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蓝山咖啡蓝山心《上》 -- 潘涌

共:💬34 🌺7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蓝山咖啡蓝山心《上》

蓝山咖啡蓝山心《上》

《人生最美好的是过程》散文里,提到胡小妹认为最美好的休闲时光是找一个带阳光能瞭望大海的咖啡馆,手捧一本澳大利亚小说,一杯蓝山咖啡,细细品味那些融入澳洲土壤作家笔下的人物和他们的人生格言。为了抬拉情趣,我两次有意提到“蓝山咖啡”。文章上网后,立刻有一位网友反馈,老潘这篇文章一定是想在国内发表,不然怎么专门写成“蓝山咖啡”。这位网友又充满爱心,建议在阳光下读书千万不要忘了戴太阳墨镜啊。

我自己不太喝咖啡,但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咖啡品味的文章,不仅如此,还非常有把握把文章写好。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世界上许多事都是相通的。我常年品酒卖酒,深知对酒最敏感的是不常喝酒的人,世界上著名的品酒大师都是不喝酒的。久居酒中,是不是反而分不清什么是酒味了。我曾经有位女性饮酒狂徒,她每天要到我这里买四瓶白葡萄酒,只要便宜就行。我把所有的处理白葡萄酒都卖给她后,看到一瓶早已拔塞颜色且非常不好,一块也塞给了她,她喝完一点不好的感觉都没有。

由此我联想到看中国。近代史上出现过好几位没有在中国生活过但对当时中国国情看得既清楚又富有独特角度的外国人,意大利的著名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是最突出的一个。安东尼奥尼从来没有接触过东方文化,他来到中国后没几天,一眼看准了文革时中国人的盲目崇拜,盲目狂热,二十多天后拍出了轰动西方的纪录片《中国》,电影结尾时他谦虚地画龙点睛,用了一句中国成语: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可惜,中国后来遇到了那个意想不到的历史事件,没有机会在邓小平还活着的时候,让这位电影巨匠再来看一眼中国。到了如今,我那个时代的盲目崇拜盲目狂热者已开始淡出,新一代逐渐进入角色,只不过换了一个方向。

崇拜时尚,崇拜高雅,崇拜贵族,崇拜奢侈,崇拜极品,恐怕是当今崇拜族的主流。都是中国这块土地上长大的,我也应该不在其外,到了美国不久,我就听说了蓝山咖啡,好像最早是从台湾报纸上看到的,既然这么高雅,这么极品,就是黄金价也应该喝上一杯,时间上要赶在大陆朋友知道蓝山之前。有一段时间我在纽黑文到处打听蓝山咖啡,后来看到许多咖啡店加油站食品店都打出“牙买加绿山咖啡”,一时疏忽,把“绿山”当成“蓝山”了,不到两美元一大杯,我顿时感到奇怪,怎么这里是大众饮品,到了东方成了饮品中的钻石了呢。跟着感觉走也会出错,在之后的许多年,我把星巴克和Dunkin’ Donuts的成功当成了“蓝山”至少是“绿山”的功劳。这次我担心一错二错三错,年青网友们把胡移风的成功也看成了蓝山咖啡的功劳,再掀起一股“蓝山热”,至少我自己应该先把什么是“蓝山”搞清楚。

把蓝山咖啡作为一个项目来做,我思考再三,决定四个步骤。第一,上网检索,中文的,英文的,所有前人的文章一网打尽,尽收眼底;第二,询问十个以上进店买酒的美国顾客是否喝过蓝山和感觉如何,与网上评论比较;第三,每天走访一个咖啡店,自己找感觉,大概又分两类,一是星巴克和Dunkin’ Donuts大型连锁店,二是独立打旗的小咖啡店;第四,迅速找到我的一个牙买加朋友,问他有没有卖蓝山咖啡的咖啡店,专门去一次。他每天都要来小酒庄买彩票,正好他来了,我说,十万火急,请速帮我搞到一小包蓝山咖啡。他说没问题,他原来就在生产蓝山咖啡的公司工作,周围的朋友手中可能有蓝山。他说,我们牙买加人不太喝咖啡,主要饮料是喝茶,大部分咖啡都出口了。

看完网上中英文对蓝山咖啡品论介绍后有个总的感觉,这些文章不仅众口一言而且还是众口一词,香甘苦酸完美协调。英文评论多说是有生以来喝过的最好的咖啡,中文评论还加上了“咖啡美人”“咖啡宝石”“贵族极品”字样。这些美味都是蓝山黑咖啡本身散发出来的美味协调,看来蓝山咖啡确实是咖啡大家族中的阳春白雪。中英文都分别标明蓝山咖啡产量有限,这样无意又带来新奇和炒作空间。

细分析一下,蓝山咖啡每年总产量为2500吨左右,生产地区和产量由政府严格控制,由于历史原因,可能是日本在蓝山发迹之前与牙买加签有长期合同或占有投资股份,每年要买走2000吨左右,剩下的500吨环球销售,各国代理商可以同牙买加公司签订代理合同,但数量始终是以百公斤记,这点我已从牙买加朋友嘴里得到证实。这个数量中国的八零后每人嘬一口恐怕也干了,所以蓝山咖啡原来多是邮购现在多是网上销售,英文网上铺天盖地都是正宗蓝山,卖家比买家多,真真假假随人愿了。

美国咖啡零售市场最普通咖啡卖价三四美元一磅,中等标明产地像巴西哥伦比亚夏威夷咖啡为五六美元一磅,星巴克和Dunkin’ Donuts优选咖啡为八九美元一磅,蓝山咖啡的网上销售价格始终在二十美元至五十美元一磅之间,没有见过超过五十美元的,还包括运费,在牙买加买蓝山咖啡价格也在二十美元左右。虽假假真真,但总会有真货在里面,这些价位看来没有太多的炒作成份,之所以形成是极品珍品价格又不高的状态,可能一是销售代理分散,二是咖啡同名酒不同,无法保存,货必须快出快走,出厂两个星期后的天数与价格成反比发散。显然易见,蓝山咖啡有炒作的价格空间,没有太多的炒作时间。

除了浏览网上文章以外,还应预备一些制作咖啡的基本常识,一杯好咖啡是如何做出来的,才可进行后面的调研品尝工作。明白这一点特别重要,一位牙买加咖啡专家说,不正确的制作方法即使是正宗蓝山也会成了一杯要倒掉的坏咖啡,同样,掌握了正确方法不是蓝山也能做出蓝山香味来。特别是当他们看到自己精心生产的咖啡因消费者的无知而丧失品味,时常感到心痛。我联想到林彪的“人的因素第一”,没想到在欣赏咖啡的时候用到了。

做咖啡是离不开水的,很多人忽视了咖啡用水的洁净。这有点像做酒,水好的地方能做出好酒来。我印象中,北京的自来水是碱性,水烧开后壶底积着一层厚厚的水碱,上海自来水带有强烈的漂白粉味,这些水都是做不出好咖啡的,因此,做一杯可口咖啡,建议用新鲜的矿泉水。美国的自来水到目前为止总体不错,可以生喝,我还没有见过咖啡店用矿泉水煮咖啡的。不过专业品尝,专家仍建议用矿泉水。

咖啡同茶叶一样,需要有正确的地点储藏保管,这点至关重要,是咖啡的生命。要放在低温干燥无味的地方,否则极容易串味。很明显,如果咖啡同咖喱花椒大放在一起,煮咖啡的时候,咖啡一定会带有这些物质的味道。现代咖啡出厂时都用锡纸抽真空包装,但也要查看出厂期和保质期,日期过久,咖啡品味明显下降。更重要的是,包装一旦开封,一定要尽快消费掉。美国咖啡消费族暗熟咖啡的生命,一般都会首选每天到咖啡店买新鲜咖啡喝,贵一点,喝个舒心,而不会图便宜到超市买大包装一两个月才喝完。超市大包装的购买者一般都是公司企业学校教会和一些卖咖啡的餐馆加油站杂货店,很少是个人家庭。

咖啡豆的烘烤或称焙制是咖啡的第二条生命线。虽然这道工序咖啡饮用者不直接参与,但要知道基本原理,有点像到西餐馆点牛排,侍者要问牛排的做法一样,是嫩,适中还是熟透(rare, medium, well-done)? 咖啡也分轻焙,中焙和重焙(light, medium, dark)供饮用者选择。轻焙出的咖啡味淡和缓,带有一点醇香;品尝中焙咖啡,舌苔可以觉察出咖啡的稠度,换句话说有重感,醇香四溢;重焙出的咖啡特点是味苦,喝完后有强烈刺激清醒感。美国咖啡店多选用重焙咖啡,牺牲醇香,增加刺激,我分析原因主要是美国生活节奏所需,早上多数要开车上班需要清醒。我也听说过,有的咖啡店老板觉得一般重焙还不够,在选购咖啡豆的时候要求厂家重重焙,寻求更加强烈的刺激,培养独特的消费群体。

好咖啡的第三条生命线是根据不同的做法选择研磨粗细不同的咖啡粒。老式方法用滚水稍煮片刻,颗粒要选粗一些的,新式方法是滴水过滤,要选择中等颗粒,制作意式espresso咖啡要用极细的咖啡粒,因为滚开水经过加压时间要缩短很多。最新鲜的咖啡应该是研磨后当天就煮的咖啡粒,这是咖啡店生存的基础。假设在北美销售的蓝山咖啡都是正宗的情况下,代理商不采用柜台销售而是网上邮购,我想最终目的是为了咖啡直接与消费者见面,没有中间销售等待环节,以此来保证咖啡的新鲜,所以订购之前,也要问你所需咖啡粒的研磨方式。为了满足客户的新鲜欲,美国很多超市都有各种产地的咖啡豆卖,并提供研磨机,多数研磨机只研磨常用的中等颗粒,个别超市的机器能研磨七种以上的咖啡粒,精益求精。

保证好咖啡的第四条生命线是正确使用咖啡器具。喝咖啡只能用陶土杯或陶瓷杯,不可用玻璃杯,我想主要原因是玻璃杯散热太快。特别要注意,咖啡的所有器具只能用开水和毛刷冲洗,不可用任何清洁剂。美国咖啡店现在多使用一次性的专用咖啡杯,很好地解决了清洗和保温问题,第四条生命线开始可有可无了。咖啡可以热喝,可以冷喝,现在还可以冰喝,但有一种咖啡不能喝:已经凉了再加温的咖啡不能喝,这时即使是蓝山也只有泼掉了。

正常情况下,一磅咖啡粒能制出我们见到的咖啡小杯40-45杯,美国大杯二十杯左右,在此基础上自己浓淡相宜了。

世界上很多事可做到无师自通,咖啡就算是一件吧。

04/09/2009

《未完》

元宝推荐:希宝,
家园 沉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哈哈 先沙发 再送花 真有宝

家园 容我补充一下

一样一样来,个人意见,吾非专家,仅供参考

建议用新鲜的矿泉水。美国的自来水到目前为止总体不错,可以生喝,我还没有见过咖啡店用矿泉水煮咖啡的。不过专业品尝,专家仍建议用矿泉水。

不推荐用矿泉水。理由是,如果用的是意式咖啡机,矿物质结成钙化物会沉积在机内的蒸汽管道里,轻则使得压力失调,积多了堵塞了就不好玩了。还有专门用来清洗积钙的溶剂。但还是用纯净水最好,要的就是水,其他什么都是多余了。

要放在低温干燥无味的地方,否则极容易串味。

最关键是密封和不见光,密封是为了防止氧化,还有水汽也是新鲜的敌人。

咖啡豆的烘烤或称焙制是咖啡的第二条生命线。。。有的咖啡店老板觉得一般重焙还不够,在选购咖啡豆的时候要求厂家重重焙,寻求更加强烈的刺激

咖啡的烘焙主要是和之后的萃取方式相关的。烘焙得越深油脂出来得越多,适用于萃取时间短压力大的,比如意式浓缩咖啡。法式和意式烘焙是最深的。比较浅的烘焙适合美国式的滴滤咖啡,苦度少酸度大。其实美式的咖啡就是量大,论口味那还是意式浓缩的凸现咖啡的精华,经常能喝出眼睛一亮的效果

还有,咖啡烘焙到制作的时间也是越短越新鲜,真有好这口的人买“绿豆”自己在家里先烤现磨现煮,超强。还好我这边有一家本地咖啡店,店小却专业,一个礼拜烘两批次豆,足够新鲜的了。而超市咖啡一般货架时间比较长,尤其像星巴克,统一物流分发,一般都烘好好几个月都有了。他们就会有意烤得比较“深”,不容易品出“旧”味。还有,很容易上当的是,每次走过超市的咖啡货架旁,那个香啊,可是,可是,你闻到的味道越重,越代表那里的咖啡密封不灵正在变旧的路上呢,超市那就是在引诱你消费呢。闻到的越香,越不能上当。

制作意式espresso咖啡要用极细的咖啡粒,因为滚开水经过加压时间要缩短很多。最新鲜的咖啡应该是研磨后当天就煮的咖啡粒

这对的,研磨咖好以后的咖啡表面积增加氧化速度快了不知道多少倍,过半天就变味了。研磨比一般人想象得要重要,占好咖啡的三分之一以上。一个是要合适萃取方式,时间越短颗粒就要越细,比如意式要求是最细的那种,它的golden rule是20到25秒全过程结束,超过时间出来的就是酸苦味道了。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研磨一定要非常均匀,这只有burr grinder才能达到,一般20块的打豆机是不行的,打出来的粗细是一个正态分布。为什么要那么均匀呢?不然就是一部分萃取过度一部分萃取不足,要么酸要么苦。这个,完美咖啡的window的确是很小的,不过,好坏那个差别,天与地。

先到这里,喝一杯去。

p.s. 意式咖啡推荐用小的玻璃杯,因为可以看到上面milk froth和最精华的crema的分层。

家园 也说几句

蓝山咖啡在美国很少有人喝。因为这个咖啡的味道很淡,而且没有咖啡通常的苦味。美国人喝的多是味道比较重的,以哥伦比亚的咖啡为代表的那些。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淡淡的味道,蓝山咖啡才在日本大行其道。当年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有咖啡店卖蓝山咖啡的。后来还是一个公司的Consultant不知道怎么听说我在找,带我去了一个什么会社才喝上这个大名鼎鼎的东西。感觉这个东西实在是盛名之下其实难符。香认了,酸也还行,口感也还不错。就是这个缺乏苦味实在是让人不舒服。就像一个帅小伙西装皮鞋却穿了一条裙子一样。没什么不好的,就是别扭。

顺便说一句,Starbucks的咖啡也有不同的价钱。最普通的哥伦比亚Blend大约是八九块,可有一些季节性的咖啡也会卖到二十多块。

家园 JJ在这里zhuangbility是会被人踩的

要我那个columbie来的coloc会看完这篇文章把牙笑掉的

家园 可能我的表达有问题,应该是泉水,英文是

spring water, 或者是纯净水,要么是山泉。矿泉水是不是类似温泉,再请教一下水专家。研究咖啡需要多学科。咖啡从总体上来说研究起来要比葡萄酒难度稍大一些。葡萄酒只有250个要素(constituents),咖啡达850个。

家园 说到咖啡复杂又很普通,因为人人都喝,

是生活需要。谈到复杂,有很多个环节,包括种植和生产。包括咖啡品论文文章也是一样,也有很多个方向,有不同读者。我想我的文章应该是引导入门上,谈谈我对咖啡的感觉。我也特别想同咖啡专家交流一下,机会难得啊。纽黑文是美国东部著名咖啡店云集的地方,可以说代表了美国最好的咖啡,我正在逐一品尝,望谈感想。

家园 汗一个,原来Panda的文章,还以为是个JJ写的

不过,鲜豆子现烘,直接磨的,可可豆比咖啡好,弄出来有点像花生酱一样的东西,喝完了之后,原来我趴着睡觉的,只能躺着睡了……

蓝山,就是melange的,应该也要两百多到一磅豆子吧,反正我coloc别人拿来的,喝了一口,就在痛斥里面的巴西豆子不好,我这种咖啡盲都不知道说什么了。

家园 当年岳丈就好咖啡这一口

93年去香港就特地请教了当地的朋友买回了几种咖啡,每罐半磅吧,均为研磨好罐装密封,其中就有当时热卖的“蓝山咖啡”,价格不便宜。

一式两份:一份孝敬给岳丈,一份送上海长大的老上司(绝对不是拉关系),两人都是从小喝咖啡长大的,品味老道。“蓝山咖啡”老上司称不喜欢喝,叫俺拿给老岳丈,他知俺老岳丈好这口。

哪知老岳丈把这罐放忘记了,清理遗物时我们把它拿回来了,以作纪念。

小女近几年功课学业繁忙,早上喝浓咖啡(只能用速溶的),每天早上满屋咖啡的香味,很是温馨。

家园 同意这样的交流方式

有什么说什么。知道多的就多和大家分享一点,但不要看不起刚入门的,说起来谁不是从傻呵呵的速溶咖啡1+2开始喝的?

自己很喜欢很享受的东西希望和同好分享,就这么简单。

东部好的咖啡店很多,而且纽约肯定可以找到世界上一流的豆。另外西边的西雅图和三番也是咖啡名城。

家园 咖啡那么复杂

我一开始也没想到。什么125度的理想萃取温度,多少个大气压的恒定压强,掐时间需要秒表,用多少咖啡粉需要需要量勺平平的两勺,最后要用专门的某某木头做的压模用15磅的力压均匀。晕!其中每一步都是变量,而且其差别都是嘴巴感受的出来的。比较咖啡和葡萄酒,我的感觉是咖啡人工介入的比较多,用的动词是“做”,而葡萄酒更多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是“酿”出来的,品质好坏全归于水土、干湿、和历史。

一样喜欢绿茶,可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的确有别于西方,哪里有那么多量化的讲究。一般不说泡绿茶水温需要85度,而是说少开小等一歇,高注,这样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降多少都是可以的,不刻意。这一点,和南欧的传统更接近,自然留下的就是最好的。

家园 花你的好文 谢你的通宝

恭喜:你意外获得【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返回] [关闭]

家园 花老潘一个, 有长者风范。咖啡的事情欧洲是大拿云集的地方

北美市场在这帮欧洲棒子的眼里是咖啡荒漠啊。

家园 谢潘兄好文

嗯,原先喝了不少雀巢1+2,现在不怎么喝了。没想到咖啡的道道还这么多。

家园 又互相看不起了不是

不是说你哦,是那些老欧洲人。北美也不只有星巴克啊。美国是的确有人拿出专业的精神研究爱好的,这方面还有物理学教授研究萃取过程。美国的市场影响力极大,什么好东西他都有办法拿到手上,咖啡豆也是自然如此。虽然大家还是都承认,最好的咖啡机仍然是意大利造的。(美国人前两年搞出一台全新萃取方式的咖啡机,名字叫Clover,只有商用型号,去年被星巴克收购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