个理论的诞生。积累得越多,我们离那一天就越近。总有一天我们会成功的描述生命的本质。为什么会从无机的世界诞生出生命的现象?生命更象是一种对环境更好的适应性。因为一种潜在的对环境,资源独占的要求,一种私利的个体最大化的推动导致了无机大分子团的生命化。而且把这样一个自私的烙印打在了已知的所有生命体中。生存,享有资源,繁殖产生更多的个体,占有更多的资源……。那么是什么产生着这样一种自私排他的推动力呢?或者说这种推动力本身是什么呢?

另一方面,仿生学的发展还远没有达到其应有的高度。通过模仿鲨鱼皮来设计泳装只不过是非常粗浅的一种应用罢了。无论是我们的重工业,轻工业,还是现在的信息产业,与生命体相比,都是一种极低效率的重复罢了。生命体内通过几个分子就能完成的事情我们却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条件。所以对生命问题的深入了解所产生的影响将是全方位的。虽然我还看不到希望的所在,但我依然相信那一天的到来。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说得很好,完全同意。

我虽然不是搞生物的,但有时也接触与bioassay有关的一些生物化学(比如G1,G2,pin,microtubule,细胞周期等等),常会产生跟你一样的感觉,但是总表达不好。

家园 写得好,希望以后多多发言

你谈道的生物仿生学,很感兴趣,以后还要请教。

家园 非常同意

尤其是第一段写的那种感受,一样一样的,呵呵。虽然我不是学生化,不过说回来这年头大家学的80%是一样的,就是分子生物学啦。当今生物学发展太快,分支太多,有的教授一辈子就翻来覆去搞一个通路,想想真有点悲哀呢。

家园 诠释得好.难得,难得的好文章.

生命的神秘才是探索的动力.

家园 说得好

关于拼图的比喻真是好极了!

这就是生物学的悲哀。铁手的文章词句之间都透出一种无奈。正因为缺乏一个普遍意义上的理论,我们没有办法知道我们下一步会得到什么。

这也正是生物吸引人的所在。友人说:“生在20世纪,是搞物理的人的悲哀。”因为,除了几个大牛人,没有人能够做出什么有意义的发现。而生物学的魅力也正在于此,就像生活中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一样,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的下一个发现究竟意味着什么。

但是我不认为会有一个大一统的理论存在,因为即使在物理学和逻辑学中,也没有最终被统一起来。倒是密林的那个比喻非常恰当,和圈子外面的人侃多了,往往会暮然回首,发现我们一直在走同一个方向,只是被丛丛林木遮住了。那种发现真是……很有生物学特色啊

家园 高屋建瓴,精彩!但窃以为

悲观处太悲观,乐观处太乐观。

家园 我的一些感觉
家园 说得好,我原来干的是独立学科啊!

师姐,问题是那么细化专业的年代,还有非专业人士搞科学的可能吗?

我还是老老实实填填坑吧。

家园 深刻。
家园 教材科里全校的课表是干吗的?
家园 我指的是research for fun的人

“基础科学的研究,是一种爱好”。

只有另有谋生途径,才能称之为爱好吧。可是一般人勉强干好本职已经不错了,科学这个爱好太费时间费钱了。

如果说你说人们把本职工作当作爱好,可是可以,只是很多时候不得不做很多违心的谋生之事吧。心态也肯定是两样的。

总之,这爱好太难培养了。

家园 除非你自认为是爱因斯坦或是百万富翁,不用为生活发愁,

否则不要学纯物理。 我忘了是谁说的了。是杨还是李? 很多年前,海外物理系的学长们写信回来,贴在三角地的宣传栏里。 我唯一记得的就是这句了。

我们班转CS, EE,Stat的 占了1/2。

家园 分子生物学,兼回尔雅兄

感谢尔兄的意见。不过不太同意你关于分子生物学的看法。

首先什么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问题。分子技术并不是一个具体的技术名称,我们可以具体到某一样技术,比如PCR,电泳技术等等,但这些都只是分子技术中的一种。可以说,分子生物学是应用所有这些具体技术手段来解决生物学问题的一门学科。之所以说他是学科,是因为他并不是简单的技术的统称或迭加。分子生物学有其特定的思考方法和“游戏” 规则。难点并不是掌握各种技术,而是根据目的选择哪种技术最好的问题。好比围棋落子,可以下的地方很多,但填哪个地方最好就很费脑子了。

翻开现在的生物教科书,个人的感觉几乎所有的代谢途径及其很多结论性描述无不来源于近二三十年分子生物学的成果。所谓现代生命科学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引入了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手段和思维方式。技术加上思想,两者共同构筑了分子生物学。与之相对,一些建筑于老旧技术,关键是陈旧思维方式上的学科,比如动植物分类学,形态学等等;因为存在过多的人为主观因素,其萎缩甚至消亡都是不可避免的。另一些学科,比如形态解剖,其上升空间有限。说白了,都研究了几十年了,该知道的差不多都知道了;也难以有大的发展。当然,不能没有人懂。

嗨,说了半天都把自己绕进去了。如果你是此道中人,自然明白我的意思。关键就是那句“分子纯粹是技术” 的话,特别是纯粹二字。分子技术引入到生物领域所产生的效果照我看,就是把生物学变得不象传统意义的生物学了。人们再也不用通过比较两种花有多么相似来描述两种植物的亲缘关系。生物终于变得有些象物理和数学一样严谨而有逻辑性。好不容易开始有点儿象基础学科了。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家园 我很喜欢解剖学,因为

这个知识很难outdate.

而且真的很好玩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