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庐山大悲剧 二、纸老虎 -- 造船厂

共:💬85 🌺181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叹息
家园 这里非常重要了

我同意您的以上论述;不过我认为,这是您对史文恭《那年庐山》的个人解读。我很怀疑,史文恭自己是这样的看法。

在《那年庐山》的整个表述过程中,虽然有些摇摆和变化,也不乏“劝百讽一”之处,但总的来说,是试图把毛的举动“合理化”。

1959年的人看毛,他是合理的,2009年的人看毛,他是大错特错的;这里有个界限问题,史文恭试图深入或还原1959年的场景,这一点他做到了;但他在该抽离的时刻没有抽离(或者他根本不想抽离),没有体现出2009年的视角,我认为这是有害的,是把1959年的货色重新包装然后在2009年推销。比如说,到如今还在表示毛的威信不可损害(其实毛就算在庐山去世又如何);又或者说东哥被剥夺了一切退路云云。

我这样分析他是有根据的,从他的论述手法、他对史料的选择,都可以看出来;这也是我要在《庐山大悲剧之三》里展示的。在《那年庐山》的尾声,公鲨河友曾经这样概括《那年庐山》:“老彭被小舟架上了去,闻天瞎参合,秀才不成事,老毛不得已。”史文恭也没有否认这样的概括,我认为这里的关键是“不得已”。

但是(生活中总有但是),如果我真的看错了史文恭,而您对他的解读是对的,那又怎么办呢?

简单,只要史文恭能够正式采纳您这段话,《庐山大悲剧》就可以罢笔了,这场笔战就结束了,因为大家的观点一致了!

最后花您一下。

家园 谢谢啦,也花您,

关于1959和2009视野的区别,我贴在回答水风的帖子里啦:

1959年的人看毛,他是合理的,2009年的人看毛,他是大错特错的;这里有个界限问题,史文恭试图深入或还原1959年的场景,这一点他做到了;但他在该抽离的时刻没有抽离(或者他根本不想抽离),没有体现出2009年的视角,我认为这是有害的,是把1959年的货色重新包装然后在2009年推销。比如说,到如今还在表示毛的威信不可损害(其实毛就算在庐山去世又如何);又或者说东哥被剥夺了一切退路云云。

家园 谢谢您了

我又去读了一遍,发现公鲨的评论的确值得重视。我很有可能是错的,因为前面的史料剪裁给了我过于深刻的印象。所以忽视了后来的评述部分。

给您道个歉,一开始以为有人要指桑骂槐,结果是自己太过敏了。前面的那些劝阻的话,都是一时激动写的。我还是希望您继续写下去。也让您的观念能够得到更加充分的表达。

妖道在此恭候了。

家园 还有一些有意思的事

1,TG从48年开始就不怎么提"毛泽东思想",到八大党章删去"毛泽东思想",主要原因是顾忌苏联.斯大林末期,苏联翻译出版中共的文章就不翻"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很敏感地注意到这个问题,主动提出不要再提毛泽东思想.谢认为,斯大林不能容忍中国出个啥思想,在意识形态上凌驾于他之上.

再提毛泽东思想就是中苏两党裂痕之后了.

2,所谓毛泽东独断的问题.七大时授予毛泽东有"最后独断之权",是大会通过的.八大前夕,毛泽东主动提出把这个删去,但是政治局讨论就没通过.

3,关于林彪的问题.七大/八大,林彪选中央委员都是全票,八大政治局委员选举,林彪也是全票.而彭在选举中都是落后很大.这奠定了林凌驾于彭之上的基础.谢认为,TG讲选票,而林彪是有人望的,不是毛泽东个人提拔的问题.而且,林在建国后未立一功未建一言,正好避免了像彭那样到处结怨.

家园 俺觉得你和史MM都说的有点过

看历史,一方面要尊重当时的情况,就是要把自己代入当时的历史感同身受,另一方面要从后来人的角度看历史,就是从更宏观的历史角度来总结当时的情况和当时事件对后来的影响。

史MM过于强调59年的情景——确实,当时全党都盲从主席的时候,主席就是一面旗帜,他的威信如果损害了,苏共二十大的前车之鉴还摆在那里呢,从这个角度说,主席的威信维系这全党的团结,并不为过。

而您过于强调后来人的感受——因为我们看当年的庐山看的比当时看更清楚,庐山是毛犯的第一个大错误,从那时起,毛的错误越来越大,以致最后不可收拾。

你们两个的观点综合一下就好了。

家园 毛在庐山的错误是人们见到的第一个白乌鸦

大家都不相信有白乌鸦,可世界上真的有白乌鸦,第一次见着了,大家都不知道那个白鸟就是乌鸦,要见多了才信。

现在不是有个“黑天鹅”理论么,意思和白乌鸦差不多。

家园 说实话,我现在也没看见那乌鸦是白的

也许确实有白乌鸦,也许确实那乌鸦真是白的,也许以后人们会看到那是白乌鸦 —— 但现在看来,那乌鸦就是乌鸦,我没觉得有多白。

至于什么黑乌鸦的,扯远了,不喜欢在一个帖子里扯那么远。

家园 这三个俺倒是都有耳闻。。但第二条。。

东哥主动提出删去,还是第一次听说。。。。

彭总其实百团大战是伤了人心的。。陈赓大将和他以前在湘军里是一个团的弟兄,居然关家垴之战,彭总派了“监军”,硬逼着陈赓手下那些山西学生兵往上冲,把陈赓都搞的热泪盈眶,差的自己要带队冲锋。----我们说,不是百团大战的初衷错了,也不是百团大战的第一阶段没打好,关键是在第二阶段时期,当时八路军负责的彭总,发了犟脾气,和日军顶牛。

----所以,百团大战之后,我根据地和军民都受到极大损失,而彭总自己回到延安,也被众多怨言包围。这种抱怨到华北座谈会成为顶峰。----因此,七大彭总得票很低是自然的事儿。

而八大的时候,彭总十大元帅,中央委员里排名第七,比他得票少的就是聂荣臻,(得票还低于陈赓)贺龙(贺总比粟裕大将得票还少),叶剑英(排名最后),----这是很奇怪的,因为八大是在1956年9月开幕,候选人是各位代表自由提名的,提名之后,是中央政治局,七届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加上各代表团团长,副团长联席讨论,确定候选人名单。选举结果按得票数排列.朝鲜战争的英雄,国际共产主义的名人,国防部长彭德怀居然排名第22位。。这就令人深思了。---反观,林总,七大的时候,他从苏联治伤回来,距离平型关一战已经八年,但依然被全票当选。八大,开幕时,林总已经养病5、6年之久,还是被全票当选。。。两者比较,更让人深思啊。。。

家园 说实话,我还是受不了你们老师

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他一生中值得浓墨重彩写的部分。

加个“之一”也好啊。

家园 我是想解释,为什么那么多高级干部都信任毛泽东

这种信任,我们看来是迷信,但是当时,却是有很坚实的历史依据的,毛主席确实一向正确,想比之下,彭总的错误就不少,该赞同谁,大家心里都清楚。

比如某股票分析师,分析股市走势一向很准,深得股民信任——一旦他某次没算准,跟着倒霉的一定极多。

家园 我就是这个意思……

我就是这个意思……我个造船厂的回帖中写了。

所以当时的人们看起来是白乌鸦。

但现在我们看这个问题,我们会知道,这个是乌鸦并不白。

家园 二十年前的 乌托邦祭 里

对这(2)有过比较详细的描述,还有柯老派专人回上海组织批判材料等等情节.

家园 彭德怀在党内中高层的人缘不好啊

黄克诚说过彭“性格刚强,遇事不能容忍,不大能适应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所以不易和领导及周围同志搞好关系”。

其实早年毛泽东也是因为脾气、性格的原因,在党内的中高层人缘不好,结果在苏区两次因为这个被赶下台。在这方面,总理是典范啊,所以才能成为党内的不倒翁啊。

家园 并不尽然是人缘这个原因。。

因为林总的孤僻也是众所周知的。。。所以或许可以对这个问题深挖一下。。

家园 我觉得孤僻并不表示人缘不好

如果说“和谁都好”是人缘好的话,那“谁也不得罪”恐怕也是一种人缘好吧。在党内的中高层,林彪的这种孤僻造成的结果是:乍看起来,他和谁都不是一派,是一种中立、超脱的姿态,反而成了各方面都能接受的人。当然,也许很多人都因此忘了,其实林彪和主席是一派,呵呵。

而且从性格上来说,林彪是比较平和的,小事基本不管,而彭总的暴躁脾气那是有名的,而且管的宽也是有名的。所以,下面对于林彪大概是敬重,而对于彭总则是敬畏,毫无疑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两个人中林彪是更容易被大家接受的人。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