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能源消耗 -- songcla

共:💬30 🌺3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碳氢比例不同
家园 简单的讲

提供同样的能量,三者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同。

做最简单的热力学计算,

煤炭简化成为碳,燃烧提供能量 C + O2 -- CO2 + 393.5kJ/mol

也就是说完全利用的话,排放一个摩尔的二氧化碳,可以提供能量394kJ。

石油燃烧提供能量 CH2 + 1.5O2 -- CO2 + H2O + 700kJ/mol(约值)

也就是说,完全利用,排放一个摩尔的二氧化碳,可以提供能量700kJ。

天然气燃烧提供能量 CH4 + 2O2 -- CO2 + 2H2O + 890 kJ/mol。

也就是说,完全利用,排放一个摩尔的二氧化碳,可以提供能量将近900kJ。

其他各个步骤的能量利用效率都是相差不多的。三者的本质区别,就是提供单位能量,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同。比较而言,天然气最好,石油居中,煤炭最差。

家园 不转那不就是没发电么,风力不足?
家园 毕竟不是天天都有风的

我几个朋友去的时候,正好赶上没风罢了。

其实风力电场缺风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去年一份报告上讲,英国07-08年的冬季,最缺电的季节,分布在英国海岸上的风车大部分时间都转不起来,风不够。

家园 还是有些用的,对风场还是有要求的,连我们这些过去所谓外行

人现在都开始搞风力发电了,

看来将来搞能源方面的东东还是有一定前途的 ,呵呵

家园 原来如此,长知识了
家园 输出同样能量排放的CO2不同
家园 这里说的达不到是指相对水平

美国人均能消耗世界人均5倍的能源,这个人均是中国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的

以后可能有新能源被开发,但是大家的能源消耗水平水涨船高,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不可能达到目前美国的相对水平

家园 这点我是同意的。

但是对于生活水平来说绝对值达到就行了。

家园 这就是时间问题了

随着科技的进步,时间长了总能达到,比如几十年后达到美国现在的人均生活水平,但这有很大意义么?

如果要短时间内达到美国现在的人均生活水平,我是非常地不看好。这首先需要科技上的突破,还需要这个突破发生在中国。

家园 现在咱有能力批量做快堆么?

对这东西不太了解,只知道个名词。

家园 非也

是达到同时代美国的人均水平。

主要由于决定人均水平的还是技术,而中美的技术差距会填平。

当然,不是一模一样的复制品。

中国自然条件是逊色一些,但有被无限夸大的嫌疑。美国自然条件好,但开发程度相对低,很多地方都是无人居住。中国自然条件差一些,人口多,就不得不更彻底的开发。

举个例子,不少去过德国的美国人认为德国人生活水平更高,人均自然资源德国是远远赶不上美国的,但是德国的民用技术和管理是有优势的。

家园 外行关于这个问题请教一下

那个风车看上去就是风小了转不动的,不能弄一组小风车=一个大风车么?

另外,风不稳定的问题,如果和蓄电池技术结合,能不能由蓄电池做“水库”呢?

完全外行好奇,多谢解惑!

家园 无论是多大的风车

都有一个风小了转不动,风大了要停车保护的问题。实际上,风车小了,风力略强就需要停车了,风车大了可以利用的风速范围好像要广一些。另外从效率上来讲,风车也是大了好。风车大了,同一地点上扫过的面积大么,可以利用的风能多。当然具体风车的大小的确定,就需要根据体的情况分析,按照历史上的风速数据来确定经济上效率上最划算的。

风能必然要与储能技术结合,蓄电池是目前技术最成熟的方案。但是这个储备是有一定限量的,成本也非常高,目前不大可能设计成为存储很长时间的电量。一般直接进入了电网的风电,也不大需要太大的存储,可以使用其他手段,比如使用火力电站进行补充。但是这样一来,风能作为主要的供能手段,就显得不可靠了。如果某个地区主要依赖风能,而连续十几天没风或者强风,能量供应就会出问题了。所以中国提出来风能的比例不能超过百分之十。

家园 快堆其实报道的很多,咱也就是看看报道而已,

实验快堆明年就可以并网,现在的预计是,先建几个示范的商业堆, 2030 年正式投入商用(批量),相对聚变来说有点谱……

比现有的反应堆,核燃料的利用率提高个几十倍速,排放的核废料相对少。真到能源紧张的时候,不建估计都不行。

现在的思路是先建几个压水堆应应急,到时候上快堆,终极目标是聚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